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散文【三冊套書】

即將出版

NT$1,550

出版日期:2025-01-23
主編:孫大川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1400
開數:25 開,長 21 × 寬 14.8 × 高 7.35 cm
EAN:9789570875096

睽違20年,新編.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山海文化雜誌30週年 × 聯經出版 50 週年

 

 

▉散文(一)

 

精選收錄高一生、黃貴潮、高英傑、伐依絲.牟固那那、奧威尼.卡勒盛、夏本奇伯愛雅、胡德夫、孫大川、伊替.達歐索、浦忠成、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全3冊共有50位原住民作家、127篇經典好文,接力寫下斐然燦爛的山海人文風景。

 

隨著《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散文》(一)之中,橫跨半世紀的日記、隨筆、報導文學,描摹出繁複的時代肌理,鐫刻打磨著傳承千年的精神信念,讓世界聽到了原住民文學中鏗鏘昂然的哲思聲響。

 

▉散文(二)

 

精選收錄瓦歷斯.諾幹、里慕伊.阿紀、拉黑子.達立夫、啟明.拉瓦、達德拉凡.伊苞、桂春.米雅、林佳瑩、悠蘭.多又、打亥.伊斯南冠.犮拉菲、馬紹.阿紀、利格拉樂.阿𡠄、董恕明、多馬斯.哈樣、亞榮隆.撒可努、幸光榮、Nakao Eki Pacidal……全3冊共有50位原住民作家、127篇經典好文,接力寫下斐然燦爛的山海人文風景。

 

隨著《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散文》(二)之中,泳渡記憶之河的短文、漫談、隨筆、報導文學,織入了對個人、族群、社會的思索與探問,每一篇滿盈著細膩的感受和洞察,讓世界看到了原住民文學中獨到深刻的創造力。

 

▉散文(三)

 

精選收錄乜寇.索克魯曼、陳宏志、余桂榕、田雅頻、胡信良、姜憲銘、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馬翊航、程廷、陳孟君、潘一帆、甘炤文、然木柔.巴高揚、亞威.諾給赫、游以德、鄧惠文、黃璽、潘貞蕙、潘宗儒、麗度兒.瓦歷斯、李庭宇、李真理……全3冊共有50位原住民作家、127篇經典好文,接力寫下斐然燦爛的山海人文風景。

 

隨著《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散文》(三)之中,巡遊天地胸襟的短文、漫談、隨筆、報導文學,清新如湧泉或犀利如鋒刃的敘事,每一篇承載著祖靈的眷顧與對文化熾熱的情意,讓世界體驗了原住民文學中奔騰不屈撓的生機。

 

 

▍本書特色

 

  • 原住民族委員會 × 山海文化雜誌30週年 × 聯經出版 50 週年巨獻!2000年後,最佳亦是最全面的原住民作家散文讀本,一套三冊。
  • 囊括50位原住民作家,收錄127篇作品,作者出生跨度從1943-1997年超過半世紀,發表時間集中在近20年間,呈現時代變遷下的原住民文學軌跡。
  • 山海文化雜誌.原著授權.新編新選!優先編選近20年的新生代作家及重量級文壇前輩的散文作品,重新取得作品授權及收錄,是讀者一窺原住民作家獨到深刻的創造力,最全面的作品選集。
貨號: 9789570875096 分類: , ,
主編:孫大川

卑南族。1953年生於臺東縣卑南鄉的下賓朗部落(Pinaski)。「山海文化雜誌社」創辦人。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曾任教於東吳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大學等校。曾擔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系主任、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董事等。2009年擔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2014年擔任監察院副院長。現為總統府資政、東華大學榮譽教授、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以及臺東縣立圖書館總館名譽館長。

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搭蘆灣手記》、《姨公公》、《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等書。並曾主編中英對照《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系列叢書10冊、《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7冊,且與日本學者土田滋、下村作次郎等合作,出版日譯本《臺灣原住民作家文選》9冊。

 

貨號: 9789570875096 分類: , ,

▉散文(一)

孫大川/總序:文學做為一種民族防禦
馬翊航/導論:家書與故事,危崖與險灘――寫在《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散文》
之前
高一生/高一生獄中家書:信件一
高一生獄中家書:信件十二
高一生獄中家書:信件四十四
高一生獄中家書:信件五十
高一生獄中家書:信件五十六
黃貴潮/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民國四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到六月六日
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民國四十一年六月十一日到六月十八日
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民國四十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到七月十三日
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民國四十八年六月十四日到十月八日
遲我十年――Lifok生活日記:民國六十年三月二十二日到十二月一日
高英傑/第一類接觸――郭恭(kokongu)
山地同胞
甘地圖
警部官舍
母親的座右銘
伐依絲.牟固那那/光明乍現
哎啊!meoina呀!
山地文化工作隊
奧崴尼.卡勒盛/神祕的消失
夏本.奇伯愛雅/掠過饅頭山
空間觀念
想不到又再念書
胡德夫/牛背上的小孩
為什麼
孫大川/與「我」會晤――閱讀《宗教與人格》的經驗
從字句中尋找文化源頭
沒有文字的歷史
留在舌尖上的祖靈
島嶼.臺灣――花東傳奇
番人寫字――我的塗鴉人生
伊替.達歐索/危崖與險灘
無盡夢魘
浦忠成/地瓜的回憶
縱谷無言
基因與文化
一條鯝魚的警示
再讀三百年前
爾愛其羌,我愛其禮
夏曼.藍波安/山地文化工作隊
我選擇了海洋的古典文學
沒有妳,我是殘廢而孤獨的海人
女兒買的書
林志興/穿上彩虹衣
瓦歷斯.諾幹/動物園內
Losin Wadan――殖民、族群與個人
「白色」追憶錄

 

▉散文(二)

瓦歷斯.諾幹/山窮水盡疑
YAYAYA
舍遊呼
七日讀
里慕伊.阿紀/小人世界妙妙妙
青鳥何處
白色恐怖
遇見老馬
剪髮
就是要美美地活著
拉黑子.達立夫/坐在溫暖的煙裡
很怕跟不上的明天
啟明.拉瓦/拉瓦上山過年
莎瑪買電腦
白毛人的前世今生
當比令碰到貝林
移動的旅程
達德拉凡.伊苞/藏西 部落
唵 嘛 呢 叭 咪 哞
桂春.米雅 /山芙蓉
當雨滑落髮梢
林佳瑩/殺雞
悠蘭.多又/我們家的lmuhuw(會宗曲)
打亥.伊斯南冠.犮拉菲/蝸牛情結
馬紹.阿紀/北緯四十三度
無力的蘋果滋味
利格拉樂.阿𡠄/紅嘴巴的vuvu
那個年代
木材與瓦斯桶
凝望
活著,就是為了等這一天
董恕明/如詩的歌者――致胡德夫老師
字游字在
寂寞的喧囂――仲夏讀巴代札記
多馬斯.哈漾/彩虹橋
記憶大潭
亞榮隆.撒可努/煙會說話
尋父親記
幸光榮/味覺紀事
我在博愛特區的這一天
Nakao Eki Pacidal/生番家書:故事(Kakimadan)
我們以前的老人
莫河以北,黑山以東,誰在那邊相聚?――和解與歸還,以澳洲國家影音檔
案館為例

 

▉散文(三)

乜寇.索克魯曼/一個豆子的生命旅程――布農族傳統豆類農作之生物/文化多
樣性
陳宏志/回部落的幾個日子
我們的踟躕
余桂榕/梅酸
田雅頻/Ima ka meiyah dmalyaw teaki lxi skuy dama mu?誰能來採我父親的箭筍
園?
胡信良/Swali幸運的星期五
菸斗
姜憲銘/阿嬤的檳榔石
莎沐躬海
沙力浪.達岌斯菲芝萊藍/酒遇
走進部落地圖
百年碑情――喀西帕南、大分事件
馬翊航/小型時間
老虎在哪裡
關於買賣
程廷/梅花
你那填滿 bhring的槍射向我
下山的山蘇
疫情部落
警戒
陳孟君/時光膠卷:我的助產士vuvu
潘一帆/與父過河
甘炤文/瑪帕伊斯之河
然木柔.巴高揚/姓名 學
miyasaur.再.一起
亞威.諾給赫/「原」不存在的芬芳寶島:談二〇二一TIDF「如是原民,如
是紀錄」單元
原住民視野的臺灣電影――被收編與杜撰的錯誤原民形象
游以德/游阿香
族語認證
鄧惠文/手鍊斷了
咖啡滋味
黃璽/關於回部落的小事
潘貞蕙/難以成眠的長夏
你看那個亮亮的地方
潘宗儒/在離家與返家之間成家
麗度兒.瓦歷斯/謊
李庭宇/無族齡之人
李真理/搭建Syaw na hongu utux的生命力

貨號: 9789570875096 分類: , ,

導論/家書與故事,危崖與險灘――寫在《臺灣原住民文學選集.散文》之前

馬翊航

本次選集的散文卷則選入了五十位作者,共一百二十七篇文章。此次散文卷的編選過程中,編選小組也加入了幾個原則:選入作品與印刻版選集不重複;以二〇〇〇年後出版、發表的作品為主,但並不以此為限;選入部分書信、日記、評論文章;選入報導文學作品,分別於三冊依序排入。本此選集中的散文卷,因為這些原則的納入,增添了入選文章的多樣性,呈現原住民作家在主題、風格、文字美學上的變化與擴張。

 

選集在編排順序上,大致以作家的「出生年」為依據,進行順時性的編排,選入作者較過去選集有更大的時間跨度,從高一生(1908-1954)到李真理(1998-),橫跨日治時期到千禧年後,或可見到寫作者世代記憶、生命經驗、文學環境的漸變與推移,形成一線性的、有「文學史」視野的概觀。然而,族群經驗、文學表達、歷史記憶的斷裂與銜接,並不只存在年表、列隊式的閱讀順序中;我們同時值得留意資深作家的嶄新拓展,青年隊伍裡的「古典」心靈。甚且,原住民族的文學創作中,也反映了個人與族群,在多重「時間感」下的遭遇、反應。書籍、選集雖有其必要的「體例形式」,若能在此小文中,與讀者一同在順時性的編排下,引發出選集內的多重線條,應該有其任務與樂趣。

 

臺大人類系的謝世忠教授,曾針對印刻版選集各文類分卷撰寫評論,他將印刻版散文卷中的五十一篇文,閱讀為多樣的「世界」論述,其中包含了「山、海、父、母、生、老、史、傷、女、我」世界,且彼此之間也交叉穿透。謝世忠教授的分類,若置放在此次的一百二十七篇作品中,其實同樣適切,讀者同樣也可從這十一個大主題來閱讀此次的選集,且也以原住民作家的視角,反映了族群、社會的變遷與印痕。

 

接受現代化教育、掌握書寫能力,進而以書面文字創作,對原住民族作者來說,是一件不可逆的、不得不的工程,也在此過程中,不斷反射外來文化與母體文化間的糾纏互動,流動於「舌尖與筆尖之間」。從族語到漢語的斷層、銜接,不只是符號的運作,同時也是地理、心理、生理的位移與重置。

 

關於「正名」(從「山胞」、「山地人」到「原住民」;從漢名到傳統命名)的記憶,向來是原住民族文學中重要、必要的論題,散文有其貼近個人體感經驗的優勢,散文也因其著重個人表述的特質,成為了作者現實經驗的一種分身或分擔。幸光榮〈我在博愛特區的這一天〉,寫下了特殊的經驗:身為執勤員警,如何面對族人在博愛特區的陳情抗議?在他細微的觀察與造境下,有重重的痛楚與荒謬。
「往日重現」在族人的生命經驗裡,畢竟還蘊藏另一層含義:「逝去」(斷裂?消失?)的「傳統」文化的復振。「逝去」或「傳統」可能是相對性的概念,但「重建」(物質或非物質)的心願與行動,卻有機會與散文的寫作互為見證。

 

諸多論者、創作者,都提示了閱讀原住民文學史時,不應輕易忽略口傳文化、說故事傳統,在當代以書面文字為主流的創作形式中,所占有的位置與角色,「討論原住民文學的發展,就得兩面作戰:一方面要贏回悠久的口說傳統;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個新工具,全面介入書寫世界,活化民族說故事和創作的能力(孫大川)。」因此,當夏曼.藍波安以「古典」來定義達悟的「海洋文學」時,我們乃有了相較「作家文學」、著重「個人」記憶、情意、思辨的散文風貌之外的選項。

 

本次的散文選集中,也選入了數篇白色恐怖相關作品,然而白色恐怖、原住民族政治受難經驗,乃至於戰爭記憶,並不只是一些「待挖掘」的題材。一如吳叡人所言,探詢絕對不只是需索英雄的悲劇、美麗的詩歌,而「就是一次試圖重建『作為被保存到現在的殘餘的過去』的努力。」利格拉樂.阿𡠄近年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的紀錄影像拍攝工作,在紀錄片鏡頭之外,她同樣也以散文捕捉當事人、親族、部落間飄蕩的記憶遺痕。阿𡠄的〈那個年代〉,寫出父親生前,未能盡數化解的政治創傷;在〈活著,就是為了等這一天〉裡,寫下了風聲鶴唳的年代,徘徊於部落的隱晦創傷與汙痕,以及遲來的正義。

 

因此說故事、寫作、理解「我們」(原住民?全人類?)的天性,總是一件未竟的工程。文學的未來在回顧之中。回顧伴隨著等待。

貨號: 9789570875096 分類: , ,

▉胡德夫/〈為什麼〉

 

胡德夫,Parangalan,一九五〇年生於臺東縣金峰鄉的嘉蘭部落(Buliblosan),母親為排灣族人,父親為下賓朗部落的卑南族人。初、高中時,因參與教會詩班與同學組成四重唱而展開音樂表演之路。胡德夫考上臺灣大學外文系後,在哥倫比亞咖啡館擔任駐唱歌手,並與李雙澤、楊弦等人開啟民歌運動,被譽為「臺灣民歌之父」。

 

胡德夫為原住民社運先驅,曾任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副會長,其音樂創作攸關原住民知識分子的心路與對原鄉的思念。二〇〇五年發行首張音樂專輯《匆匆》,其中〈太平洋的風〉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二〇一二年發行的《大武山藍調》英文專輯,獲得華語傳媒大獎的「最佳爵士藍調歌手獎」及金曲獎「評審團大獎」,並曾參與《練習曲》、《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阿莉芙》等電影演出。

 

〈為什麼〉

 

一九八三年,我在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的時候,整個編聯會裡面只有我自己是原住民,而其下屬的少數民族委員會裡面也只有我自己在工作。那時候我簡直是校長兼敲鐘,也就是兼打雜的。所以當我想了解同胞的事情,或者他們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也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奔波忙碌。

 

兩個月以後,一位曾就讀於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的學生童春慶,在他當兵退伍回來的那天打電話給我,問我能不能到我這邊來工作。我當然願意,總算有第二個人來工作了。在他讀書的時候,我便與他有過交往,他知道我在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為自己的同胞發出一點聲音,因此想與我一起做這些事情。後來他改名為丹耐夫.正若,一度做過原住民電視臺的副臺長。

 

在他來了以後,我負責跟聯誼會這邊其他委員會的聯繫,也負責聯誼會所組織的各種大型活動,原住民的這部分工作交給他去規劃。而在這之外,我們面臨的另一個事情就是找到第三個加入我們的人。臺北縣是原住民居住人數最多的地方,在我們去造訪那裡的時候,阿美族或其他比較熱心的人都會幫我們做計畫,帶著我們尋找我們所需要的(黃文忠),這才算是找到了第三個願意與我們一起工作的夥伴。

 

他常常帶我們去阿美族朋友不同的工作場所和他們居住的地方,比如新莊附近的磚窯,遠洋出海的八尺門,猴硐的建基煤礦和海山煤礦,還有翡翠水庫,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們大多都是原住民。我們最初的工作就在這些地方開展起來,正因為看到了這樣的工地與工人,我們才對原住民的社會問題有了具體的了解。

 

我們在社會運動中常會提到勞工問題,而勞工問題當中的原住民勞工問題是大家比較不了解的,於是我們提出了一些看法,尋找了一些調查資料,也請「中央研究院」給我們一些對勞工問題田野調查的資料,慢慢也就對這些問題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我的那位朋友黃文忠,他雖然不是礦工,但他就居住在海山煤礦附近的永寧巷。他的老家在臺東,自然與那些原住民礦工比較熟悉。他常常帶我到永寧巷,在我們工作完了以後,會到他的家裡聚聚,那些在理髮店、煤礦工作的朋友與我們坐在一起,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但誰也沒想到的是,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從此與我們陰陽兩隔。而他們在工地的居住條件,收入水準以及被社會所對待的狀況等問題,也全部浮到了檯面上來。

 

一九八四年的夏天,海山煤礦爆炸了,罹難的同胞幾乎都是原住民,而且幾乎都是阿美族。爆炸以後,那些礦工的家屬憂心忡忡,不知道礦井裡面的情況如何。住在永寧巷的黃文忠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我馬上跑到他那邊去等消息。我們聯繫了臺大社會系教授張小春,此前也一直在關懷原住民勞工及一般勞工等社會問題,那天他帶著自己社會系的學生也趕到了現場。由於我們沒有專業裝備,不能到達事故煤礦的最裡面,只能在裡面差不多五、六十公尺的地方等遇難同胞的屍體上來。一具一具焦黑的屍體被運上來,瓦斯氣充滿了他們的身體,肚子脹得非常厲害。我們把那些遇難同胞的屍體運送上來,家屬哭成一團。

 

我們分成了兩個工作組,一組留在那邊等屍體,我跟黃文忠這一組趕快護送屍體到殯儀館進行整理。殯儀館裡的屍體非常多,大概八、九十具的樣子,這些罹難同胞的屍體被帶到殯儀館清洗的時候,居然被人直接用水去沖,跟我們洗車沒什麼兩樣,我終於忍不住怒火與殯儀館的館長吵了起來。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他們?難道就因為他們是原住民勞工?我不是第一次來殯儀館,我從沒有看過殯儀館是這樣清洗屍體的。我要求他們不要這樣來清洗遇難同胞的屍體,我要他們尊重這些遇難的同胞。

 

那一天的工作讓大家感到非常辛苦,到了夜晚,我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各自回家。回家以後,我的前妻、當時我的太太,煮了飯給我吃。我打開電視機,裡面全是這件事情的報導,不斷播放著還有多少遇難同胞的屍體沒有找到,殯儀館對屍體進行整理這樣的消息。這時候,白天那些遇難同胞家屬哭泣的畫面又在我的腦中浮現出來,我沒有辦法安心吃飯,便讓太太拿錄音機過來,想錄下這首在心中醞釀已久的歌。那個時候我一直在搞原住民的社會運動,想唱些什麼其實心裡面早就有譜了,在這樣悲痛的衝擊下,之前的一些感覺立刻匯聚起來,充滿在我的腦子裡面,我知道我在這第一時間即興地能夠唱出那種感覺。
我太太是學音樂的,她是位很有名的大提琴手。她把錄音機打開,放在床沿上,我並沒有寫下歌詞,而是直接唱出了這首〈為什麼〉。

 

阿美族人在海邊唱歌的時候,最高的音調都是他們在唱,而在社會的最底層,最深的地下卻是他們在挖礦,最遠的遠洋也是他們在出海。想到我們共同的命運,我不禁想問一句為什麼,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其實也包括了我,離開碧綠的田園,飄蕩在都市的邊緣。為什麼那麼多的人爬在最高的鷹架,打造出都市的金碧輝煌。他們所打造的大型建築物或是大型橋梁,每次落成的時候都要燃放煙火來慶祝,但那煙火掉下來的地方,卻是這些同胞所居住的角落裡的工地廠房。繁榮啊,那個時候臺灣真的很繁榮,我們那個時候的年輕人一個月賺上兩、三萬塊新臺幣是很容易的事,現在卻倒退了。但繁榮啊繁榮,你為什麼遺忘了燦爛的煙火點點落成了角落裡的我們。

 

這些原住民同胞對臺灣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被大家漠視,大家覺得原住民勞工是舉無足輕重的「莫蝦米」(臺語),其實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包括能源、海資源、森林資源,甚至十大建設,他們的功勞是非常大的。

 

我在家裡這樣唱出來,唱完以後我發現太太在哭,而我也已經泣不成聲了。這一剎那,我覺得我們之前的努力都還不夠,為同胞寫歌當然是我該做的事,但是我覺得假如能夠為他們受苦的話,那才是我的願景。所以我要求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各個委員一起來開會,要針對罹難原住民的家屬做些事情。

 

我們這個組織的經濟本來是很拮据的,很難募到款,商人通常不會幫助我們。但拮据有拮据的辦法,我提議在當時的新公園,也就是後來的二二八公園那裡,為罹難同胞及家屬露天舉辦一個「為山地而歌」的紀念會和募款活動。那個時候海山煤礦發放的撫恤金根本不夠用,我們也聽到一些消息,事故發生以後,這些礦工家裡一下子連購買油鹽醬醋、孩子讀書都有了問題。

 

由於募款大會是為罹難原住民的家屬舉辦,雖然這樣的活動在當時的臺灣社會並不合法,但治安單位並不會驅散我們。我當時在社會上發了一個邀請函,我們這裡沒有音樂家的表演,全部都是來自於在都市漂泊的原住民孩子們想為同胞唱歌,唱出他們互相激勵的歌,請大家來聽。

 

那次的演唱會,我請了阿美族的「北原山貓」陳明仁來唱,我在當時還只認識他們。有兩位泰雅族的學生也過來唱,我自己當然也要唱。其實那些節目非常貧乏,而且大家唱得並不是很好,更沒有想要表現樂器與唱功,只是覺得我們心裡面有很多的話想說,要趁有很多媒體在的機會講述心裡的話,所以從我開始,每一個唱歌的人在演唱以前都有一段演講。我從核能廢料問題一直講到土地問題、歴史問題,後面的人也一個接一個地說,其他民族也都講了各自的困難。

 

我告訴大家自己寫了一首歌紀念罹難的同胞,尤其要紀念這次海山煤礦遇難的兄弟們,然後將這首〈為什麼〉唱了出來。這首歌在當天是有錄音的,但我唱到一半就唱不下了。這首歌本來有兩段歌詞,我只唱了前面的一段,後面的一段實在我沒有辦法唱出來,幾乎是用說的方式,透過眼淚講出來的。在舞臺的後面,寫著這次活動的主題─―為山地而歌,這是我真正地為原住民同胞所唱的第一首歌。

 

那天我在臺上的時候,看到臺下有幾個和我年紀差不多的人,看到他們的臉色,我便知道那一定是情治單位派來的便衣,而且派來的全部是原住民。看得出來。憲兵和軍中的情報官員都在裡面,但也看到一個我們村莊的人位列其中。一開始我以為那人是來給我們捧場的,但後來與他聊天,他才對我說:「大哥,我們是來蒐證的。」我只好讓他們請便。但我在唱歌的時候,在講自己同胞處境的時候,我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在偷偷地抹眼淚。

 

找到那扇門,走進那扇門,找到自己的田地,走進自己的田地,這在我的歌裡面占據了很重要的分量。這扇門是很深沉的。

 

我在當時被禁止出國,但有很多留美的學者聽到了我們的聲音,回國的時候幾乎都來捐錢。後來我們成立了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我決定在當年的十二月底離開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因為我們在那裡同樣被邊緣化,所有的委員會編制預算的時候,卻發現我們幾乎只能靠我太太錄音和幫人家代班唱歌的錢來維持。

 

一九八二年,我和楊祖珺開始關懷雛妓這個社會問題,也唱了一些歌,這對社會來說無疑是件好事,但被一些政客認為我們是在搞政治、搞陰謀。因此蔣孝武禁止我的聲音出現在廣播裡面,也禁止我登臺演出。我從臺灣演出價格最高的歌手一下子變得没有人敢邀請我,我和所有的朋友斷絕了來往,尤其是經商的朋友們。從活動的開始,我的朋友們就偷偷捐款進來,但都不敢說是什麼公司在捐款。我全部的電話都被監聽,像臺灣美國運通公司的嚴長壽,來來百貨、中興百貨董事長蔡辰洋,這麼好的兄弟,他們很有錢,也想幫助我,但我連他們的電話都不會接,我怕他們因此而被查稅遭到牽連。在黨外編聯會裡面有很多機構就是這樣子被關掉的,一旦被查起稅來,生意根本沒法做下去。後來連我媽媽也開始被約談,家裡其他人也受到了一些牽連。

 

我決心這樣去做,苦就苦下去好了,更何況與那些真正受苦的同胞比起來,我們這又算什麼苦呢?那些原住民同胞從家鄉出來,最後卻因意外從高空墜下,或在出海時沉沒於海底,或不幸地被瓦斯灌進去。比起他們來,我還讀過一點書,不做這些事情做什麼呢?

 

也許我輕輕轉過頭,一樣可以回到一個小時兩萬五千塊臺幣的舞臺上面去,一樣可以過比較好的生活,就像死。」但這樣下去,還會有多少同胞就這樣死去呢?

 

在我控訴為什麼的時候,其實自己的苦難也跟著到來了,這是必須要去承擔的事情。投射什麼東西出去,自然也會相應地反射回來,那本來就是我人生大部分的樣子,直到我又回來唱他們所謂的歌。

 

其實我一直都在歌唱,但多數人不知道,他們以為我不會歌唱了,以為我離開了舞臺,以為做了逃兵逃掉了。如果我一直留下,永遠也學不會,更寫不出、唱不出〈為什麼〉裡面所講的東西,自己也不可能真正地從心裡面覺醒過來,只不過會另外變成在政治方面比較有名的人。

 

但,那又有什麼用呢?

貨號: 9789570875096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