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逝世四百年紀念
透過生動的漫畫
重溫其經典佳句和生平故事
讀懂這個世界大文豪的一生傳奇
莎士比亞的作品從來沒有在哪段時間退過流行。他一生成就斐然,過世不久,他的作品即於全世界發表。隨著時間過去,他的名聲愈來愈響亮,愈來愈響亮。現在,莎士比亞是史上最偉大的偉人之一。
從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與納粹連結的《凱撒大帝》,到《威尼斯商人》到黑澤明的《亂》(改編自《李爾王》)到迪士尼的《獅子王》(改編自《哈姆雷特》),以及其間數以萬計的舞台詮釋,這接連不斷的發現再發現、詮釋再詮釋和創作再創作,正是讓莎士比亞永垂不朽的動力。而每重新敘說一次,新的一代就會在他的字裡行間找到嶄新的意義。
翻閱這本書時,你也會發現莎士比亞世界的一種新的詮釋。《我是莎士比亞!:60金句+漫畫讀懂他的一生傳奇》試圖藉由玩一玩文字和圖畫的遊戲來微微揭開布幕,照亮莎士比亞生平時代多采多姿、生氣勃勃的世界,捕捉莎士比亞生平和時代的幽魂,而圖畫是通往那個世界的途徑。
莎士比亞或許額頭很高,但他絕非學問莫測高深的人士。絕非妄自尊大,將世界拒於門外的藝術家。莎士比亞涉世可深了。身為人類境況的鑑賞家,他知道如何表現從市井小民到英國女王的每一項特徵,以及人生的每一種情感──愛、恨、忠誠、背叛、憂慮、得意、美、驚恐、快樂、悲傷、頭腦清楚和神經錯亂。他對人生百態的深刻理解是那麼全面,那麼普世一致,必將繼續跨越時間和文化傳述下去。
本書作者唐納凡‧畢克斯萊試圖描繪莎士比亞這位偉人的另一面,是通常不會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那一面。不是神聖的天才,而是大哥哥、酗酒、目無法紀的青少年、年輕的情人、丈夫、父親、酒館鬧事者、逃稅者,甚至性情乖戾的老人。簡單地說,雖然我們對莎士比亞了解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個真實的「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他不是只有一個面向的人,他也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對象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現不同的性格。
在風格上,唐納凡‧畢克斯萊希望能模仿他的劇本在「地球」劇場演出的那種矯揉造作來呈現莎士比亞的生平和時代──大半只有光禿禿、無裝飾的舞台,和只憑戲服和表情詮釋的角色。
在《我是莎士比亞!:60金句+漫畫讀懂他的一生傳奇》一書裡,圖畫也是給愛動腦的人的謎語,有許多圈內人才能領會的笑話待破解。藉由這些仿傳統莎士比亞風格的全新創作,希望以全新的角度來呈現莎士比亞和他的世界。
所以,請享用,那些起起伏伏,那些虛情假意,那些事實與想像;威廉‧莎士比亞的生平與時代──用他的話來說。
揭開布幕窺探,看到那個男孩,那個青年,那個史上一些最偉大文學作品背後的男人。在這部獨一無二、引用這位詩人自己的名言述說的傳記,我們得以一窺威廉‧莎士比亞的生平和時代。創作與重新創作是莎士比亞遺作的正字標記。
作者:唐納凡.畢克斯萊
紐西蘭最負盛名的繪本作者,在三十一個國家出版上百本書籍。他的著作兩度入選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的白烏鴉獎(White Raven),也曾多次獲獎,包括馬林森蘭德爾插畫作者獎(Mallinson Rendel Illustrators Award)和羅素克拉克插畫獎(Russell Clark Illustration Award)。
唐納凡二十年前首次發現莫札特的信,深受啟發,花了六年心力創作《忠實呈現莫札特》(Faithfully Mozart)一書,2005年於國際發行。在繪本傳記《我是莎士比亞!》大放異彩後,他決定以同樣輕鬆愉快、引人入勝的風格重新編寫出《真實的莫札特》一書,以精采細致的插圖和書信摘文,向讀者呈現這位音樂天才的生平故事。
未浸淫圖畫書世界時,唐納凡會吹薩克斯風,也在「熱浴缸」(Hot Tub)爵士/放克樂團擔任歌手。他目前和一家人住在紐西蘭陶波市。
譯者:洪世民
六年級生,外文系畢,現為專職翻譯,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翻譯獎,譯作涵蓋各領域,包括《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在一起孤獨》、《文明的故事》、《文字的祕密》、《真實的莫札特》等。
前言
威廉‧莎士比亞
從不曾被歷史叫去面壁思過,也不曾鎖進發霉的櫥櫃,讓後代重新發掘。
他從來沒有哪段時間退過流行。他一生成就斐然,過世不久,他的作品即於全世界發表。隨著時間過去,他的名聲愈來愈響亮,愈來愈響亮。現在,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偉人之一。
這不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學童被迫吞下莎士比亞(或者該說吐出,看情形)。這是因為每一天全球各地的人們在攫取需要的感嘆語時,都會發現那已經在那裡了,早就在莎士比亞杜撰的詞句裡了。「莫名其妙」(without rhyme or reason)、「 煙消雲散」(into thin air)、「張口結舌」(tongue-tied)、「一動不動」(not budge an inch)──如果這本書是部上千頁的鉅著,我可以繼續寫下去。可惜不是!
創作與重新創作是莎士比亞遺作的正字標記。從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與納粹連結的《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到《威尼斯商人》(The Maori Merchant of Venice)到黑澤明的《亂》(改編《李爾王》﹝King Lear﹞)到迪士尼的《獅子王》(The Lion King)(《哈姆雷特》﹝Hamlet﹞),以及其間數以萬計的舞台詮釋,這接連不斷的發現再發現、詮釋再詮釋和創作再創作,正是讓莎士比亞永垂不朽的動力。而每重新敘說一次,新的一代就會在他的字裡行間找到嶄新的意義。
翻閱這本書時,你也會發現莎士比亞世界的一種新的詮釋。本書試圖藉由玩一玩文字和圖畫的遊戲來微微揭開布幕,照亮莎士比亞生平時代多采多姿、生氣勃勃的世界。莎士比亞或許額頭很高,但他絕非學問莫測高深的人士。絕非妄自尊大,將世界拒於門外的藝術家。莎士比亞涉世可深了。身為人類境況的鑑賞家,他知道如何表現從市井小民到英國女王的每一項特徵,以及人生的每一種情感──愛、恨、忠誠、背叛、憂慮、得意,美、驚恐、快樂、悲傷,頭腦清楚和神經錯亂。他對人生百態的深刻理解是那麼全面,那麼普世一致,必將繼續跨越時間和文化傳述下去。
所以,請享用,那些起起伏伏,那些虛情假意,那些事實與想像;威廉‧莎士比亞的生平與時代──用他的話來說。
後記
坦白說,關於威廉‧莎士比亞確切無疑的事實不多。但過去四百年來,無數學術偵查工作和若干極度狂熱人士極盡癡迷地資料蒐找,已陸續在各地發掘威廉‧莎士比亞的痕跡、線索和幽魂。我試著藉由這本書捕捉莎士比亞生平和時代的幽魂,而圖畫是通往那個世界的途徑。
我想描繪莎士比亞這位偉人的另一面,通常不會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那一面。不是神聖的天才,而是大哥哥、酗酒、目無法紀的青少年、年輕的情人、丈夫、父親、酒館鬧事者、逃稅者,甚至性情乖戾的老人。簡單地說,雖然我們對莎士比亞了解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個真實的「人」。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他不是只有一個面向的人,他也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對象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現不同的性格。
在風格上,我希望能模仿他的劇本在「地球」劇場演出的那種矯揉造作來呈現莎士比亞的生平和時代──大半只有光禿禿、無裝飾的舞台,和只憑戲服和表情詮釋的角色。在這本書,圖畫也是給愛動腦的人的謎語,有許多圈內人才能領會的笑話待破解。藉由這些仿傳統莎士比亞風格的全新創作,我希望以全新的角度來呈現莎士比亞和他的世界。我的意思是,像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這樣偉大的人道主義畫家,會怎麼表現伊莉莎白時代的英國呢?也不妨想像一下,如果畫是莫內(Monet)或竇加(Degas)所繪,我們對那段時期的看法會有什麼不同。當然,以這種種時代錯誤和現代的情感來詮釋莎士比亞的世界,我玩得很開心啦。
希望我沒有冒犯到任何人。希望你也讀得很開心。希望你有所收穫。希望我栩栩如生地描繪了威廉‧莎士比亞,他在這世上並不孤單,是一個「人味」十足的偉人,而那真實的人性,在他的劇作中歷歷可見。
當我們呱呱墜地,我們會大哭,
因為我們來到這個盡是傻瓜的偉大舞台。
《李爾王》
When we are born, we cry that we are come to this great stage of fools.
King Lear
相傳威廉生於1564年4月23日。他是約翰及瑪莉‧莎士比亞的第三個孩子,但比他年長的都早夭。威廉的父親約翰,是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二十三名手套製造商之一,年輕時雄心萬丈,志在公職,也是精明的投資人和生意人。由於母親出身阿登家族,威廉跟貴族有薄弱的血緣關係。但父親追求商業成就和自詡上流社會的企圖心,才是威廉長大後承襲的特色。
熄吧,熄吧,短暫的燭火。
《馬克白》
Out, out, brief candle!
Macbeth
有一件事是確定的:在莎士比亞的時代,你得非常韌命才能活到一歲生日。
在威廉出生那年,一場瘟疫襲擊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奪走鎮上六分之一的人命。雖然斯特拉斯福居民的平均壽命達四十七歲(幾乎是倫敦街頭的兩倍),但兒童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百分之二十活不到滿月。就連生在有錢人家也不保證能活下來,威廉可憐的母親生了八個小孩,而得埋葬四個。
最初是嬰孩,在奶媽懷裡啼哭吐奶。
《皆大歡喜》
At first 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As You Like It
威廉家境富裕,而當時找奶媽照顧嬰兒相當普遍。小孩「發牙齒」常見的疼痛會拿一塊光滑的珊瑚紓解。啼哭和吐奶會伴隨各種非比尋常的刺激物出現:就連新生兒也要佩戴伊莉莎白時代不可或缺的流行飾品──硬得要命的褶襉領。
為行仁慈,我不得不殘酷。
《哈姆雷特》
I must be cruel, only to be kind.
Hamlet
伊莉莎白時代的英國,是兒童教養最嚴格的年代之一。年幼的威廉得黎明即起,趕快做完家事,再伺候爸媽用早餐。一如王國律法,教養是以絕對的權威實行。任何忤逆或騷亂都會迅速受到嚴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