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

NT$360 NT$284

原書名:The Rehearsal
出版日期:2015-02-03
作者:伊蓮諾‧卡頓
譯者:李斯毅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336
開數:25開(高21×寬14.8cm)
EAN:9789570845211
系列:小說精選

已售完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關於青春、關於性、關於成長,原來自己的身體是一個祕密
成長突如其來,青春就是一場關於人生的彩排
教室成了她們的舞台,學習如何吸引與操縱他人,
一場師生戀變成年終大戲,現實與舞台不可避免地彼此交錯……
躲在舞台幕後的你,其實並不明白人生的真相……

史上最年輕曼布克獎得主,《發光體》作者 伊蓮諾‧卡頓 一鳴驚人出道作
知名作家何致和撰文推薦

艾蜜莉‧柏金斯(Emily Perkins)盛讚:伊蓮諾‧卡頓的創作才華與觀察眼光帶點瘋狂─但最棒的是,她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表現語言的面貌。

☆榮獲貝蒂特拉斯克首作獎(Betty Trask Award for Best First Novel)
☆紐西蘭文學協會首作獎(NZ Society of Authors’ Hubert Church Best First Fiction Award)
☆加拿大亞馬遜網路書店小說首作獎(Amazon.ca First Novel Award)
☆入圍法國麥迪西獎、費米納獎年度外文小說決選
☆衛報首作奬決選(Guardian First Book Award)、狄倫•湯瑪士獎決選(Shortlisted for the University of Wales Dylan Thomas Prize)
☆亞馬遜書店新星計畫(Amazon Rising Stars promotion)
☆法國麥迪西文學獎年度外文小說決選(Prix Médicis for Foreign Fiction)
☆法國費米納文學獎年度外文小說決選(Prix Femina for Foreign Fiction)
☆柑橘獎初選(Orange Prize)

一場師生戀,在校園內引起女學生竊竊私語,
一所戲劇學校正在招收學生,準備彩排演出;
一名薩克斯風老師開設的音樂教室,即將促成一對少年男女的情事……
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場景,將演出一場什麼樣的好戲?

一場校園師生戀,因學生未成年而演變為男師性侵女學生的醜聞,當學校老師正經召開輔導會議,試圖撫慰學生因性侵而受的創傷,實際上學生卻「開了眼界」:發現原來自己並未受到那名老師「青睞」,而傳言中與老師要好的同學則受同儕嫉妒,這一切提醒了她們,自己有多不被重視與欣賞,全然只是個小配角。
熱愛戲劇的男孩正積極參與試演,希望能獲得戲劇學校的入學許可。當同學在舞台上遭受毆打,他驚覺到舞台比想像中更加「偽裝」;而他與女校學生的戀情正開始發展,他將如何包裝自己萌芽的情感,讓女孩明白他的真心……
女校不少學生都到鄰近的音樂教室上課,神祕的薩克斯風老師總是正經嚴肅地追問學生對音樂的態度,但在他亟欲教育年輕人的動機背後,卻藏著一段自己的神祕情感……
圍繞性侵事件的高中女生、愛上戲劇的男孩,以及訴求盡情演出生命的薩克斯風教師,誰是彩排時的主角,誰又會是演出的主秀?他們即將合演出什麼樣的戲碼?
青少年渴求情欲的想像在現實生活中汗水淋漓地上演,他們正探索自己更黑暗與邪惡的核心──在人們自以為正義的道德肅清行動中,以為戲碼已排好可正式演出,卻有一股對於人性本能、對生命更深層渴求的出格表演正在彩排……

【本書特色】
作者伊蓮諾‧卡頓以早年創作舞台劇本為原型,創造這個虛實交錯的故事,在既是現實時空又像虛構的舞台中,帶給讀者嶄新的閱讀體驗。

【各界名家齊聲讚歎】
一位令人驚艷的新銳作家,一本非常出色的出道作品──《彩排》不僅寫得極好,而且讀起來生動有趣。文中持續闡述「現實」與虛構間的關係,以及真實的最終本質。
──凱特‧亞金森,《娥蘇拉的生生世世》作者

這本小說有催眠般的魔法,內容錯綜複雜、情節縝密繁瑣,並充滿令人驚訝的原創性,相當不簡單。打個比方,就像珍‧布洛迪老師 迷失在巴思的遊樂園裡 。但坦白說,我覺得沒有能與這部小說相比擬的作品。你可以在《排練》中讀到作者獨特而世故的風格,以及這本小說不受限制的可能性。當然,閱讀這故事能為讀者帶來樂趣,因此它是本好的小說。閱讀這本小說還有附加好處:你可以一窺故事到底如何發展。
──書亞‧費瑞斯,《然後,我們就Bye了》作者

這本令人驚艷的小說,是年輕的紐西蘭作家伊蓮諾‧卡頓的出道作。這本書不僅震驚文學界,更值得我們大大慶賀:筆觸機警俐落、鋪陳活潑有趣,而且態度自信穩重,富有真正原創文學的光輝與神秘感……本書的題材引人注目,敘事手法充滿誘惑力,無論翻開哪一頁,都能吸引你繼續往下讀,並愛不釋手……這本書有太多地方值得用心閱讀、太多優點值得我們稱讚:作者敏銳刻劃書中角色的自負性格,而且不論是平鋪直述的句子或高潮緊張的段落,用字遣詞仍舊優雅。另外,作者對於戲劇與音樂為人帶來的力量有著非常豐沛的理解……當然,作者對於本書的掌控能力更令我們佩服。我們驚歎《排練》的作者竟然年僅二十二歲,但她難掩的才情肯定連其他年長成熟的作家都心服口服。
──衛報

《彩排》是伊蓮諾‧卡頓充滿魅力的出道作。這本書的寫作特色相當鮮明,足以用來測試讀者對故事內容與創作形式的接受度有多高。這部小說大膽又有料,因此成為柑橘獎(Orange Prize)的入選佳作。這份榮譽足以證實它是部非常迷人的作品。
──書頁雜誌

《彩排》這部小說,可不僅僅具備排練的水準。作者的寫作技巧穩健而充滿自信……清晰的思維與精準的用字,讓這本書絕對有資格角逐本年度最優秀處女作。
──獨立報

精心安排的情節,錯綜複雜的故事……卡頓這本小說檢視了表演的本質──也就是要瓦解真假虛實間的界線──並挑戰小說創作的極限。
──每日電訊報

一本瘋狂、出色且早熟的處女作……這位年輕作家的才華令人驚嘆,她的文筆出盡鋒頭。
──紐約時報書評雜誌

《彩排》是部精心傑作,它同時訴說兩個故事,帶給讀者兩倍的、平行的、成對的樂趣……它結合優美的寫作技巧與出色的故事創意,即使不拘泥於傳統模式的創作結構,仍舊是部閃閃發光的處女作。
──書目雜誌

卡頓的文字十分引人注目,無論創作的概念或結構都充滿睿智,並藉由故事角色緊繃的情緒取得平衡。閱讀《彩排》這本書,部分樂趣來自讀者心裡希望書中角色會出差錯,這種渴望的幻覺,就如同卡頓描述那些舞台劇觀眾的心態……不僅如此,這本小說最大的成就,在於創造出一個自足的世界。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這本處女作充滿令人驚嘆的大膽想像,作者對於人性的觀察力十分成熟。
──週日論壇報

請試著想像:從茱蒂‧丹區(Judi Dench)口中說出影集《歡樂合唱團》(Glee)的女教練蘇‧席維斯特(Sue Sylvester)的台詞,這樣你大概就能捕捉到這本處女作裡那些老師的尖酸口吻。
──紐約時報

伊蓮諾‧卡頓這本充滿自信的出道作品,野心勃勃地藉由「什麼才是真實」的話題,告訴我們:人生就某種程度而言都是在演戲……卡頓展現了她的寫作功力,她既有本事著眼於大型議題,又不忘留心諸如演員在後台因爭風吃醋而說長道短微小細節。
──週日電訊報

雖是一本自信滿滿的處女作,卻不令人反感……《彩排》是本控制得宜、用心講究、十分有趣的小說,即使本書題材並不容易掌握……例如充滿可塑性的青少年如何轉變為定型僵化的成年人,這本書就提到多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卡頓有種獨特的聲音,一種能夠立即影響深遠、充滿趣味、帶有諷刺而又戲劇化的聲音。沒有幾本小說能具備這樣的特質,更別說是踏入文學界的首作。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一本銳氣十足的處女作……作者以充滿創意的寫作方式以及能套用在多重層次的故事情節,為每一位讀者帶來大大的滿足。
──瑪莎‧托爾,NPR.org

一本生動有趣又充滿智慧的處女作。
──路易斯維爾信差日報(Louisville Courier-Journal)

這本精巧用心的出道作,利用重疊的時間軸同步述說多段故事,整體架構富有本體論的哲學意味,也有如萬花筒般千變萬化──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得全神貫注才行──伊蓮諾‧卡頓具有高明的敘事技巧,她書中描述的那些青少年,每一個都渴望自己能變得更為自信、沉著、充滿魅力且風趣幽默,讓人讀了既心疼又充滿熟悉感。上述特質都是才氣出眾的伊蓮諾‧卡頓在本書所施展的魔力。
──泰晤士報

太優秀了……伊蓮諾‧卡頓以甜蜜蜜的筆觸,寫出青少年赤裸裸的內心世界……她的才華讓人敬畏。
──每日郵報

《彩排》展現出伊蓮諾‧卡頓光芒萬丈的天分。她的寫作風格獨特,與當代其他作家大不相同。
──週日泰晤士報

這本傑出的小說讓人無法忽視:充滿自信、用字精確、發人深省……內容出色而大膽,令讀者為之振奮。這小說證明了卡頓是位少見的勁爆新才女。
──倫敦地鐵報

以寫實而尖銳的手法描述青少年的焦慮感……卡頓是位創意新鮮且文筆動人的才女。
──新政治家雜誌(New Statesman)

這是一本相當大膽的小說,雖然充滿天鵝絨般柔順的娛樂性,但其實暗藏兇爪。伊蓮諾‧卡頓的創作才華與觀察眼光帶點瘋狂──但最棒的是,她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表現語言的面貌。
──演員 艾蜜莉‧柏金斯(Emily Perkins)

引人注目且讓人印象深刻。總之就是本極為出色的小說。
──作家 蘿莉‧葛蘭(Laurie Graham)

以成熟而機智的角度探索青少年的性愛、殘酷與表演。
──困與惑雜誌(Dazed & Confused)

充滿原創性,讓人大感驚嘆……越往下讀,你會越習慣作者的寫作風格,並被本書描述的世界深深吸引。
──Time Out雜誌

不落俗套,有些情節甚至教人驚訝得不覺抽搐,是部非常精彩的處女作……卡頓尤其擅長描述角色的心境與情緒。
──蘇格蘭週日報

內容富有創意,可感受到作者自信滿滿……在文學小說的舞台上,《彩排》的登場讓人雀躍不已。
──愛爾蘭時報

一部文采豐沛且布局巧妙的佳作。
──觀察家報

一位來勢洶洶的新才女……卡頓的語感出眾,本能地展現出用字遣詞的優雅風格。她能洞悉人們未說出口的意念,閱讀她的作品讓人感到既有趣又印象深刻。
──旁觀者週刊

卡頓以出色的手法分析青少年心理,包括青少年的性道德觀、矯揉造作的狂妄、內心的擔憂,以及蠻幹的冒險心態……她以輕鬆的筆觸寫出如此傲人的成就。
──蘇格蘭人報

貨號: 9789570845211 分類: , ,
作者:伊蓮諾‧卡頓

1985年生於加拿大,成長於紐西蘭。2007年取得維多利亞大學創作碩士學位。以首部長篇小說《排練》(The Rehearsal)獲得亞當創作獎。2008年獲格林列佛獎學金,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創意寫作工作坊學習一年,之後擔任兼任教授,繼續在愛荷華大學教授創作及大眾流行文化。2010年獲紐西蘭藝術基金會頒發新世代獎。《發光體》是她的第二部作品,甫推出便獲英語文壇殊榮曼布克獎,並入選同年度數十大媒體年度選書。
卡頓現居紐西蘭威靈頓市。

譯者:李斯毅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財經法學碩士,具臺灣證券分析師(CSIA)資格。喜愛閱讀,關心弱勢,譯有《印度之旅》、《一掬塵土》、《判決》、《等星星發亮的男孩》、《對不起,我不正常》等。人生路上處處有貴人相助,充滿感激。未來會繼續努力。

貨號: 9789570845211 分類: , ,
摘星的黃金女孩──伊蓮諾.卡頓和她的處女作《彩排》/何致和

運用星相學黃道十二宮運行關係為小說結構,並以不同星宿代表的性格特質做為人物塑造依據,是曼布克獎作品《發光體》的註冊商標。這部小說可說星光熠熠,因為書中22位主要人物無論恆星行星,都是會發射或反映光芒的發光體。不過,他們的光亮卻未掩蓋另一顆最耀眼的新星──作者伊蓮諾‧卡頓。
毫無疑問,有「黃金女孩」之稱的卡頓絕對是2013年世界文壇最閃亮的發光體。那年諾爾貝文學獎頒給82歲的孟若(Alice Munro),法國襲固爾獎頒給62歲的勒梅特(Pierre Lemaitre),美國國家書卷獎頒給56歲的麥克布萊德(James Mcbride)。而英國呢?他們竟把最重要的文學獎頒給這位年僅28歲的紐西蘭作家。或許受此刺激,隔年美國也破天荒把國家書卷獎頒給31歲的克雷(Phil Klay)寫的第一本書,接續刷新該獎得主的最年輕紀錄。
卡頓實在是太年輕了,年輕到即使記者想多花點筆墨記述她的生平,也找不出幾件事情可寫,只好把重點放在曼布克獎被她用《發光體》打破的兩項紀錄:過去四十多位得獎者沒有人獲獎時年齡比卡頓年輕,也沒有哪部得獎作品寫得比《發光體》還長。
卡頓打破的紀錄可不只這樣。2013年的曼布克獎有151本長篇小說角逐,最後決選剩下6本。即使把過去所有進入決選的作家都算進來,她仍是最年輕的一位。此外,當年還有個值得一提的現象。在這六位決選作家中,有三位擁有創作碩士學位,一位在創作研究所教寫作。那一年的曼布克獎簡直就是創意寫作班師生的大競賽。
卡頓與創作系所淵源匪淺,她自維多利亞大學創作研究所畢業後,又在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待過一年,前者讓她完成處女作《彩排》,後者激發她產生《發光體》的構想。《彩排》的篇幅雖不及《發光體》一半,但它也不是一本簡單的書。在這部作為創研所畢業論文的長篇小說中,她以過人的機智、冷靜和膽識,把劇場的概念導入一場師生戀醜聞所引發的蕩漾餘波中,早早顯露了她喜歡把文學與其他領域結合的傾向。
小說以兩條線路併行開展,但卡頓刻意打破線性敘事,讓故事時間呈現不斷跳躍的動感。在場景設計上她也借用了舞台的換景方法,經常以燈光和音樂的改變來代表不同時空的轉換。於是,不同時間點的人物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場景中,處於「現在」的人物可以隨著燈光的變暗靜佇一旁,凝視「過去」的自己出場,演出某段原本應屬於「倒敘」的情節。小說中有戲劇,這個戲劇中還有戲劇。小說中的人物有時會互換身分彼此扮演,讓人必須需費點心思分辨哪些記述是屬於幻想、記憶、劇場的一幕或是小說本身實際的事件。
儘管卡頓以戲劇手法直接切入事件與情感核心,揭開藏在社會與人性表層之下的事實,探索了親密和權力、天真和世故、表演和真實之間的關係,但《彩排》這本小說正如它的書名,是部實驗性非常強的作品。實驗小說往往同時招致大好大壞兩極化評價,勇於嘗試者多半是年輕的創作者,此為眾人皆知之事。我們比較不會注意的是,每當有一部實驗性強的小說成功誕生,可能也意昧著有更多同樣具有冒險精神大膽挑戰文學傳統的作品,或許因為創作者缺乏經驗、視野與適當機緣等複雜因素,而無法被完成。
就這點而言,卡頓可說是相當幸運的。她以《彩排》的創作計畫成功申請進入創作碩士班,並遇到一位很棒的指導教授─同樣是小說家的威金斯(Damien Wilkins)。威金斯對初試啼聲的卡頓的幫助是巨大的,姑不論他給予卡頓多少實際的指導,單從創作所的制度來看,這些碩士生的畢業論文是以作品代替,必須先過指導教授這關,這等於是把水準高於一般讀者的教授設定為主要讀者。《彩排》雖為卡頓的第一部作品,卻能獲得高度讚賞與文學獎肯定,威金斯可說厥功至偉。
有趣的是,在2014年的紐西蘭圖書大獎,卡頓以《發光體》入圍,威金斯則以《麥克斯別莊》(Max Gate)進入決選,兩人竟變成角逐大獎的競爭對手。這場師徒之爭,最後由挾曼布克獎之勢的卡頓摘下桂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或許是威金斯在落選之時,唯一可以感到安慰的事。

貨號: 9789570845211 分類: , ,
作者序/為《彩排》進行排練

舞台劇的劇本,只是一份樣板、一種指引、一張地圖。因為劇本是虛構的,不能反映出真實的人生,但是它也宛如一張透明的幻燈片,能讓演員自由發揮、盡情演繹,將它表現得比劇本中的文字更加出色,但或許是更為糟糕。基於這種理由,我向來熱愛閱讀劇本,因為閱讀劇本需要獨特的想像力,才能想像劇本描述的空間與角色,並且天馬行空地揣測「如果……的話」。舞台劇的角色只存在於劇本裡,它們還沒有被表現出來。角色沒有身體,卻已經擁有想法與感情。唯有活生生的演員把自己的身體奉獻給劇本裡的角色之後,這些角色才能變得「真實」。然而這樣的「真實」只是暫時性的,而且只能呈現局部的真實。
我念大學的時候,曾經和同學們組了一個莎士比亞讀書小組,聚會地點在圖書館的頂樓。圖書館是坎特伯里大學校園內最高的一棟建築。每個星期,我們一群人都會踏上通往頂樓的十四階階梯,在藍天下閱讀莎士比亞的劇本。我們會帶著食物上去野餐,身旁還有翱翔的海鷗陪伴我們。我們朗讀劇本的聲音經常飛散在風中,所以必須用盡力氣大聲吶喊。我們就這樣讀過《第十二夜》、《李爾王》、《特洛埃圍城記》──我們沒有換上戲服、戴上假髮,也毋需想像觀眾的存在,因為圖書館頂樓是四面開放的空間,我們總是隨時轉換面對的方向,不讓風干擾我們的聲音。
當我開始籌備《彩排》的撰寫工作時,我想起了當年在圖書館頂樓的讀書小組,想起了那些讓我印象深刻的感受,那些專屬我青春年少時期的感受。我這輩子再也沒有機會重溫或重建當時的感覺──那些全然迫切的感覺,宛如在我感知能力下不停奔騰的和弦,以及這些和弦所帶來的每一次衝擊──當初,那些戲劇對我們而言,就像一個尚未孵化的世界,透過我們的詮釋,它才首次孵化誕生。
我在二十歲左右曾當過舞台劇演員,但是我知道自己實在太過害羞,所以表現得不算出色。那個時候,我們在圖書館頂樓進行的莎士比亞讀書會已經解散了,所以我另外找了三位與我感情融洽的高中同學,一同成立了一家製片公司,開始籌拍電影。編寫劇本的工作通常由我負責,雖然我撰寫的題材都是虛構的,但我還是相當注重隱私,總是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劇本,不與任何人討論,也不接受任何批評與建議。對於我的創作里程碑而言,練習撰寫電影劇本(以及拍攝和剪接)是相當重要的過程:這個經歷讓我知道所有的文創事業都必須靠合作才能成功,即便不是演員、導演、攝影師、編劇等人一起努力,也要靠著主題、目的、情感、個性、概念與情節等細節的合作才能成功。
二○○六年我們四個人一起搬到威靈頓,持續籌畫並做著我們的電影夢。我在威靈頓繼續攻讀英文系大四的課程,閱讀了許多劇本與戲劇理論;另外三位夥伴開始在電影特效產業就業,並且學習如何拍攝電影。以我的好朋友夏綠蒂為例,她還到紐西蘭戲劇學校學習表演。夏綠蒂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薩克斯風演奏家,同時也是極為優秀的演員。在某一次的拍片計畫中,大家決定由我來寫一齣獨腳戲的劇本,交由夏綠蒂擔綱演出。
對於這齣獨腳戲,我最初的想法是:一名女子獨自站在舞台中央,身上斜掛著一支薩克斯風。她是一名薩克斯風老師,同時也是一名性侵犯。這名女子開始娓娓道出她犯罪的經過:她一面坦白且大膽地陳述那些過程,一面緩緩解開自己身上的鈕釦。當她念完那段台詞時,正好也已經脫去原本的衣裳,露出隱藏在底下的女學生制服。這個點子希望呈現出在不同的權力背景下,單一角色可以同時具有犯罪受害人與加害人的身分。我覺得這個點子非常有趣,而且我希望那支薩克斯風可以在整齣戲中持續擔任協助角色轉換的道具,一種可以讓演員的身體隨之轉變的實體關鍵道具。
我最後沒有寫完那齣獨腳戲,因為我們四個人走到了各奔前程的轉折點。我們決定朝不同的方向邁進,所以電影製作公司也解散了。幾個月之後,我又回頭去檢視那個未完成的劇本,才驚覺它其實比較適合寫成小說,而非劇本:我應該試著把劇本中那種奇怪的不確定性,那種徘徊游移、不完全且「未孵化」的特質,套用在小說中相對沉穩的世界。於是我把那個劇本的草稿打散,變成一系列的場景,某部份完整保留在小說的第一章與最後一章。我把這樣的小說雛型寄至威靈頓大學的當代文學國際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odern Letters,簡稱IIML),申請該學院的創意寫作碩士班。錄取之後,我便在隔年完成了《彩排》這本小說。
我十分幸運,在IIML找到一位非常棒的指導教授達米恩‧威金斯。他的洞見敏銳、個性溫和,還帶有一點點淘氣。每次我們開會討論論文時,他扮演的角色不像是檢察官,反而像關鍵證人:他小心地替我萌芽中的論文草稿整理出輪廓,而且不做任何批評。他向我說明他對這篇論文的感覺,包括論文的核心特質、欲表達的意念,以及應該用什麼樣式呈現──他就像舞台劇的導演,分享他對整齣戲的解讀,並且協助我完成選角與場景設定等事項。透過他對這本書的觀點,以及他把故事搬上舞台的想像投射,我才頭一次看出這本小說的雛型。
我想,對於每一位作者來說,他們撰寫的每一本小說都像是他們私人的時空膠囊,可以用來證明自己在人生的某一段歲月中──也許是數月、數年或數十年,曾經著迷、沉醉某些事物,或者對哪些事物提出質疑,於是便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心裡的感受。這種說法可能比較不適用於舞台劇劇本,因為劇本可以透過再度搬上舞台而獲得重生,重新擁有當代的靈魂。我個人認為,《彩排》這本書同時具備小說與劇本兩種特質,因此提醒各位讀者:你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會有點奇怪。《彩排》這本小說就像是我們在繁忙的大街上巧遇學生時代的老朋友──雖然我們的年紀變老了、熱情減退了,身材走樣了,但是對方依舊是你記憶中的老朋友,完全沒有任何改變。

貨號: 9789570845211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