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語言 能衍流多少風貌各異的文學書寫?
一份課本 能包藏多少在場與不在場的想像?
雲集60位以上作家、學者、評論人、研究者、現場教師與學生
針對國文課本的各面向與議題抒發塊壘,一咏胸臆,有話直說
大膽直剖、透視,完全解讀國文課!
本書特色:
經典賞析×名家對談×課文流變!
新嘗眾作家們的自編版本
深讀長期缺席的遺珠文本
更可聆聽課本作家現身說法
遊藝於異國風味的文學課堂
十分鐘下課時光
或與青年作家溫習高校記憶
或赴一堂文學家的私房寫作課
或者,與學生並坐於青春洋溢的制服圓桌之會
再和老師們捧一盅茶,促膝對語──
讓我們從紙墨和課堂出走
置身繁花盛開的文學風景
※ 作者
方秋停、向陽、甘耀明、田威寧、何寄澎、朱宥勳、朱國珍、林麗雯、林蔚昀、林佑軒、吳岱穎、吳妮民、吳懷晨、李奕樵、凌性傑、許俐葳、陳銘磻、陳雋弘、陳建男、陳思宏、陳嘉英、蔣亞妮、簡均倢、徐國能、黃文鉅、黃崇凱、黃國珍、袁兆昌、孫梓評、湖南蟲、張貴興、張耀升、張怡微、張經宏、楊佳嫻、楊小濱、楊婕、曾秀萍、曾琮琇、詹筌亦、蔣聖謙、鄭順聰、藍士博、廖鴻基、廖偉棠、蔡雨杉、鍾怡雯、龔萬輝、建中青年社、附中青年社……等。
第1課 課本裡的新鮮事
兩種翡冷翠 凌性傑
曠男怨女經濟學 黃文鉅
天才之夢與魘 田威寧
天才,夢 簡均倢
細節動人的家常書寫 方秋停
不想成為鳥的歐陽脩 陳雋弘
再桃源 陳建男
延伸閱讀
第2課 那些作家教我的課
討海到護鯨? 廖鴻基
曾經的曾經 徐國能
年輪 鍾怡雯
第3課 國文課的意義是__
國文課的意義是以高中生的需要編選國文課本 向陽
奢靡的實踐 吳岱穎
最不愛國語文 陳銘磻
國文課是______? 張經宏
對談.國文課的意義,就讓小說家告訴你 朱宥勳×李奕樵×黃崇凱 柯蘿緹
第4課 下課十分鐘(一)作家們的青春課堂
給親愛的R 羅毓嘉
青春都這樣睡掉了 神小風
萬能的母親 楊婕
捨不得 林佑軒
全能課本改造王 湖南蟲
延伸閱讀
第5課 課本新編‧作家選課
濫調與無盡的名單 楊佳嫻
隱匿、鯨向海、林婉瑜:詩是生活,詩示愛 孫梓評
粗糙的地帶 蔣亞妮
南洋是一個流動的詞 龔萬輝
讓地火奔突 廖偉棠
洞裡洞外,一則歷時四十年的倒敘 吳妮民
中國當代文學經典進入高中課堂? 楊小濱
給狡童/靜女的純情詩 吳懷晨
第6課 國語課本流變記
優美的教育:專訪何寄澎教授 珍珠保羅
轉化的能力,使知識成為力量 黃國珍
第7課 下課十分鐘(二)作家的寫作課
追逐假分數的青春 甘耀明
唸歌 楊富閔
語言與文字之間的繩索 朱國珍
合乎常人情理的作文 陳銘磻
奪回想像與創造的能力 曾琮琇
延伸閱讀
第8課 高校生的祕密戰鬥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北一女中 簡均倢
遺珠之憾 高雄中學 蔣聖謙
第9課 國文老師的衷腸曲
國文教學之困與變 景美女中 陳嘉英
國文教學方程式 北一女中 林麗雯
何來標準?誰是答案? 鹿港高中 詹筌亦
第10課 青春高校革命基地
對談‧國文課本沒教的事 建中青年社×附中青年社 柯蘿緹
第11課 課本以外,被遺漏的文學
籠子裡的春天 張貴興
被遺漏的文學 張耀升
對談‧課綱裡的黑洞 曾秀萍×藍士博×鄭順聰 柯蘿緹
第12課 異國母語課風景
波蘭 傳統和當代的聊天室 林蔚昀
日本 日本國語文教育的戰爭與和平 蔡雨杉
上海 別人的跑馬場 張怡微
德國 德國的國文課本 陳思宏
香港 向未來的自己道歉 袁兆昌
別冊‧課後測驗 考試不會考的國文評量
天才之夢與魘/田威寧
高中國文課本的文章,創作時作者年齡最小的有兩篇: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張愛玲〈天才夢〉,皆寫於作者十九歲時。高中生離「新科進士求見高官的背景」較遠,而頗能理解「從父母眼中看自己」的心理。
有比十五至十九歲更難自處的時期嗎?
從別人的瞳孔關照世界與觀看自己,充滿矛盾的認知──生活是規律而混亂的、我是快樂而寂寞的。張愛玲寫著:「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幾年後,又表示:「生在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包括母愛。
母親也許是女兒一生最大的資產,或是債務。
我看〈天才夢〉,看到的是母親對女兒直接而強烈的影響。曾把遙遠而美麗的母親「完美化」,視其為一切美好的象徵,少女時期的夢想簡直是以母親為藍圖。而同在一個屋簷下,看到明星在後台的真實模樣,朝夕相處,母親有著普通母親必備的嘮叨與自以為是。缺乏童年無條件的陪伴為基礎,女兒對母親既撒不了嬌,亦撒不了潑──雖然張愛玲曾表示「我一直是用一種羅曼蒂克的愛來愛著我的母親的。」然而「那些瑣屑的難堪,一點一點地毀了我的愛」,看著母親的瞳孔映出的自己,感到「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被否定使女兒壓抑且焦慮無所不在。自恃的「天才」像殘存的夢,感覺真實而分明,卻失去被窩的體溫。
母親對女兒有「西方淑女」的想像,苦心訓練,反覆叨唸,只換來女兒「思想失去均衡」。青春期所留下黯淡而曲折的軌跡,向前鑽入潛意識,往後直探入老去的靈魂。作為天才,張愛玲早已表態。七歲時,母親批評她的第一篇小說,而她固執地保存自己喜歡的部份,即表示:無論你怎麼想,我終究只能長成自己的樣子。自傳性小說《小團圓》敘述中年的九莉「看了棒球員吉美.皮爾索的傳記片,也哭得呼嗤呼嗤的,幾乎嚎啕起來。安東尼柏金斯演吉美,從小他父親培養他打棒球,壓力太大,無論怎樣賣力也討不了父親的歡心。成功後終於發了神經病,贏了一局之後,沿著看台一路攀著鐵絲網亂嚷:『看見了沒有?我打中了,打中了!』」張愛玲永遠覺得自己是不合格的女兒,巴巴地想討好母親,卻不得其門而入。
無法找到平衡點的母女,始終無法溫柔地相愛,反而有意無意地彼此傷害。寫作題材泰半提煉自真實人生的張愛玲難以「創造」慈母形象,〈傾城之戀〉、《半生緣》的母親皆不討喜,遑論〈金鎖記〉的曹七巧──為子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親」。芥川龍之介表示「人生悲劇的第一幕,是揭開於親子關係初始的時候。」敏感、偏執而悲觀的張愛玲是否亦作如是觀?
青春國文課堂──給親愛的R/羅毓嘉
親愛的R。你總是讓我在國文課分心。分心,但專注。
畢竟那已經很久,很久了。我在國文課本的天地邊上,瘋狂也似地寫下無數個你的名字。不可能是什麼課文的默寫,蘇東坡,杜甫,李白,陶潛。而是你,是你令我書寫你名字的最後一個字使我著魔。
那時才明白,魔性都是因愛而生。
但也並不一定。親愛的R畢竟是我傷害了你,當那本寫滿了你姓字的國文課本,在走廊與走廊之間傳遞開來。各種訕笑,耳語,伸出的手指都如蝗災瀰天蓋地而來,我以為荒季已到最底、最底了我說,這不是你該承受的。親愛的R但你知道嗎,為此我又買了一本全新的國文課本,再次寫上你的名字。不同的是,我只在家裡書寫,把你留在枕頭底下,想像你的名字擁抱著我如同我接受你的擁抱。親愛的R。
預言總不會有錯,是的親愛的R,我一次又一次重寫著文字紀事,嘗試把四散的文本拼湊起來,於是我看見駭人真相。我不哭不笑無言無語,仰頭飲盡杯中之水,彷彿你在我座位前方不斷滴落的汗水。
愛逾越了夜暗的紅線,我能夠擁抱你並接受你的擁抱嗎?
人生是如此地緩慢,記憶即使坍塌,也終會有一些斷垣殘壁賸下吧。親愛的R,那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呢。我記得很清楚,某次我陪著你去淡水,而僅有我一人的回程路上,鄰座的孩子驚呼著:「有飛機欸,飛機。」我順勢看了一眼,是飛機暗暗割開了 廣闊的天空,流出藍色的血液。在這通往城外與城內的捷運道上,是他看過的第幾架航空器呢。其實並不需要去算了。那不是一架我能跟你一齊共乘的班機。親愛的R。那飛行的異度,也就與我無關。
親愛的R。我的憂鬱來自心靈流沙如緩緩沉落的古井,那裡有光嗎?我是窺天的蛙等待一場雨水,午時前後一刻天明,竟要愚蠢地以為那是世界全部。親愛的R,帶我到任何地方,除了你以外的任何地方。
突然我回想許久許久之前的一個夢。在天母街頭你牽起我的手你問,他們會這樣嗎。他們不會。但這樣很好,若說同步前行:你在這裡,二十二歲,和你同時渡過騷動的青春期。緊緊擁抱時候,正在街頭人潮中心。
夢中你我親吻。吻了許久。然後我醒。
如今我想起這些,又能怎麼呢?早已不再有什麼國文課。我們也不再青春。只是,你畢竟是我修過的一場業障。
彷彿你我能夠重回童真時代。
但不能夠。昔日的典型皆已毀壞,現在我只知道一件事情:我曾那樣喜愛你。直到你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有了妻小,我看著你在臉書上張貼種種幸福的時刻,都能讓我將向晚修成洪荒。在那裏,你是魍魎修羅,留我在彼岸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