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書店》+《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
結合金鼎獎得主、詩皇羅智成的詩與散文,
讓文字與影像發揮藝術美學的最大功效
《迷宮書店》是結合故事,把詩的元素或某種詩想,和別的表現、表演形式結合在一起
越界、跨界,全新詩劇創作的嘗試,「故事雲」書寫計畫的一環!
邀請讀者一起進入想像中的書店
文字是現實世界的一環,現實世界靠文字而流傳,他們交集在大腦而安置了世界,腐蝕書中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線,當你專心閱讀、全神投入,漸漸忘卻幫你分辨真假的,書外世界這個座標的時候,你就已經陷身於文字迷宮。
想像在一間迷宮的書店裡,人們冒險進入閱讀裡面的書,出不來……羅智成把對於書店的種種光怪陸離想像,通過劇場方式召喚出來。藉由劇本說故事的熱情,融入詩句,彼此疊合,互成表裡。
與古人對話,與文學聊天;從《鶯鶯傳》到《紅樓夢》,從《浮士德》到《追憶似水年華》,李清照、小王子、魯迅……等古今中外的文豪與書中角色齊聚,如同波赫士筆下穿梭在黑暗與光明間的先知,羅智成把天堂想像成圖書館,再將世界織就成一座座如迷宮般的花園。他以如夢如幻的文字魅力,建構出無與倫比的詩意迷宮。柔美的語言,訴盡教皇的浪漫多情與魔幻美學。
《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是羅智成在
《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後
與讀者共同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以360度閱讀地球!
他希望盡可能完善地與讀者分享曾經目擊的世界各個角落。
鏡頭限制了眼眶,限制了視野,鏡頭的本質就是選擇。
來自眼睛的選擇,來自連結著大腦的眼睛的選擇。
教皇羅智成的《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構想十分久遠,籌備的過程斷斷續續超過十年,
共收入137張獨特視角所攝影的照片,期間不但封面做過多次的改變,開本、版型、照片與文字等等也都做了多次的改變。
「遠在咫尺」,Far inside,是羅智成自創,也是他非常喜歡的書名,呈現出他在每一次的旅行,或在某些特定場合時,的知性、感性與隨性的影像記憶,加上作者本身獨具魅力、感性、詩性的語言文字風格,營造出觀看的視覺與閱讀的樂趣。
本書共分為五輯──「趨光性」、「趨異性」、「趨根性」、「趨群性」以及「趨己性」,這些蘊藏豐富異質元素的審美經驗,是羅智成「心靈的新陳代謝」理論裡非常重要的概念。
羅智成表示:
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希望讀者翻開這本攝影集時,會在許多想法之前,被誘發出我在前面歸納出來的那五種根性,好像站在我的心底,和我一起看風景、一起旅行一樣。
作者:羅智成
詩人、作家、媒體工作者、文化觀察者。
台大哲學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東亞所碩士、博士班肄業。曾經長時期參與多種媒體的經營管理,如:報紙、雜誌、電台、電視製作、出版及通訊社等;也曾擔任過相關公職。現為文化創意事業負責人。著有詩集《畫冊》、《傾斜之書》、《寶寶之書》、《光之書》、《泥炭紀》、《擲地無聲書》、《黑色鑲金》、《夢中書房》、《夢中情人》、《夢中邊陲》、《地球之島》、《透明鳥》、《諸子之書》等,詩劇《迷宮書店》,散文或評論《亞熱帶習作》、《文明初啟》、《南方朝廷備忘錄》,攝影集《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
羅智成的文字風格整體而言神祕、深邃、原創、多元。一方面以獨特的語法和驚人的想像力創造出各種文學勝境;一方面以精緻的自省與洞察力從容出入於自我意識的邊陲與核心。此外,他也擁有文學創作者少有的知性能量與思維訓練,又廣泛涉獵當代生活與文化議題,以進行他所謂「豐盛人格」的自我塑造。
《迷宮書店》
在這樣的異境中瀏覽
像醉了酒服了迷幻藥
各種事物的屬性與狀態
變得鮮明浮誇虛實不定
主體與客體謹守的界線
從本質上鬆動
經驗不再來自經驗
我梭巡著一排排書櫃
默念著碑銘般的書背
裡頭許多我耳熟能詳
更多是初識或似曾相識
這些生命中某個時期
看過或想看的作品
像記憶的靈柩
安息著一首首難忘的樂曲
有些樂曲斑駁、脫落
只剩被過度傳唱的主旋律
但它們屬於再多人也無損
它們曾經僅屬於我自己
銅製檯燈下布面精裝
書名燙金已剝落的《小王子》
則是不曾見過的版本
我將就著小板凳坐下
迫不及待打開來端詳
一方面重溫少年時代
那令我不忍釋手的安慰能量
「……星星真美」
太熟了
我沒有從第一頁開始讀它:
「星星真美
因為在彼有一朶看不見的花」
小王子滿心感慨地說
差不多就在同時
整個書房快速變化
原先井然的四壁有了痛覺般
膨脹收縮 瞬變著各種表情
像被喚醒囚禁多年的想像
不顧一切要在此刻實現
又像千百年來所有被焚毀的
知識殿堂的幽靈附身
要一口氣洩漏所有的
知識原罪
整個書房騷動 搖晃
書籍擺設裂解 增生
像被驚飛的各色禽鳥
在空中飄浮 翻騰
旋轉旋轉 匯聚為
龍捲風中空的體幹
一逕鑽開了天花板
牆板紛紛龜裂剝落
外頭的空氣灌入……
《遠在咫尺:羅智成攝影之旅》
趨己性
要叫「趨己性」還是「趨我性」,反正都一樣拗口,但我在此要談的,就是攝影活動的最主要的樂趣之一:自我表現——情感與態度的表現、個性或特殊興趣的表現、特有觀點的呈現,還有創意、顛覆、執迷與神來之筆……這當然是我最感興趣,也較拿手的事了。另具隻眼、特立獨行、另闢蹊徑……總是在搜尋、挑選、建構,形同用眼睛在思想的攝影,其實是自我表現最有效的工具。
透過主題的選擇、透過構圖、框取,我們彰顯最鮮明的訊息、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或美感元素。不是為了景物,而是為讓讀者透過景物看到攝影者自己。
「趨己性」是關乎主體而非客體的,在這本攝影集裡頭的每一張照片,都同時一定包含著某種「趨己性」的實踐。它們都直接間接表現我所追求的美學理想或自然流露的性格與心境。例如:對形式均衡與實質均衡的敏感、對稱與不對稱間的擺盪、顛覆慣性或可預測性、追求飽滿的訊息與象徵、追求意外的念頭、滿足視覺潔癖、不放棄官能愉悅等等。
要在按快門的這個小動作上實現所謂的「自我表現」,我們就得在拍攝的對象上尋找所有有效用的細節,並把它加以凸顯、運用。接下來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在應證我的私屬美學觀點。
No.116 這張布拉格老城區的照片,是從紙本相片再掃描回來的,因為多年前那次布拉格之旅的幻燈片我始終沒把它找出來。雖然如此,即使找出來了,我相信我還是會選用現在的這一張「階梯」。不是因為它很布拉格,而是布拉格太出名、太有特色了,我想呈現出一張不是刻板印象的布拉格。我一直稱布拉格為西歐文明的潛意識,教堂裡保有許多文明初期的心智和世界觀,城堡裡保有許多陰暗記憶或想像。
這張照片的意義不在於布拉格,在於它顯現我內心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