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藏精裝套組書盒,包含《胡雪巖》(上、中、下),《紅頂商人》,《燈火樓台》(上、下)六冊精裝本,並附書盒限定別冊,收錄張大春、蔡詩萍、林燿德等三位名家之專文。
【Podcast】商道即人道,信譽即是錢:歷史上最傳奇的商人之道-胡雪巖
.embed-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 iframe, .embed-container object, .embed-container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商道即人道,信譽即是錢
歷史上最傳奇的商人之道
華文世界歷史小說第一人高陽
最著名之代表作──「胡雪巖系列」新校版
張大春:寄懷抱於舊史,創洞識於小說。高陽隻手捭闔古今!
從一介貧民到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
真正的資本主義從胡雪巖開始!
清末最有名的官商,從錢莊經營、藥店商號,
到發展新式造船廠、到現代織呢廠甚至軍火買賣,
胡雪巖是近代民營大企業的始祖,
其商場手腕更是清末在面臨西化過程中的一場燦爛花火。
高陽︰「其實胡雪巖的手腕也很簡單,胡雪巖會說話,更會聽話,不管那人是如何言語無味,他能一本正經,兩眼注視,彷彿聽得極感興味似的。同時,他也真的是在聽,緊要關頭補充一、兩語,引申一、兩義,使得滔滔不絕者,有莫逆於心之快,自然覺得投機而成至交」。
胡雪巖赤貧出身,身處清末海禁大開、動盪不安的時代,以其才思敏捷、膽識過人,對經商有獨到見解,憑藉如「商道即人道,信譽即是錢」等信念,在傳統複雜的社會中脫穎而出。《胡雪巖》(上、中、下)三冊寫他與王有齡相識到發跡之路;《紅頂商人》則敘述王有齡殉亡後,胡雪巖改投靠左宗棠,經商貿易生涯邁入全盛輝煌時期;《燈火樓台》(上、下)則寫胡雪巖的結局。
高陽寢饋文史、浸淫至深,更有千萬字以上的小說創作經驗,有其獨到處。
讀高陽小說,層層婉轉、淋漓盡致、擘肌析理、勝義紛呈,令人目不暇給。
【分冊簡介】
《胡雪巖》(上)
福州人王有齡於杭州初識信和錢莊的夥計胡雪巖,兩人相談甚歡。胡雪巖知曉王有齡家道中落,雖曾捐過官但無以為繼,便決定利用剛討回的倒帳款,助其補官改捐。在赴京的路上,王有齡遇上幼時學伴何桂清,透過其推薦,候補上浙江海運局坐辦之職缺。
王有齡回返杭州上任,委請胡雪巖入海運局任左右手,並協助他自立門戶,興辦阜康錢莊,來代理海運官庫。而胡雪巖則替王有齡謀畫槽運事宜,進而結識松江漕幫尤老五、其妹七姑奶奶和漕幫郁四等人。
《胡雪巖》(中)
為了想辦法應付浙江巡撫黃宗漢交辦下來一道又一道的難題,胡雪巖替王有齡尋求趕赴新城撫剿聚眾抗糧的民兵人選,替王有齡結交了候補道稽鶴齡。與此同時,胡雪巖一步步發揮商業頭腦,參預蠶絲買賣,委請故舊老張一家主理絲行;爾後打通上海絲貨的門路,結識十里洋場懂洋文的古應春,開啟與洋商的貿易合作;更找來得懂藥材配方的劉不才為他打點藥鋪,配合官兵送藥,敲響招牌。正式插足錢莊、絲貨、藥材等項目。
《胡雪巖》(下)
胡雪巖一方面協助王有齡解決各種官場上款項和軍需的籌款,使他無後顧之憂,得以升任浙江巡撫;另一方面更不斷為籌畫已久的典當、中藥行、軍火等項目找尋適合的人選和地點。王有齡升任浙江巡撫後,全力相挺助其事業更盛。然而長毛軍來犯,兩江總督何桂清棄城潛逃,留下王有齡死守杭州。
《紅頂商人》
長毛軍攻杭州,胡雪巖為浙江巡撫王有齡在外奔走,購運軍火、食糧。王有齡殉難後,胡雪巖投靠閩浙總督左宗棠,協助他創辦福州船政局,不僅承攬採運、籌餉以及訂購軍火,還代向外國銀行團借款,開清朝政府商借外債之先例。因而積功升遷,賞黃馬褂,所戴朝冠頂上飾以鏤空珊瑚,俗稱「紅頂子」。胡雪巖以商人身分,官拜二品布政使銜,成為清末首富,人稱「紅頂商人」。
《燈火樓台》(上)
胡雪巖正處於顛峰之際,以杭州經營的錢莊為本,正式拓展項目至當鋪、鹽茶業、布業、航運、糧倉、中藥甚至軍火等事業,成為杭州第一首富,交友廣闊,妻妾成群。然而助左宗棠西征之事,卻得罪了李鴻章派系,使得自己在複雜的官場鬥爭中埋下苦果,屢遭挫折,加以生絲屯貨的策略上失利,胡雪巖的事業生涯出現了危機。
《燈火樓台》(下)
胡雪巖的親友成群,採辦者眾,儘管涉入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的政爭,顧及眾人生計,仍堅持一搏。不料和洋商貿易遭遇抵制的巨大衝擊,旗下各項生意包括放貸金流等項目逐漸陷入危機……為了積囤生絲,胡雪巖挪用旗下錢莊存款,卻意外造成大量擠兌,使得阜康銀號等分行接連倒閉,他也因而倒帳破產,遣散家眷奴婢等人。此時朝廷下旨抄家查封,昔日燈火璀璨之樓台,如今竟成風前殘燭,令人不勝唏噓。
共同推薦
上官鼎 | 作家
宇文正 | 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宋怡慧 | 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林揚程 | 太毅國際顧問執行長
南方朔 | 作家
張大春 | 作家
張國立 | 作家
張鐵志 | 作家
許榮哲 | 作家
楊 渡 | 作家
楊 照 | 作家
蔡淇華 | 作家
賴以威 | 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謝金魚 | 歷史作家
顏擇雅 | 雅言文化創辦人
(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高陽
本名許晏駢,譜名儒鴻,字雁冰,浙江杭州人,出身錢塘望族,筆名「高陽」取自許氏郡望。抗日戰爭後考入杭州筧橋空軍軍官學校,並於1949年隨校遷至台灣。1959年卸軍職,投身報界,曾任《中華日報》總主筆。1962年發表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李娃》,一鳴驚人,此後著述不輟,一生創作包括九十餘部歷史小說和隨筆,逾二千五百萬字,作品對於清代歷史有獨特研究深度,在《紅樓夢》的研究上亦成一家之言。代表作有「胡雪巖系列」、《慈禧全傳》、《紅樓夢斷》等,被譽為華文世界首席歷史小說家,讀者遍及全球華人世界。
楔子
在清朝咸豐七年,英商麥加利銀行設分行於上海以前,全國金融事業,為兩個集團所掌握;商業上的術語稱為「幫」,北方是山西幫,南方是寧紹幫;所業雖同,其名則異,大致前者稱為「票號」,後者稱是「錢莊」。
山西幫又分為祁、太、平三幫,祁縣、太谷、平遙;而始創票號者,為平遙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於同縣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家顏料鋪,招牌叫做「日昇昌」,其時大約在乾隆末年。
日昇昌在雷履泰的悉心照料之下,營業日盛,聲譽日起,連四川都知道這塊「金字招牌」;因為雷履泰經常入川採購銅綠等等顏料,信用極好。
四川與他省的交通最不便,出川入川攜帶大批現金,不但麻煩,而且有風險。於是雷履泰創行匯兌法;由日昇昌收銀出票,憑票到指定地點的聯號兌取現銀。當然,匯兌要收匯費,名為「匯水」;匯水並無定額,是根據三個因素計算出來的:第一、路途的遠近,遠則貴,近則廉。第二、銀根的鬆緊,大致由小地方匯到大地方來得便宜,由大地方匯到小地方來得貴,因為地方大則銀根鬆,地方小則銀根緊;如某處缺乏現金,而有待兌的匯票,則此時有客戶交匯,正好濟急,反有倒過來貼補客戶匯費的。
最後是計算銀錠的成色,銀錠的大小,通常分為三種,最大的五十兩,為了便於雙手攜捧,做成兩頭翹起的馬蹄式,即所謂「元寶」,而出於各省藩庫的,稱為「官寶」;其次是中錠,重十兩,有元寶形的,稱為「小元寶」,但通常都做成秤錘式;最小的或三兩、或五兩,通稱「銀錁」。再就是碎銀,輕重不等。此外各省有其特殊的形製,如江浙稱為「元絲」,底凹上凸,以便疊置。但不管任何形狀、大小;銀子的成色,各地不同,需要在交匯時核算扣足。
由於匯兌憑票兌銀,所以叫做「票號」。早先運送現銀的方法,如果不是隨身攜帶,就得交鏢局保送;費用大,麻煩多,走得慢,而且還有風險,萬一被劫或者出了其他意外,鏢局雖然照賠,但總是件不愉快的事,所以票號一出,請教走鏢英雄好漢的人就少了。
早期的票號,多為大商號兼營的副業,到咸豐初年,始有大量專營的票號出現。但票號的勢力不得越長江而南,因為江南的錢莊,為保護本身的利益,一方面仿照票號的成例,開辦匯兌業務;一方面力拒票號的侵入。至於票號除匯兌以外,以後亦經營存款及放款;所以票號與錢莊的業務,由於彼此仿效的結果,幾乎完全相同,只是在規模上,錢莊遜於票號而已。
錢莊業多為寧紹幫所經營,而鎮江幫有後來居上之勢。但在同治到光緒初年,全國最大的一家錢莊,規模凌駕票號而上之;同時他的主人亦不屬於寧紹幫,是為當時金融業中的一個特例。
這家錢莊的字號叫「阜康」;它的主人是杭州人。
1
有個福州人,名叫王有齡,他的父親是候補道,分發浙江;在杭州一住數年,沒有奉委過甚麼好差使。老病侵尋,心情抑鬱,死在異鄉。身後沒有留下多少錢,運靈柩回福州,要好一筆盤纏;而且家鄉也沒有甚麼可以倚靠的親友,王有齡就只好奉母寄居在異地了。
境況不好,而且舉目無親,王有齡混得很不成樣;每天在「梅花碑」一家茶店裡窮泡;一壺「龍井」泡成白開水還捨不得走,中午四個制錢買兩個燒餅,算是一頓。
三十歲的人,潦倒落拓,無精打采,叫人看了起反感;他的架子還大,經常兩眼朝天,那就越發沒有人愛理他了。
唯一的例外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少年,王有齡只知道他叫「小胡」;小胡生得一雙四面八方都照顧得到的眼睛,加上一張常開的笑口,而且為人「四海」,所以人緣極好。不過,王有齡跟他只是點頭之交,也識不透他的身分;有時很闊氣,有時似乎很窘,但不管如何,總是衣衫光鮮——像這初夏的天氣,一件細白夏布長衫,漿洗得極其挺括;裡面是紡綢小褂袴;腳上白竹布的襪子,玄色貢緞的雙梁鞋,跟王有齡身上那件打過補釘的青布長衫一比,小胡真可以說是「公子哥兒」了。
他倒是有意結交王有齡,王有齡卻以自慚形穢,淡淡地不肯跟他接近。這一天下午的茶客特別多,小胡跟王有齡「拼桌」;他去下了兩盤象棋,笑嘻嘻走回來說:「王有齡,走,走,我請你去『擺一碗』。」擺一碗是杭州的鄉談,意思是到小酒店去對酌一番。
「謝謝。不必破費。」
「自有人請客。你看!」他打開手巾包,裡面有二兩碎銀子;得意地笑道:「第一盤『雙車錯』;第二盤『馬後砲』;第三盤,小卒『逼宮』,殺得路斷人稀。不然,我還要贏。」
為了盛情難卻,王有齡跟著去了。一路走到「城隍山」——「立馬吳山第一峰」的吳山;挑了個可以眺望萬家燈火的空曠地方,一面喝酒一面閒談。
酒到半酣,閒話也說得差不多了,小胡忽然提高了聲音說:「王有齡,我有句話,老早想問你了。我看你不是沒本事的人;而且我也懂點『麻衣相法』,看你是大貴之相,何以一天到晚『孵』茶店?」
王有齡搖搖頭,拈了塊城隍山上有名的油餅,慢慢咬著;雙眼望著遠處,是那種說不出來的茫然落寞。
「叫我說甚麼?」王有齡轉過臉來盯著小胡,彷彿要跟他吵架似地,「做生意要本錢,做官也要本錢,沒本錢說甚麼?」
「做官?」小胡大為詫異,「怎麼做法?你同我一樣,連『學』都沒有『進』過,是個白丁。那裡來的官做?」
「不可以『捐班』嗎?」
小胡默然。心裡有些看不起王有齡——捐官的情形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做生意發了財,富而不貴,美中不足,捐個功名好提高身價,像揚州的鹽商,個個都是花幾千兩銀子捐來的道台,那一來便可以與地方官稱兄道弟,平起平坐;否則就不算「縉紳先生」,有事上得公堂,要跪著回話。
再有一種,本是官員家的子弟,書也讀得不錯,就是運氣不好,三年大比,次次名落孫山,年紀大了,家計也艱窘了,總得想個謀生之道;走的就是「做官」的這條路,改行也無從改起,只好賣田賣地,拜託親友,湊一筆去捐個官做。像王有齡這樣,年紀還輕,應該刻苦用功,從正途上去巴結;不此之圖,而況又窮得衣食不週,卻癡心妄想去捐班,豈不是沒出息?
王有齡看出他心裡的意思,有幾杯酒在肚裡,便不似平時那麼沉著了,「小胡!」他說,「我告訴你一句話,信不信由你;先父在日,替我捐過一個『鹽大使』。」
小胡最機警,一看他的神情,就知道決非假話,隨即笑道:「唷!失敬,失敬,原來是王老爺。一直連名帶姓叫你,不知者不罪。」
「不要挖苦我了!」王有齡苦笑道,「說句實話,除非是你,別人面前我再也不說;說了反惹人恥笑。」
「我不是笑你。」小胡放出莊重的神態問道,「不過,有一層我不明白,既然你是鹽大使;我們浙江沿海有好幾十個鹽場,為甚麼不給你補缺?」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捐官只是捐一個虛銜,憑一張吏部所發的「執照」,取得某一類官員的資格;如果要想補缺,必得到吏部報到,稱為「投供」;然後抽籤分發到某一省候補。王有齡尚未「投供」,那裡談得到補缺?
講完這些捐官補缺的程序,王有齡又說:「我所說的要『本錢』,就是進京投供的盤纏。如果境況再寬裕些,我還想『改捐』。」
「改捐個甚麼『班子』?」
「改捐個知縣。鹽大使正八品,知縣正七品,改捐花不了多少錢。出路可就大不相同了。」
「怎麼呢?」
「鹽大使只管鹽場,出息倒也不錯,不過沒有意思。知縣雖小,一縣的父母官,能殺人也能活人,可以好好做一番事業。」
這兩句話使得小胡肅然起敬,把剛才看不起他的那點感想,一掃而空了。
「再說,知縣到底是正印官;不比鹽大使,說起來總是佐雜,又是捐班的佐雜,到處做『磕頭蟲』,與我的性情也不相宜。」
「對,對!」小胡不斷點頭;「那麼,這一來,你要多少『本錢』才夠呢?」
「總得五百兩銀子。」
「噢!」小胡沒有再接口,王有齡也不再提,五百兩銀子不是小數目,小胡不見得會有,就有也不見得肯借。
兩人各有心事,吃悶酒無味,天也黑上來了,王有齡推杯告辭,小胡也不留他。只說:「明天下午,我仍舊在這裡等你,你來!」
「有事嗎?」王有齡微感詫異,「何不此刻就說?」
「我有點小事託你,此刻還沒有想停當。還是明天下午再談。你一定要來,我在這裡坐等,不見不散。」
看他如此叮囑,王有齡也就答應了。到了第二天下午,依約而至,不見小胡的蹤影。泡一碗茶得好幾文錢,對王有齡來說,是一種浪費;於是沿著山路一直走了過去。城隍山上有好幾座廟,廟前有耍把戲的,打拳賣膏藥的,擺象棋攤的,不花錢而可以消磨時光的地方多得很;他這裡立一會,那面看一看,到紅日啣山,方始走回原處,依舊不見小胡。
是「不見不散」的死約會。王有齡頓感進退兩難,不等是自己失約;要等,天色已暮,晚飯尚無著落。呆了半天,越想越急,頓一頓足,往山下便走;心中自語:明天見著小胡,非說他幾句不可!他又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境況,在外面吃碗茶都得先算一算,何苦捉弄人?
走了不多幾步,聽見後面有人在叫:「王有齡,王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