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的文學採集
二〇二〇年起,《鹽分地帶文學》定位全臺灣第一本風土文學誌。風土文學不只是鄉土、新鄉土、地方文學,更是寫作者積極介入後的成果,因為寫作者的記錄、經驗、發生與詮釋,令風土有了嶄新的意義。
本期專題探究「風土採集」的歷史,考察南臺灣的地方刊物,邀請田野達人洪震宇傳授故事的採集術,並安排《地味手帖》董淨瑋、《貢丸湯》吳君薇、《美印臺南》王倚祈三位地刊主編不藏私地真心對問;除此之外,我們亦找到鄭順聰、陳淑瑤、程廷Apyang Imiq、吳欣翰四位作家,分就語言、地景、文化與歷史四種面向,示範四種風土寫生的方法。
因為寫作讓生活更有趣,因為書寫讓風土更有意義,願我所見的美好,你也能感受到。
Mu Ling 蔡沐羚/封面、專題插畫
目錄
COVER STORY
034專輯:風土的文學採集
036採集考現紀
從一群人到一座館,臺南的風土採集前史|邱睦容
六條進入臺南風土的線頭|江昺崙
044地刊的正解
走入真實風土的邀請:在 AI 時代閱讀臺灣地方誌|謝爾庭
地刊主編的編輯祕術大公開!|董淨瑋・王倚祈・吳君薇
地刊的七種心動時刻|編輯部
056風土文學論
走入風土,採集閃閃發亮的故事果實
洪震宇 ×《鹽分地帶文學》編輯部
062風土寫生術
走踏臺灣南北,組合豬的美味|鄭順聰
山陀兒|陳淑瑤
來回摩搓各式長在山邊的眼睛|程廷 Apyang Imiq
在歷史的縫隙填空|吳欣翰 ・遠流 1560 編輯部
REGULAR
006 編輯手帖
工業小城來的鱸鰻|王聰威
008臺南四○○擊
生命的軌跡: 讀許達然散文集《土》|蘇敏逸
014產地直送
以語言重述地方,便是致臺南的美好情書:記第十四屆臺南文學獎|編輯部
在潛意識的世界裡探尋真實:走讀風車詩人的生命路徑|簡毓萱
022鹽雙選書
總之 , 去臺南散步吧!《拍拍翅膀回台南》|嵇國鳳
花甲男孩的休日,必須走出戶外 《休書》|王巧惠
在層層疊疊的風土裡,尋回那張理想的餐桌 《好好吃飯》|王巧惠
072風土速寫
給停留在永遠十八歲的你|董淨瑋
078真人文學史
我用「臺灣史」來建立自己的文化信心|
吳密察 × 劉庭彰
084名家專欄
鹹水塭 : 鹽分地帶的食欲之秋|魚夫
鹽甕晶采 : 放膽文章拚命酒|陳艶秋
山海與田的記憶 : 同一條長路|劉崇鳳
浮浪墾地 : 豐の海鮮|崎雲
100鹽的結晶
魍港向望|黃徙
106字的濱線
京哥加 Benny |林銘亮
媽媽煮了鮑魚給我們吃|倪艾翎
有影,真善美|陳金順
復健花園|陳珮珊
幻術|蔡欣純
詩二首|利文曄
別人| Lantana
我們都不是過節的人|翰翰
像我這樣的玩家|林佑霖
167學生專區
好兄弟|黑土
結痂癒合|李寬宏
編輯手帖
從工業小城來的鱸鰻
我移住的地方是一個工業小城,某一天在家裡附近的傳統市場買菜,熟悉的魚攤旁來了一個陌生的黝黑粗野男人,提了幾個橘色大桶子,桶內有黑色魚影竄動,他蹲在地上瞪人也不吆喝。我好奇走過去,往橘桶子裡看。
「那是什麼?」我問。
「你不會煮啦。」男人說。
「是啥啦!」
「鱸鰻啦!野生的。」
「鱸鰻?海的?」
「汫水的,你不會煮啦。」
「哪裡來的?」
男人指了一座我抬頭便可以望見的矮山說:「那裡的溪流。」
我看看桶裡比手臂還要粗壯的鱸鰻強悍地扭動,又抬頭望著那座我慢跑時會經過山腳的山,那裡居然有這樣的野性存在著,關於這個咫尺之遙的風土,我一無所知。
二〇二〇年,我和編輯團隊受命改版《鹽分地帶文學》時想起這件事,觸動我賦予了這本刊物一個新的定位:「臺灣第一本風土文學誌」。這本刊物不想只是將文學編輯成靜態的描述、詮釋、虛構或紀錄,更希望能成為一種積極而有意識的「介入」,讓一般生活擁有風土的意義與樣貌。或者對一個文學人最好的是,居住在一個地方,願意無私地貢獻自己的文字,如同風力、雨水、土壤、習俗一般基本而獨特,自然而然地為該地構成一方風土。有幸的是,這樣的想法,在每一期刊物裡,我們都得到許多早就如此生活著的作家的支持,對我來說他們不只是風土作家,而是較「他地」稍微提早的開花前線一樣的,是「此處」風土的一部分。
因此,我總是對幫助《鹽分地帶文學》的作家們,懷抱著深深的感激和敬仰,或許有一天,如果我夠努力的話,也能成為哪裡的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