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耳」?什麼是「小耳」?你知道「小耳症」嗎?
《小耳》是一篇童話故事,題材來自一般人很少聽說過的「小耳症」,指的是嬰兒的耳朵特別小,耳輪不完整。故事內容敘述的是一位母親對得了小耳症的幼兒的保護和疼惜。特別的是,作者林玫伶透過第一人稱手法,她讓那隻「小耳朵」說出了整個故事,洋溢著童話色彩。
名家推薦 資深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小耳」這篇作品曾參加第十三屆兒童文學創作獎,題材新穎,主角的選擇也新穎。它以一個得到的小孩頭上病態的「小耳朵」充當主角,採用第一人稱手法,對小孩的母親的感受,寄予最大的同情。讀來令人感動,也令人難忘,在決審委員的討論中脫穎而出,獲得首獎。
◎ 本書榮獲第13屆台灣省兒童文學創作首獎
◎ 全彩印刷並附加注音,故事溫馨感人,為親子共讀與小讀者最佳的橋梁書。
當樵樵的耳朵被診斷出是「小耳症」時,小耳我自白說︰
「附近的人聽了都圍過來看我,我猜想自己大概長得還不錯,但是第一次被那麼多人這樣看,我有點不好意思,我的臉,嗯,我的身體都變紅了。我不會因為這樣而驕傲,我只是喜歡這個名字,小耳,小耳,聽起來真可愛。」
但是,外婆好像不喜歡「小耳」我,用盡方法想要除去:
「只見外婆從袋子裡掏出一條紅線,對著媽媽說:「你在有身孕的時候礙到東北的冤魂了,還好只傷到孩子的耳朵,如果傷到眼睛、嘴巴,就更麻煩了。」
外婆繼續說:「這條紅線是我求來的,耳朵旁邊這兩塊多出來的息肉,一定要趁現在去掉。來來來,用紅線纏住,打個結,用力收,多出來的肉就會掉了。」
還好,媽媽不認為「小耳」我是瑕疵品:
「一盆花裡,有的花開得大,有的花開得小,不管大小,都一樣漂亮。」
「長大以後,你想怎麼做都行,只要別讓自己難過就好。但是現在,」媽媽靠得我好近,她親親我:「我捨不得你受苦。」
「我愛大耳,也愛小耳,我的愛不分大小。」
延伸閱讀
《無法遺忘的太陽餅》,聯經出版
《愛搶第一的轟轟樹》,聯經出版
《我家開戲院》,聯經出版
目次
1.令人難忘的好看童話 林良
2.小耳
3.後記
4.作者介紹/繪者介紹
內文摘錄
他們叫我「小耳」。
樵樵出生後,有個胖阿姨就是這樣叫我的,接著又有兩個叫「醫生」的人過來摸了我好一陣子,也說我就是「小耳」,其中有一個還用手電筒照我,把我一下子左翻,一下子右翻,一下子往上提起來,鬧得我喘噓噓的。
我這樣說,一點都沒有生氣的意思,過去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的身體一直緊貼著樵樵的頭,有一陣子,我還怕自己整個身體趴倒,不能「抬頭挺胸」,那個醫生等於幫助我伸了懶腰,我其實很感謝他,尤其最後他用很有磁性的聲音對我說了兩句話。
「是小耳,就是小耳!」
附近的人聽了都圍過來看我,我猜想自己大概長得還不錯,但是第一次被那麼多人這樣看,我有點不好意思,我的臉,嗯,我的身體都變紅了。我不會因為這樣而驕傲,我只是喜歡這個名字,小耳,小耳,聽起來真可愛。
回到嬰兒室,我的旁邊躺了一個比樵樵早一點點出生的小女娃,胖阿姨有過去抱她,但是根本沒看她的耳朵,更不要說幫她的耳朵取名字了,我替她感到遺憾。
「喂!妳好嗎?」樵樵的床加上女娃的床,使我們的初次談話必須隔著兩層厚厚的塑膠床板。
她沒回答,也許沒人理會她,使她覺得難過,我必須安慰她。
我重新清了清喉嚨,大聲的,再一次向我的新朋友打招呼。
「喂—-妳—-好—-嗎—-」
沒有半點回應,這兩塊塑膠床板讓我根本看不清楚她的表情。也可能是房間裡太吵了,她聽不到我的聲音。穿白衣的男人女人走來走去,新的娃娃一直被送進來,有的老是哭個不停,我不知道他們在哭什麼,我看不到他們。
沒有人,嗯,沒有耳朵可以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