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家裡可能都有一位很為家人著想的人,
他可能默默地為家人張羅著他認為可以做、能做、而且家人也可能歡喜受的事情。
愛買魚的阿公,經常騎著摩托車載著孫子,為家人親自到漁港買魚,
家裡的人,每個人愛吃的魚不同、喜歡的烹飪方式不同,阿公默默的為大家做著這些事……
海風吹起真摯的情感,阿公的愛你放進心裡了嗎?
臺灣環海,有許多漁產,漁港的環境極為特殊有趣,作者透過一個溫馨有感的故事,將漁港買魚的過程、以及爺孫倆的情感,串聯一起,是生命教育傳達愛的一本繪本。
家裡離海有一點點近又有一點點遠,
我的阿公很愛帶我去買魚。
從家裡出發到漁港,是一種風景;
等待漁船進港,是一種期待;
看著阿公精挑細選漁獲,是一種味道;
當魚變成了食物,是一種滿足;
而阿公,阿公是我最愛最愛的人……
※ 名家溫馨推薦
吳方芳(家立立基金會創辦人)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游珮芸(臺東大學兒文所所長、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盧彥芬(公共電視董事、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作者:楊妙瑛
居住臺東。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
自小喜愛繪畫、書寫、閱讀。平時多從事水彩、油畫、兒童故事、兒童繪本等創作。
序
這個故事源自於作者回憶逝世多年的父親,當他還在世之時,經常從市區騎著摩托車到海邊的漁港買魚。
父親之所以愛買魚,除了退休之後閒暇時間較多,也因在漁港和漁人或魚販互動,極有趣又可增長魚類知識。而更主要的原因,應在於他當時有三個幼齡的小孫子。他聽聞吃魚對孩童的智商很有助益,所以,疼愛孫子的父親,只要天氣穩定就一定會到漁港買鮮魚。
作者在構思繪本之初,設定的閱讀者是三至八歲的兒童,因此,故事以小孫子的口吻和視角來陳述阿公買魚的事,以及後來阿公驟逝家人悲傷的心情,也都是透過畫中小孫子的形象來呈顯。
書中有提到許多魚類的稱謂和烹製的食物名稱,創作時作者皆仔細詢問求證,那些都與真實一致無誤。但,本故事主要在呈現阿公對家人、對孫子的疼愛,及後來小孫子對阿公的思念,重點乃是在情感的傳達而非知識性的解說。
故事的原型是出自於作者的家人與日常生活經驗,情感上是真摯無偽的,然而因與自身關係密切,創作時較易陷入無法真確掌握故事虛實之間的調整與拿捏。但,最後故事經不斷的修改,情節或與現實有些出入,情感卻仍是真淳的。因如何讓故事雋永不濫情,是作者在創作時不斷斟酌思量的要點。
思念是土黃色的漁夫帽/游珮芸
翻開封面,淡彩的魚兒悠游在蝴蝶頁,各形各狀,好不歡樂。書名頁之後,一幅海天遼闊的跨頁,天氣晴朗,阿公騎機車載著小孫子,要去買魚。我們彷彿也聽見了機車引擎噗噗噗的聲響,跟著滿臉笑意的小男孩,抱著阿公胖胖的肚子,迎著海風,一起到了漁港。
阿公換上土黃色的漁夫帽,牽著孫子的小手,在漁船停泊、人聲喧嚷的漁港選魚。這種與魚「對上眼」、活生生的體驗,現在很多小讀者可能都沒有經歷過,就算是住在海邊的孩子,也會興奮不已!
「因為阿公愛買魚呀!」小男孩說。孩子的童言童語輕描淡寫,跟妙瑛的淡彩繪圖風格相映襯,然而聰明的讀者可以發現,故事裡藏著真摯的情感,隱而不言。阿公說: 「你們喜歡的我都喜歡。」從這句話裡,我們看見阿公對家人深深的愛、對孫子慈祥的寵。
故事後半,阿公不再去買魚了。阿公過世了。這個哀傷的事件,妙瑛用詩意的語言與圖像來傳達……雨天的景致、季節的流變。濃烈的傷痛,漸漸被時間沖淡;春天來了,跨頁的圖像中小男孩在雲端看見阿公的身影,而且戴起了阿公土黃色的漁夫帽。
這頂帽子,有阿公的身上的味道。這頂帽子,有跟阿公一起去買魚的回憶。戴上這頂帽子,小孫子可以感受阿公遺留的愛,還在。繪本最後的畫面,我們看到爸爸帶著小男孩去漁港買魚。家人間的愛,能夠繼續以在地的風景、家庭的餐桌菜餚傳承下去,真好。
妙瑛的這本《我的阿公愛買魚》,原案是我的「圖畫書研究與創作」課堂上的期末作業。很開心看到她在與黃惠鈴主編的切磋討論後,重繪增潤這本繪本,以臺灣在地的日常風景,展現臺灣人都能同理感動的祖孫情。感謝聯經出版公司的慧眼,也期待妙瑛踏出這第一步之後,能繼續努力創作出有更多臺灣的故事。
我的阿公愛買魚。
天氣好的時候,阿公會帶我一起去買魚。
阿公說,這裡的魚又多又新鮮。
有嘴尖尖的魚。可以煮鮮鮮的芭蕉旗魚湯!
有頭鈍鈍的魚。可以炸酥酥的鬼頭刀魚排。
有長長的魚。可以烤香香的檸檬帶魚。
有軟趴趴的魚。可以做黑黑的墨魚麵。
圓滾滾的魚,是爸爸最愛的鮪魚生魚片。
滑不溜丟的魚,是媽媽養顏美容的燉鰻魚。
紅通通的魚,是阿嬤喜歡的清蒸紅尾鳥。
阿公愛買魚。我們愛吃新鮮的魚。
我問,阿公喜歡什麼魚呢?他說,你們喜歡的我都喜歡。
有一天,阿公沒有去買魚。
阿公再也沒有去買魚。
我想念阿公。
風漸漸暖了。
我喜歡好天氣。
走,我們去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