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賴喇嘛的第一本繪本
同理心,是我們的超能力!
從達賴喇嘛的童年,看見慈悲心、同理心的萌發過程。
建立更有同理心的世界,就能改變未來。
.embed-container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 iframe, .embed-container object, .embed-container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達賴喇嘛:
「因為不能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見面,所以分享這個故事帶給我莫大喜悅。」
世界最重要的領導者,傳遞他童年的經驗,鼓舞人心,帶來溫暖的力量。
同理心不是弱者的象徵,而是堅強的力量。
世界雖然受傷了,我們仍然可以回到初心。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首度透過繪本,和全世界的孩子們交流,
分享和平與慈悲的意義,並講述自己童年時,從母親身上學到的課題。
※ 本書每售出一本,聯經捐款 10 元給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邀請您一同種下慈悲心的種子。
作者:達賴喇嘛尊者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丹增嘉措,西藏人和藏傳佛教的精神領袖。
謙稱自己是個單純的佛教僧侶。
198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於2007年獲頒美國國會金質獎章。
1935年生於務農家庭,兩歲時被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
一直以來,達賴喇嘛極力提倡世俗倫理,並希望以此培養大家身為人的基本價值。
經常在世界各地旅行,倡導仁善與慈悲心、跨宗教的相互理解、尊重環境,還有最重要的──世界和平。
繪者:包祿
生於越南,現居於美國。
當代藝術家,獨特的畫作著重於色彩和不同材質的呈現。
對於能為《慈悲心的種子》一書繪製插畫,感到榮幸。
譯者:圓心
專職家庭主婦,四個孩子的媽,也升格為阿嬤。
做過十多年的社會運動志工,及三年多的佛教專職義工。
曾經在澳洲修學「人力資源管理」並取得專業證書。
序
在我一生中,我有機會去世界各地旅行,也遇見了許多國家的孩子。
而和孩子們的對話,是我記憶所及最美好的對話。因為不可能和世界上所有的孩子見面,所以能夠分享這個故事,帶給我莫大的喜悅。在這本書裡,我重拾兒時的回憶,還有我身為佛教僧侶,所學到的種種道理。這些經歷都促使了慈悲心種子──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的一顆種子──在我心底萌發。
我希望,這個故事能讓那顆種子,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生生不息。我堅信,你們一定會是更有慈悲心的世代,並建立一個更友善的世界。
譯者導讀
從很多社會名人的案例,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孩子幼小的時候,身邊周圍的人對他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這個影響,可以好也可以壞。特別是孩子親近的人,像是媽媽、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保母、老師等等照顧者,讓我們不得不慎重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我們無形中有意無意的傳達了什麼價值觀,或者什麼樣的為人處事態度,孩子似乎會像一塊海綿一樣吸收,默默地影響了一輩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家庭社會教育,過分著重在具體的物質表象上面,教養孩子總是注重學科幾分,考第幾名,要學會哪些才藝!但是經常會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幫助他人,減低他人的痛苦,安慰別人,等等與人為善同理心的態度,才是身為一個人獲得幸福喜樂最重要的學習課題,與重要的人生基本價值。
記得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有一次因緣際會,到了印度西北部的達蘭莎拉參加一場觀音法會,是由十四世達賴喇嘛尊者所主持的。一大早便人山人海的排隊,通過了安全檢查就坐之後,大眾唱誦著六字大明咒,就在此刻不經意地,達賴喇嘛尊者從我身旁走過,進入大殿升座,我們持續唱誦著觀音心咒,遠遠的望著尊者的容貌,心裡有一股暖暖的清流,我的眼淚卻不自覺一直流下來……這真是一段特殊而不可思議的經歷,也是我和尊者的一個奇妙的緣起。這之後也曾數次覲見過尊者,每次都被尊者的睿智開示所提醒撼動,激勵我更正確的走在學佛及經營人生的道路上。
這次能有這麼一個殊勝的學習因緣,透過翻譯《慈悲心的種子》這本繪本,將尊者所倡導的慈悲心試著傳達出來,深覺惶恐與感恩。祝願讀者們也能和我一樣,在世事無常多變不安的環境中,也能經由吸收本書的訊息,找到真正的愛與幸福,及安定和平的力量,身心如意。
我出生在塔澤村。這個村落位於西藏東北邊的安多地區。
那裡有著高聳群山、清澈溪流、蔚藍天空和許多動物:獒犬、綿羊、馬、氂牛、蠍子和雞等。
我們家位於阿米契里山的影子之下,那是一座高聳入雲的高山。
我家主要從事務農,我爸爸會花上一整天照顧和販售馬匹,
我則在家幫媽媽打理一些日常工作。
我們家種植大麥、蕎麥與馬鈴薯。
但是我們播下的種子不只是那些作物。
從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媽媽藉由身教,在我心中播下了慈悲心的種子,她用愛灌溉了我。
收集母雞下的蛋,是我日常的工作。
我非常認真的看待這項工作。
有時我會坐在我們家的屋頂上,那裡是觀看高聳入雲的群山,最完美的觀賞點。
我會想像那些比我年長的男孩們,在陪著他們的爸爸放牧時,都做了些什麼事情。我等不及要長大加入他們了!
當媽媽下廚的時候,從廚房裡總會飄來科雷──一種美味麵包──的香氣,那時,我會在庭院裡和蠍子一起玩。
另一個我喜歡的歇腳處,是我媽媽的肩膀。坐在媽媽的肩膀上,我感覺自己也是大男孩了,我比爸爸還高了呢!
而且在媽媽肩上,移動很方便:當我想往左的時候,我只要拉拉我媽的左耳;當我想往右時,我就拉拉她的右耳。假如她不懂我的指令,或是不理我,我會用我的腳不停的踢,踢,踢,踢!
雖然媽媽無法教我讀書或寫字,但我從她身上學到很多。我常常是一個頑皮的小男孩,不過她總是對我很溫柔。有時我覺得她對我太有耐心了,我有點被寵壞了呢!
但那正是她的天性,她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溫和親切。有一年我們家鄉鬧饑荒,很多家庭沒有食物可以吃,媽媽將我們的存糧都拿了出來,分給左鄰右舍和需要的人。
就像這樣,她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親身實踐,灌溉了我心中那顆種子。
她讓我了解,即便我只是個孩子,還是能以溫暖的心對待眾人,並且幫助人們減輕痛苦。
就像一棵大樹不會忘記它是從小種子萌芽的,我也時常憶起媽媽種下的慈悲心種子,我也一直帶著這顆種子,從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到我成為修行中的年輕僧侶,並且到今天,我將慈悲心發揚光大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