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亦儒、范瑋琪、夏于喬、賴雅妍、李偉文、余小芳、陳藹玲/各界名人一致好評推薦!
情節媲美《波西傑克森》,精采度直逼《哈利波特》!
不看這本書,不會怎樣,只是浪費了一個暑假!
德國著名青少年小說家基爾絲汀‧波伊,
以《阿爾漢布拉宮》席捲歐美文壇。
全球售出16國版權,轟動世界,佳評如潮!
已經發生過的歷史可能改變嗎?
請做好準備,這是一個精采得讓你無法喘息的故事!
如果哥倫布沒有在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這個世界還會是你現在認識的樣子嗎?
如果波士頓沒有現身扭轉了1492年的發展,這個世界還會是你現在生存的地方嗎?
這是一場致命的時光之旅,因為在那個時代,你動不動就會被當成魔鬼的盟友!
直到今日,各種學術研究尚未找到答案,中外歷史學者百思不解!
原本將遠航計畫視為無稽之談的伊莎貝拉女王,為何突然態度急轉,願意出資支持哥倫布?
這個歷史上懸之已久的無解之謎,原來一切都起於一位來自21世紀、流著美國血液的少年……
我去了一四九二年。
一四九二年的西班牙,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
一片阿爾漢布拉宮牆上的古瓷磚,是一扇通往一四九二年的門……
一趟西班牙的遊學之旅中,波士頓來到格拉納達城。
前一刻,他是個在阿爾卡賽利市集挑選杯墊的學生,
下一秒,他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關頭,並身陷危機……
翻開歷史書頁──1492 A.D.──一個寫滿大事紀的一年。
這一年的西班牙,格拉納達最後一位蘇丹投降、摩爾人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統治結束、所有猶太人被迫離開西班牙、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時間來到稍早──伊莎貝拉女王猶疑著這些決定,而哥倫布被視作一個瘋子。哥倫布的遠航計畫不被支持,美國的歷史就會被改寫,而波士頓在未來便可能不存在……
波士頓被誤認為是前來迎娶胡安娜公主的菲利浦王子,然而他身上所攜帶的手機、拉鍊錢包、番茄醬包、旅遊指南,被視為魔鬼的邪器;和魔鬼結盟的人,必須上焚刑柱燒死示眾!波士頓展開了一場驚險的逃亡之旅,他能否改變歷史,拯救無辜的人民?
波士頓和西班牙文課的同學參加了語言學習之旅,前往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市,但他卻離奇的來到了一四九二年。這一年,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新大陸;這一年,西班牙全境完全脫離摩爾人的統治,重回西班牙人手中,新統治者以嚴酷的手法要求異教徒改奉天主教,而波士頓也落入宗教法庭的魔掌,一場時光之旅即將演變成致命的旅程。他是否能安然脫逃並重返現代,關鍵全在美洲新大陸的發現……
時光之旅、角色錯認、冒險等主題交織成這部歷史小說,精采演繹了十五世紀即將步入尾聲時,格拉納達風雲洶湧的年代。
名人推薦
辰亦儒(亞洲天團飛輪海成員)
范瑋琪(知名歌手)
夏于喬(知名主持人‧演員)
賴雅妍(知名演員‧廣告明星)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環保志工)
余小芳(推理文學愛好者‧知名部落客)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各界名人一致熱情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得獎紀錄
‧2008年 布萊梅最佳兒少書
‧2008年 國際青少年圖書館「白烏鴉」推薦書單
‧2007年 優秀兒少書單(布萊梅廣播台/薩爾邦廣播電台)
‧2007年 青少年讀者的最佳七本書(德國廣播電台/焦點週刊)
作者:基爾絲汀‧波伊(Kirsten Boie)
950年生於德國漢堡市,曾任教職數年,1985年童書處女作《保勒是我們的寶貝》廣受好評,如今更是德國創作層面廣泛又當紅的兒童暨青少年文學創作者。作品榮獲許多德國、國際多項大獎,並多次入選安徒生大獎。獲有文學博士學位,推廣促進閱讀的各項活動不遺餘力,受歌德學院委託前往各地,並在德國奧登堡大學開設藝文講座。在台灣出版的作品有兒童繪本《小羊的寵物》(格林文化)、青少年小說《鏡子國來的人》(唐莊文化)、《討厭!我是人魚啦》(商務出版)。
譯者:賴雅靜
1962年生,政大中文研究所畢業。老家在南投,住過三個國家、許多城鎮,目前落腳鶯歌。專事翻譯,譯有《夢書之城》、《阿爾漢布拉宮》、《一切從減》、《時空戀人》三部曲、《大海的盡頭在哪裡?》、《守護天使的眼淚》、《萊茜的祕密》等青少年文學、成人書籍及童書上百種,平日喜歡和小外甥與家中的貓玩耍。
劉興華(家西藝術創辦人)
《阿爾漢布拉宮》:一趟歷史想像之旅
喜歡古典吉他的朋友,相信都聽過西班牙吉他大師泰雷加(Francisco de Asís Tárrega, 1852-1909)創作的《阿爾漢布拉宮的回憶》(Recuerdos de la Alhambra),整首曲子以顫音的方式表現,如泣如訴的旋律綿延起伏,彷彿揭開一則則遠古淒美的往事。據說,泰雷加1896年造訪阿爾漢布拉宮,眼見宮殿在夕陽中輝映,有感而發,譜下這首世界名曲。
因為這首曲子,阿爾漢布拉宮成了個人心儀的聖地,1998年,趁著假期,開車走訪西班牙,格拉納達城中這座伊斯蘭文化的建築經典,自是行程中的重點。伊斯蘭文化自西元六、七世紀勃興,逐步擴張,八世紀時,北非摩爾人入侵伊比利半島,在半島各處留下伊斯蘭文化的烙印,但也同時激起基督教勢力的反撲,展開伊比利半島歷史上所謂的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到了十三世紀,伊斯蘭的政經力量僅剩偏安伊比利半島南部一角的奈斯里德王朝(Nasrid),他們依賴內華達山脈的天然屏障,據守格拉納達,同時興建阿爾漢布拉宮,為世人留下阿拉伯式宮殿庭院的代表建築。不過,1492年1月2日,隨著格拉納達最後一任摩爾人首領投降,伊斯蘭勢力終於退出了伊比利半島。
那年,離開了馬德里後,繼續南下安達露西亞的旅程,伊斯蘭的雰圍逐漸濃郁起來。在伊比利半島伊斯蘭文化鼎盛期的政經文化重鎮哥多華(Cordoba),清真寺(Mezquita)的拱門型列柱與繁複華麗的幾何裝飾圖案,打開了另一扇建築之美的大門;賽維亞(Sevilla)的王宮(Alcázar),更是徹底展現典型的西班牙摩爾人宮殿建築風格,一種伊斯蘭與基督教建築的混血品種;到了格拉納達,位於遠方山丘上的阿爾漢布拉宮,似乎正等著成為這次旅程的完美結尾,儘管西班牙南部豔陽高照,暑熱難當,阿爾漢布拉宮之旅,仍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心靈洗禮。
2007年,在法蘭克福書展中見到基爾絲汀‧波伊的新作《阿爾漢布拉宮》時,還真感到愕然與訝異,久遠之前的旅行記憶又再浮現。波伊是德國著名的青少年小說家,獲獎無數,不僅三次入圍安徒生大獎,也是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的常客,這次以奇幻手法安排一則穿越時空的故事,打破她原有的創作手法,不過,波伊說書的本事,還是能把一則改變人類視野的歷史,說得立體動人。
對《阿爾漢布拉宮》一書中的主角波士頓(Boston)來說,單親家庭的生活其實略顯孤單,母親在美國認識了父親,後卻仳離,只留下他的名字波士頓隱隱紀念著這一段感情。在他成長之際,內心總是渴望能踏上美國,去找父親。在一次西班牙文課的校外旅遊教學時,波士頓經歷了一場自己永生難忘的旅程。班上的學生從德國搭乘飛機,輾轉來到了格拉納達,那座伊斯蘭在歐洲最後的堡壘,見證了數百年回教文化的興衰,1492年,這座城市終於落入歐洲基督教徒的手中,回教徒與猶太人只能踏上屈辱的流亡之路。這些天真的學生參觀了城裡回教文化的瑰寶——阿爾漢布拉宮,而波士頓卻還不知自己不久後會來到1492年的這座宮殿。在他離開同伴單獨在觀光區購物時,陰錯陽差,碰觸到一塊古老的磁磚,驀然間來到一座寂靜的森林,正當自己迷糊之際,卻遇到一位身穿長袍的男孩。這位阿拉伯男孩帶著波士頓來到格拉納達,波士頓才驚覺自己已不在現代的格拉納達了,而是莫名其妙經歷了一趟時光之旅。這趟旅行,不僅令他身處險境,甚至,他還發現自己處在一個歷史的關頭。
首先,他被當時的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誤認為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儲,千里迢迢變裝來會見自己的女兒胡安娜——王儲未來的妻子。在阿爾漢布拉宮中,波士頓小心翼翼,就怕被人揭穿身份,但就在此時,他也巧遇前來求見女王贊助他西航探勘印度航線的哥倫布,只是,女王似乎對哥倫布的計畫不感興趣,又對這位航海家自大傲慢的態度深不以為然。一樁後來改變人類歷史的地理大發現時代,看來將會無疾而終,哥倫布不會在1492年發現美洲,歷史將不會是波士頓那個未來的樣子。對波士頓而言,自己大概再也見不到父親,自己未來的存在也成了一個疑問。
然而,波士頓要關切的並不只是未來的歷史,他的身份仍被揭穿,假冒王子可說大逆不道的事,加上他自己身上攜帶的東西,對當時的人來說,彷彿魔鬼的東西一般:一個有拉鍊的錢包,一本旅遊指南,還有一個令當時人走避逃竄的手機。儘管,他在千鈞一髮之際逃出宮中,和另外一名猶太男孩作伴離開格拉納達,躲避追兵。但伊莎貝拉女王和宗教大審判官,卻不放過他,定要將他送上火堆,燒死示眾,讓人看看和魔鬼結盟的下場。
1492年,對哥倫布、西班牙、歐洲大陸,甚至美洲而言,是個關鍵的年代,對格拉納達城、當地的伊斯蘭教徒與猶太人來說,亦是命運轉折的一年。作者重建了1492年格拉納達城的歷史場景,立體生動,回教徒與猶太人的悲慘命運躍然紙上,宮廷中各色人等的面貌栩栩如生。在波士頓短暫的流亡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種歷史場面,彷彿親臨,三個男孩之間的情誼,伊莎貝拉女王與費迪南二世這對夫妻的矛盾,大審判官的迂腐固執,史稱「瘋女胡安娜」這位任性公主壓抑的一面,在在為這部青少年小說添上迷人的風貌。而透過青少年的角度,我們更能看出成人世界的陰險與殘暴。不過,波伊的角色卻像是一堵抗拒成人世界的巨牆,這也是她不斷得獎的因素,對她來說,美善仍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東西。
當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是有些許可議之處,其中,伊莎貝拉女王改變初衷,應允哥倫布的西行印度探險之旅,其實要再提早幾個月,是在1491年12月,地點也不在格拉納達,而是哥多華。當時伊比利半島的收復失地運動已告尾聲,但伊莎貝拉女王已為連年征戰付出沈重的代價,國庫幾近空虛,哥倫布趁此機會挾法國贊助之說要脅女王,女王百般斟酌後,終請親兵追回哥倫布,1492年4月,雙方簽訂協議,正是《阿爾漢布拉宮》一書的故事時空所在。波伊為了劇情需要,竄改歷史,無可厚非,伊莎貝拉女王這個牽動人類世界變局的決定,的確不易定奪,但波伊仍然賦予令人信服的解釋,決定歷史的關鍵,往往可能是些枝微的末節。讀《阿爾漢布拉宮》一書,多少彌補了自己那趟西班牙之旅的歷史想像缺憾。
賴雅靜(本書譯者)
親愛的伊莎貝拉:
你真是個可憐、可敬又可恨的人哪!心愛的夫婿成天和女人廝混,卻把治理國家的大事留給你一人傷腦筋。偏偏你最信任的兩名高階神職人員——如今擔任格拉納達大主教的塔拉維拉和宗教法庭的大審判官托奎馬達兩人意見總是相反,塔拉維拉希望寬容對待異教徒,托奎馬達卻一心想置信仰不同的人於死地,怪不得你左右為難,經常不得安眠——我真想送你一罐普XX紓緩你的頭疼呢。
還有你的愛女胡安娜,出身皇室,難得卻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接受你和費迪南為她安排的政治婚姻,應該也讓你相當頭痛吧。看到你教導她刺繡的那一幕,才知道原來日理萬機的你也精於女紅,這讓連打毛線都學不會的我實在非常非常敬佩。你知道嗎,在我們這個時代,政治聯姻已經不流行了,流行的是皇室娶民女,還有豪門與豪門金光閃閃的聯姻啦。而像胡安娜那樣的「逆女」,在我們這個年代叫做「有主見」,所以你也不必自責,覺得自己沒有盡到母親教養子女的責任了。
但你又實在可恨,逼迫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兩手空空,除了身上穿的衣物以外,什麼都不能帶走,就這麼身無分文的流浪到異鄉去了。隨後不久,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也同樣慘遭驅離,文物遭到大肆破壞,這些暴行,真的讓我對你太失望了。不過,更加令我痛心的是,幾百年後,在我們這些文明人的時代,類似的事情仍然一再上演。親愛的伊莎貝拉,如果生在今日,相信你一定會作出不同決策的,因為雖然權傾一時,偶爾,我還是見到了你一閃即逝的母愛和慈悲。
生在二十世紀的平民女性 敬上,二○一一年於沒有宗教迫害的地方
親愛的波士頓:
第一次看到你的名字,我心裡忍不住想:「怎麼有人叫這種怪名字!」後來我才了解,這個名字對你、對你媽媽都意義重大。莫名其妙到了一四九二年的格拉納達,本來已經夠驚恐了,再加上後來女王、宗教法庭的追殺,這些恐怖的經歷,換成是我,我一定會崩潰的。但你,這個聰明但沒自信,多愁善感的男孩,卻還是挺過來了。經過這番歷練後,重回德國的你,應該已經蛻變成自信滿滿的男子漢了吧。
一四九二年,從阿爾漢布拉宮俯瞰格拉納達城,風光應該非常迷人。故事開頭,我被那裡一堆的地名搞得暈頭轉向,後來,跟隨你的腳步,才慢慢熟悉了當地複雜的地名和曲折的地形。這一段逃亡生涯,多虧了許多人的幫忙,你才能安然脫身。協助你的人,比如無名小卒帕布羅,雖然他只是個從軍的村夫,卻能看破宗教法庭、女王的獨斷獨行,在你這個異教徒(他們都不知道,其實你也是天主教徒)急難時伸出援手,我不得不讚他一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個性滑稽的胖修士以及後來和你成為好友,甚至願意為了協助你返回現代,賭上自己性命的兩名少年。他們分別是猶太人和摩爾人,卻能拋開宗教的包袱,全心全意的為你付出。在一片肅殺之氣的格拉納達,他們對你的真摯友誼,真的讓人足感心。
回到德國,夢裡你應該經常返回格拉納達吧——返回一四九二年的、返回現代的格拉納達。希望不久我也能有機會前往當地,到時我會告訴自己:這裡,是波士頓初見女王的地方;這裡,是波士頓醉酒休息的地方;這裡,是波士頓向公主告白身分的地方;哈漫在這裡、客棧在這裡⋯⋯
嚮往格拉納達的當代人 敬上,二○一一年
格拉納達,四月,現代
馬努埃爾‧寇拉松將塑膠布篷上的雨水抖掉,接著俐落的將布篷捲起來。讓塑膠布篷攤開一陣子等乾了再收本來較好,但此刻太陽再度高掛在藍天上綻放光芒,巷子裡第一批觀光客也已現身,手裡拿著溼答答的傘,看到天氣又恢復旅遊資料上介紹的晴朗,個個顯得開心又和氣。
根據以往的經驗,他知道最先作成的幾筆交易應該是涼鞋了。帆布鞋這種樸素,少有精巧壓花的阿拉伯式鞋款,旅客最愛買來換掉雨中漫步格拉納達高低起伏的街道,被雨水淋得溼透的鞋子了,這會兒就有兩名女性客人站在他的店前,手裡拿著人字塑膠拖轉來轉去仔細打量。
馬努埃爾笑了笑,將捲好的塑膠布篷拿到店面後方,推到駱駝凳和枕套之間。晚上,等最後一名觀光客都離開時,他會再將「它」拿出來擺到地板上。已經有人付錢給他,把涼鞋套到小朋友被雨淋溼的腳上了。他給一名婦女一個袋子,讓她裝溼掉的鞋。
在他的櫥窗前有兩戶人家的小孩笑鬧著,他們高舉鳥嘴鞋,互相朝煙灰缸和手鐲指指點點給對方看。他們也許是一起從歐洲北部來的,也可能是在這裡的沙灘上或飯店餐廳裡才認識的。根據經驗,馬努埃爾知道,他們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決定,要為家鄉的友人或自己買些什麼。他朝店裡退回一步,他和市集上其他商販都知道,不要在一旁勸他們買,這樣他們決定起來會比較快,從北部來的客人就是這樣;但另一方面,時機一到就得把握,面帶笑容,讓他們買或不買的猶豫變成一筆交易。他不需要盯住他們,這些人很少會偷東西,更不會偷珍貴的物品——而他的店裡反正沒什麼珍貴物品。
馬努埃爾轉身望著掀開蓋子的箱子,他打算把「它」跟其他綴有摩爾風紋飾,卻是在東亞某個地方窯燒好的瓷磚擺在一塊。這些瓷磚背面貼著氈布,客人喜歡買去當杯墊用。如果有人問起,這一片看起來為什麼這麼差、這麼老舊、殘破,他就可以答說,這正是它的價值所在:最後僅存的這一片才是真的、才真的古老;至於有多古老,已經沒有人知道了。
他心跳加速。馬努埃爾心想:這不算說謊。再說,我又何必跟他們多解釋呢?反正說了,他們也會當成迷信,而說不定這原本就是迷信。我可以將它脫手,而買它的人只花點小錢就買到好貨了。仔細想想,這確實是我這裡買得到的,唯一一件帶出國是違禁的物品。
他把箱子抬到前頭。一名男童把手上一隻脖子和腳裝了彈簧的絨布鳥伸過去給他,另一隻手拿著一張小鈔。馬努埃爾朝他微笑,找了零錢,摸了摸男童的腦袋。他知道,北方佬總是誇讚西班牙人對兒童特別友好,既然如此能滿足他們的期待,他又何樂而不為?再說,這還會讓他們更加樂意購買他的東西呢。
馬努埃爾說:「哈囉,施伊口!」(註:chico,西班牙語,在此意思是「小朋友」、「年輕人」),男童頭一縮就跑去找媽媽,鑽到他她腿下。在坐車返回旅館途中,鳥兒的頭和腳就會和彈簧脫離,畢竟一點小錢只能買到短暫的快樂。
「那個麻煩也給我!」一名男子拿起玻璃醒酒器,問:「多少錢?」
馬努埃爾把裝著那片古瓷磚的箱子擺到其他瓷磚之間,仔細計算。為什麼他還是不敢碰那片瓷磚?誰相信那則他爸爸說給他聽,而爸爸的爸爸以及更早以前許多祖先相繼流傳,一直追溯到那個時代的故事確曾發生過呢?不管這一帶商販中最年長的那些人怎麼說,而且是壓低了嗓門說的,人是不會平白無故消失的。當時他之所以會相信,是因為他年紀還小;而他也告訴過自己不下千次了:孩提時代相信的事,不管理性怎麼說,後來仍然難以擺脫。就算這種事確實曾發生過,也好久沒再發生了。
馬努埃爾心想,可是人永遠無法百分百確定。他匆匆在胸前比劃了個十字。既然這則故事在阿爾卡賽利市集區流傳好幾代了,如果沒有人能提出反證,如果那扇門依然開著,可能性就存在。
最後,總會有顧客買到這片瓷磚的,而誰也料想不到,那裡頭究竟藏著什麼玄機。
安達魯斯,一四九二年四月
「我的小鴿子!」說著,費迪南便從後方趨近女王,兩根手指頭夾住她的脖子,大拇指輕柔的上下撫觸,直到她的汗毛豎起來。這時候,即使他對著她的髮絲親吻,她也不會察覺。
他剛剛才從另一個女人那裡回來,每一次她都知道,但並不在意。只要他裝出沒這回事,而她也裝作不知情,這件事就無關緊要,他大可隨自己高興找自己的女玩伴,只要他自己小心處理,別讓她成為別人的笑柄就行了。
這一點也不影響兩人信守不渝的愛;這一點她知,他知。他們兩人之間的鈕帶極為強韌、堅不可催,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夢想:西班牙!一個包納所有地區的天主教國度、一個榮耀主的王國。
「我聽說,到現在你還沒把那個江湖騙子趕走?」
「你是指那個熱那亞佬?」她將他擱在她脖子上的手推開,頭朝四面八方轉動了一下,說:「我們不是有共識,要讓他試試看的嗎?」
費迪南在她對面的一把椅子上坐下。征服格拉納達後,他們馬上就把摩爾人慣用的墊子換掉了。她依然深愛他的笑容——即使那笑容像現在同樣帶著嘲諷的意味。
「你知道的,我從一開始就不想這麼做,」他的聲調突然嚴肅起來,而這更讓她加倍愛他。「一月時我們給了這個可隆(譯註:指哥倫布。西班牙文稱哥倫布為Cristóbal Colón)錯誤的希望,豈不是因為,親愛的伊莎貝拉,因為勝利的激情猶在,我們仍然陶醉在征服最後一座摩爾堡壘的喜悅之中,因此才相信他這鬼計畫的?我的小鴿子,審查委員會豈不是演算過兩遍給我們看,並斷定他的計畫必敗無疑了?這個委員會難道不是你自己設立,並願意遵照他們的裁決行事的嗎?」
伊莎貝拉點點頭。這段時間,偶爾她也自問, 何以自己一直無法放棄,卻仍舊和可隆協商?他是個吹牛大王,那些他四處吹噓的遊方冒險事蹟早已證明全都是虛構的謊言,但他這個人依舊有點什麼,不知什麼……
伊莎貝拉說:「別忘了,他答應要帶給我們契丹(註:當時西班牙文中,「契丹」指的是中國)與日本國的財富!」結縭二十三年,她很清楚自己夫婿的想法:「你不是老愛抱怨我們的錢不夠實現我們計畫的嗎?一旦他找到了前往印度的路……」
「前往印度的路根本不必找,」費迪南不悅的反駁:「這條路我們早就知道,而我們的商販知道這條路也有好幾百年了。前往印度的路必須通過地中海。」
「你忘了還有鄂圖曼帝國的蘇丹,」伊莎貝拉提醒他:「你忘了時代已經改變,想通過土耳其帝國前往其他地方越來越難了;何況,他們的國土還越來越遼闊。」
費迪南猛然跳了起來,高呼:「那我們就得……」他來回踱步,說:「聽我說,伊莎貝拉,我不相信這個可隆。我們國家最聰明的那群數學家已經證明,他必須在海上航行三年,至少三年!用他建議的航道需要這麼久才到得了印度。他的演算全都錯了,如果向西航行,任誰都休想在有生之年抵達廣大的印度!這裡與印度之間只是一片遼闊的海洋,所有隊員中途就會餓死、死於敗血症還有渴死!這一點你應該非常清楚!」
伊莎貝拉點點頭,說:「我的想法是,需要的花費並不大,只要兩百萬馬拉維特,區區五千個金幣就足夠備置他的船了!就算我們損失了這筆錢,也就罷了,在其他一些事上面,我們損失的錢還更多。而話說回來,費迪南,如果他的話是對的,想想那些黃金,想想大海彼岸那些國家所有我們能夠、我們必須拯救的不信者的靈魂!費迪南,使他們皈依正信,難道不正是我們神聖的任務嗎?」
格拉納達,四月,現代
波士頓把最漂亮的瓷磚挑出來,繼續翻找。雖然每片都非常類似,但仍有些微的差別。他只要買最漂亮的。
正當他認為該找的都找齊了時,卻發現一旁還有另一個箱子。那個箱子幾乎空空如也,裡頭只擺著一片瓷磚。難怪這一片會被人挑出來,它的邊角已經破損,表面的圖案也蒙上了一層灰塵,顯得灰撲撲的。波士頓心想,這其實不是真正的瓷磚,反而較像山頭上阿爾漢布拉宮的阿拉伯風紋飾或是此地環繞著窗拱的花飾。
他朝箱子彎下腰,忍不住打了幾個噴嚏,塵埃捲起、飄舞,接著再度落下。是誰居然連這樣的玩意兒都敢賣?
另一方面又很可惜,這片瓷磚如果完好無損,應該是相當特別的東西吧。瓷磚表面的圖飾看來像阿拉伯文。如果這真是古物,應該會比新的更讓媽媽開心的。可是,萬一這種古老是偽造出來的,媽媽反而會覺得俗不可耐。有辦法分辨這是新是古嗎?
波士頓把手伸進箱子裡。
《法蘭克福匯報》
這本探討權力、貪念與宗教仇恨的故事一點也不枯燥,基爾絲汀‧波伊完成了一部非常精采的青少年小說。
《斯圖加特日報》
基爾絲汀‧波伊並不認為關注孩童表示要為他們撰寫勸善的文學作品;恰好相反,她拒絕所有以教育為宗旨的事物。她筆下的角色血肉鮮明,有他們的弱點也有他們的限制。她勤奮又旺盛的創作力、簡潔的創作手法以及她的論述,都讓人想起阿斯特麗‧林格倫。
《南德日報》
彷彿在電影裡,場景逐一被精心照亮,人物對話賦予其中角色獨具的個性,情節也透過快速剪接向前推進。故事裡的少年經歷了,數百年來摩爾文化培養下,不同宗教間的和睦生活,最後遭到天主教基本教義派與天主教統治者對權力、金錢的貪念毫不留情毀滅的經過。是一部關於容忍,兼具教育功能的精采作品。
《新德國日報》
青少年可以把《阿爾漢布拉宮》單純當成精采好看的冒險故事一口氣看完,但除此之外,基爾絲汀‧波伊還提供我們省思的材料,探討當前諸如:信仰、戰爭與激進主義等就在我們身邊的議題,並鼓吹容忍與人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