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師係小說家,也係文學評論家,收藏了滿屋間个臺灣文學作品同資料。小文同阿學因緣際會在葉老師屋下相識,各儕翻看藏書个過程中,嗄對麼个係「臺灣文學」有一息仔爭論。葉老師決定對佢兜講臺灣作家个故事,透過一個一個文學舞臺上个人物,勾畫出臺灣文學个簡史。葉老師講,臺灣文學史就像一部時光機,分𫣆兜做得轉到無共樣个時代,用各各作家个目珠去體驗不同觀點个世界……
這係一本寫分臺灣少年个臺灣文學故事,適合12-16歲个少年,以及所有想認識臺灣文學个讀者來讀。本書邀集6位具備臺灣文學專業或者擅長文史轉譯个寫作者共同撰寫,同時委託知名漫畫家蠢羊協助繪製內頁插畫,還摎部分文學作家故事用漫畫呈現。讀者會用葉老師、小文同阿學三位主角个討論做入口,透過33個文學史故事、五大單元,掌握臺灣文學累積到今个豐富成果。
作者:錢真
本名錢映真,南投竹山人,現居臺南,寫作亦學習南管。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碩士,曾任高中地球科學教師。曾獲臺灣歷史小說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獎、打狗鳳邑文學獎、南投縣玉山文學獎、桃城文學獎、臺中文學獎。著作《羅漢門》、《緣故地》。
作者:班與唐
1993年生,曾獲台積電文學賞等文學獎,著有歷史小說《食肉的土丘》、《安雅之地》。寫小說之餘,嗜好探勘有趣的臺灣歷史,經營FB、IG 以及YouTube頻道「熬夜的便當(BenDon)」。
作者: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學分班講師。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古典文學、書畫商業活動。著有專書《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1930-1940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
作者:蕭鈞毅
1988年生,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曾獲臺北文學獎小說首獎、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等文學獎若干。作品入選九歌出版《一○四小說選》,曾任電子書評刊物《秘密讀者》編輯同仁之一。
作者:翁智琦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巴黎社科院訪問學人、釜山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現任教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文所。
⬛ 作者:江昺崙
⬛ 繪者:蠢羊(羊寧欣)
⬛ 譯者:邱一帆
14 序 章 島嶼時光機,啟程!
22 第一章 來自祖靈个聲音 原住民族口傳文學
24 該兜用「頭擺頭擺」開頭个故事
30 原住民族口語傳播个神話 文字毋係文學唯一个方式
36 第二章 文字初體驗
明清時期漢人書面文學个移植同紮根(1652 − 1895)
38 17世紀个臺灣大冒險 郁永河个探險之旅
42 沈光文 漂流到臺灣,成為第一位漢人書面文學作家
文學百寶袋 清領初期个遊宦文人
46 鄭用錫 臺灣本土進士摎園林文學个開展
48 陳肇興 教書過程中訪龍目井,書寫臺灣社會民情
50 丘逢甲 乙未割臺个歷史經驗同文學
52 第三章 自由花蕊正萌芽
日治時期新舊思潮碰撞(1895 − 1945)
54 前進日本文壇! 銀行員龍瑛宗个文學夢
60 洪棄生 無想適應新政權个遺民心聲
64 張李德和 雲林女子上學記
文學百寶袋 日治時期女性作家
68 賴和 行醫濟世有閒,開啟白話小說个語言實驗
文學百寶袋 新文學萌芽同重要里程碑
76 蔡培火 三日學會白話字,用一本散文實踐台語寫作
80 黃石輝 用臺灣話寫鄉土文學个主張
84 王白淵 旅日青年辦藝文刊物掩護左翼結盟
88 張深切 全島作家大串聯个故事
90 郭水潭vs 楊熾昌 現實遇著超現實,南臺灣个文藝思潮大對決
94 楊逵 臺灣作家个日本文壇初登板
96 徐坤泉 轉職編輯《風月報》,迎向大眾閱讀个時代浪潮
98 呂赫若 戰爭期个跨領域藝術追求同文壇活動
102 張文環vs 西川滿 二戰後期臺灣文壇个兩大陣營
106 第四章 等待黎明
從政治禁錮到回歸現實(1945 − 1980)
108 倒在血泊裡肚个筆耕者 鍾理和个嶇斡文學路
112 姜貴 自費出版《旋風》,成為反共文學代表作
文學百寶袋 反共文藝个組織同機制
118 紀弦 提出六大信條,引起新舊詩現代詩論戰:文學乜愛跈時代演進
120 林海音 佢个客廳就係半個文壇
122 鍾肇政 省籍作家油印《文友通訊》,建立文學情誼
126 白先勇 尋同學辦《現代文學》,從試驗中舀出現代文學
文學百寶袋 60 年代个文藝雜誌
130 王禎和 用現代主義做養分,描寫鄉土个小說家
132 林亨泰 共同發起笠詩社,跨語詩人對現代行向寫實
文學百寶袋 跨語世代作家
136 黃春明 規劃拍攝《寶島芬芳》,
鄉土文學思潮同影視產業个跨界經驗
140 姚一葦 自美返國後,創作《一隻箱仔》
144 李喬 用大河小說重構臺灣歷史同客家文化
146 第五章 文學重開機
解嚴後个眾聲喧嘩(1980 − )
148 被壓抑个邊緣之聲:從李昂个〈殺夫〉談起
154 劉克襄 在測天島發現黑鷺屍體,臺灣社會同自然生態个初遇
文學百寶袋 吳明益同自然書寫
158 葉石濤 跨越語言再出發,重建臺灣文學史
文學百寶袋 「臺灣文學史」同「台語文學史」个歷史
162 夏曼・藍波安 轉到蘭嶼,用書寫尋轉族群認同
文學百寶袋 原運世代同《山海雜誌》
166 邱妙津 絕望中譜寫同志之愛,用文學突破壓抑个生命
168 夏宇 戲耍文字拼貼機智詩篇,後現代色彩个實驗性創作
170 瓊瑤 《還珠格格》電視劇上映,愛情小說席捲世代螢幕
174 結 尾 有關臺灣文學,還有當多講毋煞个故事
178 參考資料
186 本書作者簡介
序章
島嶼時光機啟程!
阿學係一位舊年正上國中个細倈仔,唯一个興趣係看漫畫,各科成績平平,單單國文無麼个理想。佢个爺哀在一擺家族聚會時,聯絡著吔一位遠房親戚──大家都喊佢葉先生,平常在補習班教國文、𢯭改學生个作文考卷。葉先生歇在離阿學屋下行路十五分鐘就到得个地方,阿學个爺哀同佢講定,這個暑假開始分阿學逐禮拜去葉先生屋下一隻下晝,讓葉先生𢯭手佢複習國文。
阿學第一擺到葉先生屋下个時節,感受著十分驚奇。因為廳下除忒幾張桌凳同膨凳,放眼看去都係書。牆面都分書櫃佔忒,地面上也堆等一疊一疊个舊書報。原來葉先生還有一個身分係作家,聽講在文壇有兜吔名氣,左手寫小說、右手寫評論,客廳輒常提供分文壇个朋友聚會打嘴鼓。
「啊哦,也忒多書吔啦!」阿學忍毋歇讚嘆。
「這兜都係𠊎當當在該蒐集个臺灣文學資料同作品。」
「臺灣文學?」阿學除忒大約仔對字面上理解:這兜係臺灣作家寫个文學作品之外,完全無法度想像這做麼个需要成為一個蒐集資料个主題。
這日葉先生帶佢做好習題過後,阿學問佢:「𠊎做得在這位看一下這兜書無?」葉先生講好,係講有中意个書也做得帶轉去看,下擺再帶來還。過後就坐到脣頭寫起自家个作品哩。
小文同阿學共年,佢个阿爸係葉先生个小學同學,在葉先生屋下隔壁開水果行。葉先生輒常去小文屋下買水果,小文个阿爸也成時會帶等佢去葉先生屋下打嘴鼓。小文係一個當好讀書个細妹仔,逐擺厥爸去尋葉先生泡茶食番豆,小文就在脣項看書。小文試著葉先生屋下个書都係圖書館無恁該看著个,故所後來係講有閒,佢也會自家來葉先生屋下借書看。故所這日佢來葉先生屋下搉門該時,遇著吔阿學。葉先生來開門,簡單紹介佢兜認識後,又轉到自家个位仔項頭傾傾仔寫作。
臺灣文學到底係麼个?
小文同阿學起先無講話,各各擇自家个書。但係阿學一直在書櫃揙啊揙仔,逐本書都無看幾多頁就放轉去。小文試著佢有息躁動,但係因為初次見面,還係十分客氣个問佢:「你乜好看書喺?」
「無啦,𠊎淨係無看過恁多同臺灣有關个書擺在共下。」
「𠊎第一擺來乜試著當新奇,吾爸講,因為葉先生係臺灣文學史个專家。」小文講。
「葉先生有講這兜係佢蒐集个臺灣文學資料,毋過𠊎就係毋多識,文學毋就係文學乜?做麼个愛特別擇出臺灣文學來蒐集研究呢?」
「這當正常啦,就係一種分類方式呀。日本人寫个就係日本文學,英國人寫个就係英國文學,該臺灣人寫个就係臺灣文學,恁樣分類文學有麼个毋著喺?」
「但係你看,」阿學從書櫃拿出一本郁永河个《裨海紀遊》,同一本《西川滿小說集》,「這片一本係中國古人用文言文寫个,另一本係日本人用日文寫个,做麼个毋講佢兜係中國文學無就日本文學呢?」
「嗯……」小文開始有點遲疑,雖然佢在這位看吔不少書,但係都看小說為主,就係無想過恁樣个問題,淨做得憑直覺提出反駁:「毋過,佢兜毋係都寫臺灣喺?」
「該假使係恁樣个話,臺灣人到國外寫个遊記,毋就係外國文學喺?」
小文同阿學恁樣討論幾擺吔,忽然發現這個看起來當簡單个名詞,其實無恁該說明。較麻煩个係,小文回想自家認識个幾位臺灣作家,年代同身分差別都無細。係講佢兜都屬於臺灣文學,佢兜之間个關聯係麼个?有麼个共同特色呢?小文完全無法度想像。
故所佢兜共下走到書桌脣,向葉先生請教。
用臺灣做切入點,看著文學个精彩之處 _
葉先生聽著佢兜你一句𠊎一語个問問題,露出吔淺淺个笑容。佢反過來問小文同阿學:「你兜在學校有學過臺灣史無?」
兩儕人都點頭。
葉先生向佢兜解釋,係講𫣆兜對臺灣史有一息認識个話就會知,臺灣係一座位在太平洋西南片个海島,從幾下百年前開始經過荷蘭、西班牙、明清、日本个殖民統治;中國國民黨政府對中國撤退來臺後,開始吔漫長个威權統治,經過當多人个煞猛打拚,臺灣正慢慢仔變成民主國家。
因為係海島,臺灣從大航海時代就同世界各國有吔交流同互動;因為係多擺个成為殖民地,定著會有異多無共背景个移民來到臺灣。有兜人當遽離開,有兜人選擇落泥生根,故所臺灣係一個有當多族群語言同文化个地方。
「毋過,𠊎試著在日常生活裡肚,就算知得有無共樣族群个同學,大家還係過等當相像个生活啊。」阿學聽到有兜仔煩吔,忍毋歇插嘴。
「無毋著,這就係𫣆兜愛認識臺灣文學个原因。」小文同阿學都面惑惑吔,葉先生繼續解釋:「每一部文學作品,都係一面櫥窗,分𫣆兜看著某一個時代,當多個人个所思所想。」
葉先生講,臺灣文學史就像一部時光機,分𫣆兜做得轉到無共樣个時代,去體驗不同个觀點。在現代社會,多數人生活在都市裡肚使用著相像个數位工具同公共資源,故所有時節會試著大家个生活文化無忒大差別,但係透過這部時光機,𫣆兜做得知,識有哪兜無共樣背景个人在這座島嶼生活,當時臺灣个樣貌係仰般?佢兜經歷吔麼个事?人同人之間仰般相處?感覺係麼个?
續後𫣆兜做得進一步思考當下个臺灣社會,係毋係有當多族群、語言、性別、階級共樣存在差異,但係分𫣆兜忽略咧?係麼个原因分這兜識恁活跳个文化,在當代分人添放忒?係哪兜人个努力,讓過去無受著重視个聲音成為當代个共識?總講,這係一門教𫣆兜豐富想像力,學會尊重別人个學問。確實就像阿學所疑狐个恁樣,這兜分人看做臺灣文學个作品,有來自無共國家民族个人。故所,在日本統治臺灣个年代,日本人識試著臺灣个文學淨係日本文學个一部分;在中華民國還代表中國个年代,政府也識認為臺灣文學淨係中國文學个一部分。就算到現下,對麼人做得算係臺灣人、麼个作品算係臺灣文學,都還有討論个空間,但係做得確定个係,只有用臺灣个特殊歷史背景來思考,這兜文學作品精采个所在正做得突顯出來。
本書个主題同分期
「假使係恁樣个話,𫣆兜係毋係淨愛知臺灣史,就做得理解臺灣文學呢?」小文問講。
「確實係知臺灣史个話最好,但係臺灣文學史關心个毋單止係社會个歷史。」葉先生解釋,𫣆兜關心个係無共樣時代裡肚,會出現仰般个作家?佢兜用麼个語言書寫?寫吔哪兜形式同主題个作品?用麼个媒體傳播?作家在書寫之外,會仰般結盟摎競爭,然後又轉頭影響作品?在文壇以外,政治同社會又會對這兜作家摎佢兜个作品產生麼个影響?……
葉先生越講越興頭,但係阿學嗄聽到有兜戇神,趕葉先生頓恬个時節,遽遽問問題打斷佢:「聽起來忒複雜吔啦,葉先生,你係專家,有麼个方法做得分𠊎兜,當遽个了解臺灣文學史大概个樣貌呢?」
「這正經當困難啊,𠊎總感有永遠講毋煞个微毛末節……」葉先生𢱤一下目鏡,「毋過,係講你兜有興趣个話,𠊎講作家个故事分你兜聽好哩。雖然逐位作家可能都經過幾個無共樣个時代,毋過總做得擇一個時間點,用佢兜个故事來說明當時个文學現象。」葉先生將當在該寫个稿紙翻到背面,用筆畫吔一條長長个橫線,續等再用直線切分出五個區塊,分別寫下:史前時期、明鄭清領、日治時期、戰後、1980年代。
「這係𠊎認為盡簡略个臺灣文學年代劃分,雖然無法度全面顧著,但係𠊎兜總愛尋隻方法來講故事。」
史前時代,該係在文字紀錄之前个時代,當時可能還吂有文學个概念,但係臺灣个原住民族已經在用口耳相傳、歌謠、祭儀等方式,傳等現下看起來當有文學性个故事。
明鄭清領,係漢人移民大量來到臺灣个年代,乜係臺灣開始出現書面文學个時期,𫣆兜來看看啊傳統漢文學係仰般移植到臺灣,並產生出本地个特色。
日治時期,係新文學開始發展,但係傳統漢文學還興盛个時期。臺灣人用傳統漢文學凝聚民族意識,毋過熱愛漢文化个日本人,嗄也用這種文類來挷臺灣人;臺灣人積極學習新思潮、寫作新文學來對抗日本殖民政權,但係也必須倚恃日文同殖民地教育,正有辦法接受當代新知。讓𫣆兜來看看啊,新舊思潮仰般在殖民地臺灣碰撞出文學个火花!
戰後,臺灣歸屬中華民國。在冷戰个年代,內戰失利、退守臺灣个政府高喊反共復國,還在美援个背景下,流行起美國現代主義思潮。這兜政治因素下个文藝都脫離臺灣原有个文化脈絡當多,故所又出現鼓吹關懷現實个鄉土文學,還在7_0_ _年代時行起來。反共、現代、鄉土,三個看起來無相干个關鍵詞嗄共下構成當時个文藝思潮。
解嚴前後,臺灣漸漸吔從威權行向民主化,過去分人壓制个族群、語言、性別、階級、環境議題,陸續浮上檯面,成為作家書寫个主題,「臺灣文學」个概念也開始分文壇討論,還漸漸分社會接受。接等係後現代同後殖民个思潮開始引入臺灣……
「唉,毋過,」葉先生講煞吔佢个構想,突然頓恬吔一下,「淨係聽故事也做毋得,你兜還係愛多看作品啦。𠊎先推薦幾本書分你兜……」講煞轉身就愛去拿書。
「該個……阿學,𠊎突然想啉手搖,你有想共下去無?」小文問。
「恁堵好,𠊎乜有息仔嘴渴呢……」阿學說。
雖然佢兜當煞尋著藉口結束這擺个討論,但係後來佢兜再見著面,葉先生還係會照等構想同佢兜講臺灣作家个故事,佢兜下把仔乜在好奇之下帶兜作品轉去讀。就恁樣,島嶼時光機啟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