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消費是,
愉快拿金錢交換人生所需的物品,
卻不會被支配!
著作暢銷380萬冊以上、《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作者南仁淑最新作品
你是否也常被折扣誘惑,囤了許多用不到的物品?
或是被外表吸引,買了才發現不如預期好用?
事實上,觀察一個人怎麼購物以及他的購物內容,
便能看見那個人的一生。
作者南仁淑年輕時曾是購物狂,看到什麼都想買,
但步入中年後才發現,人生其實就是由選擇堆積而成,
當你選擇用物品填滿人生,家庭及生活必定一片凌亂。
於是,她開始改變想法,不再盲目買東西,
但也不是一毛不拔,而是在合理範圍內謹慎思考才下手。
▍「購物的態度」等同於面對人生的態度,你的生活代言了你這個人
在《人生不能照單全收,買東西也是》中,
南仁淑以截然不同的全新角度來談購物,
她甚至大膽分析,常衝動購物的人,可能談感情也會如此,
容易被愛情沖昏頭而不自知,什麼都說好。
既然如此,不論買什麼,我們都該謹慎選擇,
從今天起,選擇適合自己的消費行為,
讓真正喜歡、用得到的物品,進入生活!
▍本書精彩內容搶先看
•不適合的物品進入家中,該物品便會持續影響人生。
•看不見的物品,等同於不存在。
•不需要的東西,折扣再多也不買。
•不適合卻硬留下,才是浪費。
•購物反映人生,若想擁有一段好姻緣,你連一捲衛生紙都要好好抉擇。
國內名家一致推薦
小車x存股實驗|《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作者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柚子甜︱心靈作家
黑媽|黑媽家庭經濟研究所
整理鍊金術師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有感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好評推薦
每件聚在我們身邊的物品,都跟我們的念頭有關。想管理物品,就要先管好念頭。願我們藉著這本書管好念頭,並且改變自己!──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金錢不只是單純的物質,而是「活」的有機體。知道怎麼跟它相處、怎麼花用它,並不會是浪費,而是一種滋養。──柚子甜,心靈作家
人生不能照單全收,欲望不該隨波逐流,我們都會花錢,但心態需要更多學習!──黑媽,黑媽家庭經濟研究所
浪費錢就是謀財害命!因為你的錢都是用你的時間工作換來的。請珍惜你的生命,慎買!本書將帶給你關於購物的許多啟發。──整理鍊金術師小印,《財富自由的整理鍊金術》作者
作者:南仁淑
小說家、散文家。其著作於中國、台灣、越南、泰國、蒙古等地翻譯出版,在中國銷售已超過150萬冊。《20幾歲決定女人的一生》一書更於韓國和中國兩地銷售合計超過380萬冊,使其一躍成為廣受喜愛的「女性心靈導師」。
在《人生不能照單全收,買東西也是》中,南仁淑以截然不同的全新角度,講述自己的購物心理學。她認為,購物的態度等同於面對人生的態度,你的生活代言了你這個人。她在書中透過自身的購物哲學,記錄掌握自我人生與改變的智慧及訣竅,並提供最直接、最實際的指南,是一本女性的必讀著作。
譯者:陳品芳
政大韓文系畢業,於台韓兩地職場打滾過後看破紅塵,終於決定當一個專職其實是阿宅的譯者。喜歡看韓國電影、聽韓樂,十分享受宅在家趕稿邊掛網打遊戲的時光。
【作者序】不買東西的購物狂
第一部 你買的東西代言了你
你如何購物,就如何過人生
物品比人更能帶來安慰
「買什麼都好」的人,戀愛時也會如此
TIP 你屬於哪一種購物類型?
「態度」比金錢更能決定別人怎麼看你
「香水」反映一個人的喜好
買禮物時,心意比價格重要
不需要的東西,折扣再多也不買
鞋子代表一個人
為何花錢買食物,會比買衣服更大方?
你還在使用皮夾嗎?
TIP 想改變人生?不妨從改變購物觀開始
第二部 挑選適合的,不盲從跟買
挑選適合自己的,也是一種品味
為了買而買,還是有需求才買?
為了省小錢而拚命比價,是浪費時間嗎?
TIP 如何找到最低價的商品?
眼界開了後,也影響買東西的標準
強調多功能的商品,常不如預期好用
便宜真的沒好貨嗎?CP值高是否存在?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商品也是
大原則是,不買只有外型好看的東西
不盲從跟買,也是一種購物態度
該買喜歡的東西,還是適合的東西?
TIP 如何挑選衣服的材質?
第三部 該追流行嗎?
有時購物追求的,是當下的使用體驗
TIP 什麼是訂閱式購物?
基本款的陷阱
做自己,還是追流行?
你背的是品牌,還是皮包?
不適合卻硬留下,才是浪費
為何衣服不能用租的,一定要買?
只留下體驗後的美好,也是一種享受
時代會變,但經典永流傳
為何家居服才該買新的,而不用舊衣取代?
第四部 用不到、穿不到,也是一種浪費
看不見的物品,等同於不存在
房子不是樣品屋,是要用來「住」的
珍惜到最後,常換來一場空
投資在舊物品上,也是購物的一種
購物前先整理,有進就要有出
想釋放壓力時,就買會消失的物品吧!
一眼就看中的物品,卻不太好用?
購物前,不妨先上二手平台尋找
TIP 不建議花錢修改的物品,是什麼呢?
作者序/不買東西的購物狂
這是跟朋友旅行時發生的事。我們一行人在景點裡的購物區到處逛,大家都很開心。在這個非日常的場合裡,所看見的每件物品都很有趣,如果價格親民,大家都會輕易打開錢包。
逛了一圈之後,一行人手裡都提了好幾袋戰利品,我手上卻只有一個袋子,而且那還不是我的,是要給朋友的禮物。朋友們知道我的興趣是購物,也知道我非常愛買,看到這個情況全都嚇了一跳。
「妳怎麼什麼都沒買?妳不是很愛購物嗎?」
我只能這樣回答:「是很喜歡啊,但我不太買東西。」
「???」
「購物」一直以來都帶有虛榮和成癮的負面形象,也同時有華麗且獨立自主的正面形象,給人的印象非常極端。但我認為,購物其實代表人生,由我們每天的選擇堆疊成人生的形狀。還有,最重要的是,購物是最容易獲得幸福的方法之一。雖然人們對購物帶來的快感戒慎恐懼,但正確購物帶來的幸福感,跟盲目網購帶來的成癮問題卻截然不同。
例如,梅雨季時剛洗好且烘乾的毛巾,有著蓬鬆無比的觸感,或是特價期間,低價買到高品質的好鞋,都能刺激神經元分泌出多巴胺,那種美好幸福只有懂得正確購物的人才能體會。購物可以是治癒靈魂的仙丹妙藥,但任何一種藥過度服用也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其實比起購物行為,購物成癮問題更有可能摧毀人生,造成憂鬱症與焦慮症。也就是說,喜歡購物並不表示一定會買很多東西。而大量購買非必要物品的行為,會使人購物成癮,進一步讓身心產生依賴。
我開始自己賺錢之後,便會透過文字創作者獨特的自我檢驗與觀察,檢視自己的購物經歷,使我的購物逐漸成為一個還不錯的習慣。我可以不受欲望與現實之間的差異阻礙,愉快地拿財物交換人生所需的工具,這讓我很開心。最重要的是,這讓我有一種不被購買行為或物品支配的感覺。
這本書是我對購物的思索記錄,是我在極簡主義與購物狂之間尋找解答的紀錄。我在書中假設人們可以透過「購物」這種自我發散的行為,達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的目的。也就是說,我認為購物能讓我們看見自身、改變自身,更進一步幫助我們選擇職業、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成就品質更好的人生。
其實只要有錢,人人都能購物,所以或許會有人認為我過度解讀購物的意義。但我認為,購物可不是這麼膚淺的事,這是一種人類切割自我人生換取金錢,再拿金錢去交換某些物品的行為,既然購物買來的物品能與自己的人生交換,那麼,我們怎麼能輕忽自己對該項物品的態度呢?
觀察一個人怎麼購物、以及他的購物內容,便能看見那個人的一生。簡單來說,購物代表了一個人,因此,改變購物行為就能改變一個人。
如果我們選擇用哲學(philosophy)的原意「愛智慧」來解釋哲學,那麼「購物哲學」就會是個很不錯的詞。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建立自己的購物哲學,並帶領你抵達藉著購物掌握人生的瞬間。
該買喜歡的東西,還是適合的東西?
在某個跟朋友聚會的日子,朋友A第一個抵達約定地點並入座,我卻差點沒能認出她來。不光是我,那天依序抵達的與會者看到A的模樣都大吃一驚。原來是因為A那天白天有個重要活動,但她沒有符合規定的衣服,所以就跟自己的姊妹借,沒想到卻在姊妹的建議下,做了跟平常截然不同的打扮。
問題是,那個新風格實在太適合A了!A一直是個不在乎流行與年紀,喜歡自由嬉皮打扮的人。經過那次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她天生適合簡潔幹練的風格。
她那天的變身撼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大家誠懇且小心翼翼地勸她,要她以後都如此打扮。但無論身邊的人如何勸進,她依然很不情願。當時她的回應是「是嗎?我討厭黑色耶……」而那天之後,我們確實再也沒見過A穿成那樣。她再度回歸符合自己喜好的打扮,彷彿這件事從來不曾發生。
前陣子,我本來打算要買一件紅黑色針織連身裙,卻一不小心把付款視窗關掉。就在那一刻,我瞬間想起了A。即使原色、黑色、針織材質、蓬蓬裙之類的衣服一點都不適合我,我還是會經常注意那些衣服。當喜歡的東西跟適合的東西不一致時,我該怎麼選擇呢?或許這個問題會在人生每一個需要選擇的時刻出現,並困擾著我。
以前我會直接買下自己覺得好看、想要擁有的東西,也深信我的喜好都很適合自己,總是不假思索地穿出門。可是幾年前穿了在時尚產業工作的朋友幫我挑的衣服,出席各種大小活動之後,我的想法開始改變。因為穿上那些衣服的我,光照鏡子就能發現自己截然不同。
透過照片或影片,可以發現亮色系、暖色調很適合我,而穿著剪裁銳利的黑色衣服時,卻會讓我看起來毫無生氣且十分庸俗。明明在我的想像之中,穿上黑色衣服的我,應該是充滿知性的都會女子才對。
就在這時候,我的購物人生面臨極大的衝突。隨著我明白哪些衣服能將自己襯托得最為亮眼之後,我反而感受不到買衣服的樂趣了。我又不是職業模特兒,外型當然會有許多掩飾不了的缺點,能夠彌補這些缺點並突顯優點的設計,實在是非常有限。
最後,每次要買新衣服時,除了買類似的款式之外,就沒有什麼其他的選擇了。但我也無法毫不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只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來獲得幸福。以前的我,只要買好看的衣服就能獲得滿足,更誤以為別人眼中的我,也跟我想像的一樣帥氣。也許是因為這樣,以前的我才能盡情買自己的東西,毫不在乎他人的想法。
或許人們根本就不想要從這種錯覺中醒來也說不定。就像A,即使身邊的人再怎麼稱讚,她仍然認定「人們不懂我,我最了解自己」,絲毫不願意妥協於自己不喜歡的風格。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承認喜歡的東西與適合的東西有落差,實在令人感到抗拒。
不把自己塞在不適合的生活方式裡
自己追求的形象和為了實現該形象所選擇的工具之間,也許會出錯,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有可能不願意承認錯誤。好比我如果想要完成理想中的「知性都會女子」形象,應該要選擇駝色風衣,而不是黑色西裝外套。
恰巧就在那段時期,我的職業也正面臨轉變與選擇。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時期,我們都會面臨選擇的關鍵時刻,要從該做的、能做的與想做的事情之間做出選擇。那些時刻會讓我們認真思考,而相信且執著於個人喜好的態度,究竟是建立自我認同的支柱,還是討厭接受改變的固執。
因為我渴望效仿紐約客和巴黎人,所以不適合我的黑色西裝外套一度成了我的喜好,但後來我也明白,這就好像把自己硬塞進不合適的生活方式裡一樣。
夾在自覺與期待之間令我感到混亂,也讓我完全不想做出選擇,最終使我超過一年沒有買衣服。直到最近,我才覺得自己開始妥協,偶爾會買一點衣服,只是購物模式跟以往很不同。我開始能真心捨棄那些不適合自己的物品,也能選擇某些雖不太適合,卻仍有特定部分貼近我喜好的物品。這種似乎在喜好與適合之間找到微妙平衡的做法,讓我覺得自己有所成長。
現在,我會在重要場合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穿著,平時跟朋友見面則會依喜好隨意穿搭。不過,必須避開的元素我還是會盡量避開,例如以深藍色襯衫代替跟我最不搭的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