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管得了自己嗎?我認識自己的身體嗎?我知道病從何來嗎?
我認識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嗎?
我真的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嗎?我認識創意思想的升進與緣起嗎?
這一切生命的問題皆因我而有
所以我必須自己學會找到答案
並且自己解決生命的認知與修持
《新管理學:生命的修持與認知》是時習堂叢書的第一本書,書名由國學大師南懷謹命名,透過其學生登琨艷的指導、五位見證者的學習歷程紀錄,讀者可以一起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身心,從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管理自己的起心動念,不使惡念升起,多施善行。
「新管理學」是一門自己從心性出發,用心管理自己言行舉止之生命修養的實踐科學。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早已融和,現代人完全可以透過自我學習與實踐,認識生命的真諦;而明白了生命的本質,進而明白外在的世界,才能真正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新管理學》一書規劃有「學而篇」與「時習篇」,篇名來自《論語》的〈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習的意思就是學了之後,要自己不忘時時修習,實證到自己身心喜悅的境地,自然習慣並喜歡上自我繼續精進修習。
這道理也與曾子講的修身一致:「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主編:時習堂
2010年4月,依南師所囑開始籌劃農林工技術職業學校
2012年4月,南師命名之農工技術實踐學院於嵩山會善寺正式開學
2013年9月,農工技術實踐學院於太湖廟港冠名時習堂
2013年10月,杭州中印庵修習營、臺北時習堂成立
2014年10月,花蓮修習營、北京王府時習堂成立
2014年7月,加德滿都時習堂成立
2015年4月,京城修習營成立
代序(馬宏達)
書名緣起(登琨艷)
張文信1965
原來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進廠自己修理
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吳文濱1965
決心開始學習修養
何止不亦說乎 也可以說也
把禪堂擺在心中
呂哲宏1970
身體自我覺受的初探
身體病相的自然緩解
〈學而〉是在學什麼?
陳尚權1965
第一次體驗放空的感覺
終於可以一覺睡到天亮了
終於體驗了唱誦的威力
管理自己是管理一切事的第一步
詹文良1966
自虐盤腿學習修養
身體的反覆讓我幾乎想放棄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消失
自立才能立人
生命科學實證的大豐收
書名緣起
結束在上海的設計工作,我前往太湖大學堂,從習南懷瑾先生。三年之後,因緣出門開設修習營,協助大家一起學習生命修養,每次修習營週期為七日,結束後同學們陸續寫交心得報告;初始,恩師曾經批覆過,並囑咐我以後要自己協助大家修改,繼續追蹤並幫助大家。
這些修習營的同學大都未曾涉及修養的學習,對生命文化的閱讀與認識有限;因此,初學時所記述心得文辭,皆略顯生澀和粗糙,但也因不善造作和高推自己,而顯實在與素樸,更為珍貴。但參加過多次修習營並持續用功修持之後,所寫心得就漸漸順暢,文字措辭也就愈見豐富,相信也是因為大家依建議次第閱讀南老師的著述有關。三年來,這些修習心得已累積數百萬字,今決定從中選取部份,配上在修習營拍攝之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的圖片,並附加文字註解,希望對有興趣認識生命修養的人士有所助益。
這三年來,除了在修習營,我每天凌晨起床就是在為大家回覆修習心得報告。這些心得顯示很多同學都因為努力修持而改善了身體諸多的疑難雜症,甚至是被醫生放棄的癌症和各種慢性病,而且是經由多人之類同疾病自治的重複驗證,也在心得上多所記述。為取信讀者,我們也盡量附上醫院前後的檢驗報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想要證明的生命本來沒有疾病之説法。
南老師辭世前,囑咐我要將這些學習心得編輯出版,並藉一位當紅的著名美國管理學大師的到訪因緣,將書籍命名為《新管理學》。
四年前,因協助江西禪宗洞山祖庭做建築設計工作,老師囑咐我到寺院附近村子辦理一所「農林工技術實踐職業學校」;雖多次考察,惟因條件因緣不具,未能執行,而之後我已開始在帶領台灣大學城市與鄉村研究所的師生一起學習。一年後,因前訪嵩山登封參訪,研究記錄在啓母闕上的圖文,回來做報告之後,老師遂又要在當地辦理「農工技術實踐學院」,我還以為是自己聽錯了,老師説已經升級了,林業也不用了;一二年四月一日藉用歷史一千多年的嵩寺開學時,發短信稟告老師説學校開學了,沒固定的學校、沒有固定的學生,沒有固定的課程,沒有畢業年限。老師辭世前,又兩次為這所無處不禪堂的學校升級。一年後,我才在農工技術實踐學院上正式冠名「時習堂」;是簡稱,也適合自己的因緣。
從此,每年天氣涼爽春秋兩季,我們每次一行四十至六十人如同遊牧民族一般,到處尋找合適的地方學習,也是藉此想打破修習禪堂的定義,也算是我建築設計職業的一件遊戲。因為我發願赴尼泊爾協助修復佛陀的藍莫塔,故每年也有兩三次人數較少的老同學之佛國行腳修習,那是我很喜歡的情境學習方式,可以藉境認識佛陀一生弘法的故事;這些行腳式的修習,大家也記述了不少豐富的學習心得,相信對未曾參訪過而有興趣認識佛陀故土的人多少也會有些助益,將來也會陸續公開。
每次在修習營,為了協助大家安靜打坐,我們也練習一些簡單的身體瑜珈和音聲瑜珈功法,當然為了增進大家對生命道理的認識,每天我們也會學習一些中華儒釋道文化的概論。為了讓讀者能更清晰的理解修習營的學習內容,這些講述課程大都也做了音像紀錄,也在整理出版的規劃當中,並已定名為「無處不 禪堂」系列,配合各地修習營的禪堂情境來增色各輯書本的內涵。我努力在學習老師再三交待我們要剝掉宗教外衣,專講生命科學,雖然我堅信生命本來沒有疾病,但每次見身體出現異象、尤其是罹患醫生很難治療的慢性病症及癌症的同學,也常會藉機談論身體疾病,與教導他們自己對治的方便功法;我謹記老師為我們的學校賜名農工技術實踐學院的定位與指引,一直努力走在這條路上;只是為了講述中華文化,上課引用黃老之學和佛經也是難免。
老師為這些修習心得報告的出版命名為《新管理學》,我的參究是要我們學習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管理自己的心行,戒慎自己的起心動念,莫使沾染塵埃,學習修養自己的身心,也就是《大學》的正心、誠意、致知、格物。曾子説:「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儒家大道理説了兩千多年,老師慈悲再來教導我們,我們此生有緣聽聞老師説法,如果不依法確實去修持與實踐,來生真是披毛戴角都還不完了。
因為生命修養狀態有漸次差異,所以在彙編整理,遂將初學者的報告設定為學而篇,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版更進階的時習篇,除了對自己,也算是對新同學的期許。在崇尚西方科學而漸失民族文化本體意識,迷茫已百年又日成新富的新時代,希望這些累積不易的文化初學者的修習與實踐的心得報告,可以做為一勺文化反省的明礬,讓我們看見中華民族的本來真面目,呈現祥和圓滿的新氣象;做為自己對恩師辭世三年的報告。
《新管理學》學而篇系列將會陸續整理,也沒有終了期限,直到我此生自己不能動手為止,老師多次叮嚀我此事不要假手他人,我只好依師所囑,不敢懈怠;努力效法地藏菩薩的悲願。我交給老師的最後一篇報告就是〈地藏菩薩也來説法〉,那天晚上,老師對我的報告開示時,問我「你學佛做什麼?」所以我發願出門協助大家一起學習;也希望大家會繼續努力,未來可以出版進一步的時習篇。當然,更期望能早日見到更高層次的樂乎篇的出現;學而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惜那只能當作是我的大妄想,天地間哪有兩個生命處在相同狀態的人?
感謝協助成就此系列叢書出版的所有朋友,尤其是負責音像紀錄的日山和尚勤兩位空間專業攝影的老友,還有隨時協助記錄的老學員文信;雖然他們記錄的影像離佛道意境還是隔了一層皮,但是相信他們持續學習修養會呈現可見的進步。還有被訓練得已經可以做很多事的新斌,除了做美術編輯之外,被我__逼得拿起相機才不過三個月就可以拍出接近我要的圖像,當然也還是找不到那佛道的意境,相信繼續的修持,也能浮現那份生命深處的寧靜與祥和。
我一直很感謝每次修習營默默護持大家學習的後勤工作的老同學,以及提供各地禪堂的朋友,和不知名姓的人士,他們在我的世界裡就是菩薩;每次我們的學習都因他們的協助,而讓修習營呈現無比祥和的歡喜情境,希望他們也可以因此生活得健康與自在。「時習堂農工技術實踐學院」因有大家的出現,與無私奉獻的付出,而更圓滿。
還在太湖畔繼續為南師著作默默辛苦工作的人,是我繼續努力的支柱與力量;除了合掌,也只有合掌了。
末學 登琨艷 謹記於廟港
學習如何為人處世 2013/10/22
南老師為報告命名新管理學
先生長年隱居蘇州太湖畔,追隨南老師學習修持中華傳統文化;又發下宏願,要前往尼泊爾既遙遠又荒涼偏僻的藍毗尼,協助修復埋葬佛陀最後舍利的藍莫塔,協助世人修復自己的心塔。
因為探究嵩山啟母石的因緣,自從去年秋天起,重啟歷代諸多高僧大德修養的嵩陽古寺禪堂大門,一群人默默努力自修,至今已經寫出為數百篇的心得報告,聽先生說,南老師生前非常關心,不但親自批閱,並且囑咐先生未來要自己批示,集結出書,並將書名命名為《新管理學》。
這一年來,上山修習所撰寫的心得報告,已經驗證了如此中華傳統修養文化的奧義,絕對具有足以改善人類疾病與痛苦的能力,不須只憑耗費大量醫療與環保資源的傳統中西醫療方法,就可以自己改善,乃至可以促進世界人類的和平,這絕非僅只是知識性的理論,乃是一透過個人學習及修持的實踐,就可以達成的普世利益與至高文化價值。先生將他多年追隨南老師學習與勤奮修持而參悟的所知所得,無私的傳授給我們,他說大道至簡,新管理學序言及結論都已融合於他所設計的書封中。
生命修養的實踐
先生說:「新管理學是一門自己從心性出發,用心管理自己言行舉止之生命修養的實踐科學。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早已融和,現代人完全可以透過自我學習與實踐,認識生命的真諦,因為明白了生命的本質,進而明白外在的世界,才能真正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新管理學》一書規劃有學而篇與時習篇,篇名是來自《論語》的〈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習的意思就是學了之後,要自己不忘時時修習,實證到自己身心喜悅的境地,自然習慣並喜歡上自我繼續精進修習。
封面設計草案非常時尚,傳統紙張套印彩圖,封底折口到封底印著幾則儒釋道三家基本經典的重要文字,封面封底要一起參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先生特別強調「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中的「修身」,非常重要。我記得先生教我是從儒家的垂腿端容靜坐開始練習的,告訴我翹腳的習慣對於身體脊椎的傷害,以及人們因為不當的行住坐臥行為,因而產生的各種身心疾病,都寫在身體的言行舉止。先生因為明白人們言行劣習所造成的身心禍害,今日再度出門,發心要幫助大家,常聽他說他看見別人身心有病,也會很難過與不忍。
飲食有節 起居有常
封底中央上方,落了一個大大的「我」字,運用反白的黑色字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先生說,黑色代表無明,那個無明的我見我慢都漫過天了,自己什麼都看不見,而全天下人卻都看得清清楚楚。同一欄的最下方,醒目的功名利祿四個大字,還特別用紅色反白;同樣的,功名利祿也都超過生命破敗的警戒線了。兩者之間,安排一群人靜靜地坐著,在學習修養。其中禪堂照片比例最大幅,下方並標示以下的文字: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一張書皮即是內涵的外顯
如同人皮就是內心的張揚
明白人一望當下了然一笑
不明白說了等於雞同鴨講
這篇文章引自《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歧伯所說的養生法則及重要道理。安排放在這裡,提醒我們一心向外馳求的現代奢華生活,是生命需要付出的代價。先生說,把應酬的時間,改在禪堂打坐,學習道家無為的修養功夫,身心才能少病少惱,如能得遇在此相同生命修持大道學習並精進用功的同道人,此乃以不亦說乎也。
有關無為的方法,及不亦說乎究竟是什麼?先生說要有實踐的真工夫才能體悟,我們這群身體已經破敗不堪的人,都只能是在文字空間想像而已。
封面的左下角有一段偈子: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去年剛開始參加修習營後,先生也曾發此懺悔文給我。每次一上坐,我都在心裡默誦,漸漸地自然安定下來。先生在偈子的右下角之畫面的最低點,必須將視覺往右上對角移動,才可以看見一位白衣人以恭謹的心跪拜在佛陀的舍利塔前,先生說:「學習修養就是把自己壓到生命最低的角落。才能去除與生俱來的貪嗔痴慢疑等頑劣習氣,直到看不見,因為這些習氣從無始以來不斷累積成為習氣的種子,變成今日的言行舉止,成就今生的病業果報,必須透過懺悔修正自己的行為,才是修養的開始。」先生很謙遜地說,他一輩子都這樣學習。
失於本心 為物所轉
仔細再看封面中央的一塊石雕,上面刻有佛陀從出生、悟道、證道、說法至涅槃。先生特別選了《楞嚴經》卷二的經文「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徧能含受十方國土。」先生解說:「所有包括人類在內的眾生,從生命的無始以來,都迷失了自己,為物所轉。」先生為這段深奧的經文很詳細的闡述了一個半鐘頭,我雖然跟著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還是因為才開始接觸佛教經典,能力有限,沒能聽明白,無法深入理解,因此不敢記述,以後有機緣定要當面請教先生。
這段經文所描述的境界,讓人好生羨慕,我期望自己好好修養,去除了身心的迷惑與顛倒,將來便有用不完的智慧。據先生解釋,佛陀說我們人類所認識的知識,其實非常渺小,相對四大海般可資不斷生發生命智慧甘露的無盡海水,只如百分之一毛塵水的有限甘露而已,原來人類的智慧就在自己的生命性靈之中,人人俱足,無需外求。
都是庸人在自擾
經過這一年來的學習,我明白先生在封面中闡述跪拜的真意,並非刻意在製造偶像心理崇拜訊息,那是一種能夠讓自己完全放下、身心柔軟、由衷感恩天地造化之母的至誠心意,要學習身心修養,要從這樣的謙下的起點開始。縱得無數財富、美饌,只因無始以來,身心好逸,致使身體破敗,精神異常,情緒失控,造作與人的誤會,小至影響家庭的和諧,衍生社會的紛亂,乃至國際之間的爭戰,人類心靈的邪向力量,還真是令人不禁要冒出冷汗。
先生說:「天下本無事,只是庸人在自擾。如果人人以至誠的心,努力學習修養,行走在自我心中天地的和諧大道,人類健康問題!生存問題!能源問題!食物問題!和平問題!何難之有?」我領悟到自己身心污濁,聽了新管理學崇高理想境界,恐怕都還只是自己粗淺而有限的領會,我這等心得絕對不足以詮釋此一殊勝文化的精闢說法。
這次修習營,先生講解《新管理學》封面的設計意義,我從迷己為物這句話,開始認識迷己一詞的真意。先生說:「世人皆好相,並多信以為真,而固執己見,站在名利與權勢高位,任人奉承,遂成貢高我慢的心態與行為,如孟子所說:『日習所見,則喜柔而惡剛。』習氣累積,不知不覺,言行迴向於自身,氣行不順糾結成結使,病相成型。去病是修養身體的最初利益,真正的大義則在於去除心性迷障,摒棄外學,心中智慧才能逐漸升起。」
先生為何發願修塔
最後一天分享心得時,先生贈送每人一函南老師講述的《心經修證圓通法門》。先生說當人生遇到困難,或無法解決的難題時,試著閱讀這本心經,通常都會得到理想的答案。
之後先生又為我們講述「華胥國」及「藍莫國」的理想國度,他發心要帶著所有發心助印南老師心經朋友的善心,到尼泊爾藍莫村協助修復釋迦牟尼佛最後真身舍利塔。他說:「梵文RamaGrama是藍莫國,東晉法顯法師譯為藍莫國,後來玄奘法師譯為藍摩國。今日印度的英文叫RamaGama。現在印度人的說法就藍莫村。Rama就是印度教的保護神,佛經的南無也是此音,乃皈依之意。」先生又說:「四年前,我為此而回去求見南老師,現在南老師辭世了,我也為此而再去,人間須要更高的淨土,我為此發願。有緣的人從此開始學習起,也許還要千百萬劫,才能修養得道。我們這些人能有此機緣學習,也許有一天,照片中有一個人摸索到《懺悔文》的一點點威力及魅力。想要獲得真正的身心健康,昇起生命的智慧,只有這條路。」
回國之後,我將先生印贈的心經供奉在公司大廳的書案上,並點上一盞金色的照燈及花藝,供大家任何時刻都可以去閱讀,許多人來公司後,都自然感受到一股無法言說的寧靜與安詳。
先生常說一本心經也許可以救一個人。因多次閱讀南老先生講述的《心經修證圓通法門》,整個混濁的心裡狀態得以稍稍沉澱下來。當我再三閱讀先生印經緣起後,我明白了印經修塔的真實道理及重要性!我寫信給先生,盼能同意我助印心經,讓我也可以贈送給親友,將此生難得的身心修養福報,傳遞給有緣的人。
感謝南老師,並將先生的話語記錄於自己的心得,做為學習為人處世的依準。先生再三告誡說,學習修養是自己個人私密的事,不可到處炫耀,佛的境界是佛的,不可以髙推為自己的成就,修習就是學習修正自己的習氣,還是多多反省懺悔,並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