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思想12)

NT$360 NT$284

出版日期:2009-06-17
編者:思想編輯委員會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336
開數:25開
EAN:9789570834352
系列:思想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在民主社會裡,「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都是崇高的政治規範,不僅不容違逆,更應該儘量落實。不過,如果這兩項原則竟然發生抵觸而無法兩全,那該怎麼辦?台灣稍前爆發的「范蘭欽事件」,生動地展現了這種「價值衝突」的難局。圍繞著是否應該立法禁止涉及族群歧視與仇視之言論,各方的意見相當分歧。《思想》為了讓歧見有機會對話交鋒,籌辦了一次座談會,參與者在會後再將意見寫成文章,即構成了本期的專輯。這些作者的著眼點與立場迥異,但是他們並不自說自話,而是相互澄清與批評。這樣的爭論,當然要比不可能也無必要的「共識」更有意義。其實,「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都是極其複雜含混的概念,正需要社會藉著個案所引發的爭議來進行集體學習。這種集體學習,可能才是社會處理爭議時最困難也最關鍵的一步。讀過這個專輯裡的六篇文章,你不見得會被誰說服,但是你一定會對問題有更全面而較細緻的認識。寬宏的認識加上有理由的堅持自己的一得之見,乃是這個價值多元時代對知識份子的基本要求。

貨號: 9789570834352 分類: , ,
編者:思想編輯委員會

編輯委員名單
總編輯:錢永祥
編輯委員:王智明、白永瑞、汪宏倫、林載爵、周保松、陳正國、陳宜中、陳冠中

貨號: 9789570834352 分類: , ,

朱雲漢 見證人類歷史的大轉折
朱學勤 「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夢想」:2008年中國大陸社會思潮報告
高全喜 黑格爾、科耶夫與現代性問題
王智明 有膚色的1968:第三世界抗爭與知識生產
楊儒賓 1949的禮讚:「1949:新臺灣的誕生展」前言
金觀濤 永不放棄的追問:寫在《極權主義的起源》成書六十年
廖美 猶豫的華爾滋:哈洛‧品特的戲劇風格
鍾喬 直到永遠的勝利:致民眾戲劇的老伙伴莫昭如
陳宜中 拒絕遺忘:錢理群先生訪談錄
薩米爾‧阿敏 歷史發展的兩條道路:歐洲與中國發展模式的對比
鍾秀梅 一個獨立的馬克思主義者:薩米爾.阿敏
廖元豪 仇恨言論、族群平等、反歧視:郭冠英事件的爭議與回應
葉浩 「范蘭欽事件」的轉型正義意涵
魏玓 從傳播媒介觀點看郭冠英事件
謝世民 歧視仇視的言論也享有自由嗎?
梁文傑 郭冠英與族群平等法:談外省族群的政治策略
張培倫 族群平等法、原住民族與兩個雙重平等
謝昇佑 偶然還是必然?野草莓學運的結構限制與機運
許容禎 開放社運的想像
曾瑞明 評周濂,《現代政治的正當性基礎》
鄭焙隆 青年羅爾思:宗教的而非政治的

貨號: 9789570834352 分類: , ,

致讀者

在民主社會裡,「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都是公認的政治規範,不僅不容違逆,更應該儘量落實。不過,如果這兩項原則竟然發生抵觸而無法兩全,那該怎麼辦?台灣稍前爆發的「范蘭欽事件」,生動地展現了這種「價值衝突」的難局。圍繞著是否應該立法禁止涉及族群歧視與仇視之言論,各方的意見相當分歧。《思想》為了讓歧見有機會對話交鋒,籌辦了一次座談會,參與者在會後再將意見寫成文章,即構成了本期的專輯。這些作者的著眼點與立場迥異,但是他們並不自說自話,而是相互澄清與批評。這樣的爭論,當然要比不可能也無必要的「共識」更有意義。
其實,「族群平等」與「言論自由」都是極其複雜含混的概念,正需要社會藉著個案所引發的爭議來進行集體學習。這種集體學習,可能才是社會處理爭議時最困難也最關鍵的一步。讀過這個專輯裡的六篇文章,你不見得會被誰說服,但是你一定會對問題有更全面而較細緻的認識。寬宏的認識加上有理由的堅持自己的一得之見,乃是這個價值多元時代對知識份子的基本要求。
歷史爭議則是社會藉著集體學習認識自我的另一條路徑,台灣史與中國史共同提供了多樣而棘手的題目。今年是民國98年公元2009年,也就是民國與人民共和國分據海峽兩岸的第六十個年頭。平時我們受制於當前和眼下的急迫恓惶,難免視短見淺。一旦將視野沿著歷史縱深拉長六十年或者更久,再循著當年的移民潮放眼世局中的兩岸,觀察那個年頭如何塑造了台灣與大陸兩個社會的面貌與命運迄今,所見所感會大有不同。本期楊儒賓先生的文章,便是這樣一篇具備豐厚歷史感和天下觀的台灣史解讀。當然,這又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議題,必須容許不同的史觀、迥異的歷史記憶來交鋒;並且這個議題涉及大時代與大世變,眼光也不能侷限在台灣島內。圍繞這個主題,我們歡迎更多的討論。
《思想》本身從伊始便立志不受制於台灣視野,所以即使條件有限,我們仍勉力設法呈現島外的關懷與思潮。所謂島外,一個意思是地理的:不僅包括大陸與港澳,也延伸到星馬以及其他華人社群。另一個意思則是歷史與結構的,關切在帶動世界性、歷史性變動的大轉折,避免島內的風波齟齬擋住視線。朱學勤與錢理群都是在大陸上備受矚目的獨立知識人,本期發表朱先生對2008年大陸思想狀況的報導,以及錢先生有關中國思想與中國革命的訪談,都值得讀者重視。朱雲漢先生的新作所討論的,則是「人類社會數百年難遇的歷史分水嶺」,有助於讀者釐清一個新時代的基本動力與面貌。其他多篇文章,例如現代性的雙重走向、例如1968運動的族群面向、例如分析品特戲劇、例如呈現阿敏的歷史分析觀點,也都充分表現了這份刊物「擴大視野」的願望。
最後,要請讀者注意「野草莓」成員對本刊前期何東洪先生文章的兩篇回應。我們邀約這些文章,固然是因為有義務呈現另一面的意見,但更重要的則是考慮到:野草莓作為一個公共運動,也有義務向陌生的關心者(不一定是支持者)說明自己的想法與期待。《思想》作為一份以公共性格自詡的紙本刊物,自然樂於發表這些文章。

貨號: 9789570834352 分類: , ,

見證人類歷史的大轉折

朱雲漢

巨變時代的來臨
當前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數百年難遇的歷史分水嶺。我在最近的一篇演講中,把這個重要歷史關頭稱之為「巨變時代」 ,這是我們熟悉的歷史座標迅速消失的時代,也是我們視為當然的歷史趨勢出現轉折的時代。
在這個歷史轉折關鍵期,我們同時面臨四重歷史趨勢的反轉,這四重歷史趨勢出現與存續的時間差別很大,而且彼此之間未必形成有機的聯繫,但這四重歷史趨勢之所以在今日同步式微與反轉,都或多或少跟中國崛起有關連。
第一重趨勢反轉就是以美國為核心的單極體系之式微。這個歷史結構形成於後冷戰時期開端,到目前不過二十年,所以是一個很短暫的歷史週期。九零年代波斯灣戰爭後,美國被公認為唯一的超級強權,一手主導蘇聯瓦解後的新國際秩序,但是這個單極體系,不到二十年就面臨解體,所以嚴格說來並不是一個歷史趨勢,而更像是一個特殊歷史空隙中出現的例外(aberration)。我也把它視為一個歷史趨勢,因為這個單極體系曾經被認為是順天承運、結構牢固與無可逆轉。
第二重趨勢反轉就是「第三波民主」的退潮。第三波民主的起點是七十年代中期,高潮是九零年代初期。大家都還記得當年福山的蓋棺論定論述,斷言人類已經走到文明演變的終點站,沒有其他體制可能難超越西方的自由民主體制。 這樣一種志得意滿在情緒,今天來看是明確過頭了,這個歷史趨勢只維持了將近四十年就出現退潮。
第三重趨勢反轉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困境,也可以理解為國際經濟秩序自由化的危機。就像第三波民主化一樣,這不是一個新的歷史週期,而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多次出現的歷史週期。二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所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重建,為新階段的資本主義擴張打下了基礎,這個國際經濟秩序自由化的趨勢更在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後,發展到前所未見的高峰,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吸納進入這個全球經濟體系,所有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秩序都被全球資本主義的邏輯所宰制。但是隨著「華盛頓共識」的破滅,世界各地反全球化社會運動的興起,以及美國金融體系的崩解,這個推進了將近六十年的歷史趨勢,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
第四重趨勢反轉是西方中心世界(West-centric world)的沒落,也可以說是「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這是一體的兩面。這是四重歷史趨勢中最根本層次的結構變化,這也是一個三百年長期歷史大趨勢的反轉。在十八世紀初期,中國、印度與回教世界仍與西方分享世界舞臺,但是隨著工業革命以及殖民主義的擴張,非西方世界一一落入西方的宰制,西方國家主導了人類歷史長達三百年。然而,正如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布巴尼教授在其新書《新亞洲半球」所言,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權力的重心明顯向亞洲移動,亞洲將成為人類歷史舞臺上的要角。「新亞洲半球」的崛起,可以跟二十世紀崛起的西半球一樣,撐起半邊天;在世界舞臺上西方國家獨佔鰲頭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
特別是這兩三年,這四重歷史趨勢出現反轉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也難怪許多歐美社會的有識之士,不約而同地提出警世之論,提醒自己國內的讀者,西方國家所熟悉的世界已經一去不返。從《新聞週刊》總編輯札卡利亞所宣稱的我們正進入「後美國世界」以及我們正面臨人類近代史中「第三次重大的權力移轉」 ,到加州柏克萊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偉伯與另外兩位年輕同事所描繪的「沒有西方的世界」 ,到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所宣稱的「美國主導的單極世界已經結束,二十一世紀將是一個無極世界」。 他們的共同語言沒有別的,就是西方國家要準備迎接一個嶄新的全球權力結構。

美國單極體系的式微
後冷戰的單極體系為什麼維持了不到二十年?美國作為唯一超強的局面為什麼沒有辦法持續?從近因來看,當然9·11事件和美國進軍伊拉克發動戰爭當然是加速了整體的頹勢。而最近爆發的「次貸危機」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從遠因來看,大概可以歸納成幾點:
一個是經濟上,美國的經濟競爭力跟其他國家的差距在縮小,尤其它的科技領先力和產業競爭力保持優勢的領域越來越有限。反過來說,美國過去15到20年,它的高生活水準以及每年3-4%的增長率,其實很大一部分是靠海外轉包生產以及虛擬財富,也就是靠中國與印度的廉價勞力以及金融資產泡沫。它需要資產泡沫和美國向國外借貸來支撐它的繁榮。然後到了最近,它的三大赤字:國債、貿易赤字和家庭借貸都累積到了一個臨界點。
政治上,過去的十幾年,美國的新保守主義當道,尤其是布希政府的單邊主義,獨斷獨行,讓美國的軟實力大幅消退,在全球領導地位的道德基礎受到嚴重的打擊,更必須倚賴軍事投射力量。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安全圍堵,也使它陷入了一種過度擴張,也就是保羅甘乃迪或詹隼所說的imperial overreach 。美國在單極體系下,不斷的試圖去擴張海外軍事基地,試圖支配所有地區的安全結構與秩序,並試圖對於它未來所有可能潛在的對手做嚴密的圍堵防範,當然也讓它備多力分,到一個臨界點,就出現捉襟見肘,以及引發其戰略對手的伺機反彈。總之,美國的資源與國內的政治支持的基礎,都不足以支撐這種無止境的全球範圍內的圍堵政策。
例如美國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逐漸往東擴張,把前社會主義國家的中東歐國家都納進來,而且進一步準備在這些國家包括波蘭、捷克佈置反導彈防禦體系,這就逼近了俄羅斯忍讓的極限,導致了俄羅斯在軍事戰略上全面性的反彈,正式與美國攤牌。普京把戰略結盟延伸到美國的後院,與委內瑞拉的查維斯簽署軍事合作協定。最近俄羅斯海軍的「彼得大帝」核動力巡洋導彈艦,第一次進入拉丁美洲水域,與委內瑞拉進行聯合演習。這是顯示單極體系解體過程的重要徵兆。
另外在意識形態上來講,美國主導的全球經濟秩序,後面所依賴的核心思想,有些學者稱之為「華盛頓共識」,這種經濟自由主義核心思想也開始退潮,在世界各地都出現反全球化的社會運動。拉丁美洲最近幾年很明顯的左翼勢力一一興起。去年年底第一屆拉美與加勒比海國家首腦會議,在巴西舉行,有36個國家參加。這次會議跟以往所有拉丁美洲首腦會議最大的不同是,美國沒有被邀請,但古巴被邀請了。這是拉美向「門羅主義」挑戰的一個起點。拉美已經開始尋求掙脫美國在西半球的獨霸,而這是美國的後院,這更清晰的說明美國單極體系的頹勢。

貨號: 9789570834352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