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經典與現代人生】講座合集II〈小說、思想、人生〉以小說的寫實或魔幻,解人生的味以思想的力度與凝煉,讀時空的真。
烏托邦:湯瑪斯摩爾的世界與視界
格理弗中土遊記:淺談《格理弗遊記》最早的三個中譯本
盧梭:自然、不平等與個人權利
怪人乎?傻子乎?——談舒克遜筆下的主人翁
從柏拉圖哲學字源學談希臘人的品德
愛中的徬徨與愛的驚喜:馬里伏劇中的愛情與背叛
是暗無天日還是春色無邊?——狄德侯筆下的十八世紀法國隱修院
人類歷史是在進步中嗎?——康德論歷史的目的
從喧嘩的現代走入神秘的經典中沉潛……解讀每一種晦澀的可能烏托邦人的理性並非天生,而是平日以有形無形的方式制約培育。有形的教育訴諸法規,例如職業本分;無形的教育則經由習俗,例如男女結婚之前裸裎相見,彼此驗明身體長相,以免婚後反悔成為怨偶。離婚的條件不包括嫌棄外表……我《遊記》的整個架構便建立在這個「恨世」的宏偉基礎上:除非所有正人君子都認同我的想法,否則我的內心永遠不得安寧。——格理弗《格理弗遊記》
盧梭說:理性所建立的規則,當他們後續發展至極端時,終將使自然窒息。席勒薇雅:……愛情來的時候,我愛上他;現在愛情走了,我就不再愛他。愛情就是這麼來了又走,完全沒有徵詢我的意見,我認為錯不在我。——《馬里伏劇作精選》
普羅塔勾拉斯:「一切事物之權衡是人。」——柏拉圖《克拉梯樓斯篇》
「先生,活不到五十歲的修女之中,肯定一百個裡頭就有一百個這一輩子永淪地獄,更別說那些個沒死就瘋癲了,癡了,或咬牙切齒拖日子的……」——狄德侯《修女》
自然底歷史始於善,因為它是上帝的作品;自由底歷史始於惡,因為它是人底作品。——康德《人類史之臆測的開端》
主編簡介與作者資料作者:宋美嘩(淡江大學英文系教授)、單德興(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苑舉正(東海大學哲學系)、莊鴻美(政治大學俄文系教授)、彭文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林志芸(中央大學法文系教授)、金恆杰(中央大學法文系教授)、李明輝(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
作者:彭鏡禧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及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於耶魯大學、牛津大學、芝加哥大學研修。歷任維吉尼亞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中華戲劇學會理事長、臺大外文系主任、戲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現為臺大名譽教授、輔仁大學客座教授、中華民國筆會會長。研究領域為莎士比亞、文學翻譯、跨文化研究;編著譯作品四十餘種,包括莎劇《哈姆雷》(Hamlet)、《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量.度》(Measure for Measure)、《李爾王》(King 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