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強調人應存善心、作善事,這是人與人、人與群之間的基本倫理。如今社會規範不斷放寬,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仍要靠每個人自己做人的修養與節制,才能有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
作者二十年前的著作《邁向富而好禮的社會》,早已成為眾人琅琅上口的詞句和在心中殷殷期望的境界。在這本新書中,作者進而探討,人在當今多元、多變社會的處世之道。人應存善心、作善事。善就是關心別人,不要傷害別人,最好能幫助別人。這是人與人、人與群之間的基本倫理。在靠倫理凝聚的社會中,善會得到善報。但人不是為得善報才行善,因為「善」就是價值本身。如今社會規範不斷放寬,沒有什麼偏差行為找不到合理的藉口了。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仍要靠每個人自己做人的修養。不論有沒有外在的節制,為人著想的「善端和善念」不容泯滅,且應「擴而充之」。
作者:孫震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士、碩士,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行政院經設會及經建會副主任委員、國立臺灣大學校長、國防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現任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遠東經濟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群我倫理促進會常務理事等職。著有《時還讀我書》、《回首向來蕭瑟處》、《邁向富而好禮的社會》、《邁向已開發國家》、《發展路上艱難多》、《臺灣發展知識經濟之路》、《台灣經濟自由化的歷程》、《成長與穩定的奧秘》、《總體經濟理論》等書。
自序
第一篇 常懷善念
1、從說一聲謝謝開始
2、群我倫理運動的發展
3、經濟大將為什麼關心群我倫理
4、群我倫理的精義
5、李國鼎人亡政不息
6、群我倫理的進步
第二篇 善惡之辨
7、 利己與利他
8、 善就是關心別人
9、 荀子的性惡說
10、人際關係與群我倫理
11、特殊主義與普遍主義
12、自利的社會後果
13、虛明覺處真
14、倫理與關懷的知識基礎
15、系統倫理
16、系統倫理與最終目的
第三篇 徙善不足以自行
17、禮生於有而廢於無
18、環境與品格
19、社會信任與群我倫理
20、社會信任背後的制度問題
21、社會信任的經濟效果
22、社會資本
23、亞當、史密斯的群我觀
24、從史密斯的群我觀談「社會信任」
25、再談「社會信任」
26、三談「社會信任」
27、一個不義的社會對我們公平嗎?
28、倫理的衝突與選擇
29、還是品德重要
第四篇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30、企業倫理有什麼好處 ?
31、好的倫理就是好的經營
32、善良的人心懷感謝
33、守 信
34、企業倫理與公益事業
35、患難見真情
36、三票主義
37、股價、利潤與創新
38、信任、忠誠與公正
39、善者誰賞、惡者誰罰
40、銀行逾期放款
41、似曾相識的安隆事件
42、三好一公道
43、高科技產業人才流動的倫理問題
44、吹哨子的人
第五篇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45、主孰有道,將孰有能
46、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47、潘文淵獎
48、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4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0、鄭和七下西洋的啟示
51、SARS考驗群我倫理
52、抗「煞」勇士葉金川先生
53、SARS使我想起一件事
第六篇 務本與關懷
5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55、有所敬畏
56、過謙非禮
57、沒有一個人為錢
58、禮貌、回應與關懷
59、再談禮貌、回應與關懷
60、其實、最重要的是關懷
61、陳錦培的善心與善行之一
62、陳錦培的善心與善行之二
第七篇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63、讓座
64、讓固可喜,受亦欣然
65、排隊
66、上、下車的禮節
67、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68、門牌
69、高尚的行為是為人著想
70、行的倫理
71、常常想到別人
72、講公德請從不在公共場所抽煙做起
73、手機禮貌
第八篇 經營社區文化
74、打不通的人行道
75、機車停上人行道
76、人行道上攤販多
77、個人的一小步是社會的一大步
78、喪儀文化與社區安寧
79、喪與其易也寧戚
80、家住板橋(一)
81、家住板橋(二)
自序
我從民國90年4月20日開始在經濟日報副刊寫「群我之間」,轉眼將近兩年半。文章的內容,正如專欄的名稱,在於討論現代社會個人處於群體之間應遵守的一些原則,以免傷害他人或群體的利益;以及群體應有的一些設計,使善良的人得到鼓勵,邪惡的人知所節制。如今台灣人心陷溺,勇於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藉口社會多元化,「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視倫理道德為不切實際。經濟日報願意拿出寶貴的篇幅,讓不識時務的書呆談群我倫理,令我十分感動,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現在我完成的文章已積有八十一篇。想起小時候看《西遊記》,唐三藏率領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千辛萬苦、出生入死,經過81難,終於取得真經,覺得這個專欄也許可算已修成正果,我也該停筆做別的事了。
兩年多以前我開始寫的時候,並未計畫寫作大綱,只想順著社會變化、媒體報導,隨興寫下去。後來因為在元智大學教「企業倫理」,不知不覺多寫了一些企業倫理方向的問題,也不可避免的探討了一些中國儒家倫理和西方特別是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道德哲學的異同。畢竟我的專業是經濟學,我對英國古典經濟學者以外西方的哲學家並不熟悉。
人有利己之心,也有利他之心。利己之心比較強烈,利他之心比較微弱,也許只是一種開端,或一種潛在的傾向。孟子主張擴大利他之心,以建立一個有愛心、有公義和禮讓的理想社會。荀子主張節制利己之心,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史密斯則主張發揮利己之心,但以公正和仁慈來平衡。史密斯說:「關心自己的利益教我們審慎的美德,關心他人的利益教我們公正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
史密斯認為,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冥冥之中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帶領我們達成群體的利益,甚至比蓄意要達成公益更有效。的確,自利是一種強大的誘因,驅動了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而科技水準的提升,為人類文明不斷開拓更廣闊的天地。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又說:「(人)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耶?」
不過個人追求自利如果傷害到別人的利益,私利就會和公益發生衝突,以致破壞了社會的和諧和秩序,使社會運作的效率降低,反過來不利於每個人的利益。因此,社會必需有各種有形與無形、官式與非官式的制度,使個人行為遵守一定的原則,不逾越規範。
規範太嚴會妨害社會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太鬆則會使人放縱,侵犯公益。在如今規範不斷放寬的社會,還有什麼偏差行為找不到合理的藉口?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仍要靠每個人做人的修養。我在〈虛明覺處真〉一文中引朱子的詩:「在昔賢君子,存心每欲仁;求端從有術,及物豈無因。惻隱來何自?虛明覺處真。擴充從此念,福澤遍斯民。」不論有沒有外在的節制,為人著想的善端和善念不容泯滅,且應「擴而充之」。這個專欄的大部分文章都在表達這樣的期待。
這個專欄的每一篇文章寫成後,都是先送給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秘書長鄧佩瑜小姐,請她指教後才送到經濟日報。鄧小姐給我很多好意見,使文字更流暢通俗,我敬致感謝之意。我也感謝「群我」的曾鸞祥老師、工研院張玉華小姐和元智大學財金所的姜佳瑗小姐為我的文稿打字。
我第一篇文稿〈從說一聲謝謝開始〉見報的當天晚上,劉國瑞兄來電話,希望將來由聯經公司出版。我感謝國瑞兄的盛情。
本書一切收入捐贈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贊助其推動群我倫理的活動,並紀念創會理事長第六倫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導者李國鼎先生。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遠東集團經濟學講座教授
孫震
92年8月18日
自序
我從民國90年4月20日開始在經濟日報副刊寫「群我之間」,轉眼將近兩年半。文章的內容,正如專欄的名稱,在於討論現代社會個人處於群體之間應遵守的一些原則,以免傷害他人或群體的利益;以及群體應有的一些設計,使善良的人得到鼓勵,邪惡的人知所節制。如今台灣人心陷溺,勇於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藉口社會多元化,「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視倫理道德為不切實際。經濟日報願意拿出寶貴的篇幅,讓不識時務的書呆談群我倫理,令我十分感動,也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現在我完成的文章已積有八十一篇。想起小時候看《西遊記》,唐三藏率領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到西天取經,千辛萬苦、出生入死,經過81難,終於取得真經,覺得這個專欄也許可算已修成正果,我也該停筆做別的事了。
兩年多以前我開始寫的時候,並未計畫寫作大綱,只想順著社會變化、媒體報導,隨興寫下去。後來因為在元智大學教「企業倫理」,不知不覺多寫了一些企業倫理方向的問題,也不可避免的探討了一些中國儒家倫理和西方特別是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道德哲學的異同。畢竟我的專業是經濟學,我對英國古典經濟學者以外西方的哲學家並不熟悉。
人有利己之心,也有利他之心。利己之心比較強烈,利他之心比較微弱,也許只是一種開端,或一種潛在的傾向。孟子主張擴大利他之心,以建立一個有愛心、有公義和禮讓的理想社會。荀子主張節制利己之心,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史密斯則主張發揮利己之心,但以公正和仁慈來平衡。史密斯說:「關心自己的利益教我們審慎的美德,關心他人的利益教我們公正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
史密斯認為,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冥冥之中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帶領我們達成群體的利益,甚至比蓄意要達成公益更有效。的確,自利是一種強大的誘因,驅動了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而科技水準的提升,為人類文明不斷開拓更廣闊的天地。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又說:「(人)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耶?」
不過個人追求自利如果傷害到別人的利益,私利就會和公益發生衝突,以致破壞了社會的和諧和秩序,使社會運作的效率降低,反過來不利於每個人的利益。因此,社會必需有各種有形與無形、官式與非官式的制度,使個人行為遵守一定的原則,不逾越規範。
規範太嚴會妨害社會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太鬆則會使人放縱,侵犯公益。在如今規範不斷放寬的社會,還有什麼偏差行為找不到合理的藉口?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仍要靠每個人做人的修養。我在〈虛明覺處真〉一文中引朱子的詩:「在昔賢君子,存心每欲仁;求端從有術,及物豈無因。惻隱來何自?虛明覺處真。擴充從此念,福澤遍斯民。」不論有沒有外在的節制,為人著想的善端和善念不容泯滅,且應「擴而充之」。這個專欄的大部分文章都在表達這樣的期待。
這個專欄的每一篇文章寫成後,都是先送給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秘書長鄧佩瑜小姐,請她指教後才送到經濟日報。鄧小姐給我很多好意見,使文字更流暢通俗,我敬致感謝之意。我也感謝「群我」的曾鸞祥老師、工研院張玉華小姐和元智大學財金所的姜佳瑗小姐為我的文稿打字。
我第一篇文稿〈從說一聲謝謝開始〉見報的當天晚上,劉國瑞兄來電話,希望將來由聯經公司出版。我感謝國瑞兄的盛情。
本書一切收入捐贈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贊助其推動群我倫理的活動,並紀念創會理事長第六倫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導者李國鼎先生。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遠東集團經濟學講座教授
孫震
92年8月18日
群我倫理運動的發展
缺少群我倫理,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社會。
李國鼎先生今年5月31日病逝。他在經濟方面與科技方面對台灣的貢獻,大家耳熟能詳,但在推動群我倫理、改善社會公德方面的努力,則比較少人提起。不久前龔濟先生在聯合報撰文,感嘆李國鼎先生去世,第六倫運動人亡政息,讓我十分感傷。
民國70年3月15日,李國鼎先生在中國社會學社年會的演講中,提出第六倫的概念,並於同月28日在聯合報發表 <經濟發展與倫理建設> 一文加以闡述,引起社會熱烈的回應,可以說比他任何在經濟上和科技上的主張更受到知識界普遍的重視。
第六倫亦即群己關係的倫理,後為通俗起見改稱群我倫理。第六倫當然是相對於傳統的五倫而言。五倫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原應是盡人皆知的傳統倫理關係,然而前兩年有位很有學問、也很有愛心的朋友竟問我五倫是甚麼,讓我誤以為是開玩笑。五倫是個人與特定對象之間的倫理關係。個人與特定對象之間大致有一定的義務,也有一定的期待;這種關係的維持也有一定的社會功能,達成一定的社會任務。例如父慈子孝,使人生在幼年和老年的依賴時期,都可得到溫馨的照顧,不需政府設托兒所與養老院。再如夫婦有義,維持一種穩定的兩性關係,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使家族和種族得以延續。另如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可以維護一種和諧、尊重而且權威的行政體系,有效率的為人民服務。李先生在他的大文中曾說,道德亦有其功利的基礎。不過我在一次演講中用到此句,一位學生提醒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夠功利了,不應加以強調,我覺得很有道理,從此很少提及。
相對於五倫而言,第六倫或群己或群我一倫是個人與非特定的社會陌生大眾的倫理,由於不認識、沒有特定關係,甚至不可確指,因此當個人行為傷害到他們的利益時,個人較不會感到做了一件壞事,受到損傷的一方,也因負擔分散,而且無從追究,只好不加計較。最顯著的例子如隨手丟垃圾,可能不覺得甚麼人受到傷害。再如在公共場所抽菸,可能不覺得與他人有關。第六倫的重要性在於經濟發達,人口都市化,人際關係改變,個人與無特定關係的陌生者關係日益密切,與有特定關係的「自己人」關係反而相對疏離。
在過去二十年中,我追隨在李先生之後推行群我倫理。前10年停留在寫文章、談理論的階段。民國80年,李先生創立 「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化言論為行動。多年來參與群我倫理運動的學者專家,在不同的大學,不同的領域,默默努力,很有一些成就。最近幾年並推廣到大陸方面。我要說:德不孤,必有鄰。李國鼎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群我倫理運動一定會繼續下去。缺少群我倫理,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社會。(2001.7.4 )
群我倫理運動的發展
缺少群我倫理,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社會。
李國鼎先生今年5月31日病逝。他在經濟方面與科技方面對台灣的貢獻,大家耳熟能詳,但在推動群我倫理、改善社會公德方面的努力,則比較少人提起。不久前龔濟先生在聯合報撰文,感嘆李國鼎先生去世,第六倫運動人亡政息,讓我十分感傷。
民國70年3月15日,李國鼎先生在中國社會學社年會的演講中,提出第六倫的概念,並於同月28日在聯合報發表 <經濟發展與倫理建設> 一文加以闡述,引起社會熱烈的回應,可以說比他任何在經濟上和科技上的主張更受到知識界普遍的重視。
第六倫亦即群己關係的倫理,後為通俗起見改稱群我倫理。第六倫當然是相對於傳統的五倫而言。五倫指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原應是盡人皆知的傳統倫理關係,然而前兩年有位很有學問、也很有愛心的朋友竟問我五倫是甚麼,讓我誤以為是開玩笑。五倫是個人與特定對象之間的倫理關係。個人與特定對象之間大致有一定的義務,也有一定的期待;這種關係的維持也有一定的社會功能,達成一定的社會任務。例如父慈子孝,使人生在幼年和老年的依賴時期,都可得到溫馨的照顧,不需政府設托兒所與養老院。再如夫婦有義,維持一種穩定的兩性關係,建立家庭,生兒育女,使家族和種族得以延續。另如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可以維護一種和諧、尊重而且權威的行政體系,有效率的為人民服務。李先生在他的大文中曾說,道德亦有其功利的基礎。不過我在一次演講中用到此句,一位學生提醒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夠功利了,不應加以強調,我覺得很有道理,從此很少提及。
相對於五倫而言,第六倫或群己或群我一倫是個人與非特定的社會陌生大眾的倫理,由於不認識、沒有特定關係,甚至不可確指,因此當個人行為傷害到他們的利益時,個人較不會感到做了一件壞事,受到損傷的一方,也因負擔分散,而且無從追究,只好不加計較。最顯著的例子如隨手丟垃圾,可能不覺得甚麼人受到傷害。再如在公共場所抽菸,可能不覺得與他人有關。第六倫的重要性在於經濟發達,人口都市化,人際關係改變,個人與無特定關係的陌生者關係日益密切,與有特定關係的「自己人」關係反而相對疏離。
在過去二十年中,我追隨在李先生之後推行群我倫理。前10年停留在寫文章、談理論的階段。民國80年,李先生創立 「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化言論為行動。多年來參與群我倫理運動的學者專家,在不同的大學,不同的領域,默默努力,很有一些成就。最近幾年並推廣到大陸方面。我要說:德不孤,必有鄰。李國鼎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群我倫理運動一定會繼續下去。缺少群我倫理,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現代化的社會。(20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