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版圖:頁岩油、電動車、再生綠能,21世紀能源大國的戰略布局與衝突

NT$560 NT$442

出版日期:2022-11-10
作者:丹尼爾.尤金
譯者:季晶晶
裝訂:平裝
EAN:9789570865967
系列:全球視野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華爾街日報》和《今日美國》評選年度最佳圖書 ★
普立茲獎得主、《石油世紀》作者、白宮能源專家——丹尼爾.尤金全新力作

全球地緣政治大洗牌,誰能掌控能源,成為下一位世界霸主?
美國×俄羅斯×中國×中東,全面剖析後疫情時代的能源版圖及未來趨勢

能源,是國際關係最核心的議題
它能驅動世界運轉,也能引燃國家衝突
掌握能源,即擁有主宰世界局勢的力量

  能源、氣候變遷及國際衝突力量的碰撞,動搖了這個世界。頁岩革命改變了美國經濟,結束能源短缺的時代。美國轉瞬間成為世界第一能源大國,顛覆全球政治的棋盤。然而對氣候變遷的擔憂,打亂了全球的推估與盤算,更對相關產業及生活方式提出質疑,加速對再生綠能的探尋。
  這些發展粉碎長期以來對於全球秩序的假設,一種新的冷戰出現了。俄羅斯在全球施加其影響力,與中國聯合起來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中國在努力滿足其能源需求的同時,也致力於在各方面展現其力量與影響;而一戰後底定的中東版圖,成為伊斯蘭聖戰士與革命衛隊抨擊的對象,並正努力應付因頁岩油崛起導致的油價暴跌。這些都對全球化版圖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丹尼爾.尤金在《全球新版圖》中揭示逐步向全世界逼近的能源與地緣政治之巨大變革,既詳盡又縝密地敘述全球領袖如何產生衝突,以及歷史如何被造就出來,是一部理解當今局勢及未來趨勢的適時之作。

★ 走過石油世紀,放眼21世紀全球能源新版圖:
美國新版圖:頁岩革命翻轉全球市場,地位大躍進的美國,下一步棋怎麼走?
俄羅斯版圖:油氣出口是對歐洲的政治籌碼,牽動俄烏戰爭,各國如何角力?
中國版圖:因龐大能源需求,在所有面向擴大觸角,主張其版圖包括整個南海。
中東版圖:若石油未來數十年失去價值及重要性,中東各出口國將何去何從?
未來路線圖:電動車、叫車和共乘的移動服務等,對石油市場構成巨大挑戰?
氣候版圖:新政策尋求「淨零碳排」,將轉型到逐漸仰賴再生能源運作的世界。

媒體讚譽

資深能源分析師丹尼爾・尤金在最新力作《全球新版圖》裡,費心解釋石油如何持續形塑這個世界……報導精彩且可讀性高,對大部頭的地緣戰略書籍而言絕非易事。

——《華爾街日報》

千真萬確的事實和合情合理的論點日漸少見之際,丹尼爾・尤金來救場了。這位普立茲奬得主和能源專家在《全球新版圖》一書,準備了足以擊沉一艘油輪的大量資料……對現代文明的命脈提供引人入勝的調查方向——這個世界過去的所在和未來可能的去向。讀者讀完會覺得自己就像是一位能源專家。

——《今日美國》

深入淺出又權威,令人印象深刻的組合。

——《經濟學人》

《全球新版圖》透過能源、國家競爭、技術進步和氣候變遷威脅迫近等角度,對近代(不僅近年)地緣政治發展進行萬花筒式調查……談到石油和天然氣,現在和未來幾十年的世界能源供應主流,能源研究巨擘IHS Markit副主席尤金最是厲害。即使是熟悉美國「頁岩風潮」的讀者,在他重述那些粉碎頁岩、引發革命的先驅者故事裡,也能有新的收獲。俄羅斯,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有如過去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以及中國因能源而進軍南海,都花了尤金許多篇幅……本書是研究深入、可讀性高的精彩作品。

——《外交政策》

《全球新版圖》是國安專家或想成為國安專家的必讀書目。為什麼?因為大部分國安人員雖對特定的問題和地域具有深厚的理解,卻未能全盤掌握世上最緊迫的議題。在《全球新版圖》,尤金展現出對全球議題的熟稔度。他回顧重要國家和國際聯盟的歷史關鍵決策,以及機會創造和丟失的拐點,帶我們進入今日的地緣政治環境。在他的敘述當中,讀者可以更廣泛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觀點、他們的領導人在新世界秩序的目標,以及這兩個因素如何影響各國如今的行動……幫你自己一個忙,拜讀這本書。你會慶幸你讀了。

——《塞佛報告》(Cipher Brief)

《全球新版圖》的核心談的是權力:既是能驅動汽車、曳引機、遠洋船隻,讓工廠開工和照亮城市的燃料動力;也是政治權勢,各國用來推動其經濟向全球市場開放;或更傾向保護主義和孤立,可用來影響鄰國貿易模式,並用來發動戰爭,或者努力與世界其他地區追求和平繁榮共存。

——《休士頓紀事報》

清晰透徹地綜述了全球能源及其失調之處。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尤金這本書很吸引人且經過精心研究,令人愛不釋手……是必讀之作。大師出品的又一本好書。

——《科克斯書評》(Kirkus)

有關世界如何運作的大師授課班。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全球新版圖》獲能源界最高文學獎,是因為對能源及其如何影響人類事務做了深入調查研究和詳實評估。這也是我們預期丹尼爾・尤金在敘事和寫作品質上會有的非凡成就。

——美國能源協會,頒「年度能源作家」奬給丹尼爾・尤金

這應當是美國總統拜登團隊上任前的必讀書目。

——海軍上將詹姆斯・史塔萊迪(James Stavridis)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會客室」Podcast主持人)

▍熱誠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Mr. Market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孫明德(台經院景氣中心主任)
翁得元(經濟日報副社長)

貨號: 9789570865967 分類: , , 標籤:
作者:丹尼爾.尤金

1947年出生於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劍橋大學博士,並曾於哈佛大學任教,是能源、國際政治和經濟學各領域備受推崇的權威,現為標普全球(S&P Global)副董事長。曾任全球知名的資訊與研究公司IHS Markit副總裁、美國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布魯金斯學會董事,創辦劍橋能源研究公司,並長期擔任美國總統的能源顧問。
1991年出版《石油世紀》(The Prize)一書,暢銷全球,發揮巨大的影響力,成為尤金的成名之作,並獲得普立茲獎。另著有《粉碎的和平》(Shattered Peace)、《能源未來》(Energy Future)、《能源大探索》(The Quest)、《制高點》(Commanding Heights)等書。

譯者:季晶晶

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行政碩士,曾任加拿大RBC銀行西溫分行營運襄理,返臺後轉任編譯,譯有《價值主張年代》、《從0到1》、《顧客大反擊》、《永不滿足:我的家族如何製造出唐納.川普》(合譯)等書。

貨號: 9789570865967 分類: , , 標籤:

推薦序 地緣政治的復仇:評尤金的《全球新版圖》 郭崇倫
引言

美國新版圖
第一章 天然氣谷底翻身 
第二章 頁岩油 
第三章 製造業復興 
第四章 新天然氣出口國 
第五章 封閉與開放:墨西哥和巴西 
第六章 輸油管戰役 
第七章 頁岩時代 
第八章 地緣政治再平衡 

俄羅斯版圖
第九章 普亭大業 
第十章 天然氣危機 
第十一章 能源安全衝突
第十二章 烏克蘭和新制裁 
第十三章 石油和國家 
第十四章 反制 
第十五章 向東轉 
第十六章 心臟地帶 

中國版圖
第十七章 兩國集團 
第十八章 危險之地 
第十九章 三個問題 
第二十章 待後人發揮聰明才智
第二十一章 歷史的角色 
第二十二章 油和水? 
第二十三章 中國新寶船 
第二十四章 審慎行事的試煉 
第二十五章 一帶一路建設 

中東版圖
第二十六章 沙中線 
第二十七章 伊朗革命 
第二十八章 波灣戰爭 
第二十九章 區域冷戰 
第三十章 伊拉克的掙扎 
第三十一章 對抗之弧 
第三十二章 「東地中海」崛起 
第三十三章 解決之道 
第三十四章 石油衝擊 
第三十五章 奔向未來 
第三十六章 大流行病 

未來路線圖
第三十七章 電動車 
第三十八章 機器人登場 
第三十九章 呼叫未來 
第四十章 汽車科技 

氣候版圖
第四十一章 能源轉型 
第四十二章 綠色新政 
第四十三章 再生能源 
第四十四章 綠能氣象 
第四十五章 「能源轉型」對開發中國家的意義為何? 
第四十六章 能源結構變化 

結語 混亂的未來 
後記 零碳 
附錄 南海四魂 
注釋

貨號: 9789570865967 分類: , , 標籤:
引言

  本書談的是能源和地緣政治劇變而形成的全球新版圖,也討論這個新版圖會將我們帶往何方。地緣政治涉及各國之間的權力平衡和緊張關係的變化。能源反映出全球供應和流量的深遠變化,主要成因是美國的能源地位明顯改變,以及再生能源和新氣候政策的重要性愈來愈高。
  這裡涉及不同的作用力。一是各國的力量,背後因素包括經濟、軍事實力和地理位置;雄才大略和精心擘畫;懷疑和恐懼;偶發和意外。另有其他力量,來自石油、天然氣和煤,來自風力和太陽能,來自原子分裂,也來自尋求重塑全球能源體系、以氣候為名邁向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的政策。
  這是一個動態的格局,不斷變化,追蹤並非易事,又因為二○二○年席捲中國和全球的新冠疫情帶來重大傷痛和人類苦難,變得益發複雜。疫情重創世界經濟,擾亂地方和全球商業,衝擊就業和企業,使許多人陷入貧困,導致世界經濟陷入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大幅增加公共債務,加劇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並在全球能源市場造成大動盪。
  本書尋求呈現和解釋此一新版圖。頁岩革命如何改變美國的世界地位。新冷戰是如何和為什麼在一方是美國、另一方是俄羅斯和中國之間成形,以及能源在各國扮演的角色。美中關係如何快速地──且可能危機四伏──由「接觸交往」變成「戰略對抗」。供應全球石油達三分之一的中東,基礎有多不穩定。超過百年,眾所熟知的石油和汽車的生態系統,現下如何遭遇移動革命的挑戰。氣候變遷的隱憂如何重塑能源格局,以及受到廣泛討論的「能源轉型」,由化石燃料進入再生能源是如何發生的。

  「美國新版圖」闡述未曾預料到的頁岩革命,此事改變美國的地位,顛覆世界能源市場,全球地緣政治重新洗牌。頁岩油和頁岩氣顯是二十一世紀截至目前最大的能源創新。風力和太陽能都是一九七○年代和一九八○年代的創新,雖然到前十年才顯現出本事。美國已一舉超越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產國,現在也是兩者的主要出口國之一。
  儘管部分政壇人士想禁頁岩油,但頁岩革命催動美國經濟成長,強化美國貿易地位,提振投資並創造工作,而且降低數百萬消費者的電費帳單。支援頁岩油的供應鏈遍及全美各地,實質上廣及每一州,甚至能在禁止開發頁岩油的紐約州創造工作機會。
  自一九七○年代能源危機開始,美國因為仰賴外國供應,一直覺得自己有弱點。但如今美國能自給自足且成為出口國,地緣政治影響力擴大,能源安全提升,外交政策擁有更大的彈性。不過,新得來的自信有其侷限,因能源仍是全球緊密關連的產業,上述變化只是各國關係整體脈絡的一部分。此外,當疫情使美國陷入新危機,頁岩已經開始尋找下一場「大變革」。

  「俄羅斯版圖」談能源流向、地緣政治競賽、三十年前蘇聯解體引發懸而未決的邊界爭議,以及普亭試圖恢復俄羅斯超級強權地位等種種因素交互作用下,創造出來的易燃局勢。俄羅斯也許是「能源的超級強權」,但財務上仰賴油氣出口。如同蘇聯時代,油氣出口引發有關俄羅斯恐將對歐洲擁有政治籌碼的激烈爭論,但因歐洲和全球油市出現變化,潛在籌碼不復存在。
  蘇聯突然分裂為十五個獨立國家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尤以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最麻煩,為了天然氣,衝突一觸即發。俄羅斯在二○一四年兼併克里米亞後,雙方的拼搏移至烏克蘭東南部戰場。那場戰爭──具體而言是對抗俄羅斯坦克入侵的美國軍援被扣──引發美國眾議院彈劾唐納.川普,但他後來獲參議院無罪開釋。
  美俄關係降至一九八○年代初期蘇聯時期以來未曾見過的敵對狀態。在此同時,俄羅斯「重返」中東,並「策略轉向」中國。莫斯科和北京一致主張「絕對主權」,反對它們譴責的美國「霸權」。雙方剛萌芽的關係也有其務實考量:中國需要能源,而俄羅斯需要市場。

  「中國版圖」植基於它所謂的「百年恥辱」,以及其全球經濟和軍事實力在過去二十年扶搖直上,因即將躍居全球最大經濟體(在某些方面已經是)而產生的能源需求。中國在所有面向擴大觸角:地理、軍事、經濟、科技和政治。這座「世界工廠」尋求往價值鏈上游移動,成為本世紀新產業的全球領導者,促使歐洲和美國的警鈴大作。中國也主張它的版圖包括幾乎整個南海,這是全球最關鍵的海洋貿易路線,現成為與美國產生戰略對抗的最尖銳爭執點。能源是主權聲索的重點。
  中國倡議一帶一路,是為了重畫亞洲、歐亞及更遠地區的經濟版圖,將「中土」置於重新排列過的全球經濟正中央。這是為了確保中國製品會有市場,中國能取得所需能源和原物料。但一帶一路主要是一項經濟計畫,或者如同批評者所言,是一項地緣政治計畫,旨在創造出全新的中國秩序?
  能回溯至本世紀初的「世貿組織共識決」(WTO consensus)已然失效。批判中國成為團結凝聚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力量,兩國國安系統逐漸將對方視為未來敵手。但二○二○年新冠疫情爆發,很不幸地顯示兩國的經濟整合和相互依賴程度比許多人認知的更高,它們仰靠彼此共創全球繁榮。不過現實面不那麼重要,因為疫情使得互不信任的程度升高,要求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脫鉤」的呼聲愈來愈高。

  因為帝國崛起又沒落,中東的地理界線自古至今不斷重畫。鄂圖曼帝國統治的六百多年間,邊界也經常變化。現代中東地圖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畫下的,時值鄂圖曼帝國覆滅造就權力真空,不過還是植基於鄂圖曼帝國留下的省界。但這些地圖不斷遭遇挑戰,包括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和政治伊斯蘭、反以色列國勢力,以及聖戰士組織,像是想以哈里發(caliphate)取代「國家」觀念的伊斯蘭國(ISIS)。該區如今有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和什葉派伊朗因互爭主導權而彼此對抗,又因為聲稱自鄂圖曼帝國一脈相傳的土耳其也有意一爭長短,情勢變得更複雜。另外,還有美國和伊朗持續逾四十年的衝突對峙,以及許多國家普遍存在的治理薄弱的問題。
  影響中東進展的不僅僅是邊界,還有地理、石油和天然氣井、油管和油輪路線等。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隨之而來的收入、財富和權勢,仍舊代表該地區的獨特地位。始於二○一四年的油價崩盤,使大家對石油的未來展開新論戰。不過是十年前,全世界都在擔心「石油頂峰」(peak oil),石油供應可能枯竭。但今日的焦點已轉變為「需求頂峰」(peak demand):石油消費會持續成長多久及何時開始下滑?石油在未來數十年會失去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嗎?二○二○年的石油需求崩跌,進一步點燃石油出口國推動經濟多元化和現代化的急迫感,阿布達比在二○○七年揭示「願景二○三○」時已著手進行,沙烏地阿拉伯也正加速努力。
  未來受限的是需求而非供應,導致這種想法的一個重要因素與氣候政策和科技有關。大家一直以為,在運輸領域,具體來說是汽車,石油保證有市場。但現在不了;未來的格局並非如此。石油突然面臨來自「新戰略三角」(New Triad)的挑戰:不吃石油的電動車;叫車和共乘的「移動服務」;以及能自動駕駛的汽車。最後可能是在價值數兆美元的「汽車科技」(Auto-Tech)產業爭霸。

  這個世界能夠和必須多快適應氣候變遷,又將花費多少代價,這些辯論不太可能在十年間解決。但輿論已經形成,新政策尋求達成「淨零碳排」,往後會有更具急迫性的作為。我們將進入「能源轉型」:從今日世界有八○%的能源仰賴石油、天然氣和煤──與三十年前一樣,轉型到一個逐漸仰賴再生能源運作的世界。二○一五年的《巴黎協定促使世界大步邁向低碳未來。的確,以能源而言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巴黎協定》前」和「《巴黎協定》後」。儘管能源轉型在全球各地已經是主軸,但各國國內或不同國家之間對轉型卻有很多歧見:如何推動、要花多久的時間,以及由誰買單。「能源轉型」對開發中國家的意義,例如還有數億貧民沒電可用的印度,當然不同於德國或荷蘭。
  太陽能和風力是「減碳」發電的方式,從過去的「替代選項」變成現今的主流。不過,隨著發電占比變大,「間歇性」的挑戰隨之而來。陽光燦爛和風力強勁時,會有大量電力湧入電網,碰上陰天或僅有徐徐微風時,就幾無貢獻。這顯示出主要的技術挑戰在於維持電網穩定性,找到能大規模、逾數小時儲存電力的方法。
  「氣候」將成為決定能源新版圖的重要因素。我會用《能源大探索》(The Quest)裡講過的故事。在那本書裡,我探究「氣候」如何從十九世紀中期少數幾位歐洲科學家(他們擔心另一場冰河時期降臨會毀滅文明)的研究主題,變成有關全球暖化的共識,從而在二○一五年號召一百九十五個國家,於巴黎商議出氣候協定。這本書的焦點在於,氣候政策的動能──受到觀察研究、氣候模型、政治動員、監管力量、社會行動主義、金融機構,以及日益深重的焦慮所驅使──如何轉換能源系統。「淨零碳排」會是未來數十年的大挑戰,不僅在政治方面,也在於人們如何過活,以及達成目標的代價。

貨號: 9789570865967 分類: , , 標籤:

地緣政治的復仇:評尤金的《全球新版圖》

郭崇倫(聯合報副總編輯、「郭崇倫會客室」Podcast主持人)


  顧名思義,這是一本地圖書,但不是只有一張地圖,而是包括了很多張不同的地圖,有「美國新版圖」、「俄羅斯版圖」、「中國版圖」、「中東版圖」、「未來路線圖」、「氣候版圖」等等,尤金攤開一張張地圖,指點我們未來能源的方向。
  尤金以《石油世紀》(The Prize)成名,討論一百五十年來地緣政治與石油產業的糾結關係,可是最近幾年新科技與新概念甚囂塵上,似乎已經根本顛覆了傳統的影響,譬如:不燒汽油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公司;採用新方式開採頁岩油的美國,一躍成為超越沙烏地與俄羅斯的全球第一產油國。
  還沒有讀這本《全球新版圖》之前,聽說尤金是在去年完稿,我本來以為他是在強調新科技與新環境對石化燃料的影響。可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地緣政治又回來了,俄羅斯憑藉著能源為武器,希望裂解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
  我是抱著挑戰尤金的心情,帶著問題意識,翻閱這本書:「你這麼強調新能源的開發,無論是頁岩油,或是未來轉型到再生能源的電動車、人工智慧,還有氣候衝擊的新因素,但是二月底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整個世界重新又回到傳統的石油戰爭,你是不是搞錯重點?」
  但是尤金在這本書中,早就把俄羅斯的能源企圖,用超過五十頁的篇幅,交代得清清楚楚。他斬釘截鐵地說:「石油與天然氣對俄羅斯的振作和經濟至關重要,也提供軍事力量之外的方式來投射該國的實力」,好像已經預見了普亭在烏克蘭戰爭中,除了坦克飛彈,同時也運用能源武器。
  在俄羅斯建立起與歐洲天然氣交易關係的同時,我們看到地緣政治因素無處不在。華府反對建立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拒絕輸出特殊專用的鐵管;後來俄羅斯自己做,建成北溪一號,想要再蓋北溪二號的時候,美國反對得更厲害。
  川普政府提供烏克蘭數十億元軍援,但條件是北溪二號必須停工,歐洲國家都懷疑這是為美國正發展出來的頁岩油與液化天然氣找市場。最後北溪二號雖然完工,但因俄烏戰爭爆發,始終沒有拿到使用許可,現在遭到廢棄,成為歐洲最大的工業垃圾。
  但是尤金提出了一個經典的問題:俄羅斯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兩者相互依存,究竟這是俄羅斯用以發揮影響力的工具,還是地理關係所決定,互惠互利貿易關係的一環?如果兩者皆是,平衡點在哪裡?
  今年二月底烏戰爆發以來,西方同仇敵愾,對俄羅斯制裁。但是否要杯葛俄羅斯的原油與天然氣,歐盟內部卻發生分裂:不依賴俄國能源的英國與北歐強調一定要制裁,斷絕俄國金流;但德國卻有遲疑,雖然同意在今年年底前完全禁止從俄羅斯原油進口,但是俄羅斯天然氣占進口的四○%,尤其德國產業非常依賴北溪一號運送而來的天然氣,很難主動斷絕。
  烏戰全面開打後,烏克蘭與美國給歐盟的壓力越來越大,德國也開始加快接收天然氣,希望能夠儲存足夠的天然氣,作為冬天應變所需,目前已完成預定目標的八○%。
  俄羅斯本來是想留著天然氣作為最後的能源武器,可是看到德國儲氣,當然知道歐盟在打什麼算盤。於是從今年七月開始,就藉北溪一號歲修、等待從加拿大運至渦輪發動機等種種理由,間歇停止或減供天然氣。終於到了九月二日,G7國家對俄羅斯出口原油設置價格上限,普亭忍無可忍,無限期停止北溪一號的供氣。
  俄羅斯深知,如果面對的是一個團結的北約,它贏不了烏克蘭戰爭,所以必須在其內部搞分裂;而天然氣的供應,就是歐盟的罩門。眼看著天然氣的價格,漲成去年的十倍,歐洲民怨沸騰,各國政府只好祭出巨額補貼紓困方案,這又導致通膨遽增,更加天怒人怨。
  也許有人會問,戰爭結束之後,最後如果俄羅斯一敗塗地,撤軍求和,歐洲能源版圖可否回到從前?事實上,所有歐洲國家經過這個教訓後,清楚地認知到安全的風險,以後很難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我們最近看到,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阿爾及利亞,希望從北非加快引入天然氣;德國在北海設置海上天然氣接收站,希望引入美國的液化天然氣;歐盟還在與中亞國家交涉,要加大引入亞塞拜然天然氣,以及開始輸入哈薩克原油,都是在做分散供應的打算。
  同樣的,俄羅斯也在往東轉,加強與中國的能源供給關係,雙方簽訂了為期三十年、價值四千億美元的大單,中國一下子就成了俄羅斯天然氣外銷的第二大市場,僅次於德國。中國還將為西伯利亞輸氣管提供融資,二○一九年十二月完工輸氣,今年九月十五日普亭與習近平舉行高峰會,敲定第二條經過蒙古的輸氣管,普亭高興地說,中國市場要比整個歐洲市場都大。
  一些書評不滿尤金在《全球新版圖》中提出太多架構:又是不屈的創業精神、全球強權政治、氣候危機,甚至還有科技經濟,批評他沒有定見,但是我卻認為他心裡還是把地緣政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只是因為幾年前,全球暖化與再生能源蔚為風潮,他不能不在書中交代,可是打從心裡,他是不以為然的,就像是尤金對大石油公司「不務正業」去投資風能與太陽能產業一樣,嗤之以鼻,堅持這最多做到的是能源的轉換,而不是能源的替代。
  但書出版後,沒有人料到的是,地緣政治竟然藉俄羅斯入侵,重新復活,倔強地占據舞台的中央,拒絕讓位給頁岩油革命、再生能源與電動車。
  台灣不是產油國,而以半導體見長,但讀著尤金的書,看他描述大石油公司在地緣政治夾縫中如何生存,很容易把石油換成半導體,讀者同樣可以從地緣政治的爭奪當中,得到未來的啟發。

貨號: 9789570865967 分類: , , 標籤:

第九章
普亭大業

  從一九一七年布爾什維克革命到一九九一年冷戰結束,「俄羅斯」與「蘇聯」兩個名字可互通使用。這是因為當時的蘇聯地圖大致與俄羅斯帝國重合(波蘭除外,帝國最強盛時期,波蘭曾是其中一部分),也因為莫斯科是重要核心,以及俄羅斯文化和俄語徹底主宰蘇聯。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出現十五個新的獨立國家,包括面積最小的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以及面積相當於印度的哈薩克。
  俄羅斯聯邦(俄羅斯)對這些新獨立國家仍有很大的影響力。俄國幅員遼闊,從西方歐洲到遠東的楚科奇半島,後者距離隔白令海峽對望的阿拉斯加僅六十英里。人口約蘇聯的一半,二○一九年的經濟略大於西班牙──雖然西班牙人口僅俄羅斯的三分之一,十八世紀起就不再是大國強權。俄羅斯還擁有強權的可怕裝備,它有規模,有龐大核武庫、飛彈和可觀的網路技能,有讓自己站上國際舞台的決心,還有自然資源,特別是支撐其世界地位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氣。
  蘇聯解體後三十年,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出現全球性的新競爭—不是歷史冷戰和核子末日,而是冷戰。展現於地域衝突、資訊戰、網路空間、能源和整體關係。自干預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以來,「俄羅斯」在華府和國內政治,就成為一個歧見深重的話題。
  普亭擔任總統的二十年間,力求重新確立俄羅斯對前蘇聯其他地區的影響力,重建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建立新同盟,逼退美國。而不管是否俄羅斯所為,普亭都獲得符合其目標的結果:北約分裂、歐盟混亂不堪,以及美國政治分化、齷齪且兩極化。
  石油和天然氣對俄羅斯的振作與經濟至關重要,也提供軍事力量之外的方式來投射該國實力。正如普亭所言:「石油無疑是世界政治、經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曾有人問他,俄羅斯是否為能源超級強權,他回答:「我希望擺脫過去的術語,『超級強權』是冷戰期間的用詞。」他補充說:「我從未將俄羅斯稱為能源超級強權。但我們的確比世上幾乎任何其他國家都擁有更大的可能性,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俄羅斯能源顯然豐富且規模龐大,它是全球三大產油國之一、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僅次於美國),而且仍是全球最大天然氣出口國。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收入,為俄羅斯政府和俄羅斯軍力提供財務基石──在通常情況下,占政府預算的四○%到五○%,占出口收入的五五%到六○%,估計約國內生產毛額的三○%,這些資源讓俄羅斯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參與者。
  地理優勢賦予俄羅斯全球影響力,強化與歐洲的經濟關係,以及與中國日益緊密的連結。然而,仰賴能源也引發爭論。前財政部長暨副總理艾列克謝・庫德林(Alexei Kudrin)與其他人認為,俄羅斯過度仰賴石油和天然氣,阻礙更平衡和有活力的經濟發展。
  相關辯論和兩難抉擇其來已久。一個半世紀以來,「俄羅斯」──無論是俄羅斯帝國、蘇聯,或是一九九一年以來的俄羅斯聯邦,一直是全球能源要角,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未變。
  俄羅斯石油業在十九世紀出現,在今天的亞塞拜然,裏海西側的巴庫(Baku)附近和西北方,以及規模略小的裏海東部的哈薩克。一八八○年代,一位造訪巴庫的英國遊客驚嘆新興的「歐洲油倉」。到了一八九八年,俄羅斯已超越美國,搶下全球最大產油國的頭銜。但在一九○五年革命──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弗拉迪米爾・列寧(Vladimir Lenin)稱為「正式彩排」之後,俄羅斯一度蓬勃發展的石油業萎靡衰頽。
  一九一七年奪得政權後發生內戰,布爾什維克面臨嚴重威脅革命的「燃料飢荒」。列寧說:「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克服燃料危機。我們急需石油。」擋道的人「格殺勿論」。為協助解決燃料荒,布爾什維克將石油業國有化。
  一九二○年代初期,共產黨已經控制整個國家。接下來幾年,石油業復甦,並再次成為全球市場要員。一九三○年代中期,列寧的繼任者約瑟夫・史達林(Joseph Stalin)發起席捲全俄的整肅行動,石油業未能倖免;祕密警察聲稱「查獲反革命破壞間諜組織」,許多領導人和勞工被送往古拉格勞改營,或是立即處決。蘇聯石油業在海外不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九五○年代末期,蘇聯才以石油出口國的身分重返全球市場。此事全賴伏爾加-烏拉爾地區(Volga-Urals)的新油產,然後在西西伯利亞又發現大量新蘊藏。但俄羅斯出貨的全球市場,已因中東產油增加而過度飽和。
  因應蘇聯油產激增,跨國公司分別於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年降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等出口石油的國家對收入減少不滿,抱團組成OPEC。
  到了一九七○年代初期,蘇聯的中央計畫經濟開始分崩離析。除了特定部門(多半是國防),蘇聯生產不出民眾想要的商品,生產的東西也都粗製濫造。一九七○年代的石油危機來得正是時候。石油價格飆漲使收入劇增,從而挽救蘇聯停滯的經濟,為軍備建設提供資金,但時間並不久。
  一九八五年,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崛起,成為蘇聯新領導人。年輕又充滿活力的他決心改革經濟,可惜時運不濟。隔年,油價暴跌,重創蘇聯經濟,前財政部長暨代理總理葉格爾・蓋達(Yegor Gaidar)形容的「蘇聯解體時間表」就此展開。
  石油收入無法再掩蓋中央計畫經濟的失敗。戈巴契夫回憶表示:「我們打算成立一個委員會,解決女性褲襪的問題。想像一個能飛入太空、發射人造衛星、建立先進防禦系統的國家,卻拿女性褲襪沒辦法。沒有牙膏、沒有肥皂粉,沒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這樣的政府工作真是令人難以置信,也備感羞辱。」
  情況持續惡化。石油產量開始迅速下降。一九八九年,政府部會委員會主席哀嘆:「如果沒有石油,就沒有國家經濟。」儘管有許多因素匯集推動蘇聯解體,但油價重挫切斷維持經濟運作的資金。
  俄羅斯共和國是最大的「共和國」,也是組成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USSR)的最大州。所有共和國都有自己的議會和政府機構,不過沒有實權。但是如今俄羅斯共和國宣稱擁有新的權威,不再做蘇聯政府的橡皮章,它控制住領土內蘇聯的石油和天然氣資產,以及繳交蘇聯政府的石油收入。現在握有石油收入的人是俄羅斯共和國總統波里斯・葉爾欽(Boris Yeltsin),不是戈巴契夫。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葉爾欽到森林裡的一間狩獵小屋,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議會發言人見面。他們經過一整夜,在大量伏特加和蘇聯香檳的催化下,達成令人震驚的協議:援引其於一九二二年「建立蘇聯的創始共和國」地位,宣布「蘇聯作為國際法和地緣政治實體已不復存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戈巴契夫以電視演說發布蘇聯解散──他的助理稱為「死亡通知」。過去沒有實權的「共和國」現在都將成為獨立國家。眾所周知,俄羅斯聯邦將成為蘇聯的主要繼承者,控制龐大核武庫的所有重要密碼都必須隨之移交。但戈巴契夫和葉爾欽不對盤,他們無法同意誰該去誰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室。最後,兩組軍事官員──一組代表蘇聯,另一組代表俄羅斯,在克里姆林宮穿堂碰面交接,這個劃時代事件僅以迅速互相敬禮交代過去。
  蘇聯解體使得石油業的龐大結構四分五裂。原本在裏海西側的設施,現在位於新獨立的亞塞拜然境內。裏海東部石油現在屬於新獨立的哈薩克。蘇聯經濟結構崩潰,使得西伯利亞石油業支離破碎且混亂不堪。一九九○年代的「自發私有化」期間,被稱為「狂野九○年代」的十年間,俄羅斯的石油業聽任巧取豪奪。新石油公司興起,努力集結資產。
  十年間,經濟開始反彈,市場經濟的基礎慢慢成形,樂觀氣氛隨之而來。外界援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和日本的「經濟奇蹟」,大談俄羅斯也有可能出現奇蹟。但一九九八年八月,亞洲金融危機席捲俄羅斯。盧布和石油價格崩潰,導致政府收入枯竭。新經濟停止運轉,而人們領不到薪水。葉爾欽擔任總統的公信力受創,他已經無權無勢。
  一九七六年,《列寧格勒晚報》報導,當地一名籍籍無名的柔道選手贏得比賽,「首次加入冠軍行列」。該報導預測此人以後會更出名。那是年方二十三歲的普亭。普亭後來加入前蘇聯情報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被派往東德擔任特工。一九九○年,東德瓦解後,他匆忙焚毀KGB祕密檔案返家,並帶回寶貴紀念品──綁在車頂的洗衣機。他的家鄉如今不再叫列寧格勒,而是聖彼得堡。他替改革派市長效力,擔任副市長。
  一九九六年,市長競選連任失敗後,普亭失業。他先進入當地地質研究所取得學位,再搬到莫斯科找工作,結果從總統財產辦公室開始,升遷迅速,二○○○年成為葉爾欽指定的俄羅斯總統繼任者。入主克里姆林宮後,普亭把目標放在恢復秩序、穩定經濟、重振國家權威,並讓俄羅斯恢復全球地位。此後二十多年,正如一九七六年的預言,他證明自己是全球級的柔道冠軍,掌握機遇和空隙,利用其他國家的弱點或錯誤,從中獲利。能源是整個進程的核心,他了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威力。與他對談的西方人士均訝異於他對能源產業和市場知之甚深,討論錯綜複雜問題卻乾淨俐落──他們說,他擔任國家元首,像在擔任企業執行長。
  在普亭任內,政府重申對能源產業的控制權。新興大型石油公司尤科斯(Yukos)負責人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是縱橫商界的新寡頭,他直接挑戰普亭,結果入獄十年。尤科斯的資產由國有的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接收。這家公司的執行長是前副總理伊格・謝欽(Igor Sechin),一九九○年代初期曾與普亭在聖彼得堡市長辦公室共事。二○一三年,俄羅斯石油公司以五百五十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秋明—英國石油(TNK-BP),成為比艾克森美孚更大的石油生產商,二○一六年又收購巴什基爾國家石油(Bashneft)。時至今日,俄羅斯石油公司生產俄羅斯四○%的石油,政府對該公司持股過半,大權在握。
  俄羅斯政府也握有天然氣巨擘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的控股權,該公司由阿列克斯・米勒(Alexey Miller)主導,他於一九九○年代初期也曾與普亭在聖彼得堡市長辦公室共事。二○○五年,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從另一寡頭手中收購西伯利亞石油公司(Sibneft),將其更名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Gazprom Neft),該公司執行長亞歷山大・杜科夫(Alexander Dyukov)曾執掌聖彼德堡港口。如今,只剩下大約五家私有石油公司,其中以盧克石油(LUKOil)最大,該公司執行長瓦吉特.亞歷克佩羅夫(Vagit Alekperov)的職涯始於裏海,去過西西伯利亞,一九八○年代再到莫斯科擔任能源部副部長,提出在俄羅斯成立一家西式石油公司的想法。
  戈巴契夫和葉爾欽在石油方面的運氣都不好,都碰到油價暴跌,導致經濟惡化。對比之下,普亭就很走運,他在二○○○年上台時油價回升,金磚四國時期持續上漲。因為有新投資,蘇聯解體後腰斬的產量反彈,其中包括來自西方企業的投資,這些公司引進西方技術和實務(蘇聯時期將此拒之門外),與傳統的蘇聯作業方式結合起來。到了二○一八年底,俄羅斯石油日產量達到一千一百四十萬桶,是蘇聯時期俄羅斯的高峰。
  俄羅斯石油出口總值於二○○○年到二○一二年間增加八倍,從每年三百六十億美元增加到兩千八百四十億美元。同期天然氣出口自一百七十億美元增加到六百七十億美元。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收入增加,俄羅斯經濟由弱轉強,償還國際債務、提高工資和生活水準、改善養老金、存下「穩定」基金、增加國防支出,並為恢復強權地位提供資金。
  金磚四國時期的商品超級週期,以及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強勁需求,大幅嘉惠俄羅斯。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及其熾熱的經濟成長。俄羅斯一位副總理坐在位於莫斯科舊廣場的辦公室,被問到俄國經濟的未來發展,他看著窗外,指向東方。
  他說:「告訴我中國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貨號: 9789570865967 分類: ,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