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沉睡超過半世紀,寫於二戰時期的橫空傑作。
只要對小說或對歷史有興趣,就會珍惜這本書。
她虛構的當下,成為留給後世的事實──
塵封超過半世紀,改寫法國當代文學風景,俄國猶太裔法語作家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驚世傑作!
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時人雜誌、經濟學人、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圖書殊榮!
法國四大文學獎雷諾多文學獎破天荒修改給獎辦法,首度破例頒獎給已故作家。
國際知名作家石黑一雄、朱利安.拔恩斯、王安憶齊聲讚譽。
法國在台協會「胡品清出版補助計畫」支持出版。
作家張惠菁專文推薦。
改寫二十世紀文學史:跨世紀文學史詩《法蘭西組曲》出土
1940年的某個夏日夜晚,德軍在巴黎近郊投下第一枚炸彈。
整個巴黎都醒了,法國一分為二,兩百萬法國人如潮水逃向鄉間。
上流人士貝黎剛家族一家人、自視甚高的作家寇特、小職員米修夫婦以及被徵召的兒子尚-馬黎、與情婦糾纏不休的銀行高層柯本,以及視美的東西如命的收藏家查爾斯,
無論他們是貧是富,沒人抵擋得了時代的浪潮。
人民遭政府遺棄,德軍不分城鄉、鋪天蓋地進駐法國每個角落。
也是因為戰爭,德國高階軍官與法國少婦在小鎮相遇,
他們困陷在小鎮卻也遠離前線,嘗到未曾有過的幸福滋味,
更從彼此身上找回渴望已久,身為一個人的美好。
每張臉孔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這些臉孔共同刻畫出時代的樣貌。1942年俄籍猶太裔知名作家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結束她39歲的一生。在非常有限、最後的時光裡,她選擇以小說勾勒出二次大戰法國逃難潮的眾生相,為總是遺忘得太快的人們留下《法蘭西組曲》這部未完的鉅作,也見證她/他們曾經存在的事實。
而那個戰火連綿的年代,距今並不遙遠。
戰爭終會結束,但歷史的這一頁將令人為之色變!1929年以處女作《大衛.高勒德》驚豔法國文壇的俄籍猶太裔作家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在嘗試數部成功的中、短篇小說後,1930年代末開始寫作一部新的長篇作品,原計畫以五個章節完成,寫作靈感則來自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五個章節包括於1942年完成的〈風暴〉(後另名為〈六月風暴〉)、〈柔板〉,已定名的第三部〈監禁〉,以及暫時命名為〈征戰〉與〈和平〉的最後兩部,有直向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致敬的意涵。
1942年夏天,剛寫完第二部〈柔板〉的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毫無預警遭到法國警方逮捕,後送往外籍猶太人士集中管理處,在她先生以及所屬的出版社等親人好友四處奔走下仍舊營救無效。有呼吸道疾病宿疾的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於1942年8月17日因傷寒逝於奧斯威辛集中營(後來證實死於毒氣室),不久,她的先生米歇爾.艾普斯坦也在同年遇害,身後留下一雙分別為13歲、5歲稚女:丹妮絲與伊莉莎白。兩姐妹經由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的密友也是作家的朱莉.杜蒙協助,帶著作家/母親所遺留的皮箱四處輾轉躲藏,裡面除了個人遺物,另存有一本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生前最後的筆記。寫在筆記本裡的〈六月風暴〉、〈柔板〉兩章遺稿,在沉睡半世紀後,由大女兒丹妮絲.艾普斯坦加以編輯整理。整理期間,由於字跡微小難辨,再加上筆記所寫之事皆是1940年代逃亡潮的人事物,一度無法確認是日記還是小說,直到看見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小說」兩字的親筆注記,2004年,收錄了〈六月風暴〉、〈柔板〉兩章的《法蘭西組曲》終於公開出版。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逃難中不放棄寫作,以及作品本身對世局、人性異常冷靜的清晰觀點,《法蘭西組曲》出版後旋即造成話題,創下全球總銷量超過250萬冊的銷售熱潮,長據亞馬遜網路書店、紐約時報等指標性暢銷書榜前茅。
與二戰後大熱題材的傷痕文學不同,依蕾娜.內米洛夫以身處戰爭當下的「特殊位置」,近身寫出當時的時代氛圍跟人性善惡,其根植於俄國小說說故事傳統的深厚實力,讓《法蘭西組曲》被譽為是最貼近二戰時期的真實之作;如同彗星般橫空出世的《法蘭西組曲》,程度上也改寫了當代法國文學歷史的風景,無論是讀者還是評論者,都無法忽視這本「遲到半世紀」才被發現的傑作。2005年,法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雷諾多文學獎」,不顧當年評審團主席的異議,修改給獎辦法給已故作家,首度破例將年度書獎頒給了這位早慧也早逝的天才──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
《法蘭西組曲》以近乎實境紀錄的手法描寫1940年德國進占巴黎後的難民潮。第一部〈六月風暴〉栩栩如生刻畫巴黎居民急於逃離首都的驚恐群像;從大資產家到自命不凡至愚蠢可笑的作家、銀行小職員和暴躁易怒的老闆,內米洛夫斯基分以小節交錯側寫這些人的心情、命運和逃亡路上遭受轟炸以及法軍投降後居民返回巴黎的一幕幕情景。緊接著,在第一部的難民群像之後,第二部〈柔板〉描述德軍進駐法國蒲希小鎮之後的情節,當時法國已淪於德軍之手,無所不在的敵軍從城市到鄉村展開鋪天蓋地的占領行動。內米洛夫斯基在此捨棄了刻板的戰敗形象,將戰爭的混亂場面天衣無縫地換成對立雙方的情感掙扎。因為戰爭,男人從日常裡缺席,女性力量在這一章當中色彩更為鮮明,接續第一章貝黎剛家族媳婦的角色,年輕少婦露西兒成為〈柔板〉的主軸,從形同被囚禁的好人家媳婦身分,到自身情感的摸索,後續更成為《法蘭西組曲》未竟章節、連結城市巴黎跟鄉村的重要角色,在在呈顯出依蕾娜.內米洛夫身為女性作家敏感、不流俗的特質。
《法蘭西組曲》同時收錄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的寫作筆記,以及她與出版社和後來她先生爲營救她奔走的往來書信紀錄,從中將看得見這部鉅著未完成篇章後續的諸多發展,以及作者在小說之外,個人最後一段時光的日常輪廓。
國際媒體評介/名人推薦/銷售、得獎紀錄
【國際媒體推薦】
《法蘭西組曲》在不可能的情況下留存了下來,成為不屈不撓的勝利與真正的文學鉅作。──英國.泰晤士報周日版
讀來令人揪人。就一本無與倫比的傑作來說,給人溫暖、充實以及閱讀時的快感。——英國.泰晤士報
一部横空出世的傑作……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的小說技巧在本書臻至出神入化的境界。以她的睿智和她的文學素養,不用負面的角度批判,描繪了納粹恐怖狂流引發的德軍入侵下的不安疑惑、動盪時代的微弱希望,以及當時政治上要求實踐「群體精神」下的個人迷惘。——法國.世界報
這或許是描述今日時人所謂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早的一部作品。書中沒有感情過度渲染的問題,也沒有悲劇,只有作者希望我們看見的現實……也是發生在內米洛夫斯基自己身上的故事,她的觀點格外重要。──美國.紐約時報
精煉……一趟高壓戰爭下的旅程,用最精華的敘述而成,書中一小群角色就足以代表整個世代的群眾……內米洛夫斯基在「二次大戰」這詞未出現前就已經寫出的二戰故事。她也把最人性、包容的偉大故事,用兩方對抗呈現,寫出大家都能夠讀的偉大故事。──美國.紐約時報書評
內米洛夫斯基的眼光如托爾斯泰:她透視人性美一面,以纖密的安排,將故事撰寫出獨特的溫情韻味,充滿耐性,毫無保留真實以對……一部失落的歷史鉅作。──美國.歐普拉雜誌
依蕾娜.内米洛夫斯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法國.十字架報
書中附錄的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的往來書信和寫作筆記完整描繪出這部時代鉅著,以及作者顛沛流離的一生的整體輪廓,不可錯失的大發現!──法國.閱讀雜誌
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串連了兩個基本上沒有交集的要素:寫實和悲天憫人。一方面,她傳承自巴爾扎克以來的傳統文學主流,寫盡真實人性的扭曲和無力;另一方面,卻盡可能地貼近書中搖擺不定,尖酸刻薄的人物內心,筆尖不帶任何批判。而正是這樣不批判人性弱點與悲天憫人的情懷,讓人讀來不能自己,更何況作者當下就活在隨時可能遭到批判、卻毫不自知的情況之中。──法國.新觀察家
在她的生花妙筆之下,故事有笑有淚,有懦弱有勇氣。人性一覽無遺。──法國.朝聖者雜誌
短短兩個星期,半邊法國人民如潮水般奔流到另半邊法國,繼《人間喜劇》以來,從來沒有人將這半邊的法國描寫得如此絲絲入扣。──法國.重點雜誌
精彩……足以與《安妮日記》,或與卡繆的《第一人》媲美。──美國.國家雜誌
非凡之作!……發生在半個世紀前、二戰期間,無預期地峰迴路轉的故事。──美國.聖路易郵訊報
驚豔……出色……《法蘭西組曲》的作者是名還未被你我聽聞的出色的文學名家,她自身的悲劇故事讓這本書的影響格外具衝擊性。──美國.新聞週刊
《法蘭西組曲》如果在當代舒適的寫作環境寫就,已稱得上極品;加上它的曲折出處與經歷,在在召喚讀者前來認識。──美國.書論壇
精采!……《法蘭西組曲》是驚人、具有穿透力的作品。──美國.金融時報
獨特之作,揉合故事及歷史、杜撰與史實的驚人結合。──美國.修士頓紀事報
一部壯麗的作品,只要對小說藝術或是歐洲的歷史有興趣,讀的人就會珍惜這本書。──英國.獨立報
《法蘭西組曲》對「自欺」一事觀察入微,小說家以溫柔之眼觀看這個世界,描述整個社會崩解、逐漸墮落以致於演變成災難性的亂世。──英國.倫敦書評雜誌
驚人稀世傑作……《法蘭西組曲》很可能是大戰時期的小說能出現的最後一部偉大鉅作,書中詳細記載占領區、逃難與生命消逝等戰時的細節。描述之間蘊含強大力量,清楚地確立,藝術的確可以作為獲得一種救贖。──美國.匹茲堡郵報
非凡、深刻感人、栩栩如生……有時候一本書可以撞開一扇幾十年來僅微微開啟的門……書中深具說服力,布滿了複雜的證據,以此陳述我們可能沒有經歷過的時間和空間,讓歷史認知不再流於片面……特別又不尋常的觀點。──美國.西雅圖時報
這本書很可能是《包法利夫人》之後,法國文學對於社會風俗與倫理最嚴厲的控訴……內米洛夫斯基證明了自己是第一流的小說家,觀點銳利點出時代的錯誤,文風卻十分節制。──英國.倫敦標準晚報
一扇窺見歷史實境、人性的窗;這是一部重要的文本。──美國.尼爾森圖書銷售報導【重點推薦】
【名家推薦】
非常好看,揭示複雜人性的經典之作!──名作家王安憶
故事背景寫於納粹進軍法國之時,將當時的混亂、恐懼、羞辱、法國人的勇氣,還有交戰雙方內心複雜的情緒完整描繪。而小說主人內米洛夫斯基自己的的境遇,成為真正讓人心碎的結局。──英國布克獎得獎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英國《衛報》書評
一部小說需要做到的最低要求(當然僅少作品如此),就是讓讀者思考反省,當然,這樣的書就必須要像內米洛夫斯基筆下,召喚重現1940年代混亂的法國。《法蘭西組曲》遠遠不止如此,這名過人天賦的大作家,精準掌握了法國戰時人性倫理中的缺陷。──英國當代文學代表作家朱利安.拔恩斯(Julian Barnes),英國《衛報》
這份竟然留存至今的手稿,加上它的歷史,絕對值得關注。這本小說的重要性不只來自它的歷史,更傑出的是小說本身的寫作品質:極具說服力的描述、人性生命的光輝。小說的敘述語調反映處於極大壓力之下的人性行為,寫來毫不失真,一本絕對值得閱讀的書。──英國柑橘文學獎提名作家海倫.丁摩(Helen Dunmore),英國《衛報》
優雅拘謹……內米洛夫斯基的文學天賦極高,她的個人故事則既動人亦悲情。──知名作家、書評艾倫.卻斯(Alan Cheuse),美國公共廣播公司「無所不談」節目(All Things Considered)
超凡……一部具普魯斯特見識的精緻作品,故事用趣味及感動將全體人類最裸露的情感做了完整深刻地轉化:指向一個完全崩壞的世界。──知名書評列夫.格羅斯曼(Lev Grossman),英國《泰晤士報》書評
閱讀《法蘭西組曲》的過程糾人心弦,裡頭透現出來的溫暖以及強烈的情緒,是天才的曠世鉅著才能使讀者體會的閱讀經驗。──知名書評卡門.卡莉爾(Carmen Callil),英國《泰晤士報》
這樣的觀察讓人從中找到慰藉,身為讀者,就在閱讀其中的時刻,止住既猶疑又半清醒的我們,與我們自身的逃亡、焦慮、和失落:然後迅速但深刻地認清,我們已經從過去的短淺眼界掙脫,從喬埃斯曾說的「孤獨存在所創造出來的痛苦的人格」遠遠超脫。一本好書可能解放我們,一本經典則一定可以讓我們徹悟。──知名作家伊莉莎白.史卓特(Elizabeth Strout),「作家推崇必讀小說」,美國公共廣播公司
【銷售、得獎紀錄】
.全球36種語言譯本、38個地區發行,法國銷量65萬冊,全球總銷量超過250萬冊。
.在美出版18個月後仍高掛權威報刊《紐約時報》、書感覺網路書店十大暢銷書名單之列。
.2004年法國雷諾多文學獎。
.2006年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年度最佳圖書。
.2007年英國獨立書店年度最重要的書。
.2007年英國柏德網路書店年度好書最終決選名單,創下本獎項首度非英美系小說入圍的紀錄。
目次
推薦序 /張惠菁
出版序 /瑪黎安.安妮西莫夫
第一部 六月風暴
第二部 柔板
附錄
從依蕾娜.內米洛夫斯基筆記本裡節選出來,關於法國當時局勢和她寫作《法蘭西組曲》的親筆筆記
1936至1945年間的往來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