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選注

NT$560 NT$442

出版日期:2020-02-14
作者:葛兆光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488
開數:25開,長21×寬14.8×高3cm
EAN:9789570854596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葛兆光作《唐詩選注》,除了以獨特的眼光選詩,也加入作者小傳和注釋,融合批評鑑賞、疏通字義、補充常識等各種功能,帶給讀者全新的閱讀體驗,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一般說來,選注古典詩歌,不外乎是選詩、寫傳和注釋。選詩是一個「再經典化」的過程,選什麼不選什麼,不僅體現選者的眼光,也創造讀者的趣味;小傳不只是介紹作者,實際上還給讀者提供歷史背景和詩史脈絡,讓讀者盡可能回到那個時代、體會古典;注釋則在疏通文義和解釋典故之外,暗示或引導讀者的聯想和感受。

葛兆光從專業的角度切入,共選注78位詩人、280首唐詩;以對詩人的褒貶評價做小傳,使詩人形象更飽滿豐富;再用各種徵引資料指出詩歌的沿襲、影響,並做了分析、對比和評介。

貨號: 9789570854596 分類: , , 標籤:
作者:葛兆光

曾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東京大學、臺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與中國的宗教、思想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聯經:2011)、《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想像異域:讀李朝朝鮮漢文燕行文獻札記》等。

 

貨號: 9789570854596 分類: , , 標籤:

2008年版序
1994年版序

虞世南 一首:蟬
王績  二首:野望、夜還東溪
上官儀 一首:入朝洛堤步月
駱賓王 三首:夕次蒲類津、至分水戍、在獄詠蟬
盧照鄰 一首:長安古意
杜審言 五首: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夏日過鄭七山齋、旅寓安南、春日京中有懷、渡湘江
楊炯  一首:從軍行
王勃  六首:詠風、春日還郊、深灣夜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秋江送別、春莊
劉希夷 一首:代悲白頭翁
沈佺期 三首:夜宿七盤嶺、雜詩、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宋之問 四首:泛鏡湖南溪、陸渾山莊、題大庾嶺北驛、渡漢江
賀知章 二首:詠柳、回鄉偶書
陳子昂 四首:感遇、登幽州台歌、度荊門望楚、晚次樂鄉縣
張若虛 一首:春江花月夜
張旭  一首:山行留客
張說  一首:深渡驛
張九齡 四首:耒陽溪夜行、望月懷遠、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賦得自君之出矣
王翰  二首: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春日歸思
王灣  一首:次北固山下作
崔顥  四首:長幹行(選二)、古意、黃鶴樓
王之渙 二首:登鸛雀樓、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
孟浩然 七首:夏日南亭懷辛大、夜歸鹿門山歌、過故人莊、臨洞庭、春曉、宿建德江、過融上人蘭若
王維  二十三首:渭川田家、山居秋暝、漢江臨泛、終南山、觀獵、使至塞上、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酬張少府、山居即事、過香積寺、積雨輞川莊作、鳥鳴澗、 鹿柴、木蘭柴、竹裡館、辛夷塢、山中、田園樂(選三)、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
祖詠  一首:終南望餘雪
綦毋潛 一首:題靈隱寺山頂禪院
王昌齡 十首: 塞下曲、越女、從軍行(選三)、出塞、採蓮曲、長信秋詞、閨怨、芙蓉樓送辛漸
常建  二首:古興、題破山寺後禪院
李頎  四首:從軍行、送劉昱、送魏萬之京、絕句
李白  二十二首:古風(選二)、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襄陽歌、子夜吳歌、靜夜思、玉階怨、峨眉山月歌、月下獨酌、訪戴天山道士不遇、送友人、登金陵鳳凰台、蘇台覽古、山中與幽人對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水、早發白帝城
高適  三首:燕歌行、別董大、和王七玉門關聽吹笛
儲光羲 七首:釣魚灣、同王十三維偶然作、田家雜興(選二)、江南曲(選二)、詠山泉
杜甫  二十四首: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望嶽、月夜、春望、春夜喜雨、旅夜書懷、江漢、蜀相、南鄰、客至、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宿府、白帝城最高樓、秋興(選二)、詠懷古跡(群山萬壑赴荊門)、閣夜、登高、絕句(江碧鳥逾白)、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蹊)、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解悶、江南逢李龜年
岑參  六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逢入京使、山房春事、春夢
劉長卿 四首:登餘幹古縣城、碧澗別墅喜皇甫侍禦相訪、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錢起  二首:省試湘靈鼓瑟、裴迪南門秋夜對月
張繼  一首:楓橋夜泊
韓翃  一首:寒食
皎然  一首:尋陸鴻漸不遇
司空曙 二首:雲陽館與韓紳宿別、喜外弟盧綸見宿
郎士元 二首:盩厔縣鄭宅送錢大、柏林寺南望
顧況  五首:古離別、苔蘚山歌、鄭女彈箏歌、過山農家、江上
韋應物 七首:寄全椒山中道士、夕次盱眙縣、幽居、遊開元精舍、登樓寄王卿、滁州西澗、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盧綸  二首:和張僕射塞下曲(選二)
李益  三首:江南曲、從軍北征、夜上受降城聞笛
崔護  一首:題都城南莊
孟郊  二首:遊子吟、秋懷
張籍  四首:野老歌、江南曲、春別曲、秋思
王建  四首:田家留客、新嫁娘詞、野池、宮詞(魚藻宮中鎖翠娥)
韓愈  六首:山石、雉帶箭、聽穎師彈琴、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盆池
劉禹錫 五首:西塞山懷古、始聞秋風、秋詞、石頭城、烏衣巷
白居易 五首: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唐湖春行、問劉十九
柳宗元 五首:漁翁、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夏晝偶作、江雪
元稹  二首:行宮、遣悲懷
賈島  二首:題李凝幽居、憶江上吳處士
姚合  一首:山中述懷
李賀  八首: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夢天、金銅仙人辭漢歌、巫山高、昌谷北園新筍(斫取青光寫楚辭)、江南弄、神弦曲
張祜  二首:宮詞、·題金陵渡
朱慶餘 一首:閨意獻張水部
許渾  二首:金陵懷古、咸陽城東樓
溫庭筠 二首:商山早行、利州南渡
杜牧  七首:潤州、九日齊山登高、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泊秦淮、山行、江南春絕句、秋夕
陳陶  一首:隴西行
雍陶  一首:題君山
趙嘏  二首:長安月夜與友人話故山、江樓感舊
馬戴  一首:灞上秋居
李商隱 八首:錦瑟、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安定城樓、重過聖女祠、夜雨寄北、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群玉 二首:九子阪聞鷓鴣、釣魚
唐彥謙 一首:第三溪
貫休  一首:春晚書山家屋壁
羅隱  一首:魏城逢故人
司空圖 一首:獨望
陸龜蒙 二首:和襲美釣侶、和襲美春夕酒醒
皮日休 一首:西塞山泊漁家
韓偓  二首:春盡、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後,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杜荀鶴 二首:春宮怨、戲贈漁家
鄭谷  三首:旅寓洛南村舍、淮上與友人別、柳
韋莊  三首:秋日早行、長安清明、古離別
齊己  一首:舟中晚望祝融峰

2018年新版後記

貨號: 9789570854596 分類: , , 標籤:
1994年版序

選注完畢,照例要寫「前言」。通常「前言」應當交代唐代詩歌的概況及詩人小傳的撰寫方式、選詩的原則、注釋的體例,但篇幅的緣故使我不能在這裡作關於唐詩的長篇大論,而蜻蜓點水似的泛泛而論也只是隔靴搔癢,弄不好反而會使讀者如墜霧中隔岸看花,看得一頭霧水仍不得要領。所以我在這裡乾脆不談唐詩,好在有關唐代詩歌的歷史與特徵已經在各個詩人傳論中寫了不少,這裡只說各個詩人小傳的撰寫方式、選詩的原則和注釋的體例。
詩人小傳依照慣例我介紹了詩人生平與他的詩風。前者比較容易,多少年來學者們對唐代詩人生平事蹟的考證給我提供了方便,特別是一九八七年以後陸續出版的四冊《唐才子傳校箋》(傅璿琮主編,中華書局出版)彙集了古今研究的成果,這部由二十位專家共同撰寫的著作對近四百個重要的唐代詩人的生平進行了精審的考證,這使我可以省卻不少心力、減少若干錯誤,所以這本書裡的詩人小傳生平部分大都依據此書,詩人排列先後次序也按照此書考訂的生年為准,當然還有一些無從考證生年的詩人則參考他的中進士年代或卒年等因素插入其中;後者比較困難,唐代詩人歷來是被評頭品足的對象,各種詩選也對他們多有評介,可是過去的評介總會犯兩種毛病,一是評介差不多成了「光榮榜」上的模範事蹟,泛而又泛的簡評堆砌了一些虛文客套,即使談及其缺陷也常常使用一個「當然了……」夾在中間作轉折,既缺乏詩史意識卻又博得了「公正」與「辨證」的外貌;二是在談及詩歌藝術特徵時總是愛翻來覆去地用那幾個印象式的象徵主義詞眼,這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詞儘管「放之四海皆准」,卻常常弄得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因為它們似是而非的語義可以稱得上「千轉百變」,隨人怎麼理解它都能對此點頭微笑。如果選注者要偷懶取巧,那盡可以大抄特抄並把「天下文章一大抄」那句老話借來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可是選注者若想認真,就不免多費周折甚至自找麻煩。我不是一個勇於找麻煩的人,有時不免人云亦云,但有時也想談談唐代詩史變化及詩人在詩史進程中的位置,於是就不能不另找評價原則並根據原則有所褒貶,而一個詩人的詩風及其在詩史上的意義又絕非「好」、「壞」二字可以一刀切開的,常常好處即壞處,缺點即優點,因而又不能挪借「當然了……」作轉折的簡便方式,只好采用比較繁瑣的敘述與評論手段;有時在評論詩人詩風時想說說至關重要的詩歌語言形式,於是那些方便省力的象徵主義詞眼就不能勝任這種敘述要求,因而只好撇開人們已經熟悉了的「雄渾」、「豪邁」、「含蓄」、「柔弱」以及「情景交融」等語詞而採用一些人們較生疏的語言批評術語。此外,小傳並不一定按詩人等級的高下來分配字數,而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是各有側重。這樣一來,詩人小傳就不免長長短短,與通常寫法不大相同了。
選詩是一樁吃力的工作。所謂「吃力」是因為此前唐詩已經被選了不知多少次,從唐代人自己就開始披沙揀金,至今還留下了十種「唐人選唐詩」,自從《全唐詩》編定以後,選家都能很方便地從四萬八千九百來首唐詩中一一翻過,即使加上今人編輯的《全唐詩外編》,翻個一兩遍也並非難事,大抵選詩的人都不是瞎子,鑒定水平與眼力縱然有高下也相去不遠,即使偶爾打盹漏掉幾首,其他選家也會補選進來,所以在這麼多唐詩選本之後再來選唐詩很難花樣翻新,就算你再細心篩選,也只是在他人掘過的番薯地裡揀漏,揀到了剩番薯個頭也不大。不過,過去選唐詩的標準是「好」,挑「好」的並不是毛病,可這種選法仿佛選「勞模」,勞動模範雖好但他不一定是「代表」,於是還有一種選「代表」的方法,即按照詩史的軌跡與詩人的特色挑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卷選的《至分水戍》(駱賓王)、《深灣夜宿》(王勃)、《古興》(常建)、《苔蘚山歌》(顧況)、《秋懷》(孟郊)、《神弦曲》(李賀)、《重過聖女祠》(李商隱)等多少都有些這種意思,而杜甫多選律詩、李賀多選七言歌行、李商隱多選七言律詩等也多少有些這種意思。但是,我也很害怕犯清人黃子雲《野鴻詩的》裡批評的那種毛病:「好異者欲自別手眼,胸中先立間架,合者存,不合者去」,為了我的偏執意見而影響了讀者要讀好詩的希望,所以只好兼采「勞模」和「代表」的雙重標準,盡可能多選「好詩」與「名篇」。當然就像清代薛雪《一瓢詩話》說的,「一則眼力不齊,嗜好各別,一則阿私所好,愛而忘醜」,我在選詩時也免不了個人的偏好,有時會刪掉一些人人都選的作品卻收錄了一些少經人選的詩篇,也免不了有看走眼的毛病,有時會讓一些該選的好詩從眼皮下滑走而讓一些不該選的劣詩溜了進來。
最後再說注釋的體例。按照清人張謙宜《齋詩談》卷三裡一種別致的說法,注釋好比「注水」,「如球入穴中,灌水浮出」,這意思就是說注釋的作用就是疏通字義詞意讓讀者把詩讀懂。可是,這樣的注釋總會給人重複的感覺,仿佛千家注釋都是一張面孔。這是沒辦法的,比如說前人已經說了一加一等於二、太陽就是日頭,你也只能說等於二,是日頭,要是硬說一加一等於三、太陽是月亮,無異於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少不得被人譏笑,在相同的詩裡作相同的注難免大同小異。其實為了核實注釋是否無誤,我翻閱過不少資料,可這種工作大半只是給別人的注釋當了一次證人,證明他沒犯錯誤而已,因為別人也不是不學無術,即使別人一時疏忽被我查出了少許錯訛,我也只能悄悄改正,不可能叫別人對簿公堂或張榜公佈,於是,注釋好像難免雷同。好在接受選注任務時商定過一條原則,即要在注釋中加入一些幫助讀者理解與欣賞的文字,所以我在有的注釋裡對詩歌語言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引征了一些資料指出它們的沿襲、影響及語義演化;有的注釋裡對詩歌意境作了比較繁瑣的分析,引征了一些詩句進行對比,指出詩意與語言的發展;有的注釋裡對詩歌句法作了一些語言學評介,並指出詩歌語言與日常語言的差異;有的注釋裡引述了一些古代人的分析與評論,希望能幫助讀者加深對詩意與技巧的理解與感受;當然在有的注釋裡我還加上了我的解說與分析,這樣的注釋不免使一些注文變得比較長,但我想,這樣注來也許能對讀者有一些裨益,而不至於讓讀者感到過分的不快。
本卷收唐詩二百八十二首,凡七十八家。

貨號: 9789570854596 分類: , , 標籤:

李白(701-762),字太白,先祖據說是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但很早遷徙到西域,李白就出生在中亞碎葉(今哈薩克斯坦托克馬克,一說在新疆庫爾勒和焉耆附近)。他五歲時隨父遷回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二十五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上安州裴長史書》),離開蜀中,到處漫遊。據說十年間他仗劍任俠,學仙訪道、飲酒賦詩,結交文友,闖出了不小的名聲,以至於比他年長了四十多歲的老詩人賀知章都對他驚佩不已,稱他為「謫仙人」,稱他的詩「可以泣鬼神」(參見孟棨《本事詩·高逸》及王定保《唐摭言》卷七),於是他的狂放性格和天賦詩才都一下子聞名遐邇。靠著這種名氣和一些手眼通天的道教徒的推薦,天寶元年(742)他第二次入京時當上了供奉翰林並受到唐玄宗特殊禮遇,據說玄宗不僅親自迎接,以七寶床賜食,還親手為他調羹(參見李陽冰《草堂集序》、範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但唐玄宗並沒有把他當成輔弼之才委以重任,而只不過把他視為「敏捷」詩人來養一個清客,李白也並不是胸懷韜略能匡時經國的政治家而只是一個天真狂放的詩人在做入世之夢。所以不過兩年,這個皇帝和文人的「蜜月」就在重重猜忌、挑撥、讒毀下結束了,唐玄宗仍當他的天子,李白仍四處漫遊作他的詩,直到安史之亂爆發,玄宗退位,李白也又一次結束了他浪漫的詩人生活,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去討伐叛亂。可是至德二年(757),李璘由於受朝廷猜忌被擊敗,李白又被牽連,受到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的處分,幸而中途遇赦才得返回。上元二年(761)六十一歲的李白從金陵出發,到臨淮(今安徽泗縣)參加太尉李光弼的軍隊去討伐叛亂,不料中途生病只能返回,第二年就病逝於當塗縣令李陽冰處。
李白是盛唐最有天賦的詩人,「豪放」、「飄逸」是古人談論李白詩時最常用的詞眼,它們和今人最愛用的「浪漫主義」、「富於想象」等文學批評術語一樣,用在李白詩的評論上有足夠的依據和充分的概括力,但在這裡我們想揀出另外一個詞來形容李白的詩,這就是宋代王安石首先使用過的那個「快」字(《冷齋夜話》與《捫虱新話》均引王安石語說李白「詞語迅快」)。「快」在中國最古老最權威的字典《說文解字》裡是「喜也」,但人們常用於詩評的卻是它的引申義「疾速」(《說文解字注》),以及再引申義「爽快」、「痛快」、「暢快」,王安石所謂的「快」似乎沒有兼容這許多意思在內,但後來《韻語陽秋》卷一所謂「思疾而語豪」的「疾」、《四溟詩話》卷二引孔文穀所謂的「然卻太快」的「快」,《小澥草堂雜論詩》所謂的「只是一爽字」的「爽」,大約都涵蓋了爽快、痛快、暢快之意,這使李白的詩得了這樣一個形象卻不怎麼雅致的比喻:「饑鷹下掠。」
不過,我們這裡說李白詩「快」更側重於指他詩思與詩語之間的疾速。李白身上濃重的詩人氣質和豪爽的天真性情使他不願意像其他詩人那樣斟字酌句,涵詠體味,把心頭的意思掖掖藏藏,也不願意被詩律聲病捆手綁腳,弄得磕磕絆絆,他的心思和他的話語之間彷彿沒有閘門,心頭的衝動總是那麼急不可耐、爭先恐後地從喉嚨裡奔跑出來,於是,他的詩一方面由於「迅快」而自然流暢、氣脈貫通,所謂「語多卒然而成者」(《滄浪詩話》),即明江盈科《雪濤詩評》說的「青蓮是快活人,當其得意,鬥酒百篇」,往往寫來就彷彿「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似的心直口快地表現著他的情感和性格,所謂「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就是說他完全是以「我」為主,隨情緒變化來安排詩歌氣脈的曲折,而絕不像杜甫一流以學力與技巧取勝的詩人那樣含蓄曲折,靠語言詞句上費心安排,因而後人就把他評別人詩的兩句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轉用在他自己身上;一方面由於「迅快」而顯出了豪爽瀟灑,所謂「思疾而語豪」,就是說他「興酣落筆而不自覺,然逸氣橫生」(《劍溪說詩又編》),他是一個極端自信自大的文人,他自認為是「巢由以來,一人而已」的天才(《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是「謫仙人」(《答湖州迦葉司馬》),所以說話從不扭扭捏捏躲躲閃閃,而是嗓門大,喉嚨粗,「跌宕自喜,不閑整栗」(《詩辯坻》卷三),再加上他把從道教那裡學來的五花八門的神話仙話鬼話一古腦寫在詩裡,把自己幻想到的種種奇幻譎詭的幻象、自己膨脹得無邊無際的自信和古往今來各種句法語詞統統捏在一塊,於是使眼花繚亂的讀者不得不被他的想像所震懾,才氣小的後人不得不被他的氣勢壓倒,只好驚歎他「言在口頭,想出天外」(《詩概》)、「仙人無蹤跡可躡」(《峴傭說詩》),所以後來的不少詩論家只好挪借杜甫寫李白其人的一句詩「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來評李白的詩(《詩筏》及《載酒園詩話又編》)。
當然,說李白詩「快」不是說他寫詩只憑天賦可以衝口而出,後來不少人學李白而「畫虎不成反類犬」變成了粗率俗滑,證明李白並非沒有本錢的買空賣空,相反他「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上安州裴長史書》),肚子裡積攢了雄厚的詩家資本,所以他可以從上自《詩經》《楚辭》下至齊梁詩人那裡挪借來無數詩材。在盛唐詩人中他是學古最多的一個,杜甫用陰鏗、鮑照、庾信來比擬他的詩,也許只是朋友間互相讚美的例行用語,但李白自己反復吟詠阮籍、謝朓等人,無疑是亮出了自家的底牌,清人《劍溪說詩》卷上就曾說到「太白詩有似《國風》《小雅》者,有似《楚辭》者,似漢魏樂府及古歌謠雜曲者,有似曹子建、阮嗣宗者,有似鮑明遠者,似謝玄暉者,又有似陰鏗、庾信者,獨無一篇似陶」。這裡前面一段說得有理,卻忘了李白模擬對象中還有左思、謝靈運,他的《古風》中一些詩意直接來自左思《詠史》,而「襟前林壑斂暝色,袖上煙霞收夕霏」則只是給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兩句名句加了帽子;後面一句則結論下得太幹脆,其實李白《月下獨酌》四首、《春日獨酌》二首,《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全是擬陶,其中「孤雲還空山,眾鳥各已歸。彼物皆有托,吾生獨無依」簡直就是從陶淵明《詠貧士》中抄出來的。
可是由於他的詩來得太「快」,使他自己的詩思來不及細細琢磨,自己的詩語來不及修飾,而古人的詩材、意境、語言也常常消化得不夠細緻,於是就像清人毛先舒《詩辯坻》卷三所說「飄逸而失之輕率」,便使他的詩時有粗糙、時有淺近,有時自己的意思「開門見山」就說得乾乾淨淨(《滄浪詩話》),以至於後面敷衍成篇,有時古人的詩材疙疙瘩瘩囫圇亙在詩中以至於全篇不諧。有時候他的橫溢天才使他的獨創個性凸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們不得不佩服他「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河岳英靈集》卷上),有時候卻不免讓人總是看出他的模擬底色,像《蔡百衲詩評》所說的「時作齊梁人體段」(《竹莊詩話》卷一引),《藝苑卮言》所說的「樂府……尚沿六朝舊習」、《峴傭說詩》所說的「五言古猶是魏晉舊制」。於是有人甚至把杜甫《春日憶李白》中「重與細論文」的「細」字看成了「譏其太俊快」或「譏其欠縝密」的文學批評(《韻語陽秋》卷一、《鶴林玉露》卷六),就像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所說的「粗而不精,枝而不理」。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老吏斷獄的苛刻,卻也有老吏斷獄的明細,在這一點上應當承認,李白儘管囊括了古代詩歌傳統卻沒有把它消化吸收為自己的東西,他的天才足以讓他左右採擷隨心所欲,但他的「迅快」並不足以讓他重建一套新的詩歌語言,所以《竹莊詩話》卷五說他「格止於此而已,不知變也」,在這個意義上他只是一個總結前代的詩人而不是開創後代的詩人,不像杜甫那樣善於把詩史傳統的終點和未來詩史的起點連接在自己手中,將傳統詩歌的語言技巧更新變異開創出新的詩歌天地。

將進酒(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如雪(2)。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3)。
岑夫子,丹邱生(4),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鼎玉帛豈足貴(5),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6)。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7),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共銷萬古愁(8)。


(1) 將進酒: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十六說是「鼓吹曲·漢鐃歌」舊題,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大體上都是寫飲酒放歌的。
(2) 黃河水東去不回,人生易老難再少,以流水喻人生衰老的迅速。
(3) 會須:應當。
(4) 岑夫子:即岑勳,南陽人;丹邱生:即元丹邱。李白有一首《酬岑勳見尋就元丹邱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詩中也說到「開顏酌美酒,樂極忽成醉。我情既不淺,君意方亦深。相知兩相得,一顧輕千金」,似乎與《將進酒》同時寫成。
(5) 一作「鐘鼓饌玉不足貴」。鐘鼎:古代貴族進食要鳴奏鐘磬之樂,用鼎盛食物,這裡泛指功名;玉帛:美玉與絲綢,這裡泛指財富。
(6) 陳王:曹植曾封為陳王;平樂:觀名,曹植《名都篇》有「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的句子;十千:一鬥酒值十千錢,這是誇張的說法,形容酒好而貴。
(7) 唐開元、天寶之際,凡名貴的馬都將鬃毛剪成花瓣形,三瓣稱三花,五瓣
稱五花。五花馬、千金裘就是說名貴的馬和皮衣。
(8) 萬古愁:即前面所說「朝如青絲暮如雪」的生命憂患,也就是他在《擬古》詩中一再寫到的「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和「長繩難系日,自古共悲辛」。

貨號: 9789570854596 分類: ,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