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宋代文學的主流,而且留下了巨量的作品。宋詩具有幾種特殊的性質。概括地說,宋人不但把詩視為抒情或流露感情的場所,同時也把詩當作傳達理智的地方。」──吉川幸次郎
⠀
國際知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於《宋詩概說》中,認為宋詩雖然基本上繼承了唐詩的主要形式(古體、律詩、絕句),但在吟詠的題材、技巧或內容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敘述性、對於日常生活的關注、富於社會意識與哲學思考、揚棄悲哀的人生觀等傾向。吉川幸次郎教授分別考察兩宋主要詩人與流派,始於北宋初期的西崑體,止於南宋末期的民間詩人與抵抗詩人。尤其著墨歐陽修在過渡時期的角色、蘇軾的達觀哲學、陸游的實踐精神與反抗意識。
⠀
◼︎「『詞』乃通俗文學直接瀹啟下的產物,在發展成『體』之前,乃為通俗曲詞或娛眾佳音。而詞人不斷把通俗曲詞化為文人詞的努力,在詞體的發展史上亦轍跡分明。」──孫康宜
⠀
詞興起於李唐一代,大盛於趙宋之際。中研院士孫康宜教授《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從五位大詞家一窺詞體演變,同時追索歷代詩人詞家之間的聯繋,闡發作品背後的意義。溫庭筠和韋莊代表兩種重要的詞風,下開後世的兩大詞派。李煜匯集兩者於一身,錘錬新技的結果使他變成令詞的分水嶺。而柳永無畏正統,從通俗文學中摭拾靈感,終於扭轉了詞體的走向。蘇軾豪氣干雲、胸懷天下,是他受封為詞壇祭酒的直接原因。在他手上,詞終於打入宋人詩論的內緣,並錘鍊此種詩體的可塑性。
【優惠套組】《宋詩概說》、《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
尋味宋人日常,細品詩中滋味與詞裡情調──
吉川幸次郎《宋詩概說》、孫康宜《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雙書典藏優惠760元(原價1,150 元)
尚有庫存
商品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