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文學

NT$390 NT$308

出版日期:2014-10-03
編者:世界文學編輯委員會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240
開數:高23×寬15.5cm
EAN:4711132387537
系列:世界文學

已售完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國內唯一跨越文化與國家界線的世界文學季刊,擁抱不分語言的,文學的世界!
這是一份廣納視角、沒有藩籬的刊物,大語種小語種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分身或天地。編輯委員會以音樂中最接近人聲的樂器——「拉長號」的態度面對這份刊物,希望長號的人性、伸縮彈性,以及拉出高、中、低音的能量,可以跟大多數的讀者產生共鳴,結合一體。《世界文學》內容兼顧學術與通俗,既追求廣度也要求深度,試圖向台灣讀者宣告「文學全球化」的時代已經來到了!
《世界文學》第七期的主題為「電影與文學」。
輪值主編倪安宇提到,討論電影與文學之間關係的傳統制式方法,不外乎電影是否忠實呈現文學原著精神,或成功跳脫原著框架,以畫面和聲音語彙展現電影做為第七藝術的價值。但電影本脫離不了文字或話語,文學亦總能讓畫面躍然紙上。交融多年後,文學創作不免受電影手法影響,而文學則成為電影藝術的養分,相互觀照……時至今日,看此二者關係的方法愈廣,也愈深,自然不再限於彼此之間的對照。此外,文學和電影是現實人生的再現,或也涉及一些道德議題的討論,這些挖掘、省思、自問或許無法立即得到答覆,但留下了紀錄,等待更多的批判論述豐富現在進行中的歷史,或許在未來能夠換來片刻救贖……
本期收錄許多精彩好文,供讀者仔細品讀!
主要收入的文章:
〈台灣新電影的文學因緣〉
〈日本近代文豪漱石《心鏡》與電影之間〉
〈電影《美夢成真》的神話創意及詮釋〉
〈「對抗遺忘」:記取納粹焚書的教訓〉

貨號: 4711132387537 分類: , ,
編者:世界文學編輯委員會

貨號: 4711132387537 分類: , ,

編輯室報告 倪安宇

研究特區
宋麗玲  馬杜德《〈優里西斯號〉逃犯》中的奇幻之旅
陳維玲  「伏脫冷」的陰影書寫
傅錫壬  電影《美夢成真》的神話創意及詮釋
朱璽叡  《2046》:一種異質錯誤的生命
林少華  村上春樹《1Q84》善惡觀研究
小森陽一  《不帶色彩的多崎tukuru和他的巡禮之年》中的「通過儀式」──重新審視「記憶」與「歷史」的相互關係
曾秋桂  日本近代文豪漱石《心鏡》與電影之間──蔓延了百年的內心顫慄
林盛彬  「夢」的解析:比較卡德隆的《人生如夢》與湯顯祖的《牡丹亭》
張嘉如  好萊塢動物保護史略談

書評書藝
辜振豐  悅讀《私語俄羅斯》

學海省思
聞天祥  台灣新電影的文學因緣

每季一書
鄭雲英  人生相冊裡永不褪色的純粹──《山路彎彎》
劉于涵  藏在字裡行間的救贖──《往復書簡》
簡潔  山窮水盡疑無路 ──《鴿子》

國際文壇動態
林震宇  《EVA奇機世界》:閉上眼睛,你看見了什麼?
顧錦芬  百花齊放的日本文學改編電影──兼評《我的母親手記》
簡潔  「對抗遺忘」:記取納粹焚書的教訓
曾秋桂  第三屆村上春樹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實

貨號: 4711132387537 分類: , ,
編輯室報告/倪安宇

討論電影與文學之間關係的傳統制式方法,不外乎電影是否忠實呈現文學原著精神,或成功跳脫原著框架,以畫面和聲音語彙展現電影做為第七藝術的價值。但電影本脫離不了文字或話語,文學亦總能讓畫面躍然紙上。交融多年後,文學創作不免受電影手法影響,而文學則成為電影藝術的養分,相互觀照,例如義大利二次大戰後的新寫實主義風潮(有趣的是,今日當我們說文學電影化的時候似乎略顯貶意,說電影文學化卻傾向讚揚)。另一種互動關係是,電影因其特質,「閱讀」相對容易且所需時間短,能攫取廣大受眾的注意,進而回頭帶動原著小說的氣勢,例如李安執導的《斷背山》;也有原著是暢銷小說,拍成電影更掀起話題的,例如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時至今日,看此二者關係的方法愈廣,也愈深,自然不再限於彼此之間的對照。《世界文學》本期有朱璽叡以傅柯的異質論點談王家衛作品《2046》,時空虛幻真實互現;陳維玲用心理學角度研究《人間喜劇》的伏脫冷,描述他算計、狡詐、虛偽等種種黑暗面形塑出文學中惡之典型,彷彿搬演了一齣陰森森的驚悚片。傅錫壬從電影《美夢成真》天堂地獄之分出發,借但丁《神曲》回頭討論宗教觀的靈魂依歸,並以中國神話故事穿插佐證,帶著大家飛天遁地往返東西。曾秋桂細細咀嚼夏目漱石的原著《心鏡》與改編電影的璀璨交會,讓我們得以了解作家和導演在時代詮釋上的同與異。宋麗玲和林盛彬則借文學作品中的南柯一夢,闡明主角追尋的其實是人生舞台上的自由。
文學和電影是現實人生的再現。張嘉如從好萊塢拍片過程動物保護政策的演變切入,訴說更大的關懷──道德議題。林少華同樣是從某種道德關懷角度談《1Q84》,由村上春樹作品中的善惡定義來思索「我們沒有把人格的一部分完全託付給某種體制嗎?」的大哉問,質疑人對於體制的依賴怠惰服從恐將失去說「物語─故事─夢」的能力,恰恰好呼應了近日台灣社會的騷動不安。無獨有偶,另一篇談村上春樹《不帶色彩的多崎tukuru和他的巡禮之年》的文章,則透過故事主角的離群──無所依──回歸制度的過程,討論人追求安定的內心渴望。這些挖掘、省思、自問或許無法立即得到答覆,但留下了紀錄,等待更多的批判論述豐富現在進行中的歷史,或許在未來能夠換來片刻救贖。
電影與文學的相關研究,台灣也沒有缺席。聞天祥的〈台灣新電影的文學因緣〉詳述台灣新電影與文學數十年來的密切交流,夾敘夾議,不僅揭露不為人知的趣事,記錄電影產業經濟的興衰,也探討了文學與電影間「忠實vs.背叛」的關係。此文原刊載於台北金馬影展執委會2003年出版的專刊,今增補九○年代後網路文學時代崛起台灣影壇的新氣象,彌足珍貴。若與新近出版的《煮海時光──侯孝賢的光影記憶》參照閱讀,便能對台灣近代電影史的新電影脈絡有縱向與橫向兼具的認識。
而台灣近年另有一種文學與電影的結合。不同於改編小說拍攝電影的單向操作,《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由同為創作人的導演詮釋六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作品和人,例如陳傳興導演用佛學「一日即一生」概念,拍攝詩人周夢蝶的一日生活;林靖傑導演以現代的語彙結構拍攝現代主義作家王文興。用不只是記錄「作家身影」的視野展現影像的文學況味,也讓文學轉化為詩意的影像作品。
根據好萊塢電影工業統計,這兩年電影原創劇本與小說改編的比例約為四比六,有人說是因為小說已經測試過市場水溫,改拍電影風險低。不過第八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絕美之城》(La grande bellezza)或許開創了另一個紀錄:已屆六十五歲的男主角傑普.甘巴德拉以年輕時創作的唯一一本小說《人體器官》而活躍於羅馬藝文圈,遊走上流社會,就連即將被梵諦岡封聖的修女也始終記掛此書,好奇傑普為何不再繼續創作。這部「虛擬」作品成為義大利出版界調查期待度最高的小說,甚至已有不同封面在網路上流傳。
美好的,叫人念念不忘的,無論是影像或文字作品莫不是汲取自於人生。但為真實人生帶來夢幻,教觀者期待夢幻成真。

貨號: 4711132387537 分類: , ,

村上春樹《不帶色彩的多崎tukuru和他的巡禮之年》中的「通過儀式」──重新審視「記憶」與「歷史」的相互關係/小森陽一

從村上春樹最新長篇小說《不帶色彩的多崎tukuru和他的巡禮之年》(第一版2013年4月15日,文藝春秋社)書名來看,可視為一部描寫「通過儀式」的小說。
而所謂的「巡禮」,乃是一種宗教的行為,意指造訪聖域或親臨寺院參拜。而「聖域」指的是宇宙創始的場所,亦可以解釋為象徵宇宙中心的場域。透過造訪聖域,人們得以由俗轉化為聖,或由死轉化為重生、再生。
綜觀大多數民族的「通過儀式」,可以釐清出共通的特徵為:「由象徵性的死轉化為重生、再生」。
法國人類學家Van Gennep(1875-1957)在其著作《過渡禮儀》中,提出了「通過儀式」此一概念。將「通過儀式」的過程,區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脫離原有群體之「分離期」2.無任何所屬、在過渡場域中流動之「過渡期」3.回歸新的社會架構、扮演固定的角色、位置之「聚合期」。
在本篇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小說內部構造與上述三個「通過儀式」的階段,極為吻合。例如:小說主角多崎tukuru曾經被結盟成「鐵五角」的四位好友告知要與他斷絕來往,此經驗符合了「通過儀式」中「分離期」階段。而此四位好友是多崎tukuru從高一時就非常要好的死黨。在「大二的暑假」回到家鄉名古屋時,多崎tukuru分別打了電話給這四位好友。然而此四位好友,全部避而不見。最後其中一位名叫赤松慶,忍不住出來接電話,冷酷地告訴多崎tukuru:「請不要再打電話來了。」並且在多崎tukuru多次追問理由之下,終於冷冷回了一句:「你自己內心明白!」空留一團迷霧,令多崎tukuru費疑猜。
回到東京之後的多崎tukuru,每天「幾乎只想死這件事」。
然而「長達五個月陷入死的虛無以及孤獨的絕望當中」的多崎tukuru,歷經了「在夢境中產生了忌妒的情感」以及「在鏡子中凝視自己的軀體,發現了那不屬於自己的樣貌」等之後,決定重新迎接生命。多崎tukuru所經歷的這段歷程,正是符合了「通過儀式」中由「過渡」轉向「聚合」的階段。
另外,大學畢業後的多崎tukuru,就職於鐵路公司。這是多崎tukuru自小就嚮往的設計車站的工作。故事至此,主角多崎tukuru的「成年儀式」,看似已經完成。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在小說中多崎tukuru認識了比自己年長兩歲、名叫木元沙羅的女生。沙羅在旅行社上班,專門從事規劃海外旅行。兩人在第三次約會中,發生了肉體關係。與木元沙羅的親密關係,成為影響多崎tukuru人生的重要關鍵。
在兩人的第四次約會中,沙羅明白地對多崎tukuru坦言說:
「被你擁抱時,感覺到你似乎不在身邊。」沙羅一併告訴多崎tukuru,此乃因為多崎tukuru與高中時期四位好友的決裂關係尚未修補之故。於是,沙羅建議多崎tukuru「與這四位好友碰面,找出十六年前被排擠的原因」。
多崎tukuru接受了沙羅的建議,並依據沙羅從網路上查到的資訊,展開了一趟「巡禮」之旅。而多崎tukuru的四位好友分別為青海悅夫、赤松慶、黑埜惠理、白根柚木,此四位的暱稱分別為「青」、「赤」、「黑」、「白」。唯獨多崎tukuru一人名字沒帶著色彩的字眼。而在小說中也提到暱稱為「白」的白根柚木,在「六年前」「三十歲」的那一年,便已經辭世,不在人間了。
多崎tukuru的「巡禮」之旅的背後所蘊含的義意,為完成十六年前未能完成的「通過儀式」。此階段為「脫離期」至「過渡期」的轉換階段。而其主要的課題,便是去探訪姓名裡各自帶著色彩字眼的高中時期四位好友,找出十六年前被離棄、被絕交的真相。
而促成多崎tukuru踏上「巡禮」之旅的木元沙羅口中說出了下面一段話。此段話貫穿全篇小說,意義非凡。
「儘管記憶可以隱藏,可以潛藏於深處,然而記憶所造就的歷史軌跡,卻是無法抹滅的。」沙羅直視著多崎tukuru的雙眼又說道:「你要記住這一點。歷史是既無法抹去,也無法重新改寫的。因為要改變歷史的話,等同於抹殺掉自己本身的存在一樣。」
沙羅此番象徵著「記憶」與「歷史」兩者關係的話語,在本篇小說中不斷地被反覆提起。例如:多崎tukuru與赤松慶見面時,以上的話語又被重新詮釋為「儘管記憶可以隱藏,但歷史卻無法改變」。另外在拜訪住在芬蘭的黑埜惠理時,則被詮釋為「記憶可以封鎖。然而歷史卻無法隱藏」。
沙羅此番象徵著「記憶」與「歷史」兩者關係的話語,也進一步引領讀者去思考本篇小說「巡禮之年」中的「年」,其背後所蘊含耐人尋味的意義。所謂「巡禮之年」,到底具體是指何年呢?換言之,「小說世界裡的當下」,對應到現實生活中的哪一年呢?
「巡禮之年」是作曲家李斯特的樂曲集。在這一套樂曲集中,特別是收錄於「第一年、瑞士巡禮之年」中的〈鄉愁〉(田園風景所喚起莫名的哀傷)。大學時期認識的朋友灰田,告訴多崎tukuru這首曲名之後,多崎tukuru便常常聯想起白根柚木曾經常常彈奏這首曲子。
李斯特的「巡禮之年」樂曲集,深深的烙印在多崎tukuru的記憶裡,且透過多崎tukuru回想「巡禮之年」樂曲,此四個字不斷地重複出現在讀者眼前。因此在本篇小說中「巡禮之年」具有喚起記憶的功效。在老家名古屋和好友青海悅夫及赤松慶見面時,從他們口中得知,因白根柚木宣稱自己遭到多崎tukuru的強暴且懷孕了。所以高中好友們才會同時疏遠多崎tukuru並片面與其絕交。知道好友疏遠的原因之後,再回到東京的多崎tukuru不斷地聆聽這首「巡禮之年」鋼琴樂曲時,腦中出現了下面的念頭。

灰田留下了這片裝在「巡禮之年」套子裡的唱片。他應該是別有用心才故意留在多崎tukuru的房間吧!而絕非單純是忘了帶走多崎tukuru所熱愛的這個樂曲集吧!這個音樂把自己和灰田串連在一起,也把自己和白根柚木串連在一起。也就是說音樂是這幾個原本不相關的人們相互連結、環扣的血脈。雖然是一絲微弱的血脈。但那鮮紅的鮮血,仍舊緩緩的流動著。是音樂的力量,才得以跨越時空、得以實現。多崎tukuru每每聽到這首樂曲,特別是當他聆聽〈鄉愁〉這首音樂時,總會喚起對兩人的深刻記憶。有時甚至覺得他們兩人彷彿還在自己的身邊,能感受到他們呼吸的氣息。

包括白根柚木等四位高中時期的死黨突然離棄,已經是「十六年前」的事。而大學時期的好友灰田留下這個「裝在套子裡的唱片」突然消失是「十五年前」的事。在本篇小說中「音樂」則是成為跨越時空,連結此兩項回憶的關鍵。而「音樂」指的便是「巡禮之年」這首樂曲,同時也是本篇小說書名的最後四個字。
剖析了「記憶」與「歷史」的關係之後,當閱讀此部小說時,須先釐清主角多崎tukuru的「巡禮」過程,是「到底『巡禮之年』在歷史上是何年?」而解讀出「到底『巡禮之年』在歷史上是何年?」對本部小說讀者而言,不也是一個大關卡、「通過儀式」嗎?
多崎tukuru的「巡禮」,並非是造訪寺院或神聖之域。在小說中最初的「聖地」是名古屋。名古屋位於日本的關西和東京之間,由於地理位置又被稱之為「中京」。另外和高中好友青海悅夫見面的地方,則是日本汽車龍頭豐田汽車Lexus的展示中心。
小說中提到青海悅夫自大學畢業後便一直在豐田經銷商上班,2005年豐田成立Lexus品牌時,被挖角至Lexus經銷商。
多崎tukuru和青海對談中,得知高中好友白根柚木宣稱自己被多崎tukuru強暴。談話至此,好友青海悅夫的手機突然響起。
那來電的音樂正是貓王的〈拉斯維加斯萬歲〉。來電音樂選用此首曲子的理由為:青海悅夫三年前因銷售成績優秀而接受招待至拉斯維加斯所舉辦的全美Lexus經銷商年會時所聽到的曲子。
能獲選為銷售成績優秀銷售員,少說也須有1年或2年來衝刺業績。因此拉斯維加斯之行的時間,若是以進入Lexus第1年來推算,那麼「巡禮之年」應當為2009年。若是第2年則為2010年。
若是進入Lexus第3年或第4年的話,那麼「巡禮之年」則有可能為小說問世之前的2012年。綜合上述,「巡禮之年」的確切時間,可以鎖定為2009年至2012年之間的某一年。
多崎tukuru和青海見面之後,又繼續造訪赤松慶。這也是「巡禮」的第二個場域。赤松表示,自己從事「創意經濟課程」。也就是「結合宗教模式與自我開發及教育課程的方法」,並導入「納粹近衛隊、美國海軍陸戰隊指南」加以發展而出。簡單來說也就是以「培育出服從上級命令,遵循體系制度人才為賣點」。赤松並提到「服從上級命令、依照上級指示行動的人」約「占總人口的58%」,「而自己的事業便是以這些人為對象」。
20世紀80、90年代以後,隨著出現經濟危機以及伴隨產生的新自由主義思潮,名古屋被視為「新自由主義的聖地」。在這新自由主義式資本主義聖地中,青海及赤松皆表示不相信多崎tukuru會強暴白根柚木,並接受了多崎tukuru的說明。那麼,到底此趟「巡禮之年」的確切時間,究竟是何年呢?
名古屋之外,小說中的另一處聖域,則是芬蘭。多崎tukuru透過木元沙羅搜尋到的資料,得知黑埜惠理與芬蘭人結婚後,一直定居於赫爾辛基。然而就在出發前往芬蘭之前,多崎tukuru目擊到木元沙羅和一名身型壯碩的中年男子,手牽著手一同走在青山大道上,朝著明治神宮的方向前去。此景讓多崎tukuru又陷入極度的混亂當中。此時的多崎tukuru不斷地反覆聆聽著收錄在「巡禮之年」樂曲集中的〈鄉愁〉,之後多崎tukuru便出發前往芬蘭。當多崎tukuru到了芬蘭之後,透過沙羅當地的朋友得知,黑埜惠理與家人目前在赫爾辛基北方的小鎮海梅林納避暑。立即緊追黑埜惠理之後而至赫爾辛基的多崎tukuru,租了輛「藍色福斯小型家庭房車」,朝向海梅林納前去。
小說中提到根據木元沙羅的調查,多崎tukuru掌握到黑埜惠理與當地陶藝家結婚後生下兩女的資訊。與黑埜惠理見面後,在提及「十六年前」和他絕交的原因時,黑埜向多崎tukuru說道:

雖然不清楚強暴白根柚木的人,到底是誰?但很明確地白根柚木是遭受到強暴。因為當時的她,確實懷孕了。
而白根柚木一直強調是遭到你的強暴。並對於事情發生當時的情形,描述得十分清晰、細膩。

黑埜惠理並告訴了多崎tukuru,當時白根柚木懷孕後與「流產」的情形。在和黑埜的對話中,多崎tukuru也明白了白根柚木當年的死因。而白根柚木經常彈奏的〈鄉愁〉樂曲,也成為串聯起黑埜惠理與多崎tukuru兩人的共同記憶。

貨號: 4711132387537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