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同國家有如此不同的金融體系?是否因為這些經濟體各自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資源以及技術而需要不同的金融體系?我們是否能夠評斷出某一金融體系較另一個體系來得好,還是每一類型的金融體系皆有優點也有缺點?
本書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跳脫新古典模型的限制,並提出較為適當的理論模型來辨證不同金融體系的優缺點。
在經過相當嚴謹的推論之後,作者提出了一些與傳統可能有所不同的觀點,拋出了更多爭議性的論點。例如:金融市場或許不利風險之分擔;銀行間的競爭或許是不值得如此嚮往的;金融危機是不好的,但也可能是好的;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是值得採行的;對新技術是否值得投資之意見分歧時,金融市場運作的比較好而金融機構運行的比較不好;金融市場的參與成本高,金融機構的存在並不是要取代金融市場,而是支持並補充金融市場的運作。
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我們親身經驗到了一次金融危機震撼。到底什麼樣的金融體系可以降低這種危機的產生?我們仍舊在追尋可能的答案。
◎本書為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之一。
傳統的經濟理論總是強調金融市場是分配資源的最佳機制。其實金融體系包括了兩種類型:一種以金融市場為導向,如英國和美國;另一種則以金融機構為導向,像是德國、法國和日本。兩者到底孰優孰劣呢?
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金融體系的發展,分析主要國家的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現況、公司治理的議題等,並對傳統新古典理論加以評論鋪陳;第二部分探討有關競爭與安全之間的爭論議題,作者試圖跳脫傳統新古典理論的框架,提出跨期平滑(intertemporal smoothing)模型、有關訊息與資源配置的分析架構、有關銀行間競爭的模型、有關金融危機的理論,以及有關重新議約機制與關係的理論分析;第三部分為對公司或企業角色的探討,作者指出在探討金融體系時不能不探討另一個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公司的行為,否則無法一窺金融體系的完整運作;第四部分分別從意見分歧與資源配置的角度、參與市場的耗費成本程度、關係的存在與風險分擔的角度,深入比較以金融市場為導向和以金融機構為導向這兩類型金融體系的不同。
透過不同金融體系之間的比較分析,可以讓我們了解,強調金融市場是分配資源機制的經濟模型,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作者:法蘭克林.艾倫
目前任教於賓西法尼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曾擔任2000年美國金融協會(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的會長,著作等身。
作者:道格拉斯.蓋爾
任教於紐約大學,在財務金融方面的研究功力深厚,研究成果豐碩。
譯注者:溫秀英
任教於長庚大學工商管理學系。
中譯導讀
原序
第一部分 背景介紹
第一章 金融體系之比較
1.1宗旨
1.2背景
1.3競爭與風險分擔
1.4企業的角色
1.5機構與市場
1.6抵換關係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金融體系發展史
2.1早期的金融體系
2.2市場為導向的金融體系
2.3銀行為導向之金融體系
2.4應用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
3.1美國
3.2英國
3.3日本
3.4法國
3.5德國
3.6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公司治理
4.1對公司不同的概念
4.2非營利事業與互助機構
4.3結論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市場的局限性:古典觀點
5.1「艾羅-德布-麥肯錫」典範
5.2不完全市場之均衡
5.3效率
5.4延伸、價值極大化以及分權
5.5股東的一致同意
5.6證券設計以及與公司財務之關係
5.7不完全市場之模型設計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競爭還是安全
第六章 跨期平滑
6.1不完全之風險分擔:例子
6.2模型
6.3市場均衡
6.4跨期平滑
6.5事前效率與跨期平滑的發生
6.6近乎均勻柏拉圖效率
6.7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競合
6.8結論
6.9附錄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訊息與資源配置
7.1價格與分權
7.2風險、分權與機構
7.3訊息效率、投資與風險分擔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銀行業的競爭
8.1走向競爭
8.2競爭與網絡
8.3競爭與風險承受
8.4動態競爭
8.5競爭與金融穩定
8.6結論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金融危機
9.1銀行恐慌
9.2最適貨幣政策
9.3泡沫與危機
9.4金融脆弱性
9.5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協議與關係
10.1金融體系與關係
10.2重新議約與承諾
10.3重新議約與不完整的契約
10.4重新議約與風險分擔問題
10.5無法證實與重新議約
10.6競爭與箝制問題
10.7關係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公司的角色
第十一章 自主性與自我融資
11.1廠商理論
11.2資訊不對稱與管理處置權
11.3誘因、成長與保留盈餘
11.4內部資金市場
11.5合併與收購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公司的目的
12.1公司的文化與組織
12.2公司的存續時間
12.3管理賽局
12.4價值極大、成長以及風險承擔
12.5金融機構
12.6結論
參考文獻
第四部分 市場與機構
第十三章 意見分歧與資源配置
13.1一致的事前認知與一致的共同知識
13.2意見分歧模型
13.3市場或是間接融資
13.4均衡
13.5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耗費成本的市場
14.1市場的存續
14.2訊息與溢酬不確定性
14.3隨機搜尋
14.4多餘的證券
14.5搜尋與社會學習
14.6結論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關係與風險分擔
15.1變遷中的典範
15.2外顯的風險分擔契約
15.3自我約束與內隱契約
15.4降低參與市場的成本
15.5建立長期關係之策略
15.6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