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蕭邦鋼琴大賽竟然能夠扭轉世人對蕭邦的演奏觀點?!音樂與政治居然能在柴可夫斯基與哈察都亮的鋼琴協奏曲中交鋒?!德布西的音樂真的只是印象派?李斯特不過是炫技天王?藉由詳盡錄音蒐集與精闢詮釋解析,焦元溥帶領您進入作曲家與演奏家的世界,一探精采有趣的音樂詮釋史與表演藝術秘辛。
內容簡介
以歷史的角度衡量各個演奏的時代意義,向是作者評論關切的核心。藉由豐富的錄音資料,我們也確實能得到許多關於樂曲詮釋與表現轉變的知識,並得以掌握不同的美學標準。
例如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詮釋,從二十世紀初李斯特學生所講求莊嚴的堂皇慢速,逐漸發展至注重技巧的凌厲快速,其間的差異是截然不同的美學思考。德布西《二十四首前奏曲》由作曲家原意解析與法國風格出發,最後竟呈現出差異甚大的不同觀點,詮釋逐漸抽離作曲家的意圖,甚至以純音樂的方式表現。蕭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經由蕭邦鋼琴大賽的提倡與影響,使其演奏風格在二十世紀逐漸擺脫歐陸舊式浪漫派的誇張,轉為精確、理性、健康的明朗表現;同樣是比賽影響,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在柴可夫斯基大賽上的詮釋變化卻和蕭邦鋼琴協奏曲相反,不僅呈現出極為有趣的對比,眾多經典詮釋也成為二十世紀鋼琴史上最燦爛的紀錄之一。
透過廣泛的對比,作者在音樂詮釋的歷史脈絡下探討各個演奏的時代意義,分析藝術家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努力。至於創作於二十世紀的哈察都亮鋼琴協奏曲,從作曲家與俄國(世界)首演者、俄國重要詮釋者、英美兩地首演者和亞美尼亞鋼琴家的演奏,都完整地記錄在有聲資料之中。此曲的詮釋與風格變化幾乎能從錄音中完整呈現,是二十世紀音樂中少數所有重要演奏皆被完整記錄的作品,其詮釋史本身就值得研究,也是錄音時代的特色。
本書特色
◎華文世界第一部呈現音樂詮釋史觀的版本比較專著
◎目次:
蕭邦:兩首鋼琴協奏曲(Frederic Chopin: Piano Concerti No.1 & No.2)
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eter Tchaikovsky: Piano Concerto No.1)
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Franz Liszt: Piano Concerto No.1)
德布西:二十四首前奏曲(Claude Debussy: 24 Preludes)
哈察都亮:鋼琴協奏曲(Adam Khachaturian: Piano Concerto)
◎取材最詳盡、分析最精闢的音樂評論合集
申學庸,聲樂家、前文建會主委
元溥藉由大量的文獻整理,勾勒出二十世紀演奏風格變遷的過程。讀者所能得到的並非只是評論者對各別演奏的觀點,而能了解形成不同詮釋的各種背景與作者所欲呈現的詮釋歷史觀。這套 「樂評三部曲」除了是元溥個人研究心得的成果,也是台灣音樂評論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堅尼斯 (Byron Janis),美國鋼琴名家 、Global Forum Arts and Culture Committee主席
元溥的樂評深刻而優美,一如蕭邦的音樂。
羅傑 (Pascal Rogé),隆提博、恩奈斯可鋼琴大賽冠軍
元溥對鋼琴學派、鋼琴家、古典音樂,特別是法國音樂的認識,無一不令我驚訝。他總能發掘出原創性而具想像力的問題,讓人自其著作中得到啟發。對所有愛樂者而言,他的樂評三部曲將是最為重要的好書。
鄧泰山 (Dang Thai Son),1980年華沙蕭邦大賽冠軍
元溥以驚人的熱忱、智識能力和專業素養從事他的樂評研究。相信對所有的愛樂人而言,他的樂評三部曲皆是非常嚴謹而又有趣的精采著作,是不可或缺的讀物。
弗格特 (Lars Vogt),1990年里茲大賽亞軍 、德國Heimbach室內音樂節藝術總監
即使如此年輕,元溥所擁有對古往今來的鋼琴曲目與鋼琴家知識,仍是我前所未見。我相信他的樂評三部曲不僅是其對音樂的奉獻,更是對演奏風格與詮釋的研究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