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創業家

NT$390 NT$308

出版日期:2015-08-26
作者:李仁芳
印刷:半彩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328
開數:25開(21×14.8 cm)
EAN:9789570845891
系列:創新觀點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寶島台灣臥虎藏龍,城鄉各地都有高人大隱於市井。
李仁芳在全島各處,發掘生活產業各領域創新達人,
這些「巷弄創業家」正在各地為在地人文地景編織璀璨亮點,
不僅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生活服務,
更讓國內外遊客,近悅遠來。

‧汐止「食養山房」七號荷花池邊高大桐花喬木,昂然矗立直升上月色及繁星滿天的靛藍夜空。雪白桐花滿樹梢,地面、蓮池上也布滿飄落的「五月雪」。配上澄淨的銀白月光,習習山風,蛙鳴聲裡更顯山區的幽靜。

‧台中「無為草堂」是個順勢而為的現代老莊主義實踐者,遵循老子「無為、若水、希言、不爭」的精神,在擺脫城市喧囂中,找到慢活的雅緻,讓人、茶、自然三者交融,體驗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

‧桃園「水來青舍」隱身於大片蓮花池後方,蓮池倒映著遠從山西運來、有150年歷史的門樓,穿過門樓竹林小徑,映入眼簾的是魚鱗灰瓦的古樸建築,有些許古佛禪意。推門入內,驚覺它的特殊,雕梁畫棟的廳堂,讓人眼睛一亮。就是這視覺意境,讓訪客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欣喜與感動。

李仁芳通過《巷弄創業家》在全島各處,持續發掘生活產業各領域創新的達人,持續發掘像「豐華」的吃好,「惠中」的穿好,「志勝」的喝好,「食養」的茶好、食好、氣好等種種數之不盡、遍布台灣創意城鄉各地的巷弄創業者,在本島城鄉各地,串起串串閃亮珍珠項鍊,讓大陸、亞洲以致全球遊客,近悅遠來,特別是大陸或日本文化界人士一來台,他們自由行在台灣各地城鄕村里,自由穿街走巷,深入寶島巷弄中,踏處土地、民情,感觸每每極為深刻。

本書指出了因為有這些文化底蘊深厚「巷弄創業家」的創意生活事業,使得台灣處處閃現創意生活的璀璨亮點,也使台灣成為華人地區的優質生活中心,也成為文創產業中心。文化的厚度與生活的質感,讓台灣成為華人地區中更值得居住的人文密集場域空間。

最極致的文創事業模式就是要靠台灣城鄉各地滿天星般,遍地開花的文創達人們,這是一種精采生活與生命經驗的累積。

太陽升起,太陽落下;潮起潮落,潮流很快就過去。倒不如慢慢走,清楚地走自己的路。「與其最好,不如唯一」,因著人文底蘊含藏量高,而曖曖內含光。台灣文創規模雖小,卻可以生命的質地、文化的厚度勝出。

《巷弄創業家》標示出台灣現在從南到北遍地城鄉,讓人得以款行慢遊的個別明珠「亮點」可說處處湧現,現在要努力的方向是將此串聯成缐,鋪陳成面。

台灣在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產業,可以說在華人社區有相當的核心能耐與營運優勢,有機會可以成為華人生活產業的「風格時尚」發動震央,與「風格時尚」的造潮者。

就像華語流行音樂、誠品書店,或像鼎泰豐小吃美食等,台灣能不能成為華人社區生活文明的前行活態實驗室?或是華人社區生活產業、創意產業發展的創業育成中心?台灣有沒有機會、要不要規畫,成為大華人社區的「凡爾賽宮」?就如同路易十四與寇貝厄當年刻意帶動法蘭西,以致整個歐洲優質生活風尚的「時尚震央」?這些都是作者李仁芳在本書中拋出再三深思的課題。

※ 熱情推薦
台北書院院長林谷芳、白鷺鷥基金會董事長陳郁秀、學學文創董事長徐莉玲、采采食茶文化王陳彩霞、食養山房林炳輝、無為草堂凃英民、台南奉茶茶館葉東泰、九份茶坊洪志勝、相思李舍李威德、The One劉邦初、大藝埕周奕成、蘑菇張嘉行、台南謝宅謝小五

貨號: 9789570845891 分類: , ,
作者:李仁芳

政大創新管理教授。對創意產業與生活產業同具敏感度,擅長以跨界思考,探索國內外創意事業的發展脈絡,為台灣經濟升級所提出的建言深受各界重視。

1951年生於台北。成大工學士、政大企管研究所碩、博士。曾任輔大管理學研究所創所所長、企管系系主任、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現為政大創新管理教授,並擔任立達國際電子公司獨立董事/薪酬暨稽核委員會召集人,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明基三豐醫療器材公司獨立董事/薪酬暨稽核委員會召集人,SNS + 好玩家公司薪酬暨稽核委員會召集人,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院士,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Editor, NCCU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view, Advisory Board Member。著作有《巷弄創業家》《創意心靈》《管理心靈》《7-ELEVEN統一超商縱橫台灣》等。

貨號: 9789570845891 分類: , ,

自序 巷弄創業家的時代

PART 1 生活的存在感與巷弄創業精神
巷弄創業,體小相大
巷弄創意事業的In與Out
地方風土資本與青年微型創業
一盞茶與一間老宅
巷弄生活家的生活風格
生活空間與生活風格
巷弄創業家的智慧資本與風土資本投資
巷弄生活家的心靈力量
巷弄創業家的終極競爭力
巷弄創業家創建風格的技藝

PART 2 巷弄創業家的風貌
深山閒居生活,心適自在空間──食養山房
創造天然時尚的衣飾──天染工坊
青鬱覆蔽山城,潛心孕育的一抹嬌豔──山芙蓉
順勢而為的現代老莊主義實踐者──無為草堂
東方飲茶文化與時尚的完美邂逅──采采食茶文化
從門外漢到咖啡達人──相思李舍
倘佯在古室茶香中的心靈之旅──紫藤廬茶藝館
日日是好日,處處皆創意──蘑菇生活小鋪
世外桃源一仙境──水來青舍
散發藥草味、人情味與生活真善美──阿原肥皂
從茶開始,延續北埔文化──水井茶堂
融合茶、陶、畫,展現生活新風貌──九份茶坊
新生活美學,創造「東方人文」品牌──The One
動人故事增添米飯好滋味──掌生穀粒

PART 3 巷弄創意事業的發生學
城鄉即創意生活園
城鄕街區是活態美術館
有「食養」,也有「視養」的國民生活美學
水岸街區設計與美學判斷力養成
創意事業開在生活巷弄間
生活的戲劇──巷弄街道皆舞台
市井空間皆創意
優質生活事業,需要優質巷弄風土
「洗心」工房:鑲嵌在巷弄綠意間的明珠
巷弄創意事業,需要生活條件的比較利益
原鄉風土涵養美的尺度與定義
運用空間力,加持在地創意事業産品力
美麗風土是孕育創造才具的底力,也是養成鑑賞力的張本
街巷生活空間的存在感,是師匠創意的源頭
巷弄創意事業,群聚於優雅風土環境
巷弄創業進化雖緩,卻依然動人
七千八百三十五個美麗
創弄創業家的時代:從用品物件到生活空間
四個同心圓:商品力、空間力、風土力
地氣人氣相輝映:品人開品店,住品居

附錄 舊街區的新活力──周奕成與大藝埕

貨號: 9789570845891 分類: , ,
自序

這本書是關於台灣各地城鄉巷弄間,一些微型生活事業創業家,創建在地小事業,編織璀璨人文地景,提升在地生活甜度的故事。
多年來,我不時關切台灣巷弄創業與創業家事跡,基於下述五項思考:

一、發揮地方特色,強化在地產業發展
長久以來,政府對台灣產業發展政策的主旋律一直是「國際化、自由化」。比如對台灣很重要的資訊電子業,在二○一一年三角貿易(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出貨、全球市場)銷售收入占全部營收高達六六%(製造業占三六%),而且近五年來成長了一八‧七%(製造業占一一‧六%)。因為「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愈來愈高,導致國內就業機會不足,實質薪資倒退回一九九○年代水準,所得分配不均問題日益惡化。
目前的狀況是出口持續成長,但無論商品順差或三角貿易服務輸出的資金,並不一定會匯回台灣。即便匯回台灣,也未必分配給多數人(台灣受雇人員報酬占GDP比率,自一九九○年以來一路下滑:一九九一年五一‧五六%到二○一二年四六‧一七%,二○一○年最低點四四‧五五%),國民消費也未必因經濟成長而增加。
台灣所謂經濟成長,很多的附加價值、很大比例的就業貢獻,都沒有落實在台灣。
社會的部分輿論與二○一四年七月的經貿國是會議,終於起步討論關於在地產業的發展。
就政府過去的產業政策來看,的確比較偏向提升產業出口競爭力,因為競爭力不提升,就無法在國際上競爭。
關於在地產業的發展,一直被認為只是滿足內需而存在,而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的內需市場,對一向以量取勝的OEM/ODM代工出口廠商來說,實在看不上眼;而就政府對在地產業的政策定位來說,過去也大多視為弱勢待輔導的傳統產業而已。
其實,在地產業的發展,可以是台灣經濟結構轉型重要動能來源之一。比如一些北歐國家,人口、國土幅員都比台灣小,但對出口的依賴遠低於台灣,人民生活品質及國民福祉則大幅超越台灣。
過去,大多數的台灣主流產業一直在歐美日供應鏈主導下,扮演製造代工的角色,並不直接接觸消費者,一向不熟悉經營最終消費市場。
未來,台灣經濟成長模式勢必從依賴出口調整為兼顧出口和內需,必須更加重視和國民居住、生活環境品質有關的在地產業投資和經濟活動,產業發展也必須重視創新及多元化,並和在地就業及人民生活福祉緊密結合。
另一方面,台灣生活型態及需求,在華人區域具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因此,台灣在地產業發展,不應只著眼於內需收歛性思維,政策上更應思考如何促進與海外市場(出口或觀光)的接軌。
「巷弄創業家」的志業,正是灌溉心力於在地生活事業,提供有甜度、有溫度的優質在地生活服務。

二、台灣文化觀光事業須從建設生活大國奠立基礎
世界觀光機構報告指出,國際旅行正逐漸變成一般人可以隨手取得的消費服務。估計從一九九五年到二○二○年,全球國際觀光旅客人數將從五億六千萬人(觀光收入四千億美元),成長到十六億人(觀光收入兩兆美元)。這相當於每年平均成長率六‧七%,是世界各國預估的GDP最大成長率的一倍以上。
毫無疑問的,觀光勢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骨幹產業之一。二十一世紀是觀光旅遊及文化創意、生活產業的世紀。台灣當然不能例外。二○一四年台灣觀光旅遊可創造新台幣七千六百億元產值,二○二○年觀光客可達一千六百五十萬人,每人花費七‧五萬元,可創造一‧二四兆元產值,同年國內外旅遊可貢獻GDP達二兆元。就業人口可從二○一四年六十五萬人,到二○二○年增加為一百十五萬,每就業人口創造的產值從每年一百二十萬元提升到一百七十萬元。
一個文化觀光鼎盛的國家,一定有蓬勃發展且演化細緻的在地生活產業撐持。最有深度,也最有永續發展能力的觀光發展,不見得是大山大水大景點的消費,而是在地生活、在地文化的分享。所謂「打造觀光城鄉」,就是重新發現、重新創造該城鄉最引以自豪的特色。
台灣在華人社區具有「優質生活中心」的位置,我們應運用這槓桿優勢,協力民間大力發展國際文化觀光與國民旅遊事業,進而帶動各城鄉巷弄間在地生活產業的成長。創建城鄉巷弄間的在地生活產業,是不會後悔、也不會失望的投資,因為可以灌溉土地及餵養子民。
台灣極具發展在地生活產業與文化觀光的潛勢,而在發展這些產業的同時,也為台灣原本獨樹一幟的自然、人文資源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底蘊,累積更豐富的人文素養,並為生活其間的子民創造根留台灣、永續增值的原鄉生活空間與在地產業,使台灣豐美的生活與文化成為二十一世紀最美好、最鮮活的華人社區。

三、創意的甦醒,從生活的甦醒開始
更進一步來思考,現在舉國上下都在講「創意經濟」的推動。其實創意的甦醒,是從生活的甦醒開始。而創意經濟的推動,本來就是以創意生活空間為張本,向天地上下四方探索張望。而「巷弄創業家」正在全島各城鄉巷弄間,以他們所創立的事業,為在地人文地景空間編織璀璨的錦繡亮點。
有關創新天才的叢聚湧現,有一個「美力說」理論:美麗風土是涵養創新的底力。
英國是個創新天才輩出的國家,它的田園風景之美世所公認。比如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古色蒼然的建築映照終年常綠的草坪,美得如夢似幻。而愛爾蘭天才文學家輩出,也有號稱「翡翠之島」的遍地綠意和壯觀夢幻的自然美景。
日本學者藤原正彥研究過許多天才創新數學家的一生,他為了體驗這些天才成長的風土,多次親自走訪他們的故鄉。藤原正彥本行學的是數論與不定方程式論,對「創意天才大多誕生在什麼地方」產生疑問,也試著觀察與思考。他發現一項有趣的事,創新天才並非按照人口比例到處出現。天才的誕生地點分明有偏好,只有在某些國家、某些地區才會誕生創新天才,並呈現星群叢聚現象。
大天才羅曼奴贊(Ramanujan, 1887-1920),一生發現超過三千五百個「美麗」公式。羅曼奴贊的出生地在南印度昆巴可南(Kumbakonam),那裡有好幾座九世紀至十三世紀朱拉 王朝留下來美得驚人的寺廟,連窮村僻壤都有壯麗無比的美麗寺院,讓親履考察的藤原正彥大吃一驚。他在昆巴可南附近的丹哲普(維基百科:坦賈武爾)看到普里哈迪錫瓦拉寺(維基百科:布里哈迪希瓦拉寺),第一個直覺反應就是:「啊!簡直就像羅曼奴贊的公式一樣美!」
曾經得過諾貝爾獎的錢德拉塞卡爾(1910-1995),還有以「拉曼效應」聞名、也是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拉曼(1888-1970),都是昆巴可南一帶的人。三位不世出的天才創新大師,都 出生在這個半徑三十公里內的小區域。直到現在,印度沒有其他地方出現過任何一位足以匹敵這三人的數學家或科學家。可見天才的誕生地點分明有偏好,而且「美力孕育創新力」,創新的風土需要美的底力加持。
蒼穹繁星與人文化成的美麗與秩序,都可能彰顯上帝創造的奧祕。天地自然的美和創新力的涵養必然有深遠相關。南印度昆巴可南附近半徑三十公里的圓圈,可以說是探究天才誕生地點時,決定性的舞台。

四、孕育創新的實體空間張本
「巷弄創業家」在城鄉家園的地景空間經營,長期而言,其實是為創意事業的舞台搭景,也是為創意設計基因庫藏作準備。
創新孕育有其實體空間張本,雲門舞集「稻禾」孕育自台東池上鄉的藍天與稻田天地之間,正是一個直白的顯例。二○一三年,雲門成立四十年,自稱有「稻米情結」的林懷民再度選擇以稻米為創作主題,以「稻禾」向土地致敬。
不同於「薪傳」的徒手插秧和「流浪者之歌」以真米登場,在嘉義新港度過童年的林懷民,選擇台東池上的稻田做為創作的元素,把大自然的循環,透過舞蹈傳達稻米的生命輪迴。
藝術家的「胸中自有丘壑」,其創作怎麼可能與自身遍覽的城鄉巷弄、山水空間沒有淵源?
池上稻米達人葉雲忠(一位農閒之際在家中寫書法的農夫)的田地,是一片沒有電線桿的稻田。當年錦園村李文源村長帶著村民和台電抗爭,才讓電線地下化,成就這片浩瀚的黃金稻海,保留下家園地景純淨的空間視野,也成為「稻禾」創作的原始基因素材。
雲門邀請攝影家張皓然在田裡蹲點兩年,記錄稻米的生命歷程,這些珍貴的視覺材料再透過影像設計王奕盛的神妙之手,成為舞台上的視覺呈現。
觀賞「稻禾」時,我們得以看到慵懶的白雲在湛藍的天空之間飄移、大山時而清晰時而渺茫、各種層次的綠色稻浪搖曳和稻田裡的四季流轉,真是極致的視覺饗宴。
舞者們也沒有局限在排練室裡,他們在收割季節前往池上參與收割,接受花東縱谷大自然的洗禮、體驗農民的生活,從腰痠背痛中真實感受「粒粒皆辛苦」,這些體驗於是成了舞作中每個段落的養分。
當客家山歌「新民庄調」響起,他們在舞台上把翻土、注水、秧苗、成禾、結穗、收割、燒田、翻土這些農作的時序節氣舞出「泥土」、「風」、「花粉」、「日光」、「穀實」、「火」、「水」等段落,將池上的明亮、美好透過舞蹈清澈傳達。
四十年來雲門在舞台上呈現了一百六十多齣舞作,四十歲的雲門以「稻禾」向生養我們的台灣大地以及敬重大地的農民致敬。
現在台灣舉國上下都提倡「創新」,卻以「知識經濟」之名,多以「邏輯」及「理性」面切入。
很少人理解:「創新」以「美」為底力的美學面向。「情緒」、「形」的柔,與「邏輯」、「理性」的剛,如能剛柔並濟,人的綜合判斷力與創造力才能臻於完美。鎮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要提倡「創新」,首要的關鍵基本建設是讓台灣成為華人優質生活中心。無論天地人文、山川城鄉,台灣都要維護、涵養美與質感的「形」。
長期而言,「美的存在」是孕育創新人才最具底力、最營養的沃土;而「巷弄創業家」正是在各地城鄉,為此任務從事奠基性工作。

貨號: 9789570845891 分類: , ,

地方風土資本與青年微型創業
營造「歷史風土街道」, 更需要生活產業在地老鋪的光點,鑲嵌於城鄉山川土地舞台中, 彰顯風土街道人民創意生活的多采多姿,與可居可遊的文化觀光潛力。
近年來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3%以下,全球各地也不斷傳來「荒年」逼近訊息。
好消息是,被外媒稱讚「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至少在美好人文方方面面,漸有華人優質生活中心形象的台灣,觀光服務業表現突出。
觀光服務提供的內涵,不只是吃吃喝喝。2012來台觀光旅客中,64%表示受到台灣「民情風俗文化和歷史文物」吸引而來。借用日式漢文表達:「歷史風土街道」的建設,可能是當前攸關文化觀光的重要文化資產投資項目。
講到「衡外情,量己力」的策略定位,求發展求生存的氣慨與行動,台灣向來民間跑在政府政策之前,近年來更是明顯。
不少有理想見識的青年,不理會近十餘年薪資停滯,以及全台五十萬低工資福利、無年資的派遣員工社會趨勢(政府還帶頭成最大派遣用戶)。在地方上創立有「歷史風土」味道的「原鄉時尚」文化觀光鄉鎮事業,成為一群有見識的年輕人創業的新選項。
南投竹山一家「小鎮文創公司」,年輕人何培鈞決定以系統性模式經營地方觀光事業,強調「百年特色小鎮,深度文化五感體驗」。現下已建設了「天空的院子」、「鞍境家」民宿、「上山閱讀」Café 以及「大鞍山城」旅遊中心。
其中天空的院子位在竹山大鞍聚落,108年四合院老宅子,歷經十五家銀行拒絕貸款支持,年輕團隊堅不放棄,終獲得千萬元創業貸款。前後七年涵養、除草、補牆、鋪瓦,院子才從荒陌中浮現的新徑一端升起,成為中台灣眾口相傳最美麗的山間民宿。
「歷史風土街道」的營造,更需要生活產業在地老鋪的光點,鑲嵌於城鄉山川土地舞台中,彰顯風土街道人民創意生活的多采多姿,與可居可遊的文化觀光潛力。 天空的院子使用竹山鎮下橫街開設四十幾年的啟明米麩╲爆米香,做為置放客房內、款待客人的點心。所開發竹山小鎮遊程包括鎮上傳承五代、120年歷史的來發鐵店,與手工製作的振益棉被店等。
作品曾在巴黎家飾展獲獎的在地竹工藝家、鎮上竹藝博物館、青竹文化園區,以及鎮邊清幽翠碧的大鞍竹海景區,和丘丘相聯如海波起伏的秀麗茶山(以八卦茶園最為知名),這些都是大可由有眼光的「歷史風土街道」資源整編者,著手整備的珍貴「風土資本」。
青年就業近況不佳的台灣,「風土街道」型的創業,還可增加青年開心地開展「在家鄉生活、在家鄉工作」的人生。

有「食養」,也有「視養」的國民生活美學
台灣生活美學的優勢在「吃的魅力」、「人的友善」,
但一大劣勢是「空間/視覺魅力」不佳。
歸根究柢,這與國民視覺美學教育,大有關聯。
目前,公共電視全民收費的國家有日本的NHK、韓國的KBS、英國的BBC。全民家戶收費的政策思考,是認為公共電視等同自來水、電力等公用事業;不過供輸的是事關國民精神生活、文化生活水平甚深的媒介內容。應該允許有充分資源,以製作豐沛質高電視節目內容,深入全體國民家庭的電視中播放。還有什麼管道、什麼方式,效果能優於這國民文化教育通路?
KBS曾製作《大長今》,NHK及BBC對該國國民做了很深入的生活美學教育。例如很多人可以從BS Japan 及NHK電視節目,體會日本花多少心力製作國土旅遊、各地山川城鄉、工藝美食、溫泉旅宿等節目。甚至連鐵道交通的站距時差,都有清楚呈現。
其中一個節目的卷頭語:
日本人的記憶 一瞬之夢 千年之美 故鄉
很能展現這類節目的企畫高度。
日本的國民旅遊節目內容通常都設計由知名的藝人(男女老少均有,一般兩人一組)帶路,親身探訪各地的賞櫻、楓狩絕景,順道將宿泊的溫泉、旅館與美食,細細推介一番。他們甚至每年對國土春秋盛景的介紹,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再製」播出(不是老片重播)。
日本國民平日居家過日子,就能在家中接收NHK等國土美育薰陶,因此普遍對於大自然的美感,都能具備一種崇敬與讚嘆的文化性格,並進而在人文居家生活美學的家常器具、工藝家飾、室內設計,以致建築空間、庭園經營,甚至城鄉道路、地景風光都能營造出優質空間美感。這是讓台灣人遊客每當身處日本,常常之所以能夠感受到日本山川人文如此精緻、如此秀麗的關鍵原因。
每一次到京都,不用說高台寺下石塀小路旁的高級民宅,即使到非常鄉下的大原地區,農夫們自己蓋的居住的「農舍」,他們的屋內裝設也是俐落分明,甚至房宅庭院的規畫與周邊綠化設計,也仍然同樣有其一定優質水平的講究。
台灣生活美學的優勢在「吃的魅力」、「人的友善」,這大體大家都了解;但一大劣勢是「空間/視覺魅力」不佳。日本人所稱文化觀光三要素中,台灣獨擅美食小吃;風光遊賞,無論大自然、人文兩面表現,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歸根究柢,這與國民視覺美學教育,大有關聯。像NHK、BS Japan 這樣有質感的公共電視,傳送的就是國民生活美學教養方案。
而巷弄創業家們則直接在生活街區現場經營可被傳送的創意生活亮點,其巷弄創意事業也直接涵養了顧客的鑑賞力。當國民平常在城鄉巷弄過小日子時,他們就用口袋中的購買力於巷弄創意事業裡消費,以其間採購有質感的服飾、住家、餐食、空間、路樹等設計,定義國民美學鑑賞力。

水岸街區設計與美學判斷力養成
挖苦的人說華人的感官發展是否從弗洛依德所謂的「肛門期」到「口腔期」,然後就停止再往上發展了?
所以,我們會有世界級讓人嘴饞的各色美食、小吃,也會有小七便利超商橘綠紅三色交錯的店招,高高掛在大稻埕1920年代古蹟屈臣氏巴洛克樓面下,讓人頗生時空穿越劇,擺錯舞台裝置的荒謬感。
當然還有九份基山路老街街口的小七店招,很像北京故宮前些年高掛綠色星巴克店招,也都極具「存在感」?!
我們可以想像凡爾賽宮裡掛起綠色星巴克店招?還是可以想像聖彼得堡沙皇冬宮裡,開了一家橘綠紅小七便利商店?
台北說是2016要成為世界設計之都,但無論台北或全國各地,我們對於「生活空間」的設計思考,亟待努力的地方顯然還很多。
像苗栗南庄的灌溉水車、台東池上的金城武茄苳樹,都是原本在地居民生活、生計攸關的「原風景」。屢受全島關注的池上稻田邊茄苳樹,是農民耕作生活中小憩處,不是為觀光目的而存在。
而如果要規畫成地方文化觀光景點也無不可,但公部門須挑起責任有更宏觀的規畫視野。例如,可依文化資產保護法指定該景點為「文化景觀」,在文化觀光價值與在地風土景觀保存上提供政策性誘因,將這區域規畫為重點景觀保護區,以茄苳樹為核心重新規畫農路,並向農民租地,局部改道騰出一個完整空間,讓金城武樹不再只是路邊被擠壓的孤立樹。
如果你在日本京都做「城市小旅行」,高野川、賀茂川滙流處三角洲附近的「飛踏石」設計,可以看見他們對於城鄉水岸空間的設計思考。城市居民是很需要森林之肺與親水性的休閒之地。……
九月中旬,京都的初秋時節仍有秋老虎的餘威,黃昏時站立出雲路橋上,西眺嵐山高雄一帶的夕燒煙雲,沿高野川床吹過來的風帶來暑中清涼。有穿黑色緊身衣褲當地女子沿川畔來回慢跑,有白髮老伴夫妻攜手河岸散步,也有金髮洋女成群騎自行車巧笑倩兮而過,中年夫妻牽黑狗散步時,忽有越野鐵馬飛跳石階上來,錯身而過。就連白鷺也飛落河床中自在棲息──好一幅人間福地的行樂圖。
京都這三角洲上有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以及大片的原生林「糺之森」。當初城市規畫者,在這些古蹟文化資產附近的三角洲尖部前川水上,設置「飛踏石」跨鴨川河中過,有千鳥、河龜等造型。
對面高野川畔堤岸石階段依偎著一對年輕情侶欣賞夕陽。飛踏石上幾組家長正帶著國小年齡的學童與網具,在撈集自然生態課程要求的河川魚介生物標本作業。
幼年男女學童,仿如羚羊般在「飛踏石」間飛奔跳躍,一邊全神貫注川水中的生物標本。
從嵐山方向照過來的夕陽金光,反射到清澈川水中,水紋粼粼,映照在學童血色鮮紅雙頰上,整體畫面真是生氣盎然,讓人心曠神怡,不由得多呼吸幾口川畔清冽空氣。
恰巧一位京都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生前川道郎在川畔找人進行問卷調查。問到我從哪來,為什麼喜歡這裡?來這「飛踏石」川畔附近做何消遣?我開玩笑跟他說,是來這萬年春的平安福地,「吞天之氣,吸地之力,吐納河川的精氣神……」
京都這城市是個充滿「存在感」的地方,你特別容易了悟Being 並不需要Having 的道理。……
回到台灣本地,如果未來各地公部門對在地空間經營,都能有類似京都飛踏石般的設計思考,那我們的國民生活美學感官發展,是不是就比較能從「」口腔階段﹂進化到「視覺階段」了。
不要小看這些生活街區設計的細節,如果小國民從小就能體驗家鄉土地的恩惠,盡情汲取自家風土的甜度;讓城鄉孩童從小皆能自生活街區吞天之氣,吸地之力。這是國民美學創造力與鑑賞力終極的涵養之道──涵養更多師匠與創意人靠街區,因為巷弄創業家的美學創造力要在這裡養成;涵養更多顧客與鑑賞人也要靠街區,因為國民對生活產業鑑賞力也要在這裡養成。

貨號: 9789570845891 分類: , ,

附錄
舊街區的新活力──周奕成與大藝埕
大稻埕近年開設的小藝埕、民藝埕、眾藝埕,以及後來又開張的聯藝埕、學藝埕,呈現了當代台灣文青世代,背倚文化資本(而非金融資本),在傳統地景的歷史街區開出新生命的創造活力。……
全球金融風暴與繼之而來的歐債危機,讓世界乃至台灣也一樣一片蕭索景象。「經濟衰退時,應該要回到傳統經濟的基本面去學習;大稻埕蘊藏著台灣商業與創業的智慧,我想回到傳統產業的地方,吸取智慧。」周奕成說。他從生長的、台北最美的民生社區,一路回流到繁華落盡的大稻埕。
選擇在大稻埕落地生根,周奕成說:「因為大稻埕是承載台灣文化意義最多的地方,它和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都不一樣。」不同於公部門選擇以非營利方式(其後有鬆綁限制)經營都市再生公共空間──URS44、127 與155,周奕成則選擇大稻埕人們最熟稔的模式,以做生意的方式經營文化街屋。大稻埕的商人是低調務實的,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步一腳印堆疊出現在迪化街上一幢幢獨特的街屋。周奕成與世代創業團隊融入大稻埕居民的生活方式,就地取材、用在地的歷史文化與百年街屋,以心手互動的方式腳踏實地開始。他並邀集創意家們,透過「創投合營」的新思維打造一幢幢文化街屋。
他說:「在大稻埕,豪門巨賈與販夫走卒都有立足之地,即使是做最小的生意,只要能夠維繫生存、能夠共同促進市面的繁榮,都能得到這個百年工商業社區的接納與尊重。抱著這樣的體會與認知,我們來到大稻埕,不奢談理念,不空談創意,先從小生意開始做起。」正是這樣務實的商業態度獲得在地居民的認同,使得周奕成得以先後租到難以承租的歷史空間,創設了小藝埕(李家)、民藝埕(蘇家)、眾藝埕、學藝埕(劉家)與聯藝埕(王家)。

在大稻埕的第一個空間,周奕成等了三年,終於以誠意取得李氏家族的信任。李氏家族在日治時期代理屈臣氏,而現今永樂市場斜對面的「屈臣氏大藥局」正是1917年興建的台灣第一家屈臣氏,也是台灣首座西藥房。這幢屹立了近百年、層平梁式結構的轉角街屋,左側正是小藝埕所在。……
周奕成也陸續接洽其他文化街屋的創設,例如後來開張的眾藝埕、學藝埕、聯藝埕,便各有主打客群,並引進店管系統,以文化商場模式經營。由世代文化團隊扮演「(創業)空間的規畫者」以及「風險的承擔者」,並採取「創投合營」的模式與進駐的文創工作者合作。由於歷經小藝埕與民藝埕而建立的信用,因此可以較為順利地與大稻埕老街屋的屋主承租,也同時為新進的創意業者承擔承租老街屋的風險。但周奕成不是當二房東,而是為空間加上許多硬體設施提升進駐的創意工作者經營的便利性。此外他也是篩選者,為適合進駐的創意工作者把關。
一百年前,大稻埕是全台灣最繁榮富庶的港埠。大稻程做為繁榮的商港,扮演著早年台灣最重要的茶產業的集散通路。大稻埕當時不只是全台灣商業貿易最繁盛的港口,也是文化和政治思想最開化、最先進的地方。1921年10月17日,先賢蔣渭水等人為推動新文化運動創立的台灣文化協會就在大稻埕成立,象徵台灣人追求時代進步價值的努力。
除了實體文化街屋的創立,周奕成也在每年十月推動「A Roaring Good Time :夢遊1920變裝走上大稻埕」的活動。該活動時間在每年台灣文化協會創立日期附近的週末,但不明言是為了紀念這件事。周奕成更重要的用意是推廣一個與大稻埕歷史文化接壤的活動,雖然是創新的活動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意涵,恰巧可與春夏之際,傳統的霞海城隍廟的城隍出巡,做為大稻埕主要活動的新舊對應。而他也期許透過一年又一年的1920變妝遊行推動,創造大稻埕乃至台灣自己的文化祭典,更進一步將台灣文化推廣到國際。
周奕成說:「我們不是要活化或再生大稻埕,而是為這個雖然沉默卻仍隱隱脈動著創造力的老街區注入新活力。」

貨號: 9789570845891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