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交
五大變數看見大市場的小趨勢
慢變數和小趨勢,將是現今至2049的30年關鍵,你掌握了嗎?
如何理解在慢變數中尋找小趨勢?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何帆:真實記錄大市場的新變數,撰寫一部30年的「未來史」!
要像觀察一棵樹一樣細緻觀察大市場的變化。
我們不能忽視這慢變量,它是打開就無法合上的趨勢。
羅振宇(羅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變量》這本書一定是每個人2019年度必讀書,它剝離眼下的那些速起速朽的小事,通過慢變數,找到小趨勢。我願意用一個知識服務者的信用為它背書。
郝景芳(中國科幻作家,第74屆雨果獎):#我的朋友何帆#要用三十本書去記錄三十年,這就是我很想去做但沒有勇氣做的事情,期待用我的一生去閱讀這樣浩瀚的歷史長卷。
在未來時代,小眾才是主流;踏實做好品牌,不求做大,只求做強。
從1949年到2049年,中國大陸將會走完第一個百年。中國大陸的未來將取決於未來30年,取決於每一個人。大家都站在一個至關重要的重要歷史節點上,一系列重大變化將挑戰大家的認知,作者何帆計畫用30年去記錄這段當代歷史,意義非凡。他通過大量走訪中國大陸的各個城市、村鎮,通過和工人、農民、學生、企業家、學者……對話,用田野調查的方法,真實記錄中國大陸每一年出現的新變數,為中國大陸每一年的變化撰寫一部「未來史」。
《變數:看見中國社會小趨勢》是這一系列鴻篇巨制的開端,是何帆走遍11個國家30多個城市為大家觀察到的──大國博弈、技術賦能、新舊融合、自下而上、重建社群……你可以讀到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背後原因、也可以欣喜地看到新的商業模式在不同場景上演著好戲、新的生活方式為社會消除戾氣和偏見、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大山深處開花結果……這本書通過鷹眼視角,既為讀者呈現了上一年的全畫幅圖景,也帶大家全方位觀察那些微弱卻充滿力量的新事物、新框架、新方法、新理念、新業態、新生活方式……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變數》將幫助我們建立歷史感,讓我們換一種角度思考這個世界。
名家推薦
《變量》這本書一定是每個人2019年度必讀書,它剝離眼下的那些速起速朽的小事,通過慢變數,找到小趨勢。我願意用一個知識服務者的信用為它背書。
──羅振宇(羅輯思維&得到APP創始人)
#我的朋友何帆#要用三十本書去記錄三十年,這就是我很想去做但沒有勇氣做的事情,期待用我的一生去閱讀這樣浩瀚的歷史長卷。
──郝景芳(中國科幻作家,第74屆雨果獎)
作者:何帆
經濟學者,中國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授,兼任熵一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擁有二十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場諮詢經驗,遊歷五十多個國家,每年讀三百多本書,時代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得到APP「何帆大局觀」和「何帆讀書俱樂部」專欄主理人。是一位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對細節又極其敏銳的學者,也是一位終身學習的典範。現居北京和深圳。
第一章 怎樣觀察一棵樹
兩棵樹
30年
長河與大樹
歷史感
衝擊與反轉
快變數和慢變數
大趨勢和小趨勢
5個變數
第二章 在無人地帶尋找無人機
火星上的農業
極客極飛
秋收起「翼」
尋找場景
猜猜誰在敲門
匹配
水稻和稗草
群眾路線
第三章 老兵不死
跟汽車說話的人
完美曲線
新造車運動
海爾的老兵
企業必死,生態永存
凡是過去,皆為序曲
Sky流
電子競技「超級碗」
新與舊
第四章 在菜市場遇見城市設計師
城市盯梢者
菜市場小販的手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單核城市和多核城市
誰是東莞人?
城市新物種
林哥
卑微者最頑強
精明收縮
DNA Café
顏值革命
第五章 阿那亞和范家小學
托克維爾在阿那亞
街角咖啡館
第二人生
從雲到雨
重建社群
劇情反轉
范家小學的孩子
張校長
兩條路
夕陽無言
後記
致謝
前言
這是一套年度報告系列叢書的第一本。這套叢書的寫作時間跨度是三十年,我會每年寫一本書,一共寫三十本,記錄中國歷史上一段最激動人心的時期發生的故事。
不是因為我過於狂妄,而是因為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激發出了像我這樣的凡人的雄心,使我試圖用忘我的工作,創作出比自己更宏大的事物。
本書的年度主題是衝擊與反轉。對這個主題最簡單的闡釋是:二○一八年,中國經濟遇到了各種衝擊,但歷史從來都在勢能凝聚處出現轉折。
在本書的第一章,我會先介紹自己的方法論。我們會像觀察一棵樹一樣細緻地觀察中國的變化。通過觀察嫩芽和新枝,並不斷把目光拉回母體,我們才能更好地感知中國這棵大樹的生命力。我也會講到,我採用的預判未來趨勢、展示歷史面貌的方法是:在慢變量中尋找小趨勢。
當我們講到衝擊的時候,不能不談二○一八年中美貿易摩擦。中美貿易摩擦只是一根樹枝,中美關係才是大樹。貿易摩擦本身並不值得過度恐慌,但中美關係出現轉捩點需要我們高度警覺。中美關係只是一棵樹,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才是森林。從小趨勢入手,我們需要格外關注各國政治經濟中正在湧動的一股暗流:民粹主義的興起。當我們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原因時,不能只看到中美之間相對力量的變化,再往深層看,就會看到美國民粹主義帶來其國內政治撕裂。內政會影響外交。在未來的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民粹主義是一種誰也無法迴避的力量。
在中國經濟這棵大樹遭遇貿易摩擦帶來的暴風驟雨般的打擊之後,我們自然會關心它能不能撐得住。那就要檢查一下這棵樹的樹幹。過去三十年,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個最主要的慢變量是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創新。我分別檢查了這三個慢變量:中國的工業化沒有停止,城市化沒有停止,技術創新也沒有停止。這三種慢變量一旦打開就無法合上,它們就像三股洋流,會繼續把我們帶到很遠的地方。
但是,在這三種慢變量中,我也發現了三個有趣的小趨勢。無論是工業化、城市化還是技術創新,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當人們都在談論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時,我發現,至少在技術創新的初期,尋找應用場景才是更重要的。最適合中國市場環境的戰略應該是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當人們都在追捧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的時候,我發現,傳統產業的潛力可能被低估了。在網際網路深入傳統產業的腹地之後,會遇到難以攻克的城堡。老兵不死,他們只是穿上了新的軍裝,學會了新的打法,並會出人意料地絕地反擊。在這種情況下,最穩紮穩打的戰略應該是新舊結合,繼承與創新並重。當人們都在關心房價走勢的時候,我發現,城市在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這種力量會讓城市保持多樣性、開放性和創造力,並引發一場城市裡的「顏值革命」,讓人們有更大的空間自己創造美好生活。
最後,我還要告訴你,歷史從來都是一個「反轉大師」。在灰暗的背景下,不要忽視那些看似微弱的亮光。有些小趨勢會在很久之後才真正發揮威力。我看到的這種剛剛萌芽的小趨勢是重建社群。這種力量會逐漸修正,消除人性中的自私、偏見和戾氣,營造一種更和諧的公共生活,給我們自己,也給我們的孩子營造一個更有希望的未來。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股強大的力量就來自中國這棵大樹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野火燒後,新木叢生。未來的歷史學家會把二○一八年視為一個新的起點。
二○一八年是一個新的開端。生活在二○一八年的人感受到的是中國經濟遇到的各種衝擊:中美貿易摩擦、經濟增長回落、股市下跌。他們會感到焦慮和擔憂。舊路標已經消失,新秩序尚未出現。未來三十年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將挑戰我們的認知,但歷史從來都是一位「魔術師」,未來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在這一章,我會講述如何像細緻地觀察一棵樹一樣觀察歷史,怎樣從每年長出的「嫩芽」去判斷中華文明這棵大樹的生命力。我還會告訴你兩個重要的概念:慢變量和小趨勢。感知歷史,就要學會從慢變量中尋找小趨勢。
三十年
二○一八年,我在這兩棵樹前發了一個宏願:在未來三十年,我要每年寫一本書,記錄中國的變化。
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時期,身處其中的人們往往懵懂不知,但我們現在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歷史上很難再有像以後的三十年這樣令人激動人心的歲月了。雖然中國歷史從不缺驚濤駭浪、滄海桑田,但未來的三十年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我們已經進入一片沒有航海圖的水域,一系列重大的變化將挑戰我們的認知。沒有比書寫這一段我們即將親身經歷的時代更有意思的事情了。這就是我的目標:每年寫一本書,寫三十年,記錄中國最重要的一段歷史。
你正在讀的這本書,以及在它之後的二十九本書,與你所熟悉的年度大事記、年報等都不一樣:不是簡單地彙總每年的重大新聞事件,也不是回顧與展望每年的經濟社會形勢。我將採用一種新的體例。
我的目標讀者群和別的書不一樣。我想同時寫給當代的讀者和三十年後的讀者看。當代讀者站得離歷史太近,容易把局部的細節看成整體,把短暫的波動看成長久的趨勢,容易忽視正在萌芽的微小變量。我希望能夠按照歷史的真實比例描述每一個事件,幫你勾勒出歷史的清晰輪廓。未來的讀者已經知道了歷史的劇情,但隔著三十年的時間距離,很多細節已經模糊,我會幫你還原現場。假如真的有時間旅行機器,可以讓你回到三十年前,本書就是你和當年的人的接頭暗號,你能感知到和他們一樣的心情。
我敘述歷史的模式和別的書不一樣。我會努力尋找支撐中國未來發展的新變量。我對任何一個新變量的選擇,都是基於這樣的尺度:三十年後,在中國的社會經濟體系中,這個變量很可能會生長成一種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我會親臨現場,幫你描述這個變量,讓你觸摸到它,感受到它的質感,同時,我還會告訴你這個變量背後的邏輯,讓你理解它是如何生長出來的,又將如何逐漸成長壯大。
我的觀察視角和別的書不一樣。我會嘗試用一種「鷹眼視角」來觀察這些變量:既看到遠處的群山,又看到草叢中的兔子。向遠望,方圓十公里的視野都能盡收眼底;盯住看,地上跑的一隻兔子的毛也能辨認清楚。我會既讓你看到生動的細節,又讓你看到宏大的全域。
我在過去一年內走訪了中國二十多個省市,巡遊了十多個國家,拜訪了政策制定者、智庫學者、大學教授、創業者、對沖基金操盤手、汽車工程師、房地產商、新聞記者、音樂家、律師、電子競技選手、咖啡店老闆娘、菜場小販、小學校長、小鎮青年、留守兒童等。這些變量是我為你沙裡淘金挖出來的閃光珍寶。
……
變量和慢變量
在十九世紀的英國,有一位致力於為英國立傳的歷史作家,他就是著名的輝格黨人湯瑪斯‧巴賓頓‧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 1st Baron Macaulay, 1800-1859)。他的《英國史》(On British History)濃墨重彩地描述了一六八五年詹姆士二世即位到一七○二年威廉三世逝世這十七年的歷史。10這十七年是千年英國的命運樞紐,是諾曼第登陸以來傳統命脈的繼承,也是大英帝國未來榮光的發軔。麥考萊的著史風格自成一派。他說,最佳畫作和最佳的歷史著作用的方法都是「展示真相的裙角,卻能窺見真相的全貌」。
我的書繼承的是麥考萊的著史傳統。我為你「窺見真相的全貌」的方法是在慢變量中尋找小趨勢。
接下來,我來解釋一下慢變量和小趨勢。先說慢變量吧。
歷史是由快變量決定的,也是由慢變量決定的,但歸根結柢是由慢變量決定的。
我們每天接觸到的信息大多是快變量。不幸的是,信息增長的速度明顯超過了真理增加的速度,於是,在信息的增量中,噪聲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我們這個時代,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對信息的篩選。對快變量的迷戀,讓我們迷失在光怪陸離的世界裡,只看到眼前,看不到全域。慢變量看起來沒有變化,看起來離我們很遠,看起來與我們沒有直接的關係。我們容易忽視慢變量,但慢變量才是牽引歷史進程的火車頭。
我來舉例說明什麼是快變量,什麼是慢變量。天氣預報能告訴你颱風即將登陸,海上會有大浪,但是,只看天氣預報,你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海上會有波浪。導致海上有波浪的真正原因是有月亮和太陽。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引發潮汐現象。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也就是朔日和望日,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方向相同,會產生大潮,也稱朔望潮;每逢農曆初八和廿二,也就是上弦和下弦,月亮和太陽的引潮力互相削弱,會產生小潮,也稱方照潮。天氣是快變量,月亮和太陽是慢變量。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戈登(Robert J. Gordon)教授是一位觀察慢變量的寂寞高手。他在二○一六年出版了一本厚達七百多頁的著作《美國增長的起落》(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Growth)。11在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在微軟的全球C E O(首席執行官)峰會上,你都能聽到人們在談論這本書。《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談到過這本書,比爾‧蓋茲(Bill Gates)也談到過這本書。你能注意到他們在談論這本書的時候臉上那種古怪的表情,他們說:「戈登教授的書寫得非常好,但是……」
為什麼湯馬斯‧佛里曼和比爾‧蓋茲會有這樣的反應呢?因為戈登教授的觀點讓他們坐立不安。我們聽過很多技術樂觀主義者的預言:科技會讓人類的明天更美好,未來的經濟增長會比現在更強勁。這些「先知」像擠在狂歡節人群前排的觀眾,興奮地告訴我們下一輛遊行花車上都有什麼稀罕玩意兒,只有戈登教授站在沿街的摩天大樓頂層落地大窗戶的後面,注視著下面渺小而喧鬧的群眾。
戈登教授向我們提供了一種觀察人類進步的「上帝視角」。我們看到的技術進步是快變量,他看到的技術進步卻是慢變量。戈登教授說,美國在一八七○至一九七○年間出現了一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經濟「大躍進」。美國這次的經濟「大躍進」是由影響了我們衣食住行的一系列創新帶來的:從電到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空調和電梯,從汽車、輪船、飛機到城市化,從電話、電報到新聞、零售。那麼,二十世紀九○年代由電腦引發的「新經濟」呢?戈登教授說,對不起,這只是一次小規模的「迴光返照」。從歷史的大尺度來看,電比電腦更重要。
戈登教授讓我們注意到很多司空見慣的事物原來如此具有革命性。假如有一棟中世紀歐洲貴族的城堡和一套二十一世紀的公寓讓你選,你選哪一個?當然是選二十一世紀的公寓。雖然中世紀的城堡巍峨壯觀,但它沒有和其他房屋互聯互通,沒有給水、排水,沒有電燈、電話,沒有Wi-Fi(無線網路)。假如有一個十九世紀的農莊和一個二十世紀的超市讓你選,你選哪一個?你應該選二十世紀的超市。雖然十九世紀的農莊不用化肥和農藥,產出的都是有機食品,但沒有食品工業的發展,食物無法保質保鮮,你很可能會吃壞肚子,甚至可能會餓死。那麼,我再問你,抽水馬桶和智慧手機,如果只能選一個,你選哪一個?我選抽水馬桶。
慢變量是一種一旦打開就無法合上的趨勢。戈登教授指出,在一八七○至一九七○年這一百年裡,後五十年(也就是一九二○至一九七○年)的經濟進步比前五十年的更大。等一下。前五十年的美國經濟躍進我們可以理解,畢竟,從電燈到電話,從汽車到火車,這些發明都發生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一九二○至一九七○年?請你回想一下美國在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一九二九年爆發了股災;三○年代是大蕭條;三○年代末美國被拖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五○年代和六○年代美國是管制經濟,並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場經濟。遇到了這麼多的阻礙,美國居然在一九二○至一九七○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
這就是慢變量的威力。有了電,就有了家用電器,有了家用電器,婦女的家務勞動時間就會大幅減少,婦女大規模進入勞動力市場,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現象;有了電,就有了電梯,有了電梯,才能蓋摩天大樓,人們才能更加密集地居住在城市裡,城市化會帶來公共衛生設施的改善,公共衛生設施的改善又大幅延長了人口的預期壽命。雖然三○年代美國經濟一直低迷,但汽車行業的技術進步並沒有停止,因為最早的汽車太簡陋了,沒有儀表盤,沒有擋風玻璃,沒有雨刷,這都要一點一點改進。
戈登教授對美國經濟的洞察為我們理解中國經濟提供了啟發。如果你觀察過去三十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要去看三個最重要的推動力就行:工業化、城市化和技術創新。中國過去只有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工業化帶動了第二產業,城市化帶動了第三產業,而技術創新改變了所有產業的面貌。我們似乎對這三個推動力已經非常熟悉,但很容易低估它們的潛力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