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郡國朝宿之舍在京者,謂之邸。郵騎傳遞之館在四方者,謂之驛。而驛之設,所以安遠人,息出外使之所也。我國自三代以下,建設邦國,郊圻畿甸之間,必建館驛,飲食遠方來之人,車騎供應以待羈旅。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以路節達於四方,送迎及疆,無憂旅寓,是古代中國交通建設的重點之一。
本書廣搜中外史料,加以分類編排來探討宋代驛站的傳遞以及管理制度的特點,史料均註出處,計1399條,資料豐富翔實。
出版日期:1983-10-06
作者:趙效宣
印刷:黑白
裝訂:平裝
頁數:344
開數:新25開直排
系列:中國近古史
下單前,請參閱POD印製說明
尚有庫存
古代郡國朝宿之舍在京者,謂之邸。郵騎傳遞之館在四方者,謂之驛。而驛之設,所以安遠人,息出外使之所也。我國自三代以下,建設邦國,郊圻畿甸之間,必建館驛,飲食遠方來之人,車騎供應以待羈旅。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以路節達於四方,送迎及疆,無憂旅寓,是古代中國交通建設的重點之一。
本書廣搜中外史料,加以分類編排來探討宋代驛站的傳遞以及管理制度的特點,史料均註出處,計1399條,資料豐富翔實。
趙效宣,1925年出生於遼寧省興城市,2010年12月16日逝世於香港。早年受日本教育、大學時期先後於國立東北大學、廣州國立政治大學攻讀法律。1950年定居香港,就讀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新亞書院,主修宋史,師承國史大師錢穆。生平經歷於滿州國、對日戰爭及國共內戰甚至香港民運及回歸,可謂為中國歷史的見證者。
受日本教育時期專長農業研發及系統化,於香港定居後專心研究宋史,曾發表〈五代兵災中士人之逃亡與隱居〉、〈秦檜傳表徵〉、〈宋代烽燧制度〉、〈從宋太祖崇儒看學風之產生〉及〈朱子家學於師承〉等文,以及《李鋼年譜長編》(1968)、《宋人之中國文化貢獻史略》(2000)等學術論著。著有《宋代驛站制度》(聯經,1983)一書。遺稿《宋代興學史料彙編》由其兒女交由「聯經出版公司」預定出版。
前言
遞通角之傳遞制度
一、遞角之名義與封裝
二、入遞遞角收發交割手續
三、傳遞之種類
第一節省遞鋪
1、 步遞
2、 馬遞
3、 急角遞
4、 金牌遞
5、 水遞
第二節警急及臨時之傳遞
1、 斥堠遞
2、 擺鋪地
人與物之傳遞制度
一、 陸路傳遞
第一節馬遞
1、 乘傳
2、 遞物
第二節步遞
1、 轎傳
2、 遞送黥徒
3、 車䭾傳運
4、 擔負擡擎遞
二、 水遞鋪
第一節遞人
第二節遞物
1、 船遞米糧
2、 公私什物之轉運
第三節渡
第四節渡船之弊病
第五節隄術與巡檢、鋪兵
小結
管理制度
一、 都進奏院之創置與任務
二、 館驛之葺置
第一節政府之督修館驛
第二節地方嫌手自動葺置館驛
三、 遞卒與遞馬
第一節遞卒
第二節遞卒之贍給
第三節遞馬
四、 遞鋪官兵之任務
第一節監司之任務
第二節巡轄使臣之任務
第三節節級、十將、都頭、將校、曹司、貼書、軍典之任務
五、 館驛之供應
第一節乘傳之供應
第二節食宿之供應
1、 宿頓之供應
2、 食物之供應
3、 錢、米之供應
4、 草、料之供應
六、驛路之保養
第一節驛路之修建
1、 驛路與排水溝之修建
2、 堠子之修建
3、 樹木之栽植
第二節橋樑與棧閣之修建
1、 橋梁之修建
2、 棧閣之修葺
第三節驛路之治安
小結
總結
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