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觀:圖說宋朝三百年衣食住行盛世生活

NT$630 NT$498

出版日期:2020-01-10
作者:徐吉軍
印刷:彩色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464
開數:18開,長22×寬17×高2.8cm
EAN:9789570854503
系列:歷史大講堂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回到宋朝,以圖說宋史的故事,看宋朝三百多年,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科技發達,衣之講究、食之豐饒、住之精采、行之多樣,是華夏文明美好與富裕的巔峰。

知名學者專家徐吉軍的《宋朝大觀:圖說宋朝三百年衣食住行盛世生活》是真正值得珍藏的「宋朝大觀」!全書收錄六百三十多張書畫、器具、服飾圖片,帶你身歷其境:
瞭解華靡相勝的習性、喟歎誇浮鬥美的服飾時尚,
品嚐珍饈嘉旨、享受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
直擊瓊樓玉宇之輝煌、讚賞園林珍樹怪石的極致,
見識文人遍遊山川自然、知曉天下巨麗之不易。

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商品經濟發達,城市繁榮,這些都對兩宋時期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宋朝大觀》圖文並茂,不僅解讀了宋代時期衣食住行的一系列具體面貌,分析了引起變化的社會環境、不同階層,和群體在生活方面的差異與呈現出的禮儀和習俗,更詳細介紹了這個時期衣食住行所表現出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徵,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及影響。

本書特色:
宋朝風雅盡在日常

衣:日新月異
• 北宋都城開封和南宋都城臨安,是宋代服飾風尚體現得最為顯著、最為突出、最具歷史意義的地區。
• 宋朝統治者雖然對社會各階層的服飾作了極其嚴格而具體的法律規定,但是在商品經濟的衝擊下,勇於表現自我的市民們根本無視於規定,不僅公然穿著違禁衣物在大街上昂首闊步,還在市場上公開銷售違禁衣飾。

食:極盡奢侈
• 宋朝是中國飲食文化繁榮的時期,在中國飲食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此時期,飲食原料進一步擴大,加工和製作技術也更加成熟。特別是在食品烹飪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從菜餚的用料方面來說,比較突出的是海味菜和魚菜的興起,以及菜色造型藝術化傾向的出現。後世出現的諸大菜系,在宋代都已具雛形。
• 飲食業在這一時期打破了坊市分隔的界限,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酒樓、茶坊、食店等飲食店肆遍佈城鄉各地。茶文化與酒文化,在南宋也有不俗的表現,尤其是茶文化在唐代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成為一種高雅的文化活動。

住:貧富有別
• 宋朝宮殿宏大壯麗,金碧輝煌,代表了當時住居建造的最高水準。
• 宋朝政府對臣民的住居,也有嚴格的等級規定。當然,平民百姓的住宅限於財力等原因,無論是建築規模還是內部裝飾等,很難與貴族官僚及富家大族的住宅攀比。

行:遊玩成風
• 為了發展交通、保障行人的飲食供應,宋朝政府積極鼓勵居民在道路兩旁居住,並開設飲食店鋪。
• 達官貴人一年四季都要舉行各種遊玩活動。宋朝有那麼多知名的旅遊家,如司馬光、沈括、歐陽修、邵雍、蘇軾、范成大、陸游、朱熹等,顯然其來有自。

貨號: 9789570854503 分類: , ,
作者:徐吉軍

浙江寧海人。1961年生。現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浙江學刊》雜誌社主編,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杭州市社會科學院南宋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研究中國文化史、宋史和浙江地方史,曾分別與李學勤、陳高華、傅璇琮、陳橋驛等先生合作,主編《長江文化史》、《黃河文化史》、《中國風俗通史》、《中國服飾通史》、《中國婦女通史》、《中國藏書通史》、《中國飲食史》、《中國都城辭典》、《中國酒事大典》等多部大型學術著作和辭典。

獨著或合著有《南宋史稿》、《南宋都城臨安》、《南宋臨安工商業》、《南宋臨安社會生活》、《中國喪葬史》、《浙江文化史》、《浙江名城》、《浙江歷代名人錄》、《扇動風發》等多部學術作品。多次獲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和省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貨號: 9789570854503 分類: , ,

緒言


一、「貴賤有級」的服飾制度
二、日新月異的服飾風尚
三、帝后服飾
四、百官朝服和公服
五、軍戎服飾
六、一般男子服飾
七、女子服飾
八、僧人和道士的服飾
九、其他服飾
十、化妝、髮式和首飾
十一、纏足風尚


一、飲食上的奢侈之風
二、烹飪技藝的進步
三、主食、菜餚與點心
四、飲酒風尚
五、飲茶風尚及其技藝
六、湯、乳酪和果汁


一、宮殿
二、貴族官僚等的第宅
三、平民百姓的住宅
四、園林
五、住宅裝飾
六、起居用具


一、行路難
二、行裝和旅費的籌集
三、行神祭祀
四、餞別送行、持金贈行和送別
五、橋梁
六、車與轎
七、馬、驢和駱駝
八、地圖、指南針和拄杖
九、船
十、行旅飲食、歇息和住宿
十一、遊山玩水
後記

貨號: 9789570854503 分類: , ,


十、化妝、髮式和首飾
(一)化妝

宋代的化妝以婦女為主體,其風俗與唐人的濃妝豔抹相比,更傾向於淡雅之美。如宋代文人士大夫譏諷姿容顏色不好的妓女為「鼓子花」,即「米囊花」(一種以濃豔著稱的罌粟花)。王元之謫齊安郡,時民物荒涼,營妓有姿容不佳者,元之乃作詩譏諷道:「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裏,鼓子花開亦喜歡。」又詞人張先老於杭州,其一生多替官妓作詞,而不及龍靚,故獻詩:「天與群材十樣葩,獨分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在當時,婦人畫眉、油面、塗面、抹粉、穿耳、塗脂、妝靨、斜紅、額黃、花鈿、點唇等是很平常的事。
面部的化妝,在婦女的化妝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面部是人情感表現的集中所在,最容易引人注目。為了博取男人們的好感,宋代婦女在臉、眉、唇、耳等面部的化妝上動足了腦筋,時有額黃、鴉黃、眉黛、輕煤、茶油、花子油、紅粉、口脂、花鈿、靨鈿等名目。
崇尚眉目美,是中國古代婦女的傳統,並被文人士大夫視為女性的代名詞。宋代也不例外,婦女們也競尚眉間之美,她們將自己本身的眉毛剃去,再以石黛等顏料描畫成各種樣式的眉毛。如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載:「今婦人削去眉,畫以墨,蓋古法也。《釋名》曰:『黛,代也,滅去眉毛以代其處也。』」故稱之為「黛眉」。當然,也有不用青黛點眉法的,名妓瑩姐就發明了輕煤點眉的技法,而且還在五代「十眉圖」的基礎上創造了花樣繁多、奇巧多變的百眉圖,時稱「瑩姐百眉」。陶穀《清異錄》卷下〈膠煤變相〉載:「瑩姐,平康妓也。玉淨花明,尤善梳掠畫眉,日作一樣。唐斯立戲之曰:『西蜀有十眉圖,妝眉癖若是,可作百眉圖。更假以歲年,當率同志為修眉史矣。』」以後,「眉史」一詞遂成為妓女的代名詞,時有「細宅眷而不喜瑩者,謗之為膠煤變相。」宋代婦女還往往在眉間施以鴉黃。鴉黃又稱眉黃,是指在眉間施以黃粉。楊大年〈真宗遊春詞〉:「和風吹去眉間黃。」蘇軾〈好事近〉詞:「臨鏡纖手上鴉黃。」從宋代婦女流行的畫眉來看,有濃廣、細淡之分,這從當時文人的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出。關於濃廣的,如吳渭〈春遊詩〉:「今朝出閣去,拂鏡濃掃眉。」謝翱〈贈汴京娼女詞〉:「雲鬟輕梳闊掃眉。」細淡的,則有蘇軾:「春來贏得小宮腰,淡淡纖眉也嫩描。」她們的眉式大多沿襲前代,如蘇軾〈眉子石硯歌贈胡誾〉詩:「成都畫手開十眉,橫雲卻月爭新奇。」這裡所說的「橫雲」、「卻月」、「倒暈」三種眉式就都源自唐代。「倒暈眉」盛行於宮中,是一種畫成寬闊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淺入深,逐漸向外暈染,直至黛色消失。這種眉式在宋人所繪的〈歷代帝后像〉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太平興國年間,范陽鳳池院尼姑靜慧,年二十時曾創製了一種新的眉式,濃豔明媚,有別於當時盛行的眉式。人們以其為佛門弟子,故爭相仿效,並名為「淺文殊眉」(陶穀《清異錄》卷下)。
宋代婦女的嘴唇化妝,則往往以鮮紅的唇脂點染成各種形狀,式樣繁多,流行的有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萬金紅等名目。從唇妝的色彩來看,除了胭脂、朱砂本身的色調在化妝時有濃淡之分外,宋代婦女又喜歡用檀色。如秦觀〈南歌子〉詞:「揉藍衫子淡黃裙,獨倚玉欄無語點檀唇。」
宋代婦女的臉部化妝有額黃、紅妝、素妝、佛妝等種。所謂額黃,就是在額部塗抹黃色的顏料。這種妝式最初始自宮中,故又稱「宮黃」。如周邦彥〈瑞龍吟〉詞:「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張先〈漢宮春〉詞:「紅粉苔牆,透新春消息⋯⋯額塗黃,何人鬥巧。」紅妝則是在頰間施以紅粉,唇點口脂。這一妝法深受仕女的喜愛,如歐陽修〈浣溪沙〉詞:「紅粉佳人白玉杯,木蘭船穩棹歌催,綠荷風裏笑聲來。」張先〈醉垂鞭〉詞:「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晏幾道〈臨江仙〉詞:「靚粧眉沁綠,羞豔粉生紅。」薄妝又稱淡妝,是在臉部施以淡淡的粉,以顯得雅致。

貨號: 9789570854503 分類: , ,


三、主食、菜餚與點心
(一)主食

宋代人的主食,主要可分為飯、粥、麵條、餅、饅頭、包子、餃子等類。
飯,是宋人最普通的主食。其製作方法,通常由蒸、煮而成。從飯食的種類來看,有麥飯、粟飯、米飯、黍飯、高粱飯等;從飲食炊製時的放料來看,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以單一穀物炊製而成。例如紫米炊一升,可得飯一斗。又洪邁《夷堅丙志》卷八〈謝七〉載,信州玉山縣塘南七里店民謝七妻,不孝於姑,每天讓她吃麥飯,又不讓她吃飽,而自己則食白粳飯。一為多種原料搭配合製而成。如用石髓、大骨等和米合煮成石髓飯、大骨飯、淅米飯、麥筍素羹飯等,猶如今天的八寶飯、雜錦飯之類。青精飯,即人們立夏吃的烏米飯,又名旱蓮飯。其法是採枝葉,搗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時,蒸飯。曝乾,堅而碧色,收貯。如用時,先用滾水量以米數,煮一滾,即成飯。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久服,延年益顏。蟠桃飯,即用桃肉與米合煮的飯。林洪《山家清供》卷上載其製法云:「采山桃,用米泔煮熟,漉置水中。去核,候飯湧,同煮頃之,如盒飯法。」金飯,因以金黃色正菊花合米共煮而成。林洪《山家清供》卷下載其法曰:「采紫莖黃色正菊英,以甘草湯和鹽少許焯過。候飯少熟,投之同煮。久食可以明目延年。」玉井飯,以削成小塊的嫩白藕、去掉皮心的新鮮蓮子合米煮成的飯。其製法,據林洪《山家清供》卷下云:「削嫩白藕作塊,采新蓮子去皮心,候飯少沸投之,如意飯法。蓋取『太華峰頭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之句。」這種飯香美異常,令人讚不絕口。盤遊飯,為一種以煎角蝦、雞鵝肉塊、豬羊灌腸、蕉子、薑等和米雜煮而成的飯食,早在北宋時就流行於江南、嶺南一帶。蘇軾《仇池筆記》卷下〈盤遊飯谷董羮〉載:「江南人好作盤遊飯,鮓脯膾炙無不有,埋在飯中,里諺曰:『掘得窖子。』」又作團油飯,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引《北戶錄》:「嶺南俗家富者,婦產三日或足月,洗兒,作團油飯,以煎魚蝦、雞鵝、豬羊灌腸、蕉子、薑、桂、鹽豉為之。」據此,陸游認為團油飯「即東坡先生所記盤遊飯也。二字語相近,必傳者之誤。」蓬飯,為民間流行的一種以鮮嫩白蓬草合米麵雜合煮成的飯食。林洪《山家清供》卷下〈蓬糕〉載其法:「候飯沸,以蓬拌麵煮,名蓬飯。」
宋代飯食的方法較多,其中常見的有泡飯、盤遊飯、川飯、衢州飯等。泡飯是宋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飯食方法。這種泡飯用開水浸泡而成,類似於今天的速食麵,在食店中有售。如《都城紀勝.食店》載:「都城食店⋯⋯凡點索食次,大要及時。如欲速飽,則前重後輕;如欲遲飽,則前輕後重。」關於川飯,乃是南方人飯食方法的總稱,以四川風味為主。「衢州飯」在《都城紀勝.食店》中有載:「衢州飯店又謂之悶飯店,蓋賣盦飯也,專賣家常蝦魚、粉羹、魚麵、蝴蝶之屬。欲求粗飽者可往,惟不宜尊貴人。」盦是古代一種盛食物的器皿。盦飯就是將米飯放在盦裡,加上水,然後按燒乾飯的方法燜熟,是一種比較粗劣的飯食方法。此外,宋代還有一些特殊意義的飯類,如社飯。社飯是社祭時用作祭祀供品的飯。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秋社〉載:「八月秋社⋯⋯貴戚宮院以豬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鴨餅、瓜薑之屬,切作棋子片樣,滋味調和,鋪於飯上,謂之社飯,請客供養。」
粥類是宋代常見的主食之一,一般以水煮而成。在當時,粥的種類也較多,僅周密《武林舊事》卷六〈粥〉中所載的就有七寶素粥、五味粥、粟米粥、糖豆粥、糖粥、糕粥、饊子粥、綠豆粥、肉盦飯等。此外,林洪《山家清供》中尚載有荼糜粥、梅粥、真君粥、河祗粥、豆粥等。人們食用粥往往出於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節約糧食。出於這種目的的多為貧民,如南宋趙汝適《諸蕃志》卷下載:海南地多荒田,所種的粳稻,產量低,無法滿足當時居民的糧食需要,只得用當地出產的一種藷芋雜米燒粥糜,以填飽肚子。二是為了養生益壽。張耒〈粥記贈邠老〉曾說:張安定每天早晨起來,食粥一大碗。他認為,空腹胃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腑相得,這是最好的飲食良方。妙齊和尚說山中的僧人,每天清晨前吃一碗粥,對身體較好。如果哪天清晨前不吃,則終日覺得臟腑燥渴。其實,粥能夠起到暢胃氣、生津液的好處。陸游〈食粥〉詩也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劍南詩稿》卷三八)。
宋代麵條的名稱較多,除簡稱「麵」外,又稱為「湯餅」、「索餅」,在當時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成為飯粥之外最重要的主食,種類當在近百種左右。從烹飪方法來看,可分為煎麵、炒麵、燠麵、澆頭麵;從製作方法而論,有撥刀麵、大燠麵等之分;從輔料來分,有葷麵、素麵;從地方風味來分,北食有罨生軟羊麵、桐皮麵、冷淘棋子等,川食有插肉麵、大燠麵等等。其中,酪麵為一種流行於北方的食品,因以乳酪和麵製成。冷淘,即我們今天所稱的涼麵,多見於炎熱的夏天,可以說是一種消暑用的麵食,因麵在熱鍋中煮熟後撈出,在涼開水中浸泡一下,以使麵迅速冷卻,然後加上配料食用,故名。宋室南渡後,這種油膩爽口的麵條也傳到了臨安。中原來的廚師根據當地的特點,形成了南北交融的新風味,種類更加繁多,時有葷素之分,名目有肉淘麵、銀絲冷淘、筍燥齏淘、絲雞淘、抹肉淘、冷淘、肉齏淘、齏淘、沫肉瀣淘等。此外,疙瘩麵、三鮮棋子、蝦燥棋子、蝦魚棋子、絲雞棋子等也屬麵條。這些麵條既有熱麵,也有冷麵,辣、鮮、香等五味俱全,可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口味的顧客食用。
饅頭是指用發酵麵團做成半球形蒸製而成的麵食,無餡。包子在宋代又稱為包兒、饅頭等,是用麥粉和水揉麵做劑子,以甜、鹹、葷、素、香、辣諸種食物配製成各種各樣的餡,夾在麵劑子中間,收口做成個子較小的扁圓之狀,蒸熟後便食用。兩者在南宋時往往混稱,但饅頭大多指包子,如朱熹曾以此作例:「如吃饅頭,只吃些皮,元不曾吃餡,謂之知饅頭之味,可乎?」(《朱子語類》卷三二〈論語〉)。
餅在宋代一般為麵製食品的統稱。如黃朝英《靖康緗素雜記》卷二〈湯餅〉說:「凡以麵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而饅頭謂之籠餅。」由此可見,宋人已按餅成熟方法的不同而劃分為三大類,這是宋代麵餅製作發展的一大標誌。其種類除前面所述的麵條(又稱湯餅、索餅)、饅頭(籠餅)外,尚有許多名目。如司馬光《書儀》卷十載祭祀時的麵食有薄餅、油餅、胡餅、蒸餅、環餅等;《東京夢華錄》載都城東京市面上出售的餅有油餅、蒸餅、宿蒸餅、油蜜蒸餅、糖餅、胡餅、茸割肉胡餅、白肉胡餅、肉餅、蓮花肉餅、環餅、髓餅、天花餅等十餘種;《夢粱錄》、《武林舊事》等書中載有金銀炙焦牡丹餅、棗箍荷葉餅、芙蓉餅、菊花餅、月餅、梅花餅、開爐餅、甘露餅、肉油餅、炊餅、乳餅、油酥餅兒、糖蜜酥皮燒餅、春餅、芥餅、辣菜餅、熟肉餅、鮮蝦肉團餅、羊脂韭餅、旋餅、胡餅、豬胰胡餅、七色燒餅、焦蒸餅、風糖餅、天花餅、秤錘蒸餅、金花餅、睡蒸餅、炙飲餅、菜餅、韭餅、糖餅、髓餅、寬焦餅、蜂糖餅等三、四十種。
酸餡為一種與饅頭形狀極其相似的麵食,有學者認為酸餡即「今日的素餡包子」。歐陽修《歸田錄》卷下載:「京師食店賣酸者,皆大出牌榜於通衢。而俚俗昧於字法,轉酸從食,從舀。有滑稽子謂人曰:『彼家所賣餕,不知為何物也。』飲食四方異宜,而名號亦隨時俗言語不同,至或傳者轉失其本。」酸餡有肉、素兩種。肉酸餡見於《夢粱錄》卷十六〈葷素從食店〉中。素類酸餡有七寶酸餡等。
宋代的包子是一種有餡、發麵或半發麵的蒸製麵食。製作方法與饅頭相同,但形狀有異,故吳自牧在《夢粱錄》卷十六〈葷素從食店〉中分別述之。它在北宋時已成為朝野流行的一種麵食。據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三載: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二月丁酉,值仁宗皇帝誕生之日,真宗皇帝喜甚,宰臣以下稱賀,宮中出包子以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由此可見,當時宮中已流行食用包子。而一些權貴富豪之家,更是將包子視為美食,精心製作。而軟羊諸色包子、豬羊荷包等,在民間更是成為市肆名食。《東京夢華錄》卷三〈大內西右掖門外街巷〉載汴京城內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為「在京第一」;另外,鹿家包子也很著名。到了南宋,包子更成為一種大眾食品,種類已經比較繁多,人們以甜、鹹、葷、素、香、辣諸種輔料食物製成各種各樣的餡心包子,其中僅吳自牧《夢粱錄》、周密《武林舊事》等書中就載有大包子、鵝鴨包子、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細餡大包子、水晶包兒、筍肉包兒、江魚包兒、蟹肉包兒、野味包子等十餘種。

貨號: 9789570854503 分類: , ,


十、行旅飲食、歇息和住宿

宋代行旅者在旅途中做飯或用餐,俗稱打火。如《張協狀元》四十出:「(丑)行得氣喘。(合)肚中饑餒。(丑)都不見打火。(合)歇歇了去。」當時他們的飲食,大致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自帶乾糧和水;二是在外面飲食店或旅館中用餐。前一種方法多用於短途,後一種則見於長途旅行。但不管長途還是短途,水是首先必須解決的大問題,這在炎熱的夏季尤其重要。如果行人得不到飲用水,就會乾渴致死。有鑑於此,宋代地方官員對主要道路上的行人飲水問題非常重視。如丹徒縣令蔣圓便組織人力,在丹徒境內道路兩旁開鑿了九十三眼井泉,「人賴其惠,或號蔣公泉。」(張守《毗陵集》卷十二〈蔣公(圓)墓誌銘〉)。
為了發展交通、保障行人的飲食供應,宋朝政府還積極鼓勵居民到道路兩旁居住,並開設飲食店鋪。如南宋紹興末年,「凡居民去官道而遠者,說令徙家驛旁,具膳飲以利行者,且自利官司,百役悉蠲之。由潮而往,過客已無向日之憂已。」(《永樂大典》卷五三四三〈橋道〉引《三陽志》)設在路旁的飲食店肆無疑為行人的飲食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陸游〈十一月上七日蔬飯騾嶺小店〉一詩就記載了他旅行途中在山中小店吃飯時的情景:「新粳炊飯白勝玉,枯松作薪香出屋。冰蔬雪菌競登槃,瓦缽氈巾俱不俗。曉途微雨壓征塵,午店清泉帶脩竹。建谿小春初出碾,一碗細乳浮銀粟。老來畏酒厭芻豢,卻喜今朝食無肉。尚嫌車馬苦縻人,會入青雲騎白鹿。」(《劍南詩稿》卷一三)可見山中小店出售的蔬菜食品還是比較好,且有茶、酒等供應。
宋人旅行時歇息,一般選擇路旁的亭舍和樹蔭。路旁的亭舍是行人小憩和躲避雨雪的主要場所,在宋代頗為常見,這在經濟發達的東南地區尤其如此。如兩浙衢州至江東信州之間的路上,就有許多建築非常講究的亭舍,故而「行者如織」,史稱其「華堂逆旅,高屋蓋道,憩車繫馬,不見晴雨。」而兩浙杭州至江西吉州的一千七百里道路上,也同樣是「長亭短堠如畫」(參見劉辰翁《須溪集》卷六〈送人入燕序〉)這種設在道路旁的亭舍,即使在人煙稀少的嶺南地區也是如此。如大庾嶺官道上,每隔數里便建有一個亭子「以憩客」。廣西同樣每隔二三十里置一亭舍(王鞏《聞見近錄》;《宋史.陳堯佐傳》)。
宿息之處主要有驛館、旅館、寺廟等處。驛館主要為官方服務,設施頗為完備。京城的驛館,主要為各地赴京辦事的文武官員、上京赴考的士人及海外各國使者服務。如北宋東京僅接待外國使者和來賓的館驛,就有都亭驛、都亭西驛、來遠驛、懷遠驛、班荊館、禮賓院、同文館、瞻雲館,南宋臨安有班荊館、懷遠驛、都亭驛等。這些國家級賓館,不僅建築豪華,而且規模極大。如北宋東京專門接待遼國的都亭驛,有房五百二十五間,為當時最大的館驛(王應麟《玉海》卷一七二〈宋朝都亭驛〉)。而接待各地來的官員則有接待院等,如《夷堅甲志》卷一七〈夢藥方〉載:「虞並甫,紹興二十八年自渠州守被召至臨安,憩北郭外接待院。」
除了設在都城中的國賓館,各地州縣也都設有驛館。如熙寧十年(一○七七),成都府路提刑司在給朝廷的報告中指出:「舊路自鳳州入,兩當至金牛驛十程,計四百九里,閣道平坦,驛舍馬鋪完備,道店稠密,行旅易得飲食,不為艱苦。⋯⋯今茶綱見行舊路,商客皆由此出。」(《宋會要輯稿》方域十〈道路〉)又洪邁《夷堅支景志》卷一〈陽臺虎精〉載:「自鄂渚至襄陽七百里間,每二十里置流星馬鋪,七八十里則置驛舍,以為兵帥往來頓宿處,士大夫過之者亦寓託焉。」這些地方政府所置設的驛館,裝飾大多比較豪華,房間寬暢整潔。如嘉祐六年(一○六一)蘇軾描述扶風鳳鳴驛時說:「視客之所居,與其凡所資用,如官府,如廟觀,如數世富人之宅。四方之至者,如歸其家,皆樂而忘去。將去,既駕,雖馬亦顧其皂而嘶。」(《蘇軾文集》卷十一〈鳳鳴驛記〉)紹興十七年(一一四七)毛幵《和風驛記》載衢州和風驛:「為屋四十三楹,廣袤五十七步。堂宇廬分,翼以兩廡,重垣四周,閈閎有,庖湢庫廄,各視其次。⋯⋯門有守吏,裏有候人,賓至如歸,舉無乏事。」(《全宋文》卷四九七一)驛舍內的設施也比較完備,如種世衡「知澠池縣,葺館舍,設什器,乃至砧臼匕箸,無不畢備,賓至如歸。」(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驛館除接待官方外,也對外營業。如「侯元功自密州與三鄉人偕赴元豐八年省試,止道旁驛舍室中。四隅各有榻,四人行路甚疲,分憩其上,皆熟寢。」(《夷堅甲志》卷四〈驛舍怪〉)。
旅館的名稱甚多,有旅舍、旅邸、旅店、道店、逆旅、客店、客院、客舍、賓館、行館等,也有的單稱為邸、店、舍,還有的邸店合稱。宋人外出喜歡住客店,並稱旅途中的停駐休息為下程,行旅歇宿之處為下處,簡稱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旅館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如在北宋都城開封城內,州橋東街巷迄東,「沿城皆客店,南方官員商賈兵級皆於此安泊。」(《東京夢華錄》卷三〈大內前州橋東街巷〉)此外,一些僻遠的地方也開辦有旅館,如徽州歙人汪致道,「崇寧五年初登第,得宣州教授,以冬月單車之官,投宿小村邸,唯有一室。」(《夷堅甲志》卷二十〈木先生〉)當時經營旅館業的贏利極大,故公私競相開設。這些星羅棋佈的旅店,為人們的行旅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宋代的旅館業,從經營性質來說,可分為官營和私營兩種。北宋東京官營旅館業的機構,始名樓店務,太平興國初改為左右廂店宅務,端拱二年併為邸店宅務,咸平元年又改為都大店宅務兼修造司,大中祥符間修造司歸八作司,又恢復左右廂之名,到哲宗時再一次改為樓店務,「掌官邸店,計直出僦,及修造繕完。」(《宋會要輯稿.食貨》五十五之二)官邸店的收入,主要「供禁中脂澤之用,日百千。」(《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端拱二年十二月)其掌管的供人住宿的房間,最多時達二萬六千二百間,可見規模之大(《宋會要輯稿.食貨》五十五之六)。
私人也競相開設旅館,如北宋初年宰相趙普,派人到秦隴「販木規利」,「廣第宅,營邸店,奪民利。」(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二,開寶四年三月;又同書卷一四,開寶六年六月)滄州節度使來信,「京師龍和曲築大第,外營田園,內造邸舍,日入計算,何啻千緡。」(上官融《友聚會談》卷上)北宋末年,御史中丞何執中「廣殖貲產,邸店之多,甲於京師。」(董逌《閑燕常談》)南宋臨安也是如此,如北關附近就有數十處由後宮、內侍及權貴創辦的高級榻房,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塌房〉載:「有水路周迴數里,自梅家橋至白洋湖、方家橋直到法物庫市舶前,有慈元殿及富豪內侍諸司等人家於水次起造塌房數十所,為屋數千間,專以假賃與市郭間鋪席宅舍及客旅寄藏貨物,并動具等物,四面皆水,不惟可避風燭,亦可免偷盜,極為利便。」
宋代客店接待客人投宿有一定的制度規定,《作邑自箴》卷七〈榜客店戶〉對此作了詳細的記載:
一,逐店常切灑掃頭房三兩處并新淨薦席之類,祗候官員、秀才安下。
一,官員、秀才到店安下,不得喧鬧無禮。
一,客旅安泊多日,頗涉疑慮,及非理使錢不著次第,或行止不明之人,仰密來告官,或就近報知捕盜官員。
一,客旅不安,不得起遣,仰立便告報耆壯,喚就近醫人看理,限當日內具病狀,申縣照會,如或耆壯於道路間抬舁病人於店內安泊,亦須如法照顧,不管失所,候較損日,同耆壯將領赴縣出頭,以憑支給錢物與店戶、醫人等。
一,客旅出賣物色,仰子細說諭,止可令係籍有牌子牙人交易,若或不曾說諭商旅,只令不係有牌子牙人交易,以致脫漏錢物,及拖延稽滯,其店戶,當行嚴斷。
一,說諭客旅,凡出賣係稅行貨,仰先赴務印稅訖,方得出賣,以防無圖之輩,恐嚇錢物,況本務饒潤所納稅錢。
一,說諭客旅,不得信憑牙人,說作高抬價錢,賒賣物色前去,拖墜不還,不若減價見錢交易,如是久例賒買者,立壯保,分明邀約。
同書卷七〈榜耆壯〉又記載:
店舍內有官員、秀才商旅宿泊,嚴切指揮鄰保,夜間巡喝,不管稍有疏虞。
由此可見,當時的店戶、客店對官府承擔了以下的義務:即住宿者中如有官員、舉人,需為其留出清潔的薦席和二、三間上等的房間。官員、舉人、商人住宿時需令鄰保夜間警戒;客商販賣貨物時,需代為介紹經官府登記並持有官府所發木牌的牙人,監視是否偷稅漏稅,在需被科物件買賣之前勸其納稅;要保護客商不遭惡劣牙人之害,以防牙人作騙,為避免賒賣交價而受損失,應動員進行現金買賣;發現住宿客人有可疑行為時要及時報告官府,如住宿客人或行路人生病也要報告官府並做好護理工作(參見斯波義信《宋代商業史研究》第五章〈商業組織的發達〉,日本風間書房一九六八年出版,一九七九年重版)。
除館驛和旅邸外,寺廟也是行人歇息的好去處。宋代寺廟往往設有供香客和外來旅客的客房。如洪邁《夷堅支志癸》卷四〈祖圓接待庵〉載:「二浙僧俗,多建接待庵,以供往來緇徒投宿,大抵若禪刹然。其託而為奸利者,固不少也。」因此,時人也多往這裡借宿。如范成大《吳船錄》卷上載:「乙亥⋯⋯晚宿蜀州城外聖佛寺。」郭彖《睽車志》卷三載:「光州定城主簿富某,秩滿挈家還鄉,道經合肥,與其帥有舊,留連數日,館於佛寺。」
宋人出行時借宿民居的現象也頗為普遍。如《萍洲可談》卷三載:張昇杲卿致仕還家後,曾與左右十餘人遊嵩山、少林寺等處,「至山下,投宿民家。」《夷堅支志丁》卷一〈三趙失舟〉:「淳熙十二年,宗室中有叔侄三人,自臨安調選歸⋯⋯日已暮,投宿村舍。」

貨號: 9789570854503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