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故宮Ⅱ

NT$350 NT$277

出版日期:2013-12-11
作者:閻崇年
印刷:黑白(外加「8頁彩頁 + 1張彩色摺頁)
裝訂:平裝
頁數:296
開數:18開(高23×寬16.8cm)
EAN:9789570843057
系列:歷史大講堂

已售完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明憲宗與萬貴妃之間的姐弟戀,為何讓小太子在六歲以前都不見天日?
正大光明匾後的小木盒,真的決定了清代皇儲的天命嗎?
你知道清末的紫禁城中曾出現時髦的水族館世界上最精密的自鳴鐘嗎?
故宮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曾是光緒帝瑾妃的嫁妝,她和妹妹珍妃最後的下場如何?

看百家講壇大師、知名清史學者閻崇年
解開紫禁城重重宮闈五百年的秘密

接續《大故宮Ⅰ》中對紫禁城三大殿作為政治中樞的介紹,《大故宮Ⅱ》的焦點延伸至紫禁城內廷各殿,包括了後三宮、東西六宮、養心殿、寧壽宮等區域。
《大故宮Ⅱ》共分二十二講,每一講從一座宮殿出發,在介紹地理位置、建築設施的同時,娓娓道出明清兩朝後宮帝后的日常起居、傳世文物、精神生活與人生悲喜。
雍正自乾清宮移居養心殿,此舉在體制上、在中樞權力的轉移上有什麼指標性的意義?
酷愛文物的乾隆皇,為何選擇了三希堂這個大小只有一張雙人床左右的空間做為書房。這樣的選擇,與他在三希堂中擺設的文物如何反映了他為君的心境?
坤寧宮作為皇后的居所,如何在清代同時扮演著後宮薩滿信仰的活動中心,支持著滿洲皇族的精神傳統。又如何在明清兩朝見證了正宮皇后們身不由己、悲多於喜的命運。
明清兩代的宮廷婚姻、后妃選拔是如何完成的,真實的後宮世界中是否真的存在著戲劇電影裡帝王佳麗相互傾心的愛情?而在中國帝制最後的歲月中,慈禧太后在深宮內廷中所留下的生活軌跡,如何與她左右中國命運的政治生涯環環相扣。閻崇年在《大故宮Ⅱ》中不斷舉證說明,以實例引領讀者進入當時的歷史現場。
明清兩朝中皇室內廷的鬥爭傾軋、奪權爭寵的題材,向來是近代文學作品、影視戲劇改編喜愛的題材。閻崇年的《大故宮Ⅱ》以史實為本,從紫禁城內廷的生活空間出發,帶領讀者一窺兩朝帝后最真實的婚姻生活、人生故事,而一代代皇族貴冑的命運縱使除去了戲劇效果、稗官野史的渲染,依舊擺盪在繁盛與衰微的兩極,帶著深深的傳奇色彩,令讀者時而欽慕,時而唏噓。

貨號: 9789570843057 分類: , ,
作者:閻崇年

著名清史專家,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袁崇煥研究會會長、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2012年年度主講人。 專著有《正說清朝十二帝》、《袁崇煥傳》、《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天命汗》、《清朝皇帝列傳》等25部。論文集有《袁崇煥研究論集》、《燕史集》、《燕步集》、《滿學論集》共4部。主編有《袁崇煥學術論文集》、學術叢刊《滿學研究》第1到7輯等14部。先後發表明史、清史、滿學論文200餘篇。聯經已出版有:《大故宮全集(共三冊):故宮六百年大歷史》、《清朝開國史(上/下):從努爾哈赤、皇太極到順治,大清皇朝之崛起》、《康熙大帝》、《清宮十大疑案正解》《努爾哈赤》《明亡清興六十年(上/下)》《正說清朝十二帝》等書。

貨號: 9789570843057 分類: , ,

第二十一講 正大光明
一、匾的來歷
二、匾後故事
三、匾外思考

第二十二講 交泰乾坤
一、交泰特色
二、交泰報時
三、交泰寶璽

第二十三講 坤寧大婚
一、大婚皇帝
二、大婚準備
三、大婚典禮

第二十四講 坤寧不安
一、正統皇后
二、嘉靖皇后
三、同治皇后

第二十五講 坤寧不寧
一、明宮皇后
二、清宮皇后
三、坤寧之鏡

第二十六講 坤寧張后
一、皇后挑選
二、皇后命運
三、皇后悲局

第二十七講 坤寧薩滿
一、坤寧改建
二、坤寧神杆
三、坤寧祭祀

第二十八講 養心帝居
一、雍正搬家
二、殿區格局
三、帝后寢宮

第二十九講 養心新政
一、雍正風暴
二、設軍機處
三、解放賤民

第三十講 養心懲貪
一、高恒之案
二、王亶望案
三、國泰之案

第三十一講 養心三希
一、堂名三希
二、書壇三傑
三、法書三絕

第三十二講 養心輓歌
一、四位幼帝
二、三位太后
三、兩位親王

第三十三講 東西六宮
一、六宮佈局
二、選妃選秀
三、后妃管理

第三十四講 景仁禍福
一、燕姞夢蘭
二、不幸后妃
三、順治佟妃

第三十五講 承乾寵妃
一、崇禎寵妃
二、順治寵妃
三、道光寵妃

第三十六講 鐘粹懸案
一、崇禎太子
二、道光貶妃
三、慈安之死

第三十七講 延禧永和
一、延禧水宮
二、雍正生母
三、翠玉白菜

第三十八講 景陽咸福
一、馬后練衣
二、王妃冷宮
三、宮廷藏寶

第三十久講 永壽之奇
一、萬妃奇緣
二、紀妃奇遇
三、靜妃奇冤

第四十講 啟祥長春
一、啟祥故事
二、咸豐改建
三、長春慈禧

第四十一講 翊坤儲秀
一、翊坤鄭妃
二、兩宮一體
三、儲秀慈禧

第四十二講 慈禧西逃
一、倉皇出逃
二、廢大阿哥
三、圖新憾晚

貨號: 9789570843057 分類: , ,

第二十三講 坤寧大婚
坤寧宮是明清皇后的正宮,是皇帝和皇后大婚的喜房,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新婚洞房。

一、大婚皇帝
坤寧宮是皇后的正宮,坐北面南,正面九個開間,算上兩側的小間,現在看到的是十一個開間。坤寧宮與交泰殿、乾清宮坐落在同一高臺上,平面呈長方形,兩層屋簷,廡殿頂,上覆黃色琉璃瓦。在建築結構上,後庭大院的門比較多:東西廡牆各有五座門,其中乾清宮各兩座門,交泰殿各一座門,坤寧宮各兩座門——主要是為帝后、妃嬪、宮女、太監等出入內廷方便。
實際上,皇后並不都住坤寧宮。明代皇后住在坤寧宮,清代皇后大都住在東西六宮,但坤寧宮作為皇后正宮的地位始終沒變,所以清代皇帝大婚的洞房,還是在坤寧宮。正如東西六宮雖為妃嬪所居,但皇太后、皇帝、皇后也有居住的;同樣,坤寧宮為皇后寢興之所,但妃嬪也有在此居住的。黃宗羲《棗林雜俎》記載:湯溪(今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戴氏選侍,曾住坤寧宮,三次被御幸。弘治十年(一四九七年),太監甯某來縣,宮人手書寄問母、弟安否,離別思憶之情淒然滿紙。遊客到故宮坤寧宮參觀,導遊會指給大家看:這裡是坤寧宮東暖閣,就是皇帝皇后大婚的喜房。於是,一般遊客都認為,明清北京皇宮二十四位皇帝結婚的洞房都是在這裡,其實不然,為什麼呢?
先說「大婚」。現代許多青年結婚叫「大婚」,結婚典禮時,主持人常說:「今天某某先生與某某小姐舉行大婚!」在古代,「大婚」一詞不能隨便使用。《中文大辭典》解釋:「天子、諸侯之婚禮,謂之大婚。」明清只有天子結婚才可以稱「大婚」,親王、郡王結婚都不可以稱「大婚」。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在坤寧宮舉行大婚的天子,簡直沒有幾位。明朝十六位皇帝,在南京登極的洪武帝和建文帝,他們登極之前已經結婚,沒有舉行「大婚」之典。明朝在北京的十四位皇帝,算來算去,只有兩位皇帝在紫禁城舉行大婚典禮——一位是明英宗正統皇帝,九歲繼承皇位,他結婚時已經是「天子」,可以稱作「大婚」;另一位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十歲繼承皇位,他結婚時也已經是「天子」,也可以稱作「大婚」。
清朝呢?清朝十二位皇帝,只有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四位君主,是當皇帝後才結婚的,他們結婚可以稱作「大婚」。至於溥儀,結婚時已經退位,所以他和婉容的結婚,只能算平民的婚禮,從禮制上說,不能稱作「大婚」。然而,清朝四位「大婚」皇帝,順治帝大婚在位育宮(保和殿),不在坤寧宮。因此,在坤寧宮舉行「大婚」的皇帝,明朝兩位、清朝三位,共有五位,約占明清二十八位皇帝的百分之十八。
皇帝大婚同民間結婚有相似之處,沿襲《儀禮.士昏禮》中的「六禮」,就是成婚的六道手續,或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迎娶,但沒有親迎禮。「六禮」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一)納采,男家請媒人到女家提親。
(二)問名,男家請媒人到女家,問女子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時(生辰八字)。
(三)納吉,男家將女方情況進行占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同意締結婚姻。後來民間請人看皇曆、算八字。現代已經不怎麼用這一套了,但年齡、生日還是要看的,好比現在有些人看「星座」。
(四)納徵,也稱「納幣」,就是男家以聘禮(采禮)送給女家。女家接受聘禮,就是訂婚。
(五)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家,求其同意,定下婚期。
(六)迎娶,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也就是結婚。皇帝大婚同民間雖有相似之處,同樣要經過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迎娶,但有不同之處,如皇帝不親自到皇后家迎娶新娘,而是派正使、副使代表皇帝前去迎娶。
明清時期在北京坤寧宮舉行「大婚」典禮的五位皇帝中,以同治帝和光緒帝大婚的文獻和檔案記載比較詳細,特別是光緒皇帝,《大婚典禮紅檔》有完整系統記載,〈光緒帝大婚圖〉有細膩精彩描繪,還有德國皇帝恭賀大婚典禮國書,所以我講坤寧大婚,以光緒帝大婚為例。光緒帝(一八七一—一九○八年),名載湉,四歲進宮,做了皇帝。光緒帝結婚的年齡,按照清廷的
家法和慣例,應當在虛歲十四歲,因為順治帝是十四歲大婚的,康熙帝也是十四歲大婚的,所以光緒帝理應是十四歲大婚。但慈禧太后不同意,一年一年地拖,一直拖到不能再拖,才懿旨准許載湉在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正月二十七日大婚。這一年,光緒帝十九歲,皇后二十二歲。先看光緒帝大婚是如何準備的。

二、大婚準備
光緒皇帝大婚,著手進行準備,實際過程,分為三步:
第一,納采、問名。上年(光緒十四年)十一月初二日,納采,皇家不是派媒人,而是派正使、副使到未來皇后家提親、問名。光緒帝未來皇后是慈禧太后侄女,胞弟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靜芬。使臣宣詔:「茲選某官某女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納采、問名禮。」女方家接旨後說:「臣女今年若干(歲),謹具奏聞。」納采禮物:馬四匹(帶鞍轡)、甲胄十副、緞一百匹、布兩百匹、餑餑一百桌、酒宴一百席、酒一百瓶等。
第二,納吉、納徵。上年(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初四日,大徵,就是派正、副使前去訂婚事、送采禮並告知迎娶日期。其中大徵禮物如黃金兩百兩、白銀一萬兩、金茶筒一具、緞一千匹、馬六十匹等。
但是,光緒這個皇帝,命運太不好了!本來,大婚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徵都做了,婚期也定了,就等舉行大婚典禮,迎娶新娘皇后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偏偏在十二月十五日夜,太和門大火,門全被燒毀。清代規定:皇帝大婚,皇后必須經由五門——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的中門進宮。沒有太和門怎麼行呢?皇帝的大婚,已昭告天下,怎能改期呢?火災離大婚吉日,只有四十二天,光是清理現場,也要十天半月,重建太和門,根本來不及,又不能改期,這如何是好?急中生智,清廷下令由北京棚匠紮彩工,夜以繼日,
加緊搭建,竟然搭建成一座逼真的彩棚太和門,供大婚時使用。
工匠技藝,巧奪天工!我們看〈光緒皇帝大婚圖〉上的太和門,原來是臨時搭建的一座彩門。這座臨時紮建的太和門,完全可以亂真,就是內廷宦官,也不能辨其真偽,原來光緒帝大婚時喜轎穿過的太和門竟然是紙紮的!
第三,告期、奉迎。確定大婚日期後,到吉日良辰,將新娘(皇后)迎接到新郎(皇帝)家。但皇帝不親自到未來皇后家迎娶,而是在午門迎接新娘(皇后)。皇帝大婚的喜房,也就是大婚的洞房,在坤寧宮。
前一天,正月二十六日,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授受冊寶。冊,是金冊,就是冊封皇后的正式文書,用黃金五百二十九兩製成;寶,是寶璽,就是印章,用黃金五百五十兩製成。同日,未時(未正十四時),光緒帝到慈寧宮向慈禧皇太后前行禮,再到太和殿,閱視冊、寶,派遣使臣前往冊立和奉迎皇后。
第二,準備轎亭。一早,鑾儀衛首領帶人,恭請皇后鳳輿,放在太和門石階下面。屆時,總管內務府大臣從乾清門接捧龍字金如意,請到鳳輿裡安放。同時,兩座龍亭——一座抬金冊,一座抬寶璽,已在太和殿階下陳設,正使禮部尚書李鴻藻持節前行,副使總管內務府大臣續昌持冊、寶分別放置在龍亭內,校尉抬亭,儀駕前導,鳳輿隨行,由太和門、午門、端門、天安門各中門出大清門,到皇后邸第(副都統、護軍統領、承恩公桂祥邸,位置在朝陽門內南小街今芳嘉園胡同)。工部預先設節案於前堂階下正中,設冊、寶案各一於前堂左右。正使持節陳於正中案上,副使捧冊、寶陳於左右案上。
第三,進行告祭。派遣官員報告,祭祀天地、太廟、奉先殿。裡外準備,已經就緒。吉日時辰一到,舉行大婚典禮。

三、大婚典禮
光緒帝大婚典禮——大婚日,二十七日,主要做八件事:
第一,穿戴梳妝。子時(子正零時),新娘(皇后)穿戴化妝。皇宮派去福晉四人,身著大紅鈿罩衣、大紅褂罩,陪侍皇后戴東珠朝冠,御珠寶朝服,佩珊瑚朝珠、東珠朝珠,掛金鑲珊瑚項圈,以及其他。穿戴整齊後,在內堂稍坐,等待接受金冊和金寶。大婚的朝袍、朝褂、朝裙等有五十一件,其中皇后朝袍上綴正珠二萬一千零一十三顆,珊瑚豆三千三百五十四件,米珠二百零八顆,金結一百二十五件,各色真石四百一十件;朝褂上綴正珠二萬三千零三十三顆,珊瑚豆四千一百八十二件,金結一百五十件,各色真石四百七十八件;朝裙上綴正珠一千五百四十六顆,珊瑚豆三百五十四件,金結二十九件,各色真石八十九件等(《大婚典禮紅檔》)。僅這朝袍、朝褂、朝裙三件,就用正珠四萬五千五百九十二顆、珊瑚豆七千八百九十顆、米珠二百零八顆、金結三百零四件、各色真石九百七十七件,總計為五萬四千九百七十一顆件。
第二,跪受冊寶。奉迎皇后禮正使大學士額勒和布,在前堂請節,授於總管太監,副使禮部尚書奎潤,在前堂請出冊寶,授於總管太監,由中門入。皇后出迎於內堂階下道右,跪著迎候。總管太監陳冊、寶於案上。女官恭請皇后受冊、受寶,太監宣讀冊文、寶文。禮成後,皇后在內堂稍作休息。
第三,新娘起轎。皇后由娘家邸第,乘坐鳳輿,前往皇宮。總管敬報:吉時已到,內掌儀司首領太監恭請鳳輿抬到內堂正中,向東南喜神方位安設,敬請鳳輿內如意安置於旁,總管太監恭捧冊、寶敬謹安設在龍亭內。福晉等四人恭請皇后升鳳輿,由本宮首領太監左右扶鳳輿到大門外,儀駕前導,喜樂吹奏,起行前往皇宮。
第四,皇帝禮迎。皇后的儀駕、龍亭、鳳輿進大清門,歷經天安門、端門、午門各中門,這時新郎(皇帝)在午門迎接。鳳輿進午門後,由中左門、後左門,到乾清門前,諸色人等,不能入宮,到此止步,各自退下。冊、寶龍亭陳於乾清門階下,禮部官員由龍亭內恭捧冊、寶,總管內務府大臣前引,安設在交泰殿左右案上。派出接捧冊寶的首領太監在殿內接守,奏乾坤泰和樂。
第五,進入內廷。皇后乘鳳輿進乾清門,到乾清宮簷下降鳳輿。皇后步行,經宮後槅扇,再乘八人孔雀頂的小轎,伴隨喜樂,到東六宮的鍾粹宮。這時,接捧冊、寶的首領太監,由交泰殿恭捧冊、寶在轎前導引,到鍾粹宮,交本宮守寶太監敬陳於案。鳳輿內龍字金如意,由派出的總管太監敬請陳於鍾粹宮殿內。恭侍福晉等請皇后降孔雀頂轎,少坐。第六,淨面化妝。午時(午正十二時),由福晉率內務府女官恭侍皇后淨面、梳妝上頭。皇后梳雙鳳髻,戴雙喜如意,御雙鳳同和袍。戴鳳鈿、項圈,帶拴辮手巾,正珠朝珠,仍戴雙喜如意,加添扁簪、富貴絨花,準備到坤寧宮,完成合巹禮。巹,古代結婚時用的酒器;合巹,原意是婚禮時飲交杯酒。
第七,正宮合巹。酉時(酉正十八時),皇后從鍾粹宮,乘八人孔雀頂轎,前往坤寧宮。皇后到坤寧宮降輿,進入坤寧宮東暖閣,恭候新郎(皇帝)。皇帝身穿吉服,到坤寧宮,升寶座床居左,皇后升寶座床居右,相向而坐。點合巹長壽燈。內務府女官等恭進合巹宴。合巹宴席上,擺著豬肉、羊肉、金銀酒、金銀膳、肉絲等項,喝交杯酒,吃子孫餑餑(餃子)、長壽麵。宴畢,撤宴桌,合巹宴禮成(《光緒大婚典禮紅檔》)。
第八,洞房成婚。坤寧宮的東暖閣,鋪設龍鳳喜床,床中設置寶瓶,裡面裝珠寶、金銀、米穀等物,象徵富貴滿堂、糧食滿倉。喜床上掛百子幔,幔上繡一百個形態各異、活潑可愛的小男
孩,象徵帝后多子多福。合巹宴後,坤寧宮管關門的女官,關合宮門。是夜,有結髮侍衛夫婦在坤寧宮殿外,念交祝歌,候帝后坐龍鳳喜床。光緒帝的大婚,洞房在坤寧宮東屋(東暖閣)。劉姓老宮女回憶說:光緒帝舉行大婚禮時,慈禧太后派她做喜婆在坤寧宮守喜(《翁文恭公日記》)。拂曉,皇帝、皇后吃長壽麵。
次日,二十八日,寅時(寅正四時),福晉等恭侍皇后冠服,戴鳳鈿,穿明黃五彩鳳袍,八團五彩有水龍褂,戴項圈,拴辮手巾,佩正珠朝珠,畢。然後,進行「八祭一拜」的祭拜活動:
一祭神板。皇帝率皇后在坤寧宮西案前,向祖宗板子行禮。二祭灶君。在坤寧宮向灶神上香行禮。皇帝還東暖閣,升南床居左,皇后升南床居右,相向坐,進宴席,吃團圓膳。新郎(皇帝)、新娘(皇后)宴席很講究。早餐後,皇帝、皇后乘轎,提爐前導,出順貞門、神武門,進景山北上門,祭聖容。三祭聖容。到壽皇殿列聖、列后聖容(畫像)前拈香行禮。四祭御容。到承乾宮孝全(道光皇后、咸豐生母)御容(畫像)前行禮。五祭御容。到毓慶宮孝靜(道光皇后、咸豐十歲喪母後由其撫育)御容(畫像)前行禮。六祭聖容。到乾清宮文宗(咸豐帝)、穆宗(同治帝)聖容(畫像)前行禮。七祭神牌。到建福宮孝德(咸豐皇后)、孝貞(慈安太后)神牌前,拈香行禮。八祭神牌。到養心殿東佛堂,在莊順皇貴妃(道光妃,醇親王奕譞母)神牌前拈香行禮。
除了八祭之外,還有一拜,是到儲秀宮向慈禧皇太后行大拜禮。
而後,皇帝升明殿寶座,皇后詣皇帝前跪遞金如意,皇帝賜皇后金如意。皇后率妃嬪等向皇帝行禮。再到儲秀宮慈禧皇太后前跪進金如意行禮,皇太后賜皇帝、皇后金如意。
最後,皇后由吉祥門還鍾粹宮,在佛前拈香,升前殿寶座,接受妃嬪、公主、福晉、命婦等的座前行禮。
二十九日,皇帝以祭社稷壇,自是日始,齋戒三日。
光緒帝后大婚,皇后鳳輿擺如意,喜床上安如意,慈禧賜帝后如意。但是,光緒帝大婚開始既不如意、不吉利,結尾也不如意、不吉利。為什麼這樣說呢?開始,太和門被焚,做個假的、紙糊的充數,大婚前一場大火,多麼不如意、不吉利;新婚第三天,皇帝齋戒,連續三日。欽天監官員是怎樣定的良辰吉日?光緒帝和皇后葉赫那拉氏的不如意、不吉利還主要表現在:
第一,光緒帝同皇后從新婚就不和,就分居。這個由慈禧太后懿旨娘家侄女的婚姻,是一樁失敗的婚姻。
第二,光緒帝結婚後,戊戌變法失敗,淪為「政治囚犯」,虛有皇位,沒有皇權,是一個傀儡皇帝。三十八歲盛年,撒手人寰。光緒帝的一生,是悲劇的一生。
第三,光緒帝的大婚,最終成為精心策劃、精心演出的一場「四不」悲劇——吃長壽麵,不長壽;吃團圓膳,不團圓;賜金玉如意,不如意;百子幔裡,不生子。
第四,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年輕守寡,輔侍幼帝,特別是「以太后命遜位」。在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手中結束大清王朝。歷史巧合,很有意思:清朝興起第一任皇后是葉赫那拉氏,清朝覆亡最後一任皇后也是葉赫那拉氏。真是巧合了那句話:亡清者,葉赫也!宣統退位兩年後,隆裕太后被葬入光緒皇帝的陵墓,生不同寢,死則同穴。
光緒帝的大婚,從正月二十日到二月初九日,共二十天。皇帝大婚是所有婚禮中最隆重、最龐大、最煩瑣、最奢華的婚禮。光緒帝大婚,帳面花銀五百五十萬兩(實際遠不止此)(李鵬年〈光緒帝大婚備辦耗用概述〉)。這時的清朝,內外交困,危機四伏,財政枯竭,銀庫空虛——《清德宗實錄》記載:光緒帝大婚時,京師俸餉全無著落。庫儲現在空虛,應放俸餉各項,更屬無從支持(《清德宗實錄》卷二百六十一)。光緒帝大婚之後,清朝宮廷悲劇,連續上演,直至落幕!

貨號: 9789570843057 分類: , ,

第二十四講 坤寧不安
坤寧宮作為皇后的正宮,主要的特徵,應是一個字——「安」,安寧、安康。
但明清五百餘年的坤寧宮,卻是「坤寧不安」、「坤寧不寧」。何以見得?
舉明英宗正統帝錢皇后、明世宗嘉靖帝四位皇后和清穆宗同治帝阿魯特氏皇后為例,
看坤寧宮是怎樣不安、不寧的。

一、正統皇后
明朝英宗正統帝是在北京故宮坤寧宮裡,第一位舉行大婚典禮的皇帝。他的皇后自然成為坤寧宮第一位從大明門中門坐轎抬進來的主人。
明英宗朱祁鎮(一四二七—一四六四年),祖父是洪熙帝,父親是宣德帝,明史有「洪宣之治」的美譽。但是,洪熙帝在位一年(實際在位僅八個月),宣德帝在位十年,時間都不長。這個時期,經過元末明初的戰爭,尤其是經過「靖難之役」的戰爭,破壞很大,民生凋敝,需要休養生息,不要再去折騰。洪宣時期,社會穩定,生產恢復,文化發展。這個時期的手工藝品,如宣德爐、宣德青花瓷,都是極為有名,極為罕見,極為精細,極為珍貴的文物。
宣德帝三十八歲離世,他的嫡長子朱祁鎮九歲(虛歲)便繼承皇位。朱祁鎮是明朝第一位在坤寧宮大婚的天子。他的皇后錢氏有一段故事。
明英宗皇后錢氏(?—一四六八年),江蘇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正統七年(一四四二年),立為皇后。錢皇后有件事情被《明史》稱讚。中國帝制時代,皇后娘家被稱為「外戚」。
女兒一旦為皇后,娘家人便雞犬升天。漢、唐的外戚之禍,真是史不絕書。明英宗考慮錢皇后娘家身世單微,要封給侯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侯」,尚不是第一等「公」,錢皇后幾次遜辭,結果始終沒封。所以,《明史.后妃傳》說:「故后家獨無封。」在整個明朝歷史上,皇后家「獨無封」的,只有錢皇后家。但是,錢皇后有八件不幸的事。
一是日夜哀泣。英宗被俘期間,「夜哀泣籲天,倦即臥地,損一股。以哭泣復損一目。」(《明史.后妃傳》卷一百十三)她晝夜哭泣,哭瞎一隻眼,而且長時間坐在涼地上哭,又損傷一股——可能是一側股骨頭壞死吧!
二是傾囊贖君。「英宗北狩,傾中宮貲佐迎駕。」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首領也先俘虜後,要花錢贖回。錢皇后將自己全部私房錢拿出來資助。
三是耐心勸慰。明英宗放歸後,住在南宮(今南池子一帶),心情不好,她「曲為慰解」,耐心勸慰、開導失意的夫君。
四是中年喪偶。明英宗三十八歲病故,錢皇后年輕守寡。
五是徽號之爭。明英宗死後,周貴妃兒子朱見深繼位,是為成化帝。他的生母周氏自然為太后,錢皇后也應上「太后」尊號,但成化帝生母不同意。幾番折騰,才獲徽號,很不順利。
六是同葬風波。明英宗臨死前,遺囑錢皇后「與朕同葬」。但錢太后薨,周太后(周貴妃)不予同意。成化帝把球踢給大臣們討論,自然有拍周太后馬屁的,有堅持朱明家法的,上下反覆,意見不一,竟然鬧到「吏部尚書李秉(山東曹縣人)、禮部尚書姚夔(安徽桐廬人)集廷臣九十九人」相爭,甚至於「百官伏哭文華門外」。成化帝請示周太后,還是不同意。皇上不答應,群臣就跪在地上不起,「自巳至申」三個多時辰,大約六到八個小時,周太后才勉強同意讓錢太后同葬裕陵(《明史.彭時傳》卷一百七十六),但事情還留個尾巴。什麼尾巴呢?
七是冥間阻隔。明英宗裕陵埋葬三位遺體——明英宗、錢皇后和周皇后(周貴妃)。錢皇后雖然對明
英宗蒙難時有特殊功勞,但沒有兒子;周皇后雖然為妃,但生個兒子繼承皇位。周皇后(周貴妃)對錢皇
后,不但在生前,而且在身後,仍然「爭寵」。死了怎麼「爭寵」呢?明英宗的棺槨兩側,左側壙穴安放錢皇后的棺槨,右側壙穴是預留安放周皇后(周貴妃)的棺槨。周太后(周貴妃)堅持錢皇后棺槨的壙穴
要隔開數丈,並要「窒之」——不通,堵塞,而自己棺槨的壙穴要與明英宗的棺槨之間相近相通。
八是不設牌位。在奉先殿祭祀,周皇后(周貴妃)安設牌位,錢皇后不設牌位。
錢皇后雖是第一位從大明門坐花轎抬進坤寧宮的正宮皇后,卻遭受到八大不幸!顯然,這不是個案,嘉靖帝幾位皇后的命運又是一個例子。

二、嘉靖皇后
嘉靖帝是一位不安分的皇帝,大興土木,崇信道教,遭遇宮難,幾乎喪命。他在位四十五年,享年六十歲,壽齡僅次於洪武帝朱元璋(七十一歲)和永樂帝朱棣(六十五歲)。嘉靖帝先後有四位皇后,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皇后最多的一位皇帝。但是,這四位皇后最後都是不幸的。
第一任陳皇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人。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年),十六歲的嘉靖帝冊立陳氏為皇后。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年)十月的一天,嘉靖帝與陳皇后同坐,這時張妃、方嬪二人進茶。二十二歲的青年天子嘉靖皇帝,好奇而深情地看張妃和方嬪纖細白嫩的手。陳皇后吃醋,嫉妒,生氣,「投杯而起」——將茶杯往桌子上一蹾,挺身而起。嘉靖帝暴怒,大聲呵斥。陳皇后受到驚嚇,渾身哆嗦。正懷孕的陳皇后,因為受了驚,後流產而死。這位陳皇后心太小了,既然嫁在皇帝家,就要面對「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現實,應當怎麼去對待?或者忍耐,或者反抗——哪怕是無言無行的反抗,都會或可能會遭遇可怕的後果!朝廷大臣伴君如伴虎,后妃伴君何嘗不是如此呢!最近報紙上有句話:維持愛情最好的辦法是忍耐——這話對與錯,暫不去評論,嘉靖帝的陳皇后當時是不會聽到這番話的。堂堂嘉靖帝的陳皇后,竟然一身兩條性命,就悲慘地喪歸黃泉!
第二任張皇后,就是嘉靖帝在品茶時看其手的那位張順妃。陳皇后暴崩後,張順妃被冊立為皇后。這時,嘉靖帝正在追循古禮,讓皇后率領妃嬪等到先蠶壇去行親蠶禮,還讓張皇后率領六
宮妃嬪、選侍、淑女等,在宮裡聽講《女訓》。張皇后任職皇后五年,便被免職——廢居別宮。張皇后是什麼地方人,為什麼被廢了,《明史.后妃傳》都沒有記載。張皇后被廢的事,使人們知道:做皇后也不容易,也不是「鐵飯碗」。張皇后被廢,打入冷宮,心情鬱悶,又沒處說,兩年後就死了。張皇后遺留的中宮「職務」,由方皇后接任。
第三任方皇后,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人。方氏怎麼會當上皇后呢?這裡有兩個機遇:第一個機遇是,嘉靖帝當了十年皇帝,已經二十六歲,還沒有兒子。於是,一位叫張璁後改名孚敬的大學士,向嘉靖帝建議:「古者天子立后,並建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所以廣嗣也。陛下春秋鼎盛,宜博求淑女,為子嗣計。」他建議嘉靖帝除皇后外,應在全國選娶一百二十多位「淑女」——年輕、漂亮、聰明、賢慧的美女到後宮,為嘉靖帝多生些兒子。這個馬屁拍得嘉靖帝很高興,順水推舟,頒旨「從之」!隨後,方氏等九人就被冊封為九嬪之一的嬪,不久又升為妃。張皇后被廢,她就成為坤寧宮的主人、執掌六宮的方皇后。這位方皇后,在夫君「壬寅宮難」時,救了嘉靖帝一命(《大故宮Ⅰ》已經講過)。但是,方皇后厄運來了: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年),病崩。雖然嘉靖帝深感方皇后救危之恩,並下詔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濟難,其以元后禮葬。」這話的意思是方皇后葬儀要按照嫡娶的皇后葬禮對待。但是,後來事態,起伏曲折,就不多說,有興趣者,看《明史.后妃傳》吧!方皇后死後,皇后的空缺,由杜皇后填補。
第四任杜皇后,大興(今北京市)人,本來是嬪,後進為妃,但是命好,生了兒子,就是後來的明穆宗隆慶帝,她也就成為萬曆皇帝的奶奶。不過,人的命運,起伏跌宕,難以預料。杜皇后在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年)正月薨。離她兒子當皇帝還有十二年,所以杜皇后沒有看見兒子登極為帝,自己也沒有享受皇太后的清福。
嘉靖皇帝的四位皇后,或慘死,或被廢,或歷險,或早死,都沒有享受完整圓滿的人生。
那麼,清朝的皇后呢?

三、同治皇后
清朝入關後,第一任皇后共有九位(宣統帝未計),在坤寧宮大婚的有康熙帝、同治帝和光緒帝三位。可以說,清朝所有第一任皇后,沒有一位是好命的。我只選同治皇后一位,來看看她的悲劇故事。
同治帝六歲(虛歲)登極,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九月,十七歲的同治皇帝大婚。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她出身於相府門第,書香之家,祖父賽尚阿為大學士,父親崇綺為狀元。史稱:「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獲授修撰者,止崇綺一人,士論榮之。」(《清史稿.崇綺傳》卷四百六十八)就是說清朝定鼎北京後的二百六十八年間,滿洲、蒙古人以漢文參加科舉考試而中狀元的,只有崇綺一人,士人以此為榮。後遷侍講、戶部尚書、日講起居注官等。義和團失敗後,崇綺走保定,住蓮池書院,自縊而死。母親瓜爾佳氏,也是忠貞節烈的女子英傑。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她先派人預掘深坑,率一子四孫及兒媳等,分別男女,入坑活埋,闔門死難。
皇后阿魯特氏幼年,由父親崇綺親自授課,講解經史,學習詩詞,受到良好的家庭教養。她聰明賢慧,知書達禮,性格剛烈,不善奉迎。阿魯特氏被立為皇后,同治帝與皇后僅在坤寧宮居住兩天,就搬到養心殿後殿的體順堂居住。皇后遇齋戒期,居住在鍾粹宮(《翁文恭公日記》)。
皇后阿魯特氏真是命薄,結婚兩年零兩個月,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崩於皇宮養心殿。同治帝的死,同下面一件事情有關。據說慈禧有「寡母心態」,嫉妒兒子同皇后親熱,不許兒子與皇后同房。慈禧太后不喜歡皇后阿魯特氏,而喜歡慧妃,要兒子同治帝對慧妃好。同治帝不敢違抗,又不喜歡慧妃,只好賭氣獨宿養心殿,生活寂寞寡歡。因為慈禧太后處處刁難,皇后阿魯特氏日子過得很不舒心。同治帝病重,皇后護侍,也遭到慈禧太后的呵責。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記載:同治病重,皇后前去養心殿探視,二人說了些私房話,被慈禧皇太后知道。慈禧太后怒不可遏,闖入暖閣,「牽后髮以出,且痛抶(鞭笞)之」,並叫來太監預備大杖伺候。據說皇后情急之下說了句話:「媳婦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請太后給媳婦留點體面!」慈禧太后以側居西宮為遺憾,也為咸豐帝臨終前沒有冊立自己為皇后而不滿。「從大清門抬進來的」這句話,刺痛了慈禧太后的心。慈禧太后大發雷霆,同治帝被嚇暈,病
情愈加嚴重。慈禧太后見同治皇帝恐懼,才未對皇后動刑。
同治帝之死,慈禧將責任栽到皇后頭上。同治皇帝之死,這對一位年輕皇后來說,簡直是塌了天。皇后喪夫心情不好,慈禧喪子心情也不好。慈禧太后把氣往皇后身上撒。「未亡人」皇后阿魯特氏此時,大慟大悲,不思飲食,吞金自殺,獲救得生。皇后之父崇綺奏告慈禧皇太后。皇太后回答:「可隨大行皇帝去罷!」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稱大行皇帝,就是說可以隨夫——
同治帝殉死。崇綺將此話告訴女兒。而且慈禧太后不為同治帝立嗣,卻讓同治堂弟兼姨表弟的載湉(光緒)繼承皇位,就是說光緒帝繼承的不是同治帝,而是咸豐帝——這實際上是不為皇后留餘地。皇后阿魯特氏被逼無奈,只有自盡一條路可走。光緒元年(一八七五年)二月二十日,同治帝死後七十四天,皇后阿魯特氏「遽爾崩逝」,才二十二歲,梓宮暫安於隆福寺。皇后阿魯特氏之死,或云「絕食崩」,或云「吞金死」(唐邦治《清皇室四譜.后妃》)。野史記載:
同治帝皇后懷孕,慈禧太后恐其生男孩,將來纘(繼承)承大統,不能垂簾,故逼其死。有位御史潘敦儼,藉天旱奏言:「后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云絕粒殞生,奇節不彰,何以慰在天之靈?何以副兆民之望?」慈禧太后斥其謬妄,奪其官職。
明朝曾有一位皇后,是她的母親夢見圓月入懷而生下的。這個夢是真的還是編的,且不去管它。做父母的都希望女兒能有一個像圓月般的幸福人生,但是身為皇后的都難以做到這一點,更何況普通百姓呢!嘉靖帝的陳皇后,人生失敗,告訴人們:禍生於多貪,患生於多欲。以上這些皇后的不幸人生的歷史啟示:人生如月,或圓或缺,坦然對待,自然輪迴。

貨號: 9789570843057 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