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的暴政:戰爭、革命、崩潰與瘟疫,暴力與不平等的人類大歷史

NT$680 NT$537

出版日期:2023-01-12
作者:沃特.席代爾
譯者:堯嘉寧
裝訂:平裝
EAN:9789570866629
系列:全球視野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難道只有暴力,才有可能打破不平等的社會?
英國《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商業圖書決選

史丹佛大學知名歷史學教授沃特.席代爾,剖析自石器時代到今日,人類社會貧富不均的萬年大歷史!

經濟不平等自古即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未來也不會消失,但卻可能在極限邊緣獲得緩解。席代爾綜觀古今,指出唯有四種不同暴力帶來的斷裂,才可以平復這種不平等的狀況。

【戰爭】日本在二戰結束後,高達250萬人死於戰爭,前1%的所得占比減少了2/3。
【革命】中國共產主義「大躍進」,造成超過4000萬人死亡,大幅改變吉尼係數。
【崩壞】西羅馬帝國的崩壞,卻讓所有統治階級消失,終結剝削,達成生活的改善。
【疾病】歐洲中世紀黑死病的流行,反而讓實際工資翻漲數倍,扭轉勞資雙方關係。

當人類再次面臨許多威脅與挑戰,貧富差距的拉大、日趨嚴重的通貨膨脹、新冠疫情的肆虐以及一觸即發的全球戰爭局勢,我們和平的日子是否走到盡頭?

席代爾透過豐富的史料以及數據圖表資料,帶領我們全面審視過去,從這晦暗的歷史中,他要問,如果不曾發生過重大的暴力,是否還有機會改變嚴重的分配不均?人類文明的果實該如何分配?我們是否有改變現狀、避免災難的可能?

▍專業導讀
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哈佛大學經濟系研究助理 鄭紹鈺

▍得獎紀錄
《金融時報》和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最終候選。
《策略+商務》經濟類年度最佳商業書籍。
《了解世界》世界選書。
《金融時報》最佳經濟類選書。
《紐約時報商業選書》「值得閱讀的商業書籍」選書。
《華爾街日報》「商業領導人讀什麼書」選書。
BBC歷史雜誌書籍選書。
Medium.com選書。
辛廸加計畫年度最佳選書。
微軟年度最佳商業書籍選書。

▍國際好評
沃特.席代爾分析了到底是什麼才能真正減少分配不均,他的觀點充滿挑釁,但是也具有充分的說理、證據和個人風格。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平等的暴政》是一本卓越、博學而且充滿歷史細節的書,它向二十一世紀傳達了一個有力的訊息,也問了一個重要問題:關於分配不均的解方,我們能找到任何不會比疾病更差的嗎?
——布蘭科.米拉諾維奇(Branko Milanovic),前世界銀行研究部門首席經濟學家

沃特.席代爾的《平等的暴政》論述精準……對於任何討論過分配不均和更深層意義的人而言,本書的內容不止是一場強有力的思考實驗。
——安德魯.羅斯.索爾金(Andrew Ross Sorkin),記者、財經新聞網站DealBook 創辦人

在討論財富分配不均的歷史書中,這是最好的一本。它的核心訊息是暴力和毀滅才可以最有效的減少分配不均。祝大家都好!
——泰勒.科文(Tyler Cowen),經濟學家

分配不均和暴力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在沃特.席代爾之前,沒有人告訴我們它們有著如此糾結的關係。他對一個老問題提出了嶄新又出色的評價。
——大衛.史塔薩瓦基(David Stasavage),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沃特.席代爾為全世界的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如何從新石器時代演變至今,提供了一個引人入勝而且有力的分析。在所有討論分配不均的書中,沃特.席代爾此書跨越的時間幅度或是範圍堪稱箇中翹楚。他的詮釋也提出了嶄新的觀點。
——菲利浦.霍夫曼(Philip T. Hoffman),加州理工學院企業經濟學教授與歷史學教授

貨號: 9789570866629 分類: , , 標籤:
作者:沃特.席代爾

美國史丹佛大學古典學與歷史學教授,出生於奧地利的經濟史家,奧地利科學院院士,古根漢獎學金得主。他對人文、社科和生命科學間的聯繫特別感興趣。 研究領域從古代社會經濟史、前現代歷史人口學到跨學科世界史。

著有《大逃離:羅馬帝國滅亡如何開啟現代經濟大分流》、《羅馬史的科學研究》、《古代中國與羅馬的國家權力》,共同主編過《牛津世界帝國史》、《羅馬與中國:比較視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國》等多本著作,他還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經濟學人》等知名國際媒體撰稿。

譯者:堯嘉寧

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現為英/日文專職譯者,譯有《重新解讀日本歷史》、《被扭曲的櫻花:美的意識與軍國主義》、《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剪裁歧見:訂做民主社會的共識》、《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合譯)、《帝國棄民:日本在臺灣「蕃界」內的統治(1874-1945)》、《審判的人性弱點》、《桑塔格》、《馬尼拉的誕生: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中國、日本的交會》等作品。

貨號: 9789570866629 分類: , , 標籤:

謝辭
導讀 歷史學的馬爾薩斯/林明仁、鄭紹鈺
緒論 不平等的挑戰

Part I 分配不均的簡史
第一章 分配不均的出現
第二章 分配不均的帝國
第三章 上下起伏

Part II 戰爭
第四章 全面戰爭
第五章 「大壓縮」
第六章 工業化前的戰爭與內戰

Part III 革命
第七章 共產主義
第八章 在列寧之前

Part IV 崩壞
第九章 國家失能和體制崩壞

Part V 鼠疫
第十章 黑死病
第十一章 傳染病、饑荒與戰爭

Part VI 其他選擇
第十二章 改革、經濟衰退與表現
第十三章 經濟發展與教育
第十四章 那麼如果?從歷史到反事實

Part VII 不平等的反彈與邁向均等的未來
第十五章 我們這個時代
第十六章 未來有什麼呢?

附錄 分配不均的限制
注釋

貨號: 9789570866629 分類: , , 標籤:

四騎士
物質上的分配不均是因為可以取得的資源超過了人類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早在數萬年前就已經有剩餘的物資了,而當時人們分配它們的方式,也已經存在著不均等。回到冰河時期(Ice Age)的末期,我們就可以看到狩獵採集者已經會在某些時候、用某些方法阻止某些人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浪費。但是在用生產的方式——農業和放牧——產生食品之後,財富的創造才邁向一個全新的規模。越來越嚴重、而且持續存在的財富分配不均成了全新世(Holocene)的明確特徵。栽種植物和馴養動物讓人們從此可以累積和保存大量的資源。社會也發展出規範,來決定這些資產的權利,還包括可以將它們傳給後代。在這樣的情況下,所得和財富的分配會根據很多不同的經歷決定:健康狀況、婚姻策略和是否成功繁衍、消費和投資的選擇、豐收、蟲害和牛疫都決定了一代接著一代的命運。再加上隨著時間的經過,從長期來說運氣和努力的結果都助長了財富的分配不均。
原則上,制度應該可以消弭日漸浮現的財富分配不均——如果它設計了一些干預制度,重新平衡物質資源和勞動成果的分配(就像是某些前現代的社會所做的)。但是在事實上,社會進化通常都只有反效果。栽培食物資源通常也意味著人類的繁衍。當國家形成一個高度競爭的組織時,同時也會出現明顯的權力和強制力的階級區分,這會阻礙或是助長每一個人對於所得和財富的取得。政治上的不均等加深、擴大了經濟上的不均等。在農業時代的大部分時間,國家都花了許多人的錢幫助少數人變得富有:支出和捐贈給公共服務所得到的獲益,遠不及貪污、勒索和掠奪所得的獲益。因此,許多前現代的社會在擴大的過程中都走向極端的不平等,在最大的限度內將盈餘調撥給小型菁英(因為人均產量不高、成長也有限)。而且每當有比較良性的制度想要加強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新興的西方國家),通常最後都還是繼續支撐這個高度分配不均的狀態。都市化、商業化、金融體制創新、越來越邁向全球規模的貿易以及最後的工業化,都為握有資本的人帶來豐厚的回報。向赤裸裸的權力借力已經漸漸行不通了,而菁英階級致富的傳統來源遭到阻斷、財產權更加確定、再加上國家的承諾,則強化了對於世襲私人財產的保護。就算是經濟結構、社會規範和政治體制都改變了,所得及財富的不均依然嚴重,或是找到了新的成長路徑。
幾千年來,文明從來不曾和平的走向均等之路。在許多不同的社會和不同的發展階段中,穩定性都助長了經濟上的不均等。在古代的埃及是如此,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如此,在羅馬帝國是如此,即使在美國也是如此。不論是要打破既有的秩序、將所得和財富的分配差異縮小、或是縮小貧富之間的分配不均,暴力帶來的衝擊都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在歷史的紀錄中,向來是最有力道的衝擊,才會讓天平兩邊的平衡重新做出有效的調整。有四種不同的暴力帶來的斷裂可以平復不均等的狀況,它們分別是:全面動員的戰爭、帶來劇變的革命、國家失能和致命的大傳染病。我把這叫作「帶來均等的四騎士」。就像是聖經裡的四騎士一樣,它們出現,「帶走了世界的平靜」,「用世界上的刀劍、饑荒、死亡和野獸展開殺戮」。它們有時候是單獨出現的,有時候會成對出現,但是對當代人來說,它們帶來的結果幾乎和滅絕性的災難無異。一旦它們出現了,就將造成上億人死去。而當塵埃落定之後,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分配差距會縮小,有時候甚至是大幅縮小。
只有特定類型的暴力才會削弱不平等。大部分戰爭對於資源的重新分配並沒有經常性的效果:雖然充斥著占領和掠奪的古代衝突很可能會讓勝者的菁英階級變得富有,讓敗者的菁英階級陷入貧窮,但是,如果不是那麼明確的結局,就很難預測結果了。如果要用戰爭來平衡所得和財富的不均等,那勢必是一場(影響力)貫穿社會整體的戰爭,它對於人員和資源的動員規模,大概只有在現代的民族國家才有可能。這說明了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堪稱歷史上最重要的平衡機制之一。大規模的戰爭、沒收性的課稅、政府對於經濟結構的干預、通貨膨脹、全球的貨物和資本流動的中斷、以及其他因素交織而成的物理性破壞結合在一起,就減少了菁英階級的財產,並且造成了資源的重新分配。同時,它們還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催化劑,可以讓政策的改變取得平衡,並且促進公民權的延伸、工會化和福利國家的擴張。世界大戰的衝擊帶來了所謂的「大壓縮」(Great Compression)的結果,大幅減少了已開發國家的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的狀態。這個情況最集中的出現在一九一四至一九四五年之間,而且是漸進式的花了數十年才完全呈現出來。比較早期的全面動員戰爭並沒有類似的全面性影響。在拿破崙時代的戰爭、或是美國的南北戰爭造成的分配結果就不是那麼一致了,如果我們越往回追溯,也越難找到類似的證據。最早的例子大概是古代希臘的城邦文化——其代表就是雅典(Athens)和斯巴達(Sparta)——古代希臘的文化為我們說明了群眾的密集軍事動員和均等主義的制度,是如何的幫助縮小了物質上的分配不均(雖然並不總是成功)。

貨號: 9789570866629 分類: ,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