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世界史:從智人走出非洲到難民湧入歐洲,看人類的遷徙如何改變世界!

NT$320 NT$253

原書名:世界史で「移民」を読み解く
出版日期:2020-11-12
作者:玉木俊明
譯者:林巍翰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248
開數:25開,長14.8×寬21×高1.6cm
EAN:9789570856408
系列:歷史大講堂

尚有庫存

加入追蹤清單不再追蹤
加入追蹤清單

只要理解「人類的移動」,
就能看懂世界史的變遷!
文明興亡 × 全球貿易 × 文化交流 × 技術革新
移民走出來的世界史

不同文明的興亡是否源自於人類民族的大移動?
全球的「貿易」如何串聯在一起?
歐洲的繁榮是「移民」帶來的嗎?

本書聚焦於目前世界上討論熱度最高的「移民」一詞,
由經濟史專家玉木俊明為讀者帶來一場生動易懂的世界史課程。

出走的人類,走出壯闊璀璨的世界史
跨越百萬年的人類移動史,推動全球發展的跨界移民

在地球的歷史中,沒有一種生物能像人類一樣居住在如此多元的環境,且有著令人驚奇的適應能力。對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是擁有「長距離移動的能力和手段」,這是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之處。而人類的歷史,就是利用這些能力和手段,前往更遠的地方、開拓更多領地的過程。歷史正是由這群「移動的人們」,透過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走出來的。

歷史上,「移民」絕非僅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或目的而移居他處。自古以來有許多人是因為受到戰爭影響、政治迫害,甚至以奴隸的方式成為「移民」。這些人雖然遍嘗艱辛,但也同時將自己所擁有的技術和文化傳播到移住地,為當地社會貢獻出新的變革。世界史正是由這些「移民」們的積累所形成。

用「移動的人=移民」的觀點來看世界史,就能理解人類是如何創造和傳播文明,同時清楚認識到,世界是怎麼樣邁向一個整體的過程,並進一步去探索當代世界性問題的源頭。

專業推薦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Chinchen.h/旅遊作家
金老ㄕ/「故事」網站專欄作者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
作者:玉木俊明

1964年生於大阪,於同志社大學文學研究科修畢博士後期課程,現任京都產業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著有《歐洲霸權史》、《你還沒讀過的世界史》等書。

譯者:林巍翰

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關西外國語專門學校。赴日留學工作數年後於2017年返台。以日語筆譯為志業,目前已出版譯作十餘本,領域涵蓋人文史地、心理勵志和科普類書籍。希望自己的譯作能為讀者提供更良好的閱讀體驗,成為中文世界值得信賴的日文譯者。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

推薦序一 選擇生命,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Chinchen.h
推薦序二 一顆粽子帶來的文化衝擊/金老ㄕ
前言

第一部 何謂人類民族的「大移動」?
第一章 文明是如何傳播的?
誰是「世界上最早的移民」?
六大文明的誕生
聯繫文明的「移民」
不存在的「王道」
古埃及和腓尼基人

第二章 橫渡太平洋的人們
利用海洋路徑開始移動
航海者建立的島嶼網絡
是誰締造了古代美洲文明?
登陸日本列島

第三章 是誰建立了歐洲文明?
希臘文明不過是東方文明的一部分
積極建設殖民城市的理由
希臘真的打贏了波希戰爭嗎?
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和「移民」
交易的民族——腓尼基人所扮演的角色
邁向大帝國的古羅馬
歐洲就這樣遺忘了東方

第四章 從游牧民族認識文明的興亡
世界史的主角──游牧民族
斯基泰人、匈奴、匈人
「日耳曼人的大移動」是如何發生的呢?
渡來人為何東渡日本?
支配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是造成黑死病大流行的元兇嗎?

第二部 全球的「貿易」如何串聯在一起呢?
第五章 包圍歐洲的穆斯林商人

伊斯蘭的興起
從正統哈里發時期到伍麥亞王朝
轉折點──「阿拔斯革命」
「商業的復甦」是一大誤解
移居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商人

第六章 活躍的商業民族──維京人
是誰統一了北海?
不斷擴大的維京商業圈
征服英格蘭的諾曼人
建立「北海帝國」的丹人
維京長船──維京人縱橫四海的靠山
「商業復興」與維京人

第七章 葡萄牙並非大航海時代的失敗者
撒哈拉縱斷貿易帶來巨大的利益
從「收復失地運動」到大航海時代
葡萄牙的亞洲經略
新基督徒的動向
耶穌會靠走私賺大錢
在新世界擴張的貿易網路
葡萄牙絕非「失敗者」

第八章 亞洲──異文化間交易圈
東南亞的伊斯蘭化
永樂帝與鄭和的遠征
貿易據點──琉球
琉球為何和中國能維持長久的關係呢?
葡萄牙人和亞洲
德川幕府採用近代性的貿易政策
南洋地區的日本人町

第九章 黑人和猶太人掀起的「砂糖革命」
「砂糖革命」
環大西洋的大變動
大西洋奴隸交易和人口增加之間的關係
荷蘭進軍美洲
技術傳播的關鍵──塞法迪猶太人

第三部 歐洲的繁榮是「移民」帶來的嗎?
第十章 亞美尼亞人眼中的工業革命

亞美尼亞商人的網路
活躍於歐亞大陸的亞美尼亞人
棉的交易過程
亞美尼亞人身為技術工的另一面
歐洲人獲得的東西

第十一章 擴散至大英帝國的蘇格蘭人
大英帝國複雜的成立過程
移居外地的蘇格蘭人
從歐洲到美國的移民
蘇格蘭人發揮的作用
受雇的外國人和蘇格蘭人
大英帝國崩壞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第十二章 歐洲人為何前往殖民地?
全球化時代
發達的蒸汽船
歐洲人為何移居到新世界?
英國國內的狀況
美國的興起

第十三章 世界史中的歐洲移民問題
由帝國主義劃分的世界地圖
難民大量前往歐洲
帝國主義國家的算計
「歐洲火藥庫」爆發
南斯拉夫內戰的傷痕
科索沃難民是民族問題的縮影
敘利亞的難民問題
伊拉克和科威特之間的糾葛
帝國主義帶來的負面遺產

結語
參考文獻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
前言

人類生活的區域廣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溫帶這個相對適合居住的地區自不待言,從酷暑的沙漠(入夜後卻變得相當寒冷)到極寒的西伯利亞,甚至是亞馬遜的密林裡都有人煙,可以說世界上已經找不到沒有住人的地方了。當今連南極都可住人了。
在地球的歷史中,沒有一種生物能像人類一樣居住在如此多元的環境裡。就連曾經稱霸過地球上所有區域的恐龍,如果到今天還存在的話,最多也只能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地區。人類對多元的環境有著令人感到驚奇的適應能力。
此外,人類還在住宅和衣物的避寒、保暖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對於人類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擁有「長距離移動的能力和手段」。而人類的歷史,就是利用這些能力和手段,前往更遠的地方,開拓更多領地的過程。
本書是以「移民」的視點來解讀世界史的著作。
從狹義上來定義「移民」一詞的話,它所指的是根據本人的意願,將生活圈移至國外的人。但在本書中,「移民」一詞的使用範圍則更為廣泛。
本書內文中的移民指的是「移動的人們」,並將從他們的視角來看歷史。如同前面提到的,能夠「長距離移動的能力和手段」,才是人類有別於其他生物之處。
雖然用旅程來比喻人類的歷史已經不新鮮了,然而這種說法或許真的抓住了人類歷史的本質。歷史正是由這群「移動的人們」,透過一步一腳印的方式給走出來的。
當今世上,就拿二〇一五年來說,有超過一百萬的「移民」經由地中海和歐洲東南部前往歐洲。最近,以商隊移動方式從中美往美國國境移動的大量「移民」,更是備受矚目。
人們從發展中國家或戰爭頻仍的地區,移居到物質生活豐富的已開發國家,是一種必然情況。但是目前,歐陸各國和美國等生活優渥的國家,對於接受沒有特定工作和專業技術在身的外國人,採取謹慎的態度。
在歐美國家中,不乏希望政府嚴加控管移民的聲音。因此這些想要移居的人們改以「難民」的身分,利用特殊的管道,試圖進入歐美國家,如此種種衍生出不少棘手的問題。
目前日本也同樣面臨著勞動力短缺和外國技能勞動者的問題,政府業已正式討論移民政策。本書雖然無法給出解決問題的處方,但想告訴讀者,「移民」現象並非只出現於現代社會,而是人類歷史中的普遍情形。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就遑論對移民問題提出解決對策了。
這裡我要特別指出,歷史上,「移民」絕非僅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利益或目的而移居他處。自古以來有許多人是因為受到戰爭影響、政治迫害,甚至以奴隸的方式成為「移民」。
這些人雖然遍嘗艱辛,但也同時將自己所擁有的技術和文化傳播到移居地,為當地社會貢獻出新的變革。世界史正是由這些「移民」們的積累所形成。
移動方法的多樣性也值得注意。從徒步行走到利用馬、駱駝等動物,進而使用船隻。隨著船隻大型化以後,帆船和蒸汽船相繼粉墨登場。火車、汽車和飛機的發明,更讓移動的速度和距離發生飛躍性的成長。
如果能用「移動的人=移民」的觀點來看世界史,就可以理解人類是如何創造和傳播文明,同時清楚認識到,世界是怎麼樣邁向一個整體的過程。
接著更進一步去探索,在上述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是以什麼樣的形式成為當代世界性問題的源頭。
本書希望透過人類移動的觀點,讓讀者們能以長期的視野來觀看歷史和當代社會。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
推薦序一/選擇生命,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Chinchen.h(旅遊作家)

每年有數十萬名來自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等中南美洲的移民,或者,更該說是某種程度上的難民,以非法的方式東藏西躲地穿越數千里之長的墨西哥國境,踏上生死難測的險途,一路北行,試圖前往想望中奶與蜜的國度──美利堅合眾國。

二○一四年,隨著非法移民數量逐年遞增,墨西哥政府在美國的授意下,頒布針對中南美洲非法移民的新移民保護政策,正式允許員警動用武力攻擊未具文件的移民,一時之間,黑白兩道對非法移民的劫掠與獵捕突地遠較以往猖獗氾濫。據統計,是年,約有四十多萬名中美洲人非法穿越墨西哥與瓜地馬拉邊界,進入墨西哥境內,試圖前往美國謀取新生活;其中,有七至八萬人被逮入獄、遣送回國,四萬人成功抵達臨美的墨西哥邊境城鎮,而高達三十萬人,不知所蹤。

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委內瑞拉、尼加拉瓜等國的人民,基於歷史背景,長期飽受其國內幫派暴力、政治腐敗、經濟萎靡、毒品犯罪、高失業率等問題所苦。他們攜家帶眷,前仆後繼、不計代價地想辦法離開自己的家園,甚至一年兩次自發性籌組萬人大遷徙,自宏都拉斯一路浩蕩北行,叩關美國邊境,就地紮營索討人權。

猶記得,那年我在墨西哥難民營工作時的日子。

「麻煩幫我打避孕針,好嗎?」向來沉重的難民營醫護院裡,難得響起輕快的語調;來者是來自薩爾瓦多的寶拉。她有著一雙遍看炎涼、洞悉世故的黑眸,美麗沉靜,卻與她二十三歲的青春格格不入。「我知道,我這一路上用得著的。」她說。

世人追捧的美顏如花,在動盪的國度裡是無可承受的罪;寶拉的男友與父母家人因幫派分子對寶拉的覬覦而慘遭屠殺,從十七歲起,她便成了黑幫MS13的性奴,一次次地被當作物品轉贈、交易,歷經各式的暴力與侵犯。即使拚盡全力逃了出來,身無分文、孑然無依,甚至名列緝拿清單的她,也只能冒險前往夢想中的國度,豪賭一次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而這座位在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州的難民營,只不過相當於旅程的第一站,前方還有著來自黑白兩道的戕害與獵殺、美墨司法的威脅和搜捕、生理及環境的考驗與挑戰。長路漫漫,在這條死亡率和失蹤率高達七○%的荒塚之途,強暴案件、打劫事故,簡直頻繁得不值一提。

這些移民們每個人心裡都埋藏著無數的辛酸苦楚,他們或是被迫亡命天涯、或是執意追尋穩定的生活,但都一樣背負著太多的人世滄桑,卻始終堅毅而天真地相信著生命的力量,固執且純粹地懷抱著對美國夢的想望,堅信講求正義與人權的美國會允以他們庇護資格,無懼千里。

「選擇生命,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我很清楚我將要面對的是什麼,但這並不構成停下腳步的理由。」這是移民們所彰顯出來的價值;或許,正是這樣的勇氣與飛蛾撲火的決心推動著一代代的人踏出腳步,追尋自我的理想國度。

自然,移民與難民並非僅限於當代的議題,而是人類歷史中的普遍現象,源於對平安、穩定、資源等生命繁衍所需的最基本而樸實的渴求;始自人類先祖出走非洲起,人類便一直隨著時間的發展與進程不斷地進行著遷移、分化、再遷移的循環。

在如今這個交通便捷、經貿網絡錯綜的時代,人口的流動早已不再受工具或環境的限制,並普遍以個人性的移動取代傳統上群族式的遷徙;國界亦從無到有,再到網際網路興起後的模糊狀態;而社會更是從民族社群到文化圈、民族國家再到全球化大熔爐;邊域一次又一次地在不同的世代背景下重新定義。在我們所擁有的機會更多了、選擇更豐富了、移動的意義也更開闊了的當下,人類該如何掌握自我,方不致在快速更迭的時代裡迷失?該如何應對全球化命題,方能不流於重利,而謹守人本價值?又該如何以全人類為整體,進行思考和決斷,方不負世代積累的努力,而能積極正向地順應環環相扣的未來?

心之所嚮;人類的歷史總是在心念之間,透過移動,一步一印地自藩籬中出走,走向挑戰、走向未知、走向生命的必然與開創。但願,我們能透過這本書,回望往昔,理解人類遷移的本質和意義,並以開放的姿態重新審視我們對歷史的認知。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
推薦序二/一顆粽子帶來的文化衝擊/金老ㄕ(「故事」網站專欄作者)

記得有一年端午節前夕,朋友說要辦一個粽子派對,所有參與者都要帶粽子前去赴約。我帶著老娘自己做的湖州粽參加,在交出粽子時瞬間成為全場焦點。「金哲毅,你的粽子形狀怎麼不太一樣呀?」相較大部分人攜帶的北部粽、南部粽,我的湖州粽顯得特別大顆(這其實是因為我飯量大,所以老娘後來擴大尺寸,好滿足我的口腹之欲),而且還是長條狀,混在一堆台灣粽當中特別顯眼。

接下來是開吃時間,我的粽子又引起大家討論……不過卻是負評的那種。

「這個粽子怎麼濕濕稠稠的?手黏到了好噁心!」

「你家粽子怎麼只有米跟肉呀?這能吃嗎?」

「這味道……我不習慣。」

當我朋友一陣哭爹喊娘時,我自己也是充滿詫異:「原來你們沒吃過湖州粽?我可是從小吃到大呀。」

所謂湖州粽,源自中國浙江省的湖州,如果是甜粽,會裹紅豆沙餡;如果是鹹粽,則會在糯米中包一條半肥瘦的豬肉(我家還會加上一條百分之百的肥肉,有些人認為不健康,我卻覺得……真香)。相較台灣粽都是蒸熟,湖州粽是裹好生糯米後,直接丟入醬汁中悶煮,所以不像台灣粽的乾爽,湖州粽口感濕稠,一定要用筷子夾來吃。

其實在小學時和同學聊粽子時,我就曾經跑回家找老娘問:「別人說他們家的粽子有蛋黃還有香菇,我們家的怎麼沒有呢?」老娘則回答:「那是因為我們家的粽子,來的地方跟別人家不一樣,而且這個粽子可比他們的好吃多了。」後來我逐漸了解,老娘祖籍浙江,老家的菜隨著後人飄洋過海,如今在台灣繼續傳承。

小至一場粽子聚會,大夥兒對陌生文化尚且大驚小怪,那大至群族相處、資源利益分配、相異觀念碰撞,又會擦出什麼火花?這其中是絢爛還是煙硝?舊有的是延續還是消逝?
如此多的問題,都可以在歷史找到依據,因為人會靠著過往經驗為當下提供輔助,這也是歷史學對現今的人們帶來的價值之一。

網路上戲稱,當碰上認知混亂的情況時,人們通常會想:「我是誰?我在哪裡?」事實上,這樣的疑問也表明,我們都習慣定位好自己,以及確認自己在當下的狀況。而定位自己的其中的一種方式,是回憶及追溯自己甚至是先人的過往,因為人會想靠著過往經驗為當下提供輔助依據。所以我想,當有人必須遷往異地,在新住所想必會遇到種種的不適應,那他們是否也會時刻想著:「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又該怎麼辦呢?」

移民的疑問其實在我國社會尤其明顯,因為我國的歷史發展就是建立於一波波的移民潮。從最早的南島語族移動、大航海時代下的西方人、向海外打拚的漢人、殖民的日本人、戰亂來台的外省族群、全球化下的新住民……這些外來者挾帶自身文化,每一次都給這塊土地不小的衝擊,到如今,各族權形成各自的傳統、表現、堅持。這也不難理解,為何新的一○八課綱中,「移民」成為歷史教育的新增議題,並且特別受到重視。

甚至「移民」的元素,也是許多影視作品韻味深長的原因。像是黑幫電影經典《教父》裡提到義大利移民在美國打拚的處境,而他們守衛鄉里的傳統文化,到了異鄉則成為地下秩序。漫威電影《黑豹》,則在開場就顯示非裔人士移民定居在美國後的困境。也由此可見:移民的痕跡無論在何處都存在,而且還是永不間斷的現在進行式。

那我們還等什麼呢?已經翻開書的各位想必已經先被書中主題引起興趣,那接下來就是閱讀內容,了解不同時空下的脈動。而我則重複一遍提醒:我們會在過往經驗中尋找到輔助。

最後一提,有一年,老娘依舊在端午節前包許多粽子。當我扒開其中一顆,驚喜地說:「咦?裡面怎麼有蛋黃?」老娘說:「我之前吃台灣粽,覺得加上蛋黃比較香,所以今年包兩種版本,一種傳統、一種加蛋黃。」說罷,老娘自己吃了一顆改良版本,然後說:「挺香的,下次可以加點香菇試試看。」

於是有幾年,我們家的粽子有湖州的外觀及煮法,內裡卻有台灣的餡料。雖然這只是一個平凡主婦的美食混搭,但往大處想,這不是移民在新住所糅合新舊體驗後的創舉嗎?這是原有文化的改變,還是原有文化用另一種形式接著延續呢?可說到這,我倒是想到一個傳承斷絕的嚴重問題,那就是……我不會做菜,老娘的手藝我是一樣都不會呀。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

第九章 黑人和猶太人掀起的「砂糖革命」
「砂糖革命」

若要說到世界史上數量最大的「移民」,大概非十六至十九世紀時以奴隸身分橫渡大西洋的黑人莫屬了。
當代研究指出,從西非送往新世界的黑人奴隸,主要被強迫從事甘蔗的栽培。以甘蔗為原料製成的砂糖被送往歐洲,為歐洲人生活品質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砂糖是一種高熱量的食品。直到十九世紀後半為止,許多歐洲人其實都別無選擇地過著貧困的生活。例如在一八四五年時,作為愛爾蘭窮人食物的馬鈴薯,面臨著嚴重的歉收,餓死的人數高達一百多萬人。因此,許多人移民到美國和加拿大,甚至遠到澳大利亞。
從上面這個情況可以推知,歐洲人所攝取的熱量,應該從以前就不多。因此只要少量就可以獲得高熱量的砂糖,就成為重要的能量來源。
然而,歐洲大陸內部並無法大規模栽種甘蔗。因此對歐洲人來說,一直存在著找到溫暖又適合種植甘蔗地區的需求。
甘蔗的原產地為東南亞。於西元八千年前左右開始栽種於東南亞的甘蔗,經過相當漫長的時間後,終於在新世界也能種植了。
雖然在亞洲,人們也會用甘蔗製作砂糖,但就以中國為例,小規模的生產在歷史中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然而在新世界,因採行大農場(plantation,大量種植單一作物的大規模農園)的栽培方式,立即成功地提高了產量。
儘管大農場的做法引發出森林資源遭到砍伐等代表性的環境問題,但在十七世紀時,新世界的確是砂糖的主要產地。砂糖成為新世界最大宗的出口商品,這個現象稱為「砂糖革命」。
「砂糖革命」幕後的重要推手,是那些被迫移居到當地的黑人奴隸。除了黑人被當作勞動力來使用之外,之後還會介紹,猶太人在傳播甘蔗栽培技術上的存在也不容忽視。
在本章中,將把「砂糖革命」視為一段由黑人和猶太人所交織出來的歷史。

環大西洋的大變動
葡萄牙人早在一四二〇年左右開始,就利用黑人在馬德拉(Madeira)群島種植甘蔗。進入一四五〇年代,在羅馬教皇的批准下,葡萄牙王室正式得到許可,對非洲進行探索、冒險,甚至征服異教徒,並將他們當作奴隸。
 一五〇〇年時,在晚了哥倫布八年後,葡萄牙人卡布拉爾(Cabral)「發現」了巴西,其後南美大陸東側的許多地方就成了葡萄牙的領地。
若拿巴西和馬德拉群島相比,前者在面積上巨大許多,而且更適合以大農場的方式來栽種甘蔗,因此黑人奴隸開始從西非被帶往巴西等新世界各地。原本生長在東南亞的甘蔗,也遠渡重洋被移植到美洲大陸,新世界就此開始種植甘蔗。
馬德拉群島生產的砂糖,在現今位於比利時的布魯日販賣。一五〇〇年,聖多美島的砂糖產量快速成長,比利時的安特衛普(Antwerp)作為聖多美島和馬德拉群島所生產的砂糖的集貨港,港口地位蒸蒸日上。
一五五〇年代,在大農場制度導入新世界之後,當地生產的砂糖立刻席捲了歐洲市場。到了十六世紀末,巴西東北部的伯南布哥(Pernambuco)和巴伊亞(Bahia),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砂糖產地。巴西的砂糖會送到安特衛普,安特衛普因而成為歐洲砂糖市場的中心。
在十六世紀,巴西的砂糖產量遠遠地超越了大西洋諸島中馬德拉群島和聖多美島的數量。當時在歐洲若是提到砂糖,基本上所指的就是巴西貨。到了一六一二年時,巴西每年的砂糖產量已經達到九百八十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公斤。
在巴西成為砂糖的主要供應地之後,葡萄牙就坐穩了歐洲菁英家族的砂糖供應商的位置。除了生產砂糖之外,包含販賣黑奴在內的大西洋經濟,都是造就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盛極一時的主要原因。
其實,僅靠葡萄牙一國之力,是不可能拿得出這麼多錢來完成上述這些壯舉的。過程中還有賴德國、義大利以及荷蘭商人共同出資才行。可以說,生產砂糖是一件全歐洲共同參與的活動。

大西洋奴隸交易和人口增加之間的關係
提到大西洋的黑奴販賣,在傳統的印象中,英國一直都居於核心位置。然而到了今天,隨著關於奴隸販賣所積累的資料越來越豐富,讓世人理解到,實際狀況其實並不單純。
令人驚訝的是,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隻比例相當高。此外,葡萄牙船在運送黑奴的總數上最多。英國船在數量上超過葡萄牙和巴西船的時間,只有在一七二六至一八〇〇年之間而已。
十六世紀時,西班牙運送的黑奴數量雖多,但葡萄牙則更是驚人。而且其中大多數並非送往葡萄牙的殖民地巴西,而是西班牙在美洲的領地。
西非的黑人被送到西班牙的美洲領地,所使用的船不只有西班牙的,還有葡萄牙的船,這件事確實挺有意思的。很有可能從西非輸入的金礦,也是由兩國的商人來共同作業,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間這樣的關係,在大西洋貿易中想必仍繼續維持著。
十七世紀時,黑奴的數量以西班牙的美洲領地最多,其次是巴西。這意味著奴隸貿易的中心從西班牙主導,轉向了葡萄牙。到了十八世紀以後,黑奴的運送數量從高到低的順位分別是英屬加勒比海、巴西、法屬加勒比海。
接著從個別國家來看。英國幾乎將大多數的黑奴都送往牙買加。從整個英國運販黑奴的過程來看,約有一百二十萬名黑奴被送到那裡。法國主要把黑奴送到法屬聖多明哥(即現在的海地),在整個黑奴運販的歷史進程中,合計有超過九十萬名黑奴被送到那兒。
西班牙把黑奴送往中美地區的比例較高,進入十八世紀後,古巴所占的比例急速地上升。從一七七一至一七八〇年間,被送往古巴的黑奴約有六萬四千人,但到了一八二六至一八五〇年間,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三十六萬人了。
接著來看葡萄牙的狀況,十八世紀時送往位於巴西東南方巴伊亞的黑奴數量大幅增加。若從整個黑奴運販的歷程來看,在巴伊亞上岸的黑奴數量可能達到一百七十萬人以上,這個數字較任何地方都多。到了十八世紀時,因為生產砂糖的大農場對奴隸的需求增加,所以從加勒比海送往西班牙領地南美和巴西東部的黑奴數量也急遽上升。
從結果來看,各個地區的黑人人口都增加不少。牙買加在一七〇〇~一七八九年間,黑人的人口成長了六倍以上。法屬聖多明哥從一六八六年到一七九一年間,更是成長了一百四十一倍以上。
若從全體來看,北美地區在這個時期的奴隸貿易中所占的比例還相當低。十八世紀時,北美在大西洋經濟全體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微不足道。一直要到十九世紀,北美地區的經濟才有顯著成長。
因為砂糖殖民地的人口增加,所以需要有源源不絕作為勞動力主體的男性黑奴。雖然這是大量黑人勞動人口被運送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他們因為沒有攝取足夠的營養,又加上必須從事無止境的勞動,因此通常壽命都很短。
例如在巴貝多,一七〇〇年時奴隸人口約有四萬人。儘管在那之後的一百年間輸入了二六萬三千名黑奴,但在一七九二年時黑人的人口數,卻只有六萬四千三百人而已。

荷蘭進軍美洲
行文至此,希望讀者們回想一下,在前面曾寫到「砂糖革命」是黑人和猶太人共同交織出的歷史這段文字。在本章即將結束之際,將對此來做說明。
一六二一年時,荷蘭設立了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Company,簡寫為WIC),並試圖奪取葡萄牙的非洲和美洲領地。WIC在一六二四年時,首次派遣許多戰鬥部隊到南大西洋,之後成功的將巴西的勒西菲(Recife)甚至是伯南布哥(Pernambuco)都變成自己的領土,最後把葡萄牙在非洲的領地都納為囊中物。
荷蘭在一六〇九年時,「發現」了日後的哈德遜灣和曼哈頓島,並將此地命名為新尼德蘭(Nieuw Nederland)。接著在一六二五年,從當地原住民德拉瓦(Delaware)族手中購得曼哈頓島,將其命名為新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
原本荷蘭人想利用第二次英荷戰爭後簽訂的布雷達條約(Treaty of Breda),拿新阿姆斯特丹來交換英國位於南美的殖民地蘇利南,並將新阿姆斯特丹更名為紐約。但在這之後,荷蘭人放棄了對北美地區的擴張。
無論如何,荷蘭直到一六四〇年為止,曾經占領了伯南布哥和葡萄牙的非洲領地。而這件事對美洲大陸的砂糖生產和非洲的奴隸制度,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貨號: 9789570856408 分類: , ,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