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神威:武士、王妃、巫女、企業家、文化人、航海家……20位教科書級日本歷史人物,如何粹鍊出當世大和之魂

即將出版

NT$680

原書名:The Japanese: A History in Twenty Lives
出版日期:2025-05-29
作者:克里斯多夫・哈定
譯者:江威儀、高嘉俊、蔡筱慈
印刷:黑白印刷
裝訂:平裝
頁數:480
開數:長 22 × 寬 15.5 × 2.5 cm
EAN:9789570876949
系列:歷史大講堂

 

穿越千年,成就神威

20位教科書級歷史人物,凝鍊大和之魂!

 

誰是日本人?!

從神祕的卑彌呼女王,到搭著子彈列車的和服女孩,日本這個國家充滿著隱晦又曖昧的氛圍——禪意與科技共存,傳統與未來並行。令國人自傲、令外人著迷。但日本的文化是如何形成?《大和神威》用20位傳奇人物的生命故事,講述著橫貫千年,既精彩又刺激的大和建構史。

 

這不是教科書,是歷史的角色設定集!

從操縱人心想像的巫女王卑彌呼,到開啟近代經濟奇蹟的澀澤榮一;從親手寫下《源氏物語》的宮廷才女紫式部,到讓漫畫變成世界語言的手塚治虫。他們跨越時代,身分多元,有帝王將相,也有革命家、僧侶、藝術家、外交官、女詩人。無論身處何時,他們都是變革的象徵,有人提筆,有人執劍,有人提供了思想底蘊。各式各樣的大小人物,共同形塑出現代日本。

 

在世界問出「何謂日本」的現在——我們用歷史作答

這是一部寫給現在的日本,也寫給正在尋找自己文化定位的我們。從歷史裡讀出力量,從人物中找到共鳴。不論你是日史控、文化迷,這本書都會讓你重新認識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日本人」。

貨號: 9789570876949 分類: , ,
作者:克里斯多夫・哈定

著有廣受好評的《日本物語:國家探尋之旅》(Japan Story: In Search of a Nation),知名歷史學家尼爾・麥格瑞格(Neil MacGregor)譽之為「傑作。這本書令人佩服,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讀得津津有味。」哈定目前任教於愛丁堡大學,是BBC第三頻道和第四頻道的常駐廣播節目主持人。

 

譯者:江威儀

國立台灣大學畢業,全職自由譯者,工作領域包括手機和電腦遊戲、商用文件與行銷文案、政治及歷史專著等。亞歷山卓翻譯工作室負責人。

 

譯者:高嘉俊

國立政治大學畢業,曾任職於出版社及NGO,現為專欄編輯與專職譯者,譯作涵蓋商務、軟體、書籍、行銷、遊戲等領域。

 

譯者:蔡筱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現為英語教學雜誌編輯,在工作之餘兼職翻譯。

 

貨號: 9789570876949 分類: , ,

地圖列表

給讀者的話

序章

第一部 從天堂到平安京:神話時代至一一八五年

1.         卑彌呼──女王

2.         聖德太子──建國之父

3.         桓武天皇──開疆拓土的重要推手

4.         紫式部──宮廷記錄者

第二部 從分裂到統一:一一八五年至一五八二年

5.         北條政子──尼將軍

6.         親鸞──賦權於人

7.         世阿彌──藝術大師

8.         織田信長──不成功,便成仁

第三部 浮世繪的世界:一五八二年至一八八五年

9.         支倉常長──航海家

10.     井原西鶴──好色男子

11.     坂本龍馬──維新推手

12.     楠本伊──打造一國之體

第四部 新生活:一八六八年至一九四一年

13.     澀澤榮一──企業家

14.     津田梅子──文化衝擊

15.     池田菊苗──新味覺的開創者

16.     與謝野晶子──頌揚和平的反戰詩人

第五部 文化立國:一九四二年至今

17.     美空雲雀──戰敗之國、戰後之聲

18.     手塚治虫──織夢者

19.     田中角榮──影子將軍

20.     小和田雅子──動盪時代的象徵

 

年表

參考書目

謝辭

授權許可

貨號: 9789570876949 分類: , ,

序言

「這是風和日麗的一天,宛如英國的六月天,但更炎熱一些。雖然最能象徵日本春天榮景的野櫻與相伴綻放的花木已然凋謝,大地依舊覆上一層年輕而清新的翠綠。起伏的樹林山丘,別緻的小山谷,碧藍的波浪上點綴著無數漁船的白帆。溪流縱橫,村莊錯落,一座座木造房屋與寺廟,屋頂曲線奇特。這片土地給人一種熟悉、宜居且秀美的感覺,展現出勤勉民族的國度。目之所及,看不到一丁點的雜草。」
──伊莎貝拉.伯德(Isabella Bird),《日本奧地紀行》(Unbeaten Tracks in Japan,西元一八八○年)

 

「女侍將肉從這條鮮魚身上不斷片下,儘管牠還活著,卻已被剖割得七零八落。這種帶有野蠻殘酷的精緻,與日本人親切溫厚的天性形成了強烈對比。這悲慘的生物仍睜著閃亮的眼睛,看著我們吞食它的身體……」
──克里斯托弗.德萊賽(Christopher Dresser),《日本:其建築、藝術和藝術製造》(Japan: Its Architecture, Art, and Art Manufactures,西元一八八二年)

 

誰是日本人?維多利亞時代的旅人們開啟並形塑了西方對日本的現代情結。在他們的眼中,日本人似乎是個兩極的民族──高傲的武士和低賤的農民同住在宛若伊甸園的景緻之中;旅館老闆善良溫暖,而他的員工卻虐殺活魚。端莊嫻靜的藝伎穿著一層又一層的華麗和服,而混浴澡堂裡的男女卻赤身裸體,毫不害臊地大聲談笑。

 

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因為維多利亞時代建立的這種印象幾乎沒有改變,西方世界依舊對日本深深著迷卻又感到困惑。由於地理、文化與語言上的遙遠隔閡,「日本人」往往被視為一個整體,人們普遍認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擁有一致的思想與價值觀──如果這些要素真的能夠精確地區別出來。正因如此,二十世紀中葉的世代努力調和兩個相互矛盾的事實:一方面,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侵略昭然若揭,另一方面,它的文化卻以寧靜內省為核心,體現在寺廟、神社、庭園與湖泊之中──這些文化遺產珍貴至極,以至於京都在一九四五年免於遭受原子彈轟炸。戰後,媒體塑造出的日本形象以對比和矛盾作為基調:穿著和服的女人搭乘著充滿未來感的子彈列車;千篇一律的灰色西裝上班族男子徘徊在五光十色、喧囂熱鬧的街區,沉醉於快樂、幻想與縱情狂歡。

 

只有到了二十世紀晚期,日本憑藉漫畫、動畫、電影與流行文化、美食、文學與電動遊戲崛起,成為文化超級大國之後,人們才開始對日本產生更細緻的認識:不同的地區與街區、各式階級與職業、彼此競爭的意識形態,以及對未來的對立願景。「日本人是誰?」這個問題不僅是外來者提出的疑問,也逐漸成為日本人自身思索的課題。事實上,這正是近兩千年有記載的歷史中反覆出現的挑戰與難題。該如何讓這座北方是冰封荒原、南方是亞熱帶雨林,縱長綿延三千公里的群島成為一個整體,並稱之為「日本」?該如何讓生活方式截然不同、語言各異、忠誠對象與信仰皆不同的人們凝聚起來,把這片土地視為自己的家?這個問題曾讓日本歷史上一些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絞盡腦汁:天皇與將軍、巫女與戰國大名、詩人與革命家、科學家、藝術家與探險家。

 

由於這個國家的人口逐漸老化並慢慢減少,這個任務也對現今的日本領袖構成了挑戰,日漸稀缺的勞動力艱難地支撐著日益增長的高齡人口—無論是在財務還是身體上。顯而易見,這個問題有三種解法:更多新生兒、更多機器人,或更多移民。第三種選擇挑戰了日本長久以來對「日本人」的認識,即認為他們是一個高度同質化的群體,無論在社會規範還是精神上,都是一個整體。這樣的「俱樂部」如何歡迎新成員?

當日本大眾及政治家們焦慮地思考「日本人是誰?」這個問題,並將目光投向未來時,本書則試圖回望過去,尋求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探索它如何質疑自己。尤其是像日本這樣的地方,言辭往往被認為是空洞的──在這裡,「光說不練」的人是無法贏得尊重的──而最受重視的則是那些典範人生:這些人的想法和理想不僅僅是空談,而是實際付諸實踐,並經過驗證。

 

《大和神威》深入探討了二十位這樣的生命:他們或是推動了日本自我探索的進程,並在國家建設和轉型中發揮了作用;或是在某種深刻的方式上,反映了周圍不斷變化的世界。這些人的成就大多已經成為日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並在故事、戲劇、歌曲、電影和文學中反覆被傳頌。這二十個人與他們的時代,共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親密的視角,讓我們得以窺見這段廣闊且引人入勝的歷史。

 

第一部將以一切之初揭開序幕,講述日本史上第一個有名有姓的巫女王卑彌呼(約西元一七○年至二四八年),以及她那歷經數百萬年孕育的世界。我們會遇見聖德太子(西元五七三年至六二一年),他因為將中國與朝鮮文化引入日本而備受讚揚,其中包括書寫、詩詞、儒家文化,並造就了樸實莊嚴的佛教藝術與建築傑作。他奠定的宮廷生活儀制在今天的日本依然實行不輟。桓武天皇(西元七三七年至八○六年)是日本最強大而有創意的君主之一。紫式部(約西元九三七年至一○一四年)是日本第一位小說家,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位。她的作品《源氏物語》描繪了她知之甚詳的平安京(現京都)宮廷生活。

 

在第二部,我們將從院政日本的瓦解,經歷長年的內戰與區域對抗,直到國家再次實現統一。備受讚譽的政治操作高手北條政子(西元一一五七年至一二二五年)成功地控制了新興的強大武士階級,確保了她丈夫作為日本首位幕府將軍的影響力在他早逝後依然延續。親鸞聖人(西元一一七三年至一二六二年)則讓日本佛教的焦點從山中隱居修行的宗教菁英,轉向一種簡樸、實際的大眾信仰,並強調純潔的內心。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推動了日本的統一:劇作家兼演員世阿彌元清(西元一三六三年至一四四三年)透過他的能劇,使其成為表現日本自我形象的核心,並追求極致的精緻與嚴謹;織田信長(西元一五三四年至一五八二年)結合了謀略、新引進的火槍,以及拋頭顱、灑熱血的史詩般征伐意志,開始將日本的國家社群重新凝聚在一起。

 

在第三部中,我們進入了近代日本的世界。支倉常長(西元一五七一年至一六二二年)所進行的全球航行揭示了這樣一個國家:最初其領袖決心擁抱世界,特別是來自海上的歐洲國家,但不久後便決定採取更為嚴格的邊境管制。這種邊界管制的變化,反而促使了德川幕府全盛時期流行娛樂文化的興盛,並由文壇巨星井原西鶴(西元一六四二年至一六九三年)以既讚美又諷刺的筆觸描繪出來。坂本龍馬(西元一八三五年至一八六七年),一位劍術大師與戰略家,屬於那個激進的革命世代,幫助日本在危險且競爭激烈的現代世界中找到了立足之地。楠本稻(西元一八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則在這個劇變的時代中生活和工作。

 

第四部探討了現代日本的崛起與其在一九四五年衰敗的過程。澀澤榮一(西元一八四○年至一九三一年)被譽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透過資金的投入和指導,促成日本人生活方式的劇變;而女權主義教育家津田梅子(西元一八六四年至一九二九年)在日本與美國之間的多元而混亂的成長經歷,使她成為對這些變革成果極具敏銳洞察力的觀察者。開創性化學家池田菊苗(西元一八六四年至一九三六年)將鮮味(MSG)帶入國內外,成功挑動了現代味覺,並在此過程中促進了日本在科學與商業領域的新興國際主義。最後,透過詩人及社會運動者與謝野晶子(西元一八七八年至一九四二年)的一生,我們發現世界主義是如何輕易動搖的。對日本而言,這促使其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特別是在亞洲的位置,而這一思考最終帶來了毀滅性的後果。

 

那一代歷經浩劫的日本人,將艱苦的戰後初期與童星美空雲雀(西元一九三七年至以九八九年)及其音樂聯繫在一起;她的音樂充滿了快樂樂觀,但同時也隱含著對美國娛樂文化逐漸侵蝕日本靈魂的恐懼。《大和神威》的第五部則聚焦於文化在塑造日本及其國際形象中的力量,這股力量一直延續至今。我們從美空雲雀談起,進而引入「漫畫之神」手塚治虫(西元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八九年),他的早期代表作與一九五○至一九六○年代的日本重生恰好契合。當然,政治家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影子幕府將軍」田中角榮(西元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九三年),他成為了日本自民黨(LDP)的代名詞,這個黨自一九五五年以來幾乎長期掌握政權。他的成就驚人,但也伴隨著一些不光彩的陰影。

 

我們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象徵作結,代表著這個民族正經歷動盪未明的時代。小和田雅子(西元一九六三年—)放棄了在日本外務省前途光明的外交官生涯,於一九九○年代初嫁入皇室,希望能以皇室外交官的身分報效國家。然而,接下來的歲月對雅子太子妃而言充滿挑戰,對整個日本也是如此──經濟低迷、東亞局勢緊張,而國民雖然習慣了安逸的生活,卻對未來愈發憂慮。如今,身為皇后,雅子希望能協助日本最古老的制度延續它歷來的職責—在不同時代,以不同方式成為社會的重心、國民的支柱,也在那個不斷被追問的問題中,提供部分答案:「誰是日本人?」。

 

貨號: 9789570876949 分類: , ,

內文選摘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田中角榮的盛大葬禮是日本權貴在一年內第二次聚集在一起舉行莊嚴儀式的場合。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三年六月九日,當時約有八百名貴賓擠在一個特製的觀禮台上,鄰近一座雪松搭建、隱藏在樹林中的簡單神社。早上的小雨使樹林間濛上了一層薄霧。皇室聖地(賢所)位於東京市中心的皇居內,是日本最神聖的建築之一,祭祀天照大神。

 

皇太子德仁於上午十點進入神社,身著橘紅色的絲綢長袍,手持一根扁平的儀式權杖,向神靈獻上了一根神聖的榊樹枝,鞠躬四次,並誦讀了一遍莊嚴的誓言,表示將永遠珍惜坐在身旁的女士。這位女士剛沐浴完畢,穿著一千年前的紫式部時代的服飾:一件十二層的服裝,重約十四公斤,最外層以綠色和金色的絲綢製成。女僕們花了兩個半小時為她著衣,給她的頭髮上油,並梳成流傳幾世紀歷史的「大垂髮」宮廷風格,只用一把金色的梳子固定住。她的臉撲成白色,嘴唇塗得赤紅,在十五分鐘的儀式上,新娘只需要說一句話,用一杯神聖的清酒完成儀式。她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雅子。

 

當小和田雅子念出這三個音節時,意味著即將放棄大好的人生規畫:日本外務省前途似錦、有朝一日成為大使的職涯;套裝和豐田雙門轎車,還有她的護照、駕照以及投票權;甚至連與親朋好友愉快見面的機會都得放棄。她的名字很快就會從小和田家族的戶籍塗抹掉,轉而入籍到皇室血脈,其可追溯至六世紀聲稱是天照大神後裔的大和氏族。

 

這是一場豪賭,而非犧牲,雖然代價不菲。戰後憲法規定君主制為「國家象徵」,作為皇太子妃以及未來的皇后,雅子也許能夠藉此角色轉化為屬於她的外交力量。即使身在國內也可以完成很多任務,日本的皇室成員如同另一個多雨島嶼上、比歐亞大陸遠西地段稍稍落後的貴族成員(指英國皇室),不斷承受著「現代化」的壓力。身為在牛津、哈佛和東京大學受過教育的有志之士,雅子也許能給皇室增添一點色彩和信譽,有助於重新與大眾建立聯繫。她也許能夠說服日本男性對女性在社會中的角色有不同的觀點,以及說服日本女性對自己有不同的看法。對於一個經濟停滯不前、政治階層難以突破的國家來說,雅子甚至能夠為舊式制度提供現代化的指導。

 

*
小和田雅子於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出生在東京,她的母親優美子是慶應義塾大學的文學院畢業生,父親小和田恆是日本外務省的外交官。由於父親工作的緣故,雅子大部分的童年都在海外度過。一九六五年,一家人連同女傭先是搬到了莫斯科,爾後於一九六六年為雅子帶來了兩個雙胞胎妹妹:節子和禮子。雅子有機會在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公立托兒所學了一點俄語,之後全家於一九六八年搬到紐約的河谷鎮。當時的她不會說英文,在幼稚園的前四個月裡幾乎不太說話,直到有一天老師打電話回家,非常興奮地說雅子終於開口問可不可以去廁所。

 

不久後,英語知識對她可說是福禍參半,與一個世紀前的津田梅子一樣,雅子也被一些美國當地的年輕人欺負。在紐約八十一號公立學校念書時,有個男孩對她說,日本人令他感到「噁心」,因為他們會用手吃飯—當時雅子正在享用午餐便當的壽司卷,甚至還有人嘲諷她是「黃皮猴子」。一九七一年,雅子一家再次因恆的工作關係返回東京,結果還反被日語欺負。小學男同學都叫她「アメリカ帰り」,字面意思是「回去美國」,但也有文化出賣者的意思。有一天,雅子在操場上被迫否認自己吃過漢堡。「我沒吃過!」她回答。「因為我是日本人!」 另一方面,女孩們反而很羡慕她的外國衣服和文具。

 

一九七三年,雅子進入競爭激烈的田園調布雙葉小學就讀,生活逐漸有所改善。這所學校由法國天主教修女在二十世紀初建立,位於東京綠樹成蔭的田園調布──這處高級社區在澀澤榮一的幫助下開發,呈現出日本理想中的英美「花園城市」。當時日本的基督教學校教育往往具有明顯的國際主義色彩,與津田時代的教學風氣相去不遠。不僅雅子的老師有些是西方人,許多同學也都是近期才從國外回來。她得以在學校茁壯成長,特別喜歡數學、科學、躲避球和照顧學校的寵物──也因此有「動物教授」的綽號。就讀雙葉中學時,她的興趣轉向了棒球,東京的讀賣巨人隊是她的愛隊,還會和父親一起守在電視前收看比賽轉播,成為體育主題漫畫的狂熱讀者,一有機會就去多摩川河畔觀看巨人隊的訓練。在遊說學校成立棒球部未果後,雅子只好改打壘球。她在球隊時穿的是八號球衣,以紀念她最喜歡的巨人隊球員高田繁。

 

雅子從未在一個地方待過很長時間,當父親於一九七九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客座教授的職位時,又再度搬回了美國。她在波士頓上高中,學習法語和德語,並為學校的壘球隊打球,而後接受獎學金到哈佛大學經濟系學習。一九八五年畢業後,雅子拒絕了華爾街的工作,並在東京大學法律系就讀了一段時間,準備在第二年參加日本競爭最激烈的甄選。一九八六年夏天,約有八百名候選人參加了外務省的入學考試,最後只有二十八人通過,其中只有三位是女性,其中一位就是雅子。

 

雅子的成功使她脫穎而出。結果公布後,雅子被邀請接受媒體採訪。不久後,她的名字被匆匆寫入電腦列印的邀請名單中,參加一九八六年十月的皇室茶會。這次茶會是為了西班牙公主艾蓮娜(Infanta Elena)而舉行,也是給昭和天皇的二十六歲孫子德仁親王與未來新娘交流的機會,而這些新娘人選是由宮內廳(IHA)挑選的。這種煞費苦心又公開的必要手段,根植於七世紀漢化後的日本宮廷生活,在美軍占領時期便改為現代化形式。

 

日本的貴族制度在戰後被廢除,皇室規模也隨之被裁減,宮內廳則作為一個外部機構,設立於新的首相官邸內。其作用包括監督皇室財產和陵墓,並為日本碩果僅存的皇室成員安排每日行程。英國的皇室成員享有獨立的財產,以及可以一起享受假期、娛樂的廣闊人脈,而日本皇室在經濟上則得依賴國家,在憲法上需與國家緊密相連,從各方面來看都相當孤獨。

 

宮內廳根據嚴格的標準為德仁尋找良配,萬中選一的候選人必須比親王年輕、身材嬌小、受過良好教育,以及身體健康。不能來自政治世家或有犯罪記錄的家庭──這兩類人在當時的日本愈來愈常重疊。有紋身的女孩絕不能列入考慮,因為這些紋身容易讓人聯想到山口組。外國人與神道教以外的宗教信徒均無法申請,因為入選作為皇后的中選人有朝一日要進入神聖的宮殿,舉行神聖的儀式。最後,私家偵探小組必須調查對方有沒有不可告人的祕密,並盡可能鎖定她們的浪漫史。

 

宮內廳的評選者們其實也相當辛苦,困難之處不在於德仁,他是一個善良又聰明的人,喜歡音樂和爬山。假如女士能夠忽略他對運輸系統歷史的小眾興趣,獲選機率甚至還會大幅提升。主要問題在於他的母親,更準確地說是因她在一九五九年嫁給時任天皇的兒子明仁皇太子後所發生的狀況。正田美智子來自天主教家庭,在東京市中心的雙葉小學接受教育(與雅子的學校是姐妹校),成為第一個嫁入世上最古老君主制的平民。當時人們為這對「童話般的夫婦」喝采,稱這是一場「愛的配對」,而不是一場被安排的婚姻,非常適合新的平等主義國家在經濟上的發展。

 

然而,有些人從一開始就反對這種非常規的結合,三島由紀夫擔心會破壞皇室的神祕性。明仁的母親似乎也不贊同這樁婚事,後來還被譴責是造成美智子壓力過大和抑鬱的原因,這件事在一九六○年代曾被大幅報導過。

 

雅子和她的父親應該很清楚這些狀況。儘管如此,一九八六年十月十八日星期六,他們還是一起出發前往德仁的住所:東宮御所,位在皇居以西的數公里處。他們發現那裡竟都是年紀與雅子相仿的日本女性,現場共有大約四十個人,而親王正來回巡視。走到雅子跟前時,他祝賀她金榜題名,詢問她想成為什麼樣的外交官後,便以禮貌性的日語鼓勵她:「祝你好運,請加油!」後迅速巡視下一位。一次非常簡短的交流,德仁就被深深迷住了。

 

宮內廳安排好了一系列進一步的會面,雅子最後被日本媒體「曝光」,成為皇太子妃的競爭者。排山倒海的關注隨之而來,她的父親懇求宮內廳給予「考慮的時間」──這已經是靠外交手段拒絕進一步接觸的極限了。雅子本人決定向外交部申請學術休假,於一九八八年離開日本前往牛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雅子在牛津大學貝里歐學院(Balliol College)就學期間,起初沒有受到媒體的關注。但到了一九八九年秋天,德仁和雅子的戀情可能會重新浮上檯面的傳言四起。長期在位的昭和天皇於該年一月去世,隨著皇太子明仁繼位為天皇,這一年從「昭和六十四年」變成了「平成元年」。到了九月,德仁的弟弟秋篠宮親王訂婚了:在法定繼承人的哥哥未婚時做出此舉十分不尋常。現在,德仁皇太子計畫前往離牛津不遠的布魯塞爾,不久後,牛津部分地區看起來就像遭遇了襲擊。一群日本人正在入侵:直升機在頭頂盤旋,少數特勤人員正悄悄穿過貝里歐學院的前庭。第二支分隊被部署到貝里歐學院北部附近綠草如蔭的巴德韋爾路(Bardwell Road),他們在一輛沒有窗戶的箱型車內嗑著可憐的英式三明治,等待著他們的目標:一名學習國際關係的二年級研究生。

 

雅子終於出現了,她短暫停頓了一下,駁斥了新的傳言後,迅速穿越混亂的記者、電視錄影機和閃光燈,到圖書館尋求庇護。但是,她的否認在國內報導中說服力薄弱,反而她那件米色風衣和時髦的波浪髮型引來了許多不屑的關注。一九九○年六月,她在完成學位之前突然被外交部召回,並在媒體的攻擊事件後,因壓力過大而病倒,但有些人相信,事實不只如此。皇室成員被嚴格限制在無趣的嗜好和消遣中。昭和天皇的消遣是海洋生物學,而明仁天皇也是曾出過書的魚類學者(魚類科學家)。由於皇太子德仁堅持只娶雅子,傳言宮內廳有人為了保留她作為未來皇太子妃的身分而否決了雅子的論文題目:日本近年對美國戰機之購買。

 

回到日本,雅子開始在外務省的北美事務局工作:這是一個有聲望、高風險的職位,但她很快就嶄露頭角,長時間的加班、鉅細靡遺地關注貿易的枝微末節,加上在美國出差時為一些國家高層政客擔任英語翻譯。與此同時,她的父親再次被施壓,要她同意與德仁再次會面。雅子最終默許了,但當一九九二年十月,皇太子終於在東京東部的皇室鴨場向她求婚時,她禮貌地詢問是否可以拒絕。

 

德仁對這樣的回答早有準備,他表示,皇室在外交方面的工作並不比外務省少。考慮到他母親作為家族新成員時的痛苦,他在下一次見面時補充說,將「用我所有的力量」保護雅子。一九九二年十二月,雅子心軟了。有些人稱,她與全知的宮內廳談妥了協議,保障自己擁有更多的自由。朋友們則聲稱她只是改變了主意。

 

不管是什麼原因,德仁終於得到了他等待六年的答案。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他在每年新年皇居舉行的歌會始(第一次詩歌朗誦)儀式上的發言,經宮內廳描述,內容提到他最近的北海道之行,是一次特別愉快的觀光旅行。有些人懷疑詩歌的靈感和成家有關:
我欣喜若狂地注視著
隨著鶴群飛向藍色的天空。
自童年就珍藏的夢想
已經實現了。

 

雅子懷著複雜的心情期待著一九九三年的到來,她最終接受了德仁的求婚,但語氣中似乎夾雜著謙遜與保留:「我……」她說,「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 那年她給家人的聖誕賀卡也是類似的內容:
經過深思熟慮後,我決定邁出新生活的第一步。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一起慶祝聖誕節了,感謝你們讓我在一個溫暖快樂的家庭中長大。相信之後的路會變得更加艱難。祝您們一切幸福安好。

貨號: 9789570876949 分類: , ,